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小帅傲娇脸
中团畜牧兽厌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五扁伞体会议第l。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产后奶牛子宫恢复和卵巢变化B超监测 韩瑾瑾‘,邓立新’,田超2,贺丛1.焦贵昆’ (1。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2,河商农业职业学院,中牟,451450)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B超技术探讨产后奶牛子宫的恢复情况和I卵巢的变化情况,研究奶牛繁殖性能的变化规律,为更好地指导奶牛产后配种、繁育等:I_=作提供试验依据。根据试验方案选择8头中国荷斯坦产后奶牛(其中4头初产、4头经产),从产后第1天开始到’卜.次发情配种,持续利用B超观察其子宫的恢复情况和卵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子宫颈和子宫墅恢复止常的平均时间初产奶牛分};11人约为25d和32d,经产奶牛均为27d;经产和初产奶牛卵泡的发育都经历了6个卵泡波,前3个卵泡波为1个发情周期,后3个卵泡波为1个发情周期。冈子富未恢复完全,故要剑第2个发情周期末(即要剑第6个卵泡波)配种;初产剥经产奶牛产后发情配种的平均时间分别人约为90d和53d。由此可看山初产奶牛的子富颁恢复止常的平均时间要比经产奶牛旱2d,而子宫壁恢复止常的平均时间要比经产奶牛晚5d;初产奶牛发情配种的平均时间要比经产奶牛晚37 d。 关键词:奶牛:子宫;卵巢;B超;产后恢复 B刑超卢诊断法是超卢波影像诊断技术之一,是利川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I动物体组织结构的声学特点而建立的一种物理学检壳方法,能够准确地探洲机体不同组织器官。B型超声诊断法义称超卢断层显像法或辉度调制玳超卢诊断法,简称B型超声域B超。B型超卢诊断法是将剜声信号以光点明暗,即灰阶的形式显示出来,光点的强弱反映同声界面反射和衰减超卢的强弱,这些光点、光线贺光面构成了被探测部位二维断层I笙I像或切面图像,这种|j}l像称为卢像幽…。 我国兽医超卢诊断始于20世纪70年代木,且主要借鉴人医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项技术在家告繁埴和兽医产科学中开始虑川。其最人优点在于它的非损伤性,即可在米损伤动物的情况卜.重复检j卉}动物生殖道,这使其在奶牛聚殖领域中成为一种出色的临床诊断和I研究手段。现已有人将B超麻川丁奶牛卵巢囊肿的研究”’、检布奶牛卵巢黄体币I诊断卵巢疚病”1、检奄奶牛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期卵巢发育的研究…等,并已经为其他许多方式无法解决的有关牛生殖周期及其失调的问题提供了答案。超声还可廊川于妊娠诊断、Jjff儿及胎膜发育、胎儿性别及胎儿.甲.期死亡等,展示了超声波技术在动物繁殖领域中的良好虑刚前景”’…。 荷斯坦牛最初是由国外引进,在我国经过长;f|】驯化、选育。特别是与各地黄牛进行杂交,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运埘B超监测产后荷斯坦奶牛的子宫卵巢的变化情况已有相关报道,但研究初产和经产奶牛产后的卵巢子宫变化情况的对比还未见相‘芙报道.此次研究对于产后奶牛及时进行人.I:授精、受精后卵巢子富的动态变化及异常情况检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与方法1.I实验地点 实验地点: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奶牛育种场1.2实验动物及分组 试验所川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由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奶牛育种场提供.此次监测共有八头奶牛,其中四头是初产奶牛,四头是经产奶牛(胎次均为2--.3胎)。1.3主要仪器设备 兽川学上B删超声诊断仪:WED.3000V为高分辨率凸阵/线阵扫描B刑超卢诊断仪,深圳市威尔德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超卢耦合刑:CHJ-I型医川B-超耦台荆(哈尔滨市滨江耦合刑厂)若干瓶。 超卢.I:作站:超声:i:作站是将先进的数字幽像处理技术席用丁.超卢诊断领域.完成图像采集、 中固畜牧兽医学会兽l廷产科学分会第五扁拿体会议第‘I‘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处理、存储、同放、打印、统计、检索等功能。 1.4操作过程和方法 刚兽川掌上B型超声诊断仪探测时。先带上塑料手套,Hj O.2‰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然后五指并拢插入奶牛的肛『J,将_直肠内的类便消理干净,触诊子宫及卵巢,获得初步定位;再将消毒液润湿过的探头朋手带入直肠,达到子宫或卵巢的位置后,IIJ手指州定住子宫或卵巢,并将探头晶片面隔着直肠壁轻》lIIi在子宫或卵巢游离缘上进行扫赉。当荧屏上山现子宫颈、子宫体、卵巢或卵泡的典型幽像时,冻结图像.刚LIi予标尺测姑子宫颈的直径、子宫攮厚度、卵巢横截面的面积和卵泡横截面的面积,再通过超声影像.I:作站输入电脑,并存储处理。1.5数据统计分析 对所监测奶牛记录数据,井Jlj EXCEL制表绘剀。2结果2.I产后奶牛子宫和卵巢的声像图 子峦颈肇较厚,是致密的组织结构,在超声|鳘l像上为强同卢,肇内枯膜形成的皱褶在超声幽像上也为强同声,但相对于子宫壁较弱。子宫艟也是致密的组织结构,在超卢图像上是强同卢,子宫体未开13时l上‘卜.螭结合部在超卢图像上为强同声。卵巢是具有一定形状、致密的组织结构,在超卢I!d像上被膜*周边强同卢,实质部*现规则的、均匀一致的弱同声。卵泡内为均质液体.在超卢幽像上为明晰的、1F常规则的无同声液性啮区,卵泡肇和周同组织相对丁.卵泡液为强同卢。黄体在超声幽像上多早不规则的灰黑结构,相对丁.卵巢同卢强度较弱。2.2产后奶牛子宫和卵巢声像图的变化情况2.2.1初产和经产奶牛产后子宫颈的恢复情况子宫颈平均直径整体变化*+卜.降趋势直到达剑平稳状态,初产奶牛的子富锁平均直径从产J斤第l天的81.OOmm。经历人约24d,到产后第25大’卜.降剑38.24mm,此时已达剑平稳状态;经产奶牛的子富颈平均直径从产后第1天的97.00ram,经历人约26d.到产后第27天’卜.降剑36.14ram,此时已达到平稳状态(见图1)。 图1 产后奶牛子宫颈平均直径的变化情况 Fig.I The chage ofcervical average diameter in the postpartum milk cows2.2.2初产和经产奶牛产后子宫的恢复情况子宫肇厚度粘体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再稍微卜.降虽斤达到平稳状态,初产奶牛的子宫壁平均厚度由产后第l大的7.00ram,经历人约22d,到产后第23天达到21.00ram,此J亓再稍微.卜.降。到产后第32大为13.78ram,此时已达剑平稳状态;经产奶牛的子富壁平均厚度由产后第l天的7.oo mm,经历人约21d,到产后第22大达到19.67ram,此后再稍微’卜.降,到产后第27天为13.00ram,此时已达到平稳状态(见幽2)。 中固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五扁伞体会议第.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图2产后奶牛子宫壁平均厚度的变化情况 Fig.2 Thechage ofthe average thickness ofthe uterine wall in the postpartum milk COWS2.2.3初产和经产奶牛产后卵巢的变化情况卵巢横截面平均面积的人小要受卵巢上卵泡黄体的影响,变化趋势和I卵泡横截面平均面积的变化趋辫人体一致,到卵泡将要排卵配种时几乎都达到最人值。初产奶牛的卵巢横截面平均面积的各个变化段的时间段分别为卜13d、14—23d、24-34d、35~52d、53--63d、64。84d,到,日泡将要排卵配种时,卵巢横截面的平均面积为1365.00mm2;经产奶牛的卵巢横截面平均面积的各个变化段的时间段分别为l—lOd、Il一25d、2乱34d、35~45d、46--53d、54—56d,到卵泡将要排卵再己种时,卵巢横截面的平均面积为886.00ram2(见剧3)。 图3产后奶牛卵巢横截面平均面积的变化情况 Fig.3 The chage ofthe average area oflhe ovarian cross section in the postpartum milk COWS2.2.4初产和经产奶牛产后卵泡的变化情况产后奶牛从产J亓第l天到再次配种经历了6个卵泡波,分为2个发情周期,产后第一次发情没有配种是因为产屙的子宫还没有完全恢复,不易受孕。每个发情周期卵泡波卵泡横截面的平均面积儿乎都*上升趋势,到最后排卵配种的时候面积儿乎都是达到最人值。初产奶牛的各个卵泡波的时间段分别为l一14d、15—23d、24-30d、3 1-56d、57—70d、71~90d,最后发情配种的时间为产屙第90天,将要排卯时的卵泡横截面的平均面积为305.00ram2;经产奶牛的各个卵泡波的时间段分别为I一10d、l I一27d、28—34d、35-39d、40--48d、49—53d,最后发情配种的时间为产后第53天。将要排卵时的卵泡横截面的平均面积为140.00mm2(见幽4)。 225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五届伞体会议第l。次学术研讨会论义集 圈4产后奶牛优势卵泡横截面平均面积的变化情况 Fig.4 The chage ofthc average arca ofthe dominant follicle in the postpartum milk COWS 3讨论 许多研究产后子富恢复情况的实验都采_uj连续直肠检布年¨屠宰的方法,直肠检壳的结果误著颇 人,连续屠宰需要人始实验动物,而且不能在同一动物监测到产后内生殖器官的恢复情况。虽然利 川屠宰方法可以为研究生殖道形态和组织学变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但一种能在活体牛上连续准确 地测量子宫颁直径及子富肇厚度的1卜侵入性技术的廊川将极人地推动此项研究18J。白Casida和Uren 开始研究人家备产斤子宫恢复情况以米,很多学者都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但结果报道,产后奶牛 子宫恢复时间从3周一J剑7周IlⅥ不等,不能准确监洲子宫止常恢复的过程及时问,就很雉研究其影 响因素…J。本实验一改传统的直检和组织学方法,川B超监测产斤奶牛子宫变化情况,这即可避免 因直检者手感的判断误差,义可准确直观地观察和测得子宫颈直径矛¨子宦雄厚度的变化情况。 子宫颈的壁很厚,粘膜形成许多纵褶,内腔狭窄.平时cj=|合,发情时稍微松弛,分娩时扩人。本实 验经B超监测所得结果与常规相符,初产与经产奶牛子峦颈直径在产后儿天尤其是分娩当天,平均 直径达到最火值,分别为81.00ram与97.00ram,以后均节’卜降趋势,分别火约经过25d和l 27d达剑 平稳状态,子宦颈恢复止常的时间初产奶牛比经产奶牛要早2天,最斤数值分别为38.24ram与36.14ram。经产奶牛曾产过犊,纵褶相对于初产奶牛米说要松弛点,故产后儿天内。经产奶牛的子 宫颈直径要比初产奶牛的数值人人约16.00ram。 初产与经产奶牛的子宫壁厚度恢复情况总体趋势一样。产后一段时间内子宫壁有增厚趋贽,是 由于怀孕牛子宫肌内胶原蛋白含量增加,产J亓子宫强烈收缩II 2j而子宫平滑肌纤维变短、基层变厚,再加上产后5—6d内子宫内膜会发生水肿【l习的结果。子宫恢复止常时,其厚度逐渐缩小。说明此过程中也是肌胶原蛋白的降解过科。初产奶牛的子宦艟厚度恢复时间要比经产奶牛的K人约5d,可能.是初产奶牛子宫肌内的胶原蚩白含量较多,降解需要的时间陈的结果。卵巢是卵泡生艮发育平Il产生雌性激素的场所,其形状和人小冈牛的个体、年龄及性周期而异,当卵巢上有卵泡生长时,其人小就会随着卵泡人小的变化而变化。 动物在出生前卵巢含有人蛀原始卵泡,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少,多数卵泡中途闭锁而死亡,少数卵泡发育成熟而排卵。在发情周j{lj中,实际发育的卵泡数多-丁.能达到成熟和排卵的卵泡数,初情期前,卵泡虽能发育但不能成熟排卵.当发育剑一定程度时便退化萎缩,初情}f}】,|亓,卵巢上的原始卵泡才通过一系列发育阶段而达到成熟排卵,最终能够发育成熟的卵泡数一般只有1个,初产利经产奶牛卵泡的变化趋势人体一致,都是经历了6个卵泡波,分为2个发情周;l|j,前3个卵泡波为1个发情周期,后3个卵泡波为1个发情周期,第1个发情周期没有配种.为韵是让产斤的子宫和卵巢更好地恢复,到第2个发情周期末,卵泡成熟即将排卵时再配种,初产奶牛产后发情配226 中固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五届伞体会议第。I‘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种的平均时间比经产奶牛的晚37d:将要排卵时初产奶牛的卵泡横截面的平均面积比经产奶牛的人165.OOmm2,这可能是初产奶牛繁殖能力强、生长发育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1〕谢富强,邓千臻,邓立新等.兽医影像学fM】.北京市:中国农业人学jJI版社,2003.23—24.〔2〕马会19J,刘贤侠。李飞.应用B超诊治荷斯坦奶牛卵巢囊肿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203—206.〔3〕王少华,二f三亮亮。谢富强.运用兽用B超仪检查奶牛卵泡、黄体和诊断卵巢疾病的体会【J】.中国奶牛。2007,9:27~30.〔4〕邓立新,贾翔征,贺从等.B超检台奶,卜刚期发情和超树排卵期卵巢发育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04,23(i):l_4.〔5〕赞从。陶顺启,刘西弧等.B超在奶牛繁殖中的应用【J】.河南畜牧兽医。2006,270):24~26.〔6〕冯新畅,午林安.超声影像技术袖:兽医I晦床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撒,1999。30(3):289—309.〔7〕小报林.养,卜学〔M〕.北京市:中国农业火学jI;版社.2006.28—29.〔8〕…文儒,从霞.奶牛产后了宫及卵巢超声影像学变化规律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94,25(3):219-225.〔9〕Eduvit.L 0 et a1.Bacter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the postpanum uterus〔J〕.Theriogenology.1 984.2 1:733-745.〔10〕Choudhury G et a1.Studies on certain aspects of uterine involution in holster X Hafiana females at firstcalving〔J〕.Indian Vet.J.1974.50:395---400.〔11〕李守军,l|l文儒,侯振中等.奶牛了宫复…的B.超影像学研究【J】.黑尼江畜牧兽医.1999,(10):4--6.〔1 2〕Eliott L.Uterus ofthe COWS after parturition:Bacterial content〔J〕.Am.J.Vct.Res.1 986,26:77-8 1.〔13〕川文儒.Noakes D E.II-了宫复…过程中胶原生〔J和肌浆球继臼降解规律的研究【J】.黑尼江畜牧兽医.1991.(6):10--12. 227
甜甜的今天
B超对宫内孕囊的鉴别及应用价值
作者:李霞
摘要:目的就B超对宫内孕囊的鉴别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的患者96例,96例中平均年龄岁,选用超声德国SIEMENS SONOLINE G50超声诊断仪,检查方法:经腹部探查,探头的频率为,在下腹部做横、纵、斜多切面探查。结果经过B超检查的96例患者中共检出早孕75例,均经临床证实为宫内正常妊娠。检出假孕囊2例,假孕囊均位于宫腔正中央,呈现薄壁长带状、单环状暗区。宫腔内无假孕囊而在附件区探及胎囊2例。此外,还检出空孕囊8例,其中4例停经7周,1例停经8周,3例停经10周。结论 B超检查能够有效将早孕患者与假孕囊、空孕囊区分开来,对症用药,确定着床部位和宫内妊娠周数,避免出现误诊的现象,为药流和人流等方式提供客观依据,减少和避免操作的盲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展开
关键词:B超;宫内孕囊;鉴别;应用价值
DOI: CNKI:SUN:
年份: 2012
论文范文链接(来源:学术堂)
爱吃豆包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高职影像专业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探讨 》
摘 要: 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现状,我们重视教师素质培养,理清教材层次与学生的关系,运用丰富的 教学 方法 ,变抽象的论述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形象化教学,提高了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 医学 影像物理学 教学探讨
近十几年来,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治疗水平。随着社会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需要愈加迫切,国内众多本科医学院校都设置了医学影像专业。而随着我国社区医疗的发展,填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影像专业学生录取人数由每年一个班提高到两至三个班。不论各院校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临床诊断专业人才,还是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工程技术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都强调了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以下简称影像物理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本科院校还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始开设影像物理学为选修课程,目的就是让临床医师具备医学影像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将来后续专业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或医学影像学的开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现在招收高中文科和理科学生及中职生。在课程开设上,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医学电子学基础这一门理工科课程,相关高等数学知识缺乏,学生的数理基础比较薄弱。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理论的物理学基本原理、规律;了解医学成像的物理理论知识;为深刻理解成像过程,评价图像,以及读识图像、挖掘图像蕴藏的生物信息奠定基础。这就需要一定的高等数学、核物理学、量子物理、超声波物理等许多知识来做铺垫。当然更多需要成像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面对这些必要的知识,影像专业高职生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学时里是完成不了的,这是事实。其实,影像物理学是伴随影像专业的建立而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在国内存在尚不足十年。因此,从教材到教学,各校都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如何让高职生在无基础的前提下有效学习该门课程,我将自己在几年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树立专业思想
由于缺乏相关师资力量,目前各院校影像物理学的教学任务大都由物理学教研室的教师承担。但是,物理学和影像物理学两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差别很大,前者为理科基础课,后者为专业基础课。从事影像物理学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学必须树立专业思想,才能将物理学知识和影像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授课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利用临床进修的机会学习影像知识和实际技术,尽力做好教学工作。
3.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把握知识的深度
影像物理学是先期开设影像专业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而建立的。它是将高等数学知识、物理学知识、成像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应用于超声成像技术、X-CT成像技术、同位素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一门交叉学科。知识的起点很高,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把握教材知识的深度,讲解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如超声场的描述部分,涉及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注重理解场的分布性质、描述场的量的物理意义,等等,尽量避免学生由于数学知识少而降低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磁共振部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原子核物理、量子力学知识才能准确理解核自旋的能级、跃迁等概念和现象。在教学中应注意搜集一些资料,尽量用较通俗的、经典的、宏观假说进行解释,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感性认识。
4.注意把握影像物理学原理与成像技术、影像设备学有关知识的权重关系
X-CT成像、超声成像、同位素成像、磁共振成像每一部分都有两项主要内容:物理基本原理和成像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物理学基本原理上,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最容易做到的,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集中在成像原理上,对涉及的成像技术、成像设备等知识更表现出浓厚兴趣。虽然成像技术和成像设备在后期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会详细讲解,在这里我们对这部分做简要的介绍,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年来,我校历届学生都表现出对影像物理的极大学习兴趣。这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5.注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影像物理学各部分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普遍觉得难懂难学。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帮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陀螺进动实验给学生做演示,讲解原子核中核子的自旋与自旋磁矩的相关知识;借助于声波的传播与反射知识对超声测量实验进行详细讲解;分配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参观学习。邀请超声,CT临床诊断教师和技术教师给学生当场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诊断等,使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实现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
由于该课程属于应用型的知识,学起来难度更大,我们进行了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尝试。课程是教材的基础,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中要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实现多样化、配套和协调化。我们的做法是:文字教材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紧密结合。
教材体系包括:(1)传统的纸质教材《医学影像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教师授课用的独创的电子教案,其中配以大量的自制和临床实拍图片和自己研发的动画,并提出学生思考的问题;(3)辅助学生自学和研究的学习软件,如《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CAI课件(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4)网页形式课件2部。初步形成了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以教学服务为目的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
总之,影像物理学是一门新课,只有不断摸索,不断 总结 经验 ,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一方面学生看到了现在所学的就是将来所用的,提高了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培养了学习能力,同时对后续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淑莲,李石玉,马新超等.关于医药学院校物理课程的思考[J].大学物理,2005,24,(5):53-56.
[2]包尚联,唐孝威.医学物理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7-13.
[3]童家明,刘成玉,周晓彬等.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J].大学物理,2005,24,(7):55-59.
[4]侯淑莲.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M/CD].北京: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 刍议影像融合推动医学影像领域发展 》
内容摘要:科技的进步不仅是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学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用于影像医学中。现在医学上的各种检查仪器越来越精密,功能更加完善,图像信息的存储和传输为医学的研究和诊断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医学影像的融合就是影像信息的融合,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辅助诊断病情的。医学影像的融合是医学影像学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医学影像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影像融合对医学影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医学影像 影像融合 诊断
一、影像融合
医学影像融合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融合。其中包括将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再进行数据协同和匹配,得到一个新的影像信息来获得对病情更好的观测,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使诊断更加准确、具象。
影像融合的发展趋势
影像融合的趋势
医学影像学是近年来发展的比较快的临床学科之一,其中的超声、放射等早就被应用到医学的诊断上,但是,面对不同病人的各种症状,单一的影像检查已经不足以作为诊断的依据。因此,影像融合越来越成为医学中的焦点,人们更希望通过多重的影像检查、比较和分析,使检查结果更准确,更好的辅助临床疾病的治疗。影响融合的发展提高了医学诊断的综合水平,对于推动影像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医学影像的融合不仅可以对诊断锦上添花,还可以为治疗提供帮助。例如:X线、超声、聚焦和磁共振结合在一起进行治疗。影响融合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而且将推动医学影像学的更新与发展。
影像融合的必要性
1、医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需要影响融合
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这也包括医学影像学。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实施,图像后期处理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提高,影像的融合技术就是后处理技术的新发展。前后技术的同步才能更好的将影像学的好处发挥出来。
2、影像融合使检查更全面准确
影像学的检查手段是很多的,从B超到射线再到CT等,每项检查都是有针对性的,但是正因为这样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每项检查都有单一局限性,只能准确的体现一方面的数据值,不利于诊断病情。影像的融合弥补了这一缺陷。
3、临床诊断需要影像融合
一切的检查手段都是为了最终的临床治疗,影像诊断一样是为临床治疗服务的。影响的融合,集中了多项单一检查的优势,呈现的图像更清晰,更便于医生的判断,使诊断更清晰准确,也就能根据诊断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辅助临床治疗。
影响融合的方法和技术应用
首先是信息技术的融合。无论是什么样的诊断技术,最后要得到的都是这项技术所能诊断出来的信息。影像的融合首先要实施对信息的融合,图像数据的转换是理解是关键。而图像的转换时将不同检查设备检测的图像信息进行格式的转换和调整,使其更逼真的呈现出检测部位的状态,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是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建立图像数据库是比较直观和易于提取信息的。
还有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几项技术的融合,使影像融合后的检查更加具体详细。
影像融合的方法:界标 配对 、表 面相 合法、空间力矩配对、交叉相关法。
四、 医学影像融合的临床价值
现代医学已经把用计算机技术对获取的影像信息进行处理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的诊断,将各项检查结果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将影像融合重新现出清晰度高、高质量的影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价值:
帮助临床诊断
影像融合后的图像将检查部位的结构和周边组织清楚地呈现出来,通过影像诊断,医生能够更加了解检测部位的组织形态是否发生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很多疾病早期的病变都是不太明显了,一旦没被发现就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像融合后的图像可以通过区域放大将组织的差异标注出来,便于观察和诊断,能够及时的发现病变,减少漏诊的情况。
有助于手术的治疗
影像融合的中,结合了图像重建和三维立体定向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状况和空间状态,医生可以根据融合后的图像制定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提供实时显示,也为术后的观察提供了方便。
有助于医学研究
影像的融合结合了多项检查的优势,提供的影像信息更全面清晰,病理特征更明显,是医学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为以后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好的依据。
结语:医学影像的融合就是将多项检查的优点,经过一系列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和处理重新形成新的图像。医学影像的融合是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一次伟大的更新,它将各种各种技术综合运用到医学的检查和诊断上,推动了影像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云,李绍林;医学影像图像融合技术的新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0期
[2]李熙莹;黄镜荣;;图像融合技术研究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吴疆;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张孝飞,王强,韦春荣,王至诚,张福北;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综述[J];广西科学;2002年01期
[5]赵敏志;李钢;张仁斌;;图像融合技术现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 议论文 集(3)[C];2008年
[6]康晓东.计算机在医疗方面的最新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46-70.
有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医学影像类毕业论文
3. 医学影像本科毕业论文
4. 医学影像学研究论文
5. 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
中团畜牧兽厌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五扁伞体会议第l。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产后奶牛子宫恢复和卵巢变化B超监测 韩瑾瑾‘,邓立新’,田超2,贺丛1.焦贵昆’ (1。河
医学影像技术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自20世纪70年代起,以CT问世为标志,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影像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传统单一普通X线加血管造
在临床应用方面,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可以早期明确诊断。例如:眼科诊断非金属异物
关于超声医学的论文范文篇二 医学超声远程现状与案例分析 摘 要: 超声远程是远程医疗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可以远程为边远地区的患者提供高质
我也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写论文,你可以到淘宝网搜索店铺:职称毕业论文写作服务论文下载店 这里的论文质量不错,是辽宁阜新的。我的同学都是在他那里下载或者写作的。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