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8

小川里沙
首页 > 医学论文 > 死亡的认识法医学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ayyeung23

已采纳

一、死亡的本质 (一)死亡的神秘性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死亡是痛苦而恐怖的。至今为止,世界上尚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恰当地描述出死亡给人带来的感觉。考试大网站收集这是因为,活着的人从未经历过死亡,而已经死亡的人又无法将这种感觉告诉我们。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死亡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 (二)人们对死亡本质的认识 无论是东方的灵魂说还是西方的创世说,都表明早期人类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带上了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这一方面表明了人类对这一问题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人类急于为自己的生存寻找心理支持。 我们认为,死亡的本质是人在自我意识消失基础上的自我生命的终结。 二、正确对待死亡 (一)历的死亡观 1、“乐天知命,故不忧”: 2、生死齐一:道家超然物外的自然主义生死观。 3、避死就活:法家务实主义的死亡观。 4、“生者见爱,死则见哀”:墨家实用的经验主义死亡观。 5、“轮回六趣,具受生死”:佛家逃避现实的出世主义死亡观。 6、死后复活:基督教期盼来世的死亡观。 (二)珍惜生命,正视死亡 羞知生命的人生是欠理智的人生;回避死亡的人生是怯懦的人生。在死亡面前,人们应该: 1、树立自然归宿信念中国古人早已认识到了死亡的必然性。培根说:"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婴儿出世可能与死亡一样痛苦……而一个坚定纯洁、有信念的心灵也不会为死亡而恐怖"(培根《论死亡》)。 2、积极充实人生价值司马迁曾说,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考试大网站收集所以,充分珍惜有限的人生,努力创造人生价值,为他人和社会,尽可能地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是超越死亡的方式。 3、坦然、无畏惧地面对死亡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话则更增加了人们不怕死的勇气,他说:"死对于我们是不存在的。我们在死后没有知觉,正像生前没有知觉一样。"所以,害怕死亡是没有道理的。 三、开展死亡教育 (一)死亡教育的意义 寻求科学的死亡观,实际上就是为死亡寻求心理适应。良好的心理适应不是自然产生的,这需要教育。研究表明,在中国人的死亡心理中,憾死心态十分普遍。 良好的心理适应不仅对临终者是必要的,对于临终者的家属也同样必要。 研究表明,死亡教育应该成为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生包括优生、优活、优死三大阶段,既要帮助临终者树立坦然面对死亡的心态,又要帮助家属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减少精神压力,避免沉重打击。 (二)死亡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死亡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有无组织性,可以分为有组织的死亡教育和无组织的死亡教育。 从死亡教育的内容来看,凡是与死亡有关的问题几乎都为死亡教育所涉及,如死亡的心理过程、亲友去世对人的心理影响、安乐死、死亡权利、自杀的原因及预防、丧葬礼仪、丧事开支等。 (三)死亡教育的开展 1、确立死亡教育的内容 2、探索切实可行的死亡教育途径开展死亡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关系到死亡教育的效果,十分重要。从目前的经验看,应该结合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3、建立正规的死亡教育组织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有组织性,死亡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有影响的正规死亡教育组织。例如,我国各地活跃的一些癌症俱乐部之类的组织,对于帮助绝症患者树立信心,克服恐惧乃至获得新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81 评论

多吃多漂亮哟

在绝大多数受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家庭里,提“死”字是一件很避讳的事,尤其在除夕春节这样的传统佳节里或者恰逢哪家喜事,家人通常会提前几天就嘱咐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说吉祥话,就连呼唤猫狗的名字,也不一样了,得叫“发财”、“好运”诸如此类。如果好巧不巧那几天言语中冒出了几个不吉利的字眼,会被当即呵斥一顿,当然也不局限于那几天,在平日里也是一般。 所以,关于“死亡”的教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是缺失的。 但“死亡”真的是一件可怖以至于一旦被提及,就会碰触每个人敏感的神经而干脆避而不谈的事吗? 你不谈,它就不会来临了吗?或者它会来地更缓慢一点? 既然“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态,那为何我们不能客观地去看待呢? “生”与“死”作为一组对立词汇总是相伴呈现,然而我们格外重视生,为何不愿更不屑于谈死? 《当下的力量》里说,“如果认为向上的发展才是好的,向下的发展是坏的,这是不对的,只有思维才会这样做判断。生长通常被看成是积极的,但是没有东西会永远生长。如果任何形式的生长不断向前发展,最终都会变成怪物或变得具有毁灭性。有衰退才会有新的生长。生长与衰老两者相互依赖。” 我们习惯于对一些事物进行主观评判,比如美与丑、情绪的好与坏、人生的成功与失败、生命的蓬勃与衰退... 我们趋之若鹜般地追求所谓积极正向的事物,而不耻于其对立面,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你思维的产物,是你事先人为地对它进行了关于“好”与“坏”的划分。 “死亡”真的就是不好的吗?它是污秽、肮脏、不堪的代名词吗? 你可以在这里停下,静心思考一番,不必立即作答, OK,把你的答案放在心里,带着思考我们再来讨论下一个问题, 如果不谈“死”,我们会错失什么? 诚然,在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里,关于“死亡”的教育是缺失的,其实不单单是“死亡”,譬如性教育、金钱观念、财商教育、如何面对成长路上的失意与挫折、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团结合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个个体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等等,这些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都鲜有涉及。 也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一个个悲剧性事件发生了... 回到这里,如果不谈“死”,我们会错失什么呢? 我们会错失和家人好好道别的机会, 我们对过去的遗憾、不解、茫然无法释怀,我们内心的不舍、期盼和爱没能及时表达和传递, 我们会错失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享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体面和尊严, 我们无法安详自在地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面对亲人的离世,我们更是感到怅然若失和束手无策... 然而,面对生命的无常,你是有选择的权利的,你可以将这一切都安置妥当。 前阵子发给妈妈一个柴静专访的题为“选择与尊严”,关于推广生前预嘱与缓和医疗理念的视频,一次晚上在电话里,她特地跟我聊了关于“死亡”这一话题,这也是她生平第一次跟我谈“死亡”,我们还是像平时一样敞开心扉地很平静地聊天,但与之前不同的是,作为子女,我了解了她对于死亡的看法。 很多事情,不是选择性回避,它就不存在了,相反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马不停蹄地奔向死亡的终点。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顺应而非抗拒、直面而非逃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一种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生死”,或许我们会更加知晓生命背后的真相,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当下,更加淡定从容地度过此生。 而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是一名医生,会经受无数疾病和死亡的洗礼,我认为,我们是有这样的责任,去弥合大众在我们的教育里关于“死亡”这部分认识的缺失。就像在《叙事医学:尊重疾病的故事》这本书里写道: “卡伦(Charon)对医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名字。在希腊神话中,卡伦是把死者的灵魂从冥河摆渡到冥府的船夫...我最终没有改名字,因为意识到船夫卡伦的职责就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我们需要尽力去引导那个航程,尽力去认识那个彼岸。” 我越来越能感受到医生这一职业的不同寻常,它的浩瀚辽阔、深邃厚重,让我倾其一生也未必能探求一二。 就请心存敬畏、保持谦卑吧, 人生处处是修行 !

355 评论

走遍大中华

死亡是生存的反面,生命的终止,死亡是生命历程中必经的一环,无法回避,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懂得生命的美好,拥抱生活,懂得尊重、维护和不伤害他人,才能明白生命的意义。

死亡是生命历程中必经的一环,是自然也是必然发生的。因此,不必恐惧死亡、焦虑死亡,要坦然面对死亡、接受死亡。但也不必过分“美化”“浪漫化”死亡,因为其过程大概率会伴随超乎想象的痛苦和无力挣扎。

从哲学上说,个体的死亡并不代表事物的结束,个体死亡,但遗产、问题、关系等等并没有消失,而是被继承或瓜分。

死亡的别称:

由于中国古代对死字有所忌讳,汉语对人的死亡描述的词汇有极其丰富,据研究不同的说法共有两百多种。

(1)天子死:崩,也叫“驾崩”、“山陵崩”、“归西”、“驾鹤归西”、“驭龙归西”、“殡天”;诸侯或后妃死:薨(hong)(或薨逝、薨亡);大夫死:卒;士死:不禄;庶人之死才称死。

(2)民间说法:过世、过去了、过了、去了、走了、返乡、回去、离开、长眠、先走一步、老去、作老人、作古、千古、上西天、苏州卖鸭蛋、老了、归西、落叶归根。

(3)雅称:辞世、与世长辞、辞去人世、百年之后、寿终正寝(男)、寿终内寝(女)、成为故物、呜呼哀哉、已故、作古、大去、仙逝、安眠、安息、往生(佛家语,指到另一个世界生活)、驾鹤西归、碧落黄泉、圆寂(寺庙僧人归西的说法)。

(4)未成年人死:夭、夭折、短折、夭亡、殇、夭殇、早逝(英年早逝)、夭逝、天逝、弃养、夙殒、天服之殇、早夭。

(5)敬爱的人死了(褒义词):逝世、去世、长逝、溘然长逝。

(6)憎恨的人死(贬义词):挂了、领便当去、溘了(方言)、见阎王、回老家、归西天、断气、数尽、完蛋、翘辫子、吹灯拔蜡、杆儿屁著凉、一命呜呼、挺腿儿。

(7)和尚、尼姑死:圆寂、涅槃、坐化。

(8)道士死:羽化、登仙、兵解。

(9)天主教或基督教: 释劳归主、魂归天国、荣登天国、主怀安息、蒙主宠召。

(10)中国穆斯林称死为:归真。

(11)美人死:香消玉殒、天妒红颜、红颜薄命。

(12)自杀:弃世、自尽、杀身、厌世、触槐(典出春秋时锄麑不忍从晋灵公之命刺杀赵盾而撞槐树自杀)、自绝于人民,具体有自缢、自裁等。

(13)自然之死:寿终、登仙、百年、老了、谢世、长逝、长往、长辞、归室、归泉、走了、去了、故去、就木、寿终正寝、寿终内寝。

(14)非正常死亡:遇难、丧身、蒙难、罹难、暴亡、身亡、殉亡、暴毙、毙命、绝命、骤亡、丧生、非命、亡命、断命、病逝。

(15)在非生活地或非成长地死亡:客死。

270 评论

相关问答

  • 死亡时的感觉医学论文

    你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没死的人 永远体会不到死的感觉 死了的人不会回答你这个问题 回答你所谓死的感觉的人 都是猜测死的感觉 不一定绝对是对的

    冬眠的羽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口鼻出血死亡法医学论文

    我妹妹今年30,刚刚30岁,前几天突然死亡,家人发现我妹妹一经不在了,当时嘴和鼻子里都出血,浑身发紫,这肯定是中毒,死亡不是。自然死亡必须得报案的。

    smilejune521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病伤死亡率论文

    3 讨论 本组肝硬化患者感染发生率55.8%,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child—pugh C级患者合并感染者明显增多。院内感染总发生例次率34.3%,住院时间超过1

    jingbin65750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法医学杂志亚硝酸钠死亡

    亚硝酸钠几分钟后死亡案例如下:1、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就10月8日发生在泸定县磨西镇海螺沟明珠花园酒店内的食物中毒事故处理情况进行了通报:经有关部门查明,由于

    κiξs飛揚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脑死亡的医学论文

    1,从医学科学的角度来讲,脑死亡判断标准相对于心肺死亡更加科学.现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证明,以传统的心脏停跳,呼吸停止标准作为判定死亡的标准已经过时,不再是科学的

    小马哥686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