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4

VivianYan~
首页 > 医学论文 > 马铃薯环腐病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西夏唐古特

已采纳

因为细菌侵害,主要是棒状细菌,在马铃薯的生长期和储藏期都有可能发病。因为主要传染源是带病马铃薯,所以首先要严格检疫,杜绝病薯,然后是尽量种植抗病品种,而且提倡小个整薯播种,不用切块繁殖,避免交叉感染。

122 评论

apples0081

这是土豆要烂,发生霉变的前兆,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330 评论

我叫歪歪

马铃薯环腐病菌主要侵染马铃薯的维管束系统,引起植株萎蔫、叶片失绿和块茎组织腐烂。马铃薯环腐病是最具传染性和威胁性的马铃薯病害之一,特别是对种薯生产而言。马铃薯环腐病最早于20世纪初在德国发现,在欧洲,北美等一些马铃薯生产国以及南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也有发生,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在中国,该病于20世纪50年代在黑龙江首次发现,70年代后逐渐传播到其他省(市、自治区)。这种疾病已经蔓延到中国所有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环腐病在储存期间会继续危害,严重时会引起块茎腐烂。轮纹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可以说是毁灭性的疾病。

不管在哪里,不管是什么品种,只要感染了环腐病,那就是不治之症,就像人类的癌症一样难以治愈。如果马铃薯在苗期感染环腐病,受感染的幼苗将停止生长,减少分枝并逐渐枯萎。此外,叶缘可能会卷进去,导致病害蔓延后出现褐斑,严重时会导致幼苗死亡。

土豆在开花期间也可能生病。这时,植株的病害会从下往上发展,从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向中心发展。刚开始叶子是泡在水里,然后慢慢变成灰绿色,再变成黄色,但是枯叶不会脱落。从茎的角度来看,被感染植物的茎会是绿色的。切开后会发现维管束变成黄褐色,用手按压会看到有乳白色的脓液。

如果土豆感染了,皮肤会更黑更小。刚收获的土豆症状不明显。存放一段时间后,皮肤会粗糙,尾部会变成红褐色,然后芽眼会出现红点。切开后会发现维管束也变成淡黄色,用手挤压会流出大量乳白色脓液。马铃薯环腐病受检疫法规限制,可通过检疫措施控制。种植合格的脱毒种薯是控制马铃薯环腐病最有效的方法。田间严格的清洁措施可有效控制此病,如对储藏容器、农用器具、机械等进行严格消毒。

173 评论

无敌炒米饭

发病原因是因病菌感染而起。感染幼苗会停止生长,减少分枝,逐渐萎蔫,叶片还可能会出现叶缘内卷的现象。

282 评论

吃货爱漫游

不可以吃,这是马铃薯环腐病危害造成的。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转圈烂、黄眼圈。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植株受害常造成死苗、死株,一般减产20%,重者可减产60%以上,不仅影响产量,还会引起贮藏时烂窖,影响块茎质量。

贮藏期温度对病害也有影响,在温度20℃上下贮藏比低温1~3℃贮藏发病率高得多。播种早发病重,收获早则病薯率低。病害的轻重还取决于生育期的长短,夏播和二季作一般病轻。

扩展资料:

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有条件的最好与选育新品种结合起来,利用杂交实生苗,繁育无病种薯。

2、种植抗病品种经鉴定表现抗病的品系有:东农303、郑薯4号、宁紫7号、庐山白皮、乌盟601、克新1号、丰定22、铁筒1号、阿奎拉、长薯4号、高原3号、同薯8号等。

3、播前汰除病薯。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五、六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烂薯,使田间环腐病大为减少。此外用50mg/kg硫酸铜浸泡种薯10分钟有较好效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铃薯环腐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豆环腐病

310 评论

相关问答

  • 马铃薯疮痂病论文

    可以在种植的时候提前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需要对马铃薯的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这样就可以预防这种疾病。

    宇宇酱ovo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腐烂病论文

    希望能帮到你 哪怕一点点浅论园林树木病虫害主要防治方法一、树干涂白法杨柳树栽完后马上涂白,可防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在树干上产卵。可预防腐烂病和溃疡病,延迟芽的

    ssssss00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马铃薯枯萎病相关论文投稿

    马铃薯是高产量的经济作物,同时也是病害多发的作物。病害已经成了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我了解一下马铃薯枯萎病及防治办法。 马铃薯枯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

    忘忧毛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红薯黑斑病怎么防治论文

    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一定要注意种植的方式,注意土地的情况,合理的施肥,合理的浇水,要合适的喷洒农药。

    哎唯巴蒂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脐腐病论文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2000年后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47篇、第一作者42篇、通讯作者10篇。主编(译)专著5部;参与编写、翻

    boboyoung198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