•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8

angeldevil82
首页 > 医学论文 > 陈皮生药学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uahuaabcabc

已采纳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 。陈皮作为药用 历史 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橘柚,并将其列为上品。至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首次明确提出“陈皮”这一称谓。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陈皮“陈久者良”,指出陈皮需放置陈久方能作为药用。陈皮作为常用大宗药材,用途广、用量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共收载含陈皮的成方制剂176种,但陈化程度、陈化机理等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有必要考证陈皮“ 陈久者良 ”的 历史 沿革及分析陈皮陈用现代研究现状,以期为陈皮乃至陈药“陈久者良”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草关于陈皮“陈久者良”的论述

关于陈皮“陈久者良”,历代本草论述较多。梁代陶弘景云“ 橘皮疗气大胜,以陈久者良 ”,并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六味中药须陈用,“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刘宋时期《雷公炮炙论》言“其橘皮年深者最妙”。至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首次明确提出“陈皮”这一称谓,后世药学典籍对橘皮之“陈”多有论述;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提到陈皮“ 入药以陈久桔皮辛辣气稍和为佳 ”。至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带动了本草的发展,关于陈皮陈用的论述出现频率较高,《图经本草》云“收之并去肉,暴干,黄橘以陈久者入药良”;《绍兴本草》亦云“唯橘皮以陈久者佳”。《汤液本草》言“ 色红故名红皮,日久者佳,故名陈皮 ”。明代关于陈皮以“陈久者良”的观点以趋于成熟,陈嘉谟《本草蒙筌》言“久藏者名陈皮,气味辛烈,痰实气壅服妙”;《本草品汇精要》称“至十月霜降后已成熟者,味辛而黄大谓之橘皮,医家所用陈皮即经久者是也”;《本草乘雅半偈》谓“专胜在皮,虽年深日久,不但芳辛不改,转更清烈”;《药鉴》在“六陈药性”中提到“ 陈皮须用隔年陈 ”,又称陈皮“必须年久者为美”;《本草汇言》亦云“ 又他药贵新,惟橘皮贵陈 ”。

本草关于陈皮“陈久者良”原因的论述

陈皮为何需要陈久入药,历代本草亦有所论述,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一书不仅指出橘皮“产广中,陈久者良”,还解释其原因为“陈皮辛苦之性,能泄肺部。金能制水,故入肝家,土不受侮,故入脾胃,采时性已极热,如人至老成,则酷性渐减,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再次阐述陈皮“陈久者良”的观点:“橘皮,如人至老年,烈性渐减,经久而为陈皮,则多历寒暑,而躁气全消也。[16]”汪昂亦在《本草备要》中提到:“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17]”由此可知,古人认为橘皮久置可减少因辛燥之性而至的耗气之弊。

本草关于陈皮“陈久者良”贮藏年限的界定

关于陈皮陈化时限的界定,历代本草说法不一,有1年、2年、3年至数十年、几十年不等,也有“陈久”、“陈年”、“多年”、“经年”等不能明确具体时间的说法。如《药鉴》载有“陈皮须用隔年陈”[13];明代《本草要略》云“陈皮隔年者方可用”;《怡堂散记》“(陈皮)新者气烈,须备广产,二三年者为上”[18];《食鉴本草》云橘皮以“多年者尤好”[19];元代《日用本草》“陈皮多年者更妙”等论述。

历代本草典籍主要对陈皮“陈久者良”新用、陈用的区别以及贮藏年限加以论述,而现代主要从不同贮藏年限陈皮化学成分变化、药理作用的强弱比较、贮藏年限的 探索 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科学阐释。

不同贮藏年限陈皮化学成分研究

陈皮主要含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及多糖类成分 ,目前研究者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及挥发性成分上。

黄酮类

不同贮藏年限陈皮黄酮类成分的变化,不同学者研究结果也不一致。不同贮藏年限陈皮的黄酮类成分橙皮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陈皮贮存的时间越长 ,橙皮苷含量越高 。根据陈皮醇提物的红外指纹特征吸收,也验证了橙皮苷的含量随贮存期的延长而增加,贮存期的增加还伴随着一些有机酸或有机酯类物质的产生。比较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贮存期越长,总黄酮含量和橙皮苷含量越高。分析不同贮藏年限陈皮中橘皮素、新橙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川陈皮素、槲皮素、芦丁、圣草枸杞苷的含量表明5年、3年陈皮中8种类黄酮组分的含量均高于1年、2年的陈皮和新鲜陈皮。相反,有研究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陈皮提取物中多甲氧基黄酮的含量降低。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中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表明随贮藏年限的增加其总黄酮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但变化较微小。研究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橙皮苷含量减少,3',4',5,7,8-五甲氧基黄酮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4',5,7,8-四甲氧基黄酮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桔皮素和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增加呈波动变化。

引起不同贮藏年限陈皮黄酮类变化的原因,也有相应的研究报道。对“陈皮需用隔年陈”进行探讨认为橙皮苷是一种黄酮类苷,由芸香糖基与橙皮苷元组成,存放时间越长,陈皮内含的芸香糖与橙皮苷元结合形成的橙皮苷越多,故含量越高。而有学者认为陈皮存放时间越长,阻碍橙皮苷从陈皮中分离出来的挥发性物质越少,故橙皮苷能更充分地被分离出来。研究表明广陈皮中5个主要活性黄酮成分(橙皮苷、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桔皮素、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的含量随贮藏年限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变化,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开始时,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随贮藏年限的延长有一定增加趋势,含量增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可能与药材贮藏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有关,又有可能与药材所含挥发性成分的散失有关。 首次发现黑曲霉 可以 促进陈皮中黄酮类物质的变化 ,其变化机理及其过程可能与黑曲霉相关代谢酶有关。

挥发油

研究者对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在挥发油种类上,发现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在物质种类上基本一致。认为相隔10年的新会陈皮在成分上多了一些分子量较大的醇、酮、酚、酸、酯及一些氧化物成分。 广陈皮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 , 挥发性成分种类减少 ,如里那 醇、香茅醛、乙酸辛酯、香芹酚等成分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而逐渐消失 。更有研究者认为陈皮陈用的目的是通过其贮存日久而达到所含的挥发油挥发,其气味消失, 从而能理气调中,又不因燥性烈而伤阴 。

在挥发油含量上,研究表明挥发性成分 随贮藏时间增加损失不显著 ,也发现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挥发油的效率并未降低,说明陈久的陈皮中仍然保留了挥发性药效物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逐渐降低。不同贮藏时期的广陈皮挥发油总体上呈现分子量较小的成分减少,分子量较大成分增加的趋势。 新鲜及陈旧陈皮样品的挥发油 ,各低沸点成分随贮藏时间 延长均有下降 ,而较高沸点成分下降缓慢。挥发油成分对伞花烃研究结果相似,3 30年陈皮对伞花烃含量先增加再降低: 3 18年不等的陈皮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 ,对伞花烃的 含量几乎以成倍的速率增长20 30年不等的陈皮对伞花烃的含量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另外, 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 D-柠檬烯和β-月桂烯含量逐渐降低,而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逐渐增加。也有研究表明随存放时间的增加,D-柠檬烯含量增加,但β-芳樟醇、α-松油醇、2-甲氨基安息香酸甲酯、α-法呢烯等成分的含量会降低;γ-松油烯、异松油烯 含量先增加后降低 。

陈皮贮藏年限的 探索

目前关于不同贮藏年限陈皮的鉴别主要有性状鉴别、红外光谱鉴别和电子鼻技术鉴别等。对不同贮藏期外观性状的研究表明陈皮贮藏年限越长,其颜色越深,香气越淳而辛苦味渐减。该方法为定性鉴别且主观性较强,难以准确评价不同贮藏年限的陈皮样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和相关系数比对法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甲醇提取物进行鉴别,发现陈皮醇提物的红外谱图在2851、1716和1516cm-1等处的峰强随着贮存期的增加而有着明显的渐增趋势。胡继藤等[35]采用FTIR和GC-MS分析测定不同贮藏年份的新会陈皮样品,结果表明新会陈皮药材FTIR谱图中1630cm-1与1740cm-1峰比值与年份的相关性达到0.94;GC-MS总离子流图中,β-月桂烯峰与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峰的峰面积比值与年份的相关性达到0.89。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进行鉴别区分,依据电子鼻获取的陈皮气味信息数据,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判别区分效果良好,对不同贮藏年限的陈皮测试集样本识别率为86.36%,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样品综合识别率达96%。

陈皮“陈久者良”品质评价

不同贮藏年限 陈皮药理作用 研究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陈皮具有 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祛痰平喘、解痉、抑制脂肪生成 等药理作用。结合文献资料,对不同贮藏年限陈皮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氧化、祛痰、解痉等方面。

抗氧化作用:

陈皮所含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及毒素,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采用DPPH法、FRAP法和ABTS法分别分析比较了不同贮藏年份广陈皮的抗氧化活性,并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陈皮抗氧化能力随贮藏时间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贮藏年份广陈皮的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而与FRAP铁还原能力相关性不明显。也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利用FRAP和DPPH法评价不同成药时间陈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结果抗氧化活性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强,5年陈皮抗氧化活性高达11.07mg/gDW。

祛痰作用:

通过小白鼠气管段酚红法证实贮存1年与5年陈皮水煎剂对动物均能产生化痰作用,但结果表明以贮存5年者效佳。分析比较贮存年限为6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陈皮水煎剂和挥发油的祛痰作用,结果36个月陈皮挥发油和18个月的陈皮水煎剂具有理想的祛痰效果。用酚红法以贮存期分别为6个月、18个月、30个月的陈皮药材水煎剂及其挥发油对小鼠进行了祛痰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贮存期为6个月的陈皮药材水煎剂和贮存期为18个月的陈皮药材挥发油祛痰作用较好。

解痉作用:

比较研究贮存期分别为 6个月、18个月、30个月的陈皮药材水煎剂 及其挥发油对大白兔离体十二指肠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期陈皮水煎剂、挥发油均可降低大白兔离体十二指肠的收缩幅度和紧张度,且呈剂量依赖性,对由乙酰胆碱(Ach) 引起痉挛的十二指肠作用强度大小依次为30个月、18个月、6个月 。

不同贮藏年限陈皮临床研究通过对5年、10年、20年新会陈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研究, 发现20年陈皮治疗FD比5年和10年陈皮的疗效更好

陈皮自古有“ 陈久者良”一说 ,关于陈皮陈化时限的界定, 历代本草说法不一,有1年、2年、3年至数十年、几十年不等,也有“陈久”、“陈年”、“多年”、“经年”等不能明确具体时间的说法 。结合古本草与现代研究现状,究竟陈皮陈化多久方可药用仍未得到解决。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贮藏年限陈皮样品受到品种、产地、贮藏养护方法等的影响而导致品质差异性不明显,从而难以准确判定陈皮以贮藏多少年为佳。因此,应在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贮藏条件下研究不同贮藏时间陈皮品质的变化,进而深入探讨陈皮贮藏年限这一科学问题。

陈皮“陈久者良”的品质评价应是不同贮藏年限陈皮“性状-成分-药效”的动态研究。因此,探究不同贮藏年限陈皮的品质应在固定采收时间、采样地点、果树树龄、贮藏养护的前提下,从不同贮藏年限陈皮性状的改变、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药理药效的不同等几个方面着手,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对其加以阐述。不同贮藏年限陈皮化学成分的变化,如对伞花烃、橙皮苷,对其药理作用以及药效的发挥有何影响?是否能解释陈皮“陈久者良”的机制?对伞花烃可以直接用于软饮料、冰制食品、糖果、口香糖、调味料中;用于制成软胶囊,用作镇咳、祛痰药、治疗慢性气管炎。而橙皮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癌、调节免疫力、防辐射、保护心血管系统等多种药理活性[57]。这些成分的改变是否影响陈皮药效作用,还需进一步结合药理药效对其加以研究。

目前主要基于化学成分变化、药理作用强弱探讨陈皮“陈久者良”,而陈皮陈用的机制机理现代研究相对薄弱。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指出陈皮“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梅夏季节多雨,微生物生长代谢旺盛而导致酶活性变化,进而影响陈皮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课题组前期由既往以中药为背景研究陈皮“陈久者良”转变为以微生物为背景研究陈皮陈化过程、机理及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并首次发现黑曲霉促进陈皮中黄酮类物质的增加,其变化机理及其过程可能与黑曲霉相关代谢酶有关。

因此,下一步应应用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贮藏养护学等多学科结合方法深入探讨不同贮藏年限陈皮所分离微生物与酶活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变化的相关性,阐明陈皮陈化机理以阐释陈皮乃至陈药“陈久者良”的科学内涵。在明确陈皮陈化机理后,应 探索 是否有“人工催陈”方法来缩短陈化时间、减少经济的损失、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266 评论

我是怖怖

〖中药别名〗 橘皮《神农本草经》,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橘子皮《滇南本草》,广橘皮《得宜本草》。 〖 考 证 〗 陈皮,原名橘皮,始载於《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橘柚’项下,谓:‘橘柚,味辛温..一名橘皮。’陶弘景云:‘此是说其皮 功尔..并以陈者为良。’元代王好古也说:‘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本草纲目》将陈皮列为黄橘皮的别名, 另列有青橘皮 (即青皮) ,李时珍说:‘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说明其性味不同,不可混用。李氏对其特性辨别甚 详,在柑条下云:‘柑皮比橘色黄而稍厚,理稍粗而味不苦。橘可久留,柑易腐败。柑树畏冰雪,橘树略可,此柑、橘之异也。柑、橘 皮今人多混用,不可不辨。’又谓‘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脉,其味苦辛。柑皮纹粗色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但以此别 之,即不差矣。’惟现代药用陈皮则仍然柑、橘不分。 〖药材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品种的成熟果皮。 〖药材性状〗 1. 广陈皮 大多剖成3裂片,厚1-2mm,常反卷; 外表面黄橙色或红橙色,皱缩,有多数大而凹下或凸起的油点 (油室) ; 内表面淡黄白 色,海绵状。质轻,捏之有弹性。有浓厚香气,味微苦、辛。 2. 陈皮 常剥成数瓣,有的破碎成不规则碎片,厚-; 外表面橙红色或棕褐色,久贮后颜色加深,油点细小; 内表面淡黄白 色。质较脆,易折断。香气较弱,味苦、辛。 饮片性状:陈皮为弧形丝片,长4-8cm,宽2-3mm,厚1-。切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久贮色较深, 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 内表面淡黄白色,粗糙,附有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炒陈皮外表面 颜色加深带火色,内表面黄色。质脆易碎。气香,味辛苦。 〖成品规格〗 商品主要有桔皮、广陈皮两种。一般分为一、二、三等,均以瓣大、整齐、外皮色深红、内面白色、肉厚、油性大、香气浓郁者为 佳。以产广东新会等地最著。 规格等级标准: 桔皮 一等:呈不规则片状,片张较大。表面橙红色或红黄色,有无数凹入的油点 (鬃眼) 。对光照视清晰。内面白黄色。质稍硬而 脆。易折断。气香、味辛苦。 二等:片张较小,间有破块。表面黄褐色或黄红色、暗绿色。内面类白色或灰黄色,较松泡。其余同一等。 广陈皮 下等:割成三至四瓣。裂瓣多向外反卷。表面橙红色或棕紫色,显皱缩,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内面白色,略呈海棉状,质 柔。片张较厚。断面不齐。气清香浓郁、味微辛。不甚苦。 二等:剖成三至四瓣和不规则片张,片张较薄。其余同一等。 三等:度薄而片小。表面红色或带有青色,其余同二等。 〖显微特征〗 广陈皮 外层果皮横切面,外果皮表皮为1列细小的类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气孔; 其下数列薄壁组织散布1-2列油室,油室圆形或 椭圆形。中果皮细胞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细胞间隙大; 维管束外韧型,纵横散布。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以近表皮的数列细胞为 多,有的含橙皮甙结晶。 陈皮粉末:1. 中果皮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厚约8μm,非木化,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有的含橙皮甙结晶。 2. 外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方形,气孔类圆形,副卫细胞6-8个; 其下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有的含橙皮甙结晶。〖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 (压榨法) 至2% (蒸馏法) ,油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 (d-limonene) ,还含β-月桂烯 (β-myrcene) α-及β-蒎烯 (pinene) 等,另含黄酮类成分橙皮甙、新橙皮甙 (neohesperidin) 、柑橘素 (tangeretin,5,6,7,8,4’-pentamethoxyflavone) 、二氢川陈皮素 (citromitin,5,6,7,8,3’,4’-hexamethoxyflavanone) 及5-去甲二氢川陈皮素 (5-O-desmethyl-citromitin) ; 又报道川陈皮含橙皮甙约,川陈皮 素 (nobiletin) 约。另含辛弗林 (对羟福林) 。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1ml,溶液渐成红色。 (检查橙皮甙) 2.薄层层析: 样 品 液:按上项制取滤液5ml,浓缩至1ml,作供试溶液。 对照品液:取橙皮甙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对照品液。 取出,凉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 (20:10:1:1) 的上层溶液展至 约8cm。 显 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 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甲醇-醋酸-水 (35:4:61)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 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於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橙皮苦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的溶液,即得。津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 (60-90℃) 80ml,加热回流2-3小时,弃去石油醚,药 渣挥干,加甲醇80ml,再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液滤人同一量瓶 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 (C23H34O15) 不得少於。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 风下气的效用。 陈皮煎剂×10-3及×10-2g/ml的浓度对离体兔肠可降低其紧张性,对阿托品引起的肠管紧张性下降,陈皮可进一步使之舒张。 对结扎大鼠幽门形成的实验性胃溃疡,皮下注射甲基橙皮甙,可明显抑制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并能抑制胃液分泌。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⑴对心脏的影响-陈皮煎剂、醇提取物及橙皮甙均能兴奋离体及在位蛙心,使收缩力增强,对心率影响不 大,但剂量过大反而出现抑制。离体兔灌注陈皮煎剂 扩张冠脉。⑵对血管与血压的影响-麻醉犬或兔静注市售陈皮或柑皮煎剂或醇提 物,可使血压迅速升高,反复给药,不发生快速耐受性。但较大剂量煎剂给犬灌胃,却无升高血压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⑴祛痰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发挥此作用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和蒎烯。⑵ 平喘作用-鲜陈皮煎剂对家兔支气管有较好的扩张作用。陈皮醇提取物对豚鼠离体气管有较强的松弛作用,对芸香科11种理气药试验结 果,以陈皮的平喘效价最高,其醇提取物 (生药) /ml可完全拮抗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另外,本品尚有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现代中药研究〗 1. 治疗急性乳腺炎 用陈皮 20g,甘草6g,加水150ml,文火煎至一半左右,过滤后加水再煎,分两次服。一般每日1剂,严重者可每日服 2剂 (分4次服) 。共治88例,绝大部分在发病后1-2日内接受治疗。结果除3例脓肿者行切开引流术外,余85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 日。服1—2剂治愈者67例 () ,服3—5剂治愈者18例 () ,平均为2剂〔1〕。 2.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鲜橘皮1-2个放入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橘皮每日更换1次。如有发热、咳吐脓痰者,可配合应用抗生素。 治疗20例,单用本品12例,配合抗生素8例,结果1周后痊愈8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85%。 3. 治疗冻疮 鲜橘皮3-4个,生姜30g。加水200ml,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浸泡并用药渣覆盖患处,每次30分钟,每晚1次。治疗30例, 均有效。 (2-3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183) 〖文献参考〗 〔1〕绍明.中华外科杂志,1959,7 (4) :362 〖备注〗 1. 橘络 (橘筋) 系橘类中果皮部的维管束,撕下晒干。本品甘、苦、平。生用或蜜炙用。能通经络、理气,化痰; 治咳嗽咳血、胸肋 痛、痰积,3-水煎。 2. 橘叶 系橘类的叶。本品苦,平。能行气、消肿毒; 治胃腹胀痛、呕吐、食欲不振、乳痈、疝气等,3-6g水煎服。〖食疗法〗 1. 石膏化湿粥 原料:生石膏120克,陈皮6克,杏仁15克,薏苡仁30克,栗米50克,冰糖适量。做法:水煎前四味,去渣留汁,入栗米 煮粥,将熟加冰糖适量,稍煎待溶即成。适量服用。功能:清暑宣气,健脾化湿。 2. 陈姜带鱼 原料:带鱼500克,生姜10克,陈皮10克,胡椒2克,豆豆支6克,油、盐、味精适量。做法:带鱼洗净切段、油炸。带鱼段 加入生姜、陈皮丝、胡椒面、豆豆支、小盐、味精、清水适量,煮沸30分钟即成。食鱼饮汤。功能:温中和胃,理气化痰。 3. 陈皮茯苓粥 原料:陈皮20克 (或鲜者30克) ,茯苓30克,梗米100克。做法:先将陈皮、茯苓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入梗米煮粥,或 将陈皮晒干和茯苓共为细末,每次3-5克,调入已煮沸的米粥中,同煮粥。每日1-2次,连服10-15天。功能:理气健脾,化痰安神。 (1-3 条引自《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281 评论

火星的星星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过程、结果和分析。1、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研究陈皮中总黄酮的背景和意义,说明总黄酮具有什么样的药理学和生物学作用,以及该研究对于中药制药和保健品开发的重要性。2、研究方法和过程:介绍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过程,包括提取、分离、纯化等步骤,以及对各个阶段进行的分析和检测。3、结果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不同提取方法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化学成分的鉴定和分析等。

289 评论

guokeren555

妇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妇科是妇产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诊疗的专业科室。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科中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科中医论文篇1 浅析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妇科疾病的特点,其辨证用药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该文按照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顺序,结合古今文献的论述及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体悟,举例说明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选药关键之处,启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中药是获得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整理分析治疗经、带、胎、产、杂疾病的用药特点,可以帮助了解妇科病各个时期病症的特点,提升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用药特点 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拥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是其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中药则更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按照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顺序,分析中医治疗妇科病时的用药特点。由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众多,且各具特色,因此只能抽取其中一小部分浅谈,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启迪。 1 妇科疾病概述 中医妇科根据女性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的生理现象,将妇科疾病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五类。其中“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在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妊娠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叫“胎前病”;“产后病”指产妇在新产后或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除经、带、胎、产疾病以外,各种与妇科解剖、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统称为“杂病”,本文主要论述瘕、不孕症。瘕指妇女下腹胞中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异常出血者。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2 浅谈用药特点 月经病 月经病的发病居于妇科疾病之首,在治疗用药方面,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有“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的告诫;《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有“调经不宜过用寒凉药论”及“调经不宜过用大辛热药论”的专论。 月经病种类较多,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闭经等,治疗时根据“经前勿乱补,经后勿乱攻”的原则选择药物。如在行经期间,多采用活血通经、乘势利导的药物,以促进经血排出,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但应注意月经过多者慎用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功效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阴道出血过多。 可以选用夏枯草[1],独降肝火,避免因经期阴血下聚胞宫,肝失所藏,疏泄不利;蒲黄,生用活血,助益母草收缩子宫之力,又能利尿消水,缓解经期水肿;炒用则祛瘀止血,以防行血活血太过,血不归经;病在冲任者[2],用血肉有情之品直入冲任,峻补气血阴阳,补益阴精常用炙龟板、炙鳖甲,温补肾阳多用鹿角胶或鹿角霜,滋养阴血则以紫河车、阿胶为主。经后期,多用滋养肝肾之品,如白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参等。经前期则常用柴胡、郁金、橘叶、合欢皮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但应注意柴胡用量,柴胡虽有疏肝之效,但是如若疏肝太过,则会引动相火,伤及阴津,患者表现为耳鸣、头胀头痛,自觉有热气从尾椎循后脊向上到大椎,后分散为两股从凤池处入脑,脑鸣甚,心中烦躁[3]。 月经稀发者多属脾虚湿盛者,选择桑白皮、威灵仙、冬瓜皮、生苡仁可健脾祛湿,痛经者多为肾阳亏虚,不通则痛,采用生麻黄、桂枝、吴茱萸、干姜、肉桂等到达温阳行气止痛之效,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者可选用侧柏叶、蒲黄炭、海螵蛸参、三七等止血药,对于长期阴道不规则出血而致气血亏虚者,可加入人参、炒白术等补气药,但为防止人参温燥之性,常配麦冬、沙参等甘寒滋润之品。 治疗月经病,应注意以“调”、“和”为主。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之品,以免耗血伤阴,宜选择黄芪、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较平和之品;亦不可过用寒凉,如阴虚火旺者,常用炒黄柏、白薇之类,恐“热邪虽除,火退寒生,瘀血滞留”;且不可过用破血药,行瘀忌过于攻伐,以免太过耗气伤血伤正,宜益母草、泽兰之类;不宜理气过于香窜,以免劫阴耗气,可用玫瑰花、枳壳、青皮、陈皮、佛手等轻灵之品[4]。 带下病 带下病用药,《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用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郁结开通,热去燥结而愈,不可用辛热药。《丹溪心法》提出,治法以燥湿为先,湿痰下注者采用升提为主。薛立斋主张用健脾升阳止带为主。 《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指出“带下俱是湿证”,因此辩证治疗多从湿论治,临床常用完带汤、易黄汤、四妙散之类清热健脾除湿止带的方剂。但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症情较轻者疗效确切,对劳倦过度、中气下陷者则力有不逮,可改用益气聪明汤治疗。对于湿热内蕴,兼有阴虚内热者,可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治疗,将苍术易以白术,燥性大减,且白术多脂,无伤阴之弊。二方合用,以清、透为主,滋阴而不腻,化湿而不伤阴,使湿热除而阴虚复[5]。由于带下病与湿关系密切,因此考虑到白芍养阴助湿,故多不用,而用白芷燥湿止带,兼以止痛。有医家总结到[6]:治疗带下病,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 除了内服用药外,使用中药熏洗,借助药物的挥发作用,疗效亦佳。常用外洗药为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百部、枯矾、花椒等,伴阴道干涩者减枯矾加马鞭草、丹参、甘草;外阴白色病变者减枯矾加姜黄、补骨脂;有皲裂破溃者减花椒加乌梅、诃子,并用蛋黄油外涂[7]。 妊娠病 妊娠期间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宜慎用或禁用,因为可能对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发育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堕胎、小产或胎儿畸形,因此,重视妊娠病用药意义重大。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芒硝等类。凡用药,病情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关于用药原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胎前清热养血为主,理脾疏气是为兼,三禁汗下利小便,随症虚实寒热看。” 自古有“胎前宜凉”的说法,因此妊娠早期一般以清热理脾安胎为主,多用黄芩、白术、栀子;中晚期则重滋阴安胎,多用白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用药虽以益阴敛阴药物为主,但不能选用过分苦寒或有走下作用的药物,如寒水石、黄柏、泽泻等,防止过分苦寒伤阴,导致胎元不固;另外,清热之品应选择性味较为平稳的药物,以免过分寒凉影响胎儿的发育,常用金银花、黄芩、青蒿等;不宜用当归、川芎等辛温“走而不守”之品。考虑早孕期妊娠反应的问题,慎用过分滋腻的药物,如大枣、白芍等,以防碍胃[8]。 对于兼症,如大便秘结者,可用山药、生地黄、肉苁蓉等滋补肾精,润肠通便之品,慎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药;夜尿频者,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腰痛者,常加杜仲、黄精、狗脊等。对于母儿血型不合者,常用茵陈降低其抗体效价,疗效甚佳。 对于妊娠禁忌药,如半夏、莪术、牛膝、水蛭、甘遂、芫花、蜈蚣、全蝎等,治疗时应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即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用药时应注意[9]:宜选择作用和缓之品如柴胡、苏梗、大腹皮、枳壳、香附、桃仁、丹皮、丹参、当归、川芎、五灵脂、益母草等;应适当配伍养血安胎药如阿胶、桑寄生、何首乌等;严格掌握剂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如妊娠浮肿者,宜选择皮类利水药,如茯苓、扁豆、桑白皮、大腹皮等。 产后病 尽管目前尚无中药能否进入乳汁的文献资料,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假定药物能通过血乳屏障转运到乳汁为乳儿所吸收,因此凡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大滋大补、峻下滑利、破血耗气、回乳与影响乳汁分泌及有毒之品,均应禁用或慎用。如应用番泻叶、大黄等药性寒凉的泻药时应停止哺乳,以免药物成分进入乳汁造成乳儿腹泻。应用中药治疗期间,乳母应在哺乳后立即服用药物,以使下一次哺乳时药物浓度尽可能低一些[10]。 关于产后用药,前人提出“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即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不可过于削伐,清热慎用芩连,温里慎用附桂,产后胃气虚弱,加之需要哺乳,消导之品既重伤胃气,又使乳汁减少,故不可重用,如三棱、莪术、麦芽、神曲之类尤当慎之[11]。如产后缺乳者,可加入漏芦、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行气通络药,与猪蹄并煎,起到通络增乳之效。 杂病 瘕 《济阴纲目》中记载:“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正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12]指出:“三棱、莪术、水蛭,皆为消瘕专药”,并用人参、黄芪等诸药保护气血,使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除应用活血化瘀药外,可配伍祛痰散结类药物,如浙贝母、鸡内金等,正如李东垣所说“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加上橘核、荔枝核等行气散结之药,使气血畅通,结消散。此外,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经前顺其疏泄之性,加入香附、郁金等药加强疏肝之力,经后则顺其充盈之性促进血海之充盈,通过补益肝肾,适当配合理气化瘀药,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等[13]。 不孕症 不孕症的治疗一般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脏腑、气虚、经络等辨证分型治疗。 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常在经后期以补肾药为主,如紫河车、鹿角胶等,配合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期则在补肾药的前提下,加重行气活血药的应用,如泽兰、益母草、蒲黄、川牛膝等。若兼有气郁,加柴胡、郁金、香附、乌药;血瘀重者,白芍改为赤芍,加川牛膝、益母草、泽兰、水蛭、土鳖虫;血虚有寒者,加肉桂、吴茱萸;血虚有热者,熟地易为生地,加黄芩、牡丹皮[1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采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荔枝核等活血化瘀,穿山甲、地龙、水蛭等行气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海藻、皂角刺、白芥子等散结利水[15]。临床亦可采用中药灌肠,这样内服外用疗效甚佳。 3 小结 关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选药,应根据经、带、胎、产、杂病各自病证的特点,把握用药的原则,注重经验用药的积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提高临床疗效。月经病,一般以四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但应注意在理气、活血、温阳、滋阴的同时,不可过用破气、攻血、温燥、寒凉之品,否则尽管治疗大法正确,但却达不到原先设想的效果,反而耗损人体气血。带下病的治疗,谨遵“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的原则,另外重视外用药的熏洗,多采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之品,内服外用,则可在极短时间内祛除病邪。妊娠病与产后病者,根据“产前宜凉,产后宜热”的原则,多采用滋阴或温热之品,辨证用药。对于妊娠禁忌药慎用或不用,但是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酌情使用,不拘泥于传统束缚,即可谓真正达到“辨证论治”的要求。对于瘕、不孕症等杂病,在症情适宜的情况下,应大胆使用虫类药、破气药等性味稍峻猛之品,这样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疗效,免于长期使用一些理气药,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耗伤正气。 由于众医家临床用药经验颇丰,本文只浅谈一小部分用药特点,希望通过这些用药特点启发大家,重视临床用药原则及选药特点,提升中医治疗水平,产生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梅.刘琨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5,24(6):336. [2] 季春红.陆启滨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探析[J].广西中医药,2010,33(1):41. [3] 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陈学奇,葛蓓芬.陈大治疗月经病用药特点[J].中医杂志,2014,55(13):1096. [5] 杨利.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4):51. [6] 吴玲.吕美农治疗带下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35. [7] 李玲玲,郭瑞,何春晖.褚玉霞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9):746. [8] 华苓,佟庆,张巨明.柴松岩治疗妊娠病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0,29(10):751. [9] 文乐兮,尤昭玲,袁振仪,等.妊娠病组方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5. [10] 解海,李泽民,朱林峰.妊娠期和哺乳期中药应用与风险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357. [11] 文乐兮,魏飞跃.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67. [1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2版.王云凯,李彬之,韩煜重校.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 邓德强,马骏.马德孚教授治疗瘕经验[J].河北中医,2004,26(4):248. [14] 单婧.马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748. [15] 何东杰.卫爱武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210. 妇科中医论文篇2 试论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 在临床妇科中,月经失调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青春期到绝经前的各年龄段妇女均可能发病。月经失调的类型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及闭经)、前后不定期3种,患者多伴有经血淋漓不尽、月经过多或量少等[1]。我院妇产科在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药调理方式,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0例、已婚29例,病程在5个月~8年之间,平均为(±)年;中医组年龄在21~44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1例、已婚28例,病程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为(±)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方法。 西医组:采用孕激素、雌激素周期治疗方法,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中医组:采用中药调理。患者在经期完后第1d,应用补肾养血汤(取当归20g、熟地20g、仙茅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丹参10g、党参10g、紫河车10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12d,应用理气活血汤(当归10g、赤芍10g、郁金10g、牛膝10g、充蔚子10g、香附10g、桃仁6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22d,应用活血促经汤(泽兰10g、香附10g、牛膝10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赤芍10g、肉桂2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疗效评价。 调经疗效。治愈:经治疗,患者的经期、经量及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好转:经治疗,恢复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基本恢复正常;进步:经治疗,月经周期、精良及经期有明显改善者;无效:经治疗,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均无变化者。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止血疗效。阴道出血在3~5d内停止,月经量恢复正常,为治愈;阴道出血在5~10d内停止,月经量<100ml或比治疗前减少30%,为好转;阴道出血时间在10d以上,月经量比治疗前有所减少,为进步;治疗前后阴道出血时间及量均无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详见表1。表1显示,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西医组为,组间比较,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月经的调节、产生主要与脏腑气血有关,同时经络通畅与否也会对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月经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中医辨证,采取调节冲任、补气血、养肝肾等方法,可有效纠正月经紊乱,逐渐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2]。 理气活血汤,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能有效疏通血液循环,消解淤血;补肾养血汤的功效在于温肾补血,其能有效增强机体能量代谢,患者服药后,全身会有明显的温热感,振奋精神[3];活血促经汤的功效在于养血祛瘀、温经散寒,其能有效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在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药调理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别对三脏(肝、肾、脾)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如:青春期肾气初盛,月经不调可归结于肾;中年期月经不调可归于肝失所养;更年期可归于肾气渐衰[4,5]。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应用中药调理的中医组患者,在止血、调经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西医组,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妇科月经失调应用中医调理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敏.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315 [2] 严群.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98-3798 [3] 何雪萍,田红霞,潘展霞等.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4):533-534 [4] 李虹.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69-770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科临床医学论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5. 关于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217 评论

相关问答

  • 陈皮生药学课程论文

    中药药理研究进展1、抑制胃肠道平滑肌 本品煎剂能抑制小鼠、兔离体小肠运动;陈皮煎剂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有抑制作用,可被乙酰胆碱所...10、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皮水

    枫叶e宝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陈皮的中药学专业论文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过程、结果和分析。1、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研究陈皮中总黄酮的背景和意义,说明总黄酮具有什么样的药理学和生物学作用,以及该研究对于中药制

    倍笨儿9999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陈妍的药学论文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论文选题哪个好,首先刑法涉及内容比较多。刑事诉讼法是诉讼程序的有关内容,具体可以结合你对两个部分的了解程度进行选写

    绿兮衣兮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陈长生医学论文

    这本书抄袭了,被快点APP下架了,作者禁欲系圣女已经被官方解约了,被永久封号了。

    MindTheGapPlz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药学论文陈述

    药学是研究临床使用药物及其制剂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下面我给大家分享药学学术论文怎么写的方法,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1、学术论文的选题 学术论文

    夜雨初晴99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