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茵一夏
同意1楼说法。糖尿病神经病变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2)针刺痛觉异常;(3)振动觉异常;(4)压力觉异常,自主神经病变包括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包括心率变化还有一些胃肠神经病变等。治疗:1、控制血糖,2、神经修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损伤通常伴有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其修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通过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以及磷脂的合成,刺激轴突再生、促进神经修复。常用药如甲钴胺等。③抗氧化应激: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增加神经Na+-K+-ATP酶活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常用药如α-硫辛酸等。④改善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供及氧供。常用药如前列地尔、西洛他唑、己酮可可碱、山莨菪碱、钙拮抗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等。⑤改善代谢紊乱:通过可逆性抑制醛糖还原酶而发挥作用。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等。⑥其他:如神经营养,包括神经营养因子、肌醇、神经节苷酯和亚麻酸等。如果是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可用甲钴胺和α-硫辛酸、传统抗惊厥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等)、新一代抗惊厥药(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等)、度洛西汀、三环类抗忧郁药物(阿米替林、丙米嗪和新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西肽普兰等)。一般对痛性神经病变首选普瑞巴林的。
我许你一世安好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neu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糖尿病的神经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缺血、缺氧而逐渐发生的,因此说它的基本病因就是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糖。由此可见,它是能避免的。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可涉及全身各部位的神经,但主要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由于受累的神经不同,以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农夫三下乡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被称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以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呢?
主要症状为四肢末端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有蚁走、虫爬、触电样感觉;烧灼感;感觉手脚变得极冷或极热;触觉过度敏感,甚至不能忍受棉被压在上面;脚有刺痛、灼痛、钻凿痛的感觉,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昼轻夜重;有穿袜子和戴手套一样的感觉;感觉脚里面的肌肉和骨骼似乎都变形,脚和腿上经常有溃疡,而且愈合缓慢,病变侵犯到运动神经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肌肉力量减退和肌肉萎缩。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呢?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
(1)心血管系统: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冠脉舒缩功能异常,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或猝死。
(2)消化系统:便秘、腹泻、上腹饱胀、胃部不适、吞咽困难、呃逆等。
(3)泌尿生殖系统:排尿障碍、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性欲减退、阳痿、月经紊乱等。
(4)其他症状:如体温调节和出汗异常,表现为出汗减少或不出汗,从而导致手足干燥开裂,容易继发感染。另外,由于毛细血管缺乏自身张力,致静脉扩张,易在局部形成“微血管瘤”而继发感染。对低血糖反应不能正常感知等。
如何预防与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呢?
要从以下4点着手:
1、严格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危险的因素,不仅对神经细胞具有直接毒害作用,还会引起外周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发生障碍,神经缺血、缺氧,进而导致神经损害。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越差,出现神经病变的可能性越高。因此,积极严格地控制高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措施。
2、加强足部护理:
选择合适的鞋袜,软皮皮鞋、布鞋和透气性良好的休闲运动鞋是最理想的鞋子,还要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可能存在的异物。正确洗脚和护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脚,洗脚水的温度要合适,不宜过热,建议患者在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 PH 值为中性的润肤霜均匀涂擦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酒精可影响血糖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因此,不推荐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若有必要饮酒时,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以不超过15克,男性不超过25克(15克酒精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 ml或白酒50 ml)为宜。烟草中的焦油、苯并芘等有害物质不仅会诱发癌症,同时对血糖也有严重影响;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则会造成血管收缩,使血压上升;不但如此,吸烟还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因此戒烟限酒对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至关重要。
4、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
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全部患者应该在诊断为糖尿病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DPN,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每隔3-6个月进行复查。一旦诊断为糖尿病性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应该特别保护丧失感觉的双足,以减少皮肤损伤和截肢的风险。
陈家小鱼儿
转自《国际糖尿病》
多数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患者教育的时候都被告知过:大汗淋漓的时候可能发生了低血糖,要及时测血糖、注意其他伴随症状、补充糖类物质等。但是糖尿病患者大汗淋漓就是发生低血糖了吗?发生低血糖就一定大汗淋漓吗?显然问题没那么简单。我为大家整理了糖尿病患者大汗以及汗液分泌异常的原因。
一、多汗
1、 低血糖。 低血糖是患者在控糖过程中常见的意外情况,饮食不合理、运动过量等都有可能引起低血糖。患者血糖低,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节后纤维刺激汗液分泌增加,就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
2、 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出汗往往可能是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一个重要机体信号。自主神经是负责人体肠胃蠕动、汗腺排泄功能的一类不受意志支配的神经系统。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所以全身自主神经都会受到糖尿病的侵害,失去调节汗腺的功能,导致患者大量出汗。
3、 合并一些其他疾病。 感染类疾病如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肝囊肿、胆管炎、肾盂肾炎、败血症等可以使患者出现大汗;循环系统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也可出现大汗;一些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障碍(脑血管疾病、脑瘤、帕金森病等)以及某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激素等)同样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多汗 [2] 。
二、无汗或少汗
1、 自主神经病变 。既然出汗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糖尿病神经病变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发展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损害出汗 [1] 。
2、 低血糖或者酮症酸中毒 。低血糖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以出现低体温,进而患者也可表现为汗液分泌减少 [1] 。所以无汗或者少汗有时候也可能会是低血糖的一种表现。 需要警惕!
3、 其他合并症 。最后如果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皮肤神经支配异常、汗腺功能障碍等,或者多种方式相互作用,都可以出现无汗或者少汗 [2] 。
结语
参考文献:
H. Curr Probl Dermatol. 2016;51:57-61.
Y , Tamada Y . Curr Probl Dermatol. 2016;51:7-10.
韭菜1975
因为血糖很高,组织液中的糖也会跟着升高,组织液就成为高渗状态,神经就会长时间浸泡在高渗的组织液中,就会脱水,病变,进而神经功能退行病变。西药主要有:甲钴胺片或针,胰激肽原酶片或针,羟苯磺酸钙片。维生素B12针;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疗法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本原则,要采取综合治疗,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理疗和对症治疗,也可以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治疗的方法。中药静脉点滴,可选用下列中成药如丹参注射液、川芎嗪、脉络宁、血塞通等,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中药外洗, 可选用祛风通络、活血通脉的中药薰洗。按摩双下肢,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症状,但用力应轻柔,或局部穴位按摩,取双侧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三阴交、涌泉穴,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具有滋养肝肾、疏通脉络、调畅气血的功能。
我现在也要写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毕业论文,我是学影像的,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学习建议么,谢谢,急需。
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人会患上糖尿病,当出现这种疾病时,会严重的影响生活健康。那么糖尿病有哪些早期表现呢?糖尿病有什么危害?下面我就来告诉你糖尿病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我现在也要写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毕业论文,我是学影像的,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学习建议么,谢谢,急需。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在这些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尿病神经病变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作为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