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5

怀念旧莳光
首页 > 医学论文 > 水稻恶苗病流行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地主李东家

已采纳

(1)水稻恶苗病。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水稻恶苗病的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带病的种子或稻草,病菌随着种子萌发而繁殖,从秧苗的芽鞘或伤口侵入,引起秧苗发病徒长。发病秧苗常枯萎死亡。未枯死的病苗为淡黄绿色,生长细长,一般高出健苗1/3左右;根部发育不良,分蘖少,甚至不分蘖。带病的秧苗移栽后,把病菌带到大田,引起稻苗发病。当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经风雨传到花器上,使谷粒和稻草带病菌,循环侵染,危害水稻。病菌易从伤口侵入,受机械损伤的稻种或根部受伤较重的秧苗,都易感染发病。旱育秧发病常比水育秧重。

防治水稻恶苗病重点放在种子的处理上。防治方法有①选用无病的种子留种。这是比较可靠而最有效的方法。②严格消毒种子。用强氯精浸种、50%的多菌灵100克,加水50千克浸种;或35%的恶苗灵120克,加水50千克浸种;或3%的生石灰水浸种48小时。药液浸种必须注意的是,液面一定要高出种子层面15~20厘米,供种子吸收。同时,在浸种过程中,药液面保持静止状态,中途不能搅拌,也不能重复使用,以保证闷死病菌。③不管是在秧田还是大田里,发现病株应及时拔掉,防止扩大侵染。④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也不能堆放在田边地头,不能作种子催芽的覆盖物,不能用来捆扎秧把,可集中高温堆沤,严重的用火烧。⑤育秧田用水稻吨田宝浸种或苗期叶面喷施。

(2)水稻赤枯病。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俗称红僵苗、铁锈病。近年来该病在各地发生加重,一般受害田减产1~2成。

该病一般在秧苗移栽后10~15天开始发生,病程短的1个月左右,长的达2个月。症状为秧苗迟迟不返青,或返青后生长不良,僵苗不发,甚至发生死苗。病株地上部分矮小,分蘖减少或不分蘖。开始时叶色浓绿,以后下部叶片沿中脉出现赤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致使整张叶片干枯、变焦,远望像“火烧田”。稻根开始为深褐色,后变黑、腐烂发臭。

引发赤枯病的原因:一是施用生肥过多,稻苗根系中毒;二是土壤严重缺少磷、钾、锌,稻株营养失调;三是长期深水灌溉,耕层糊烂,根不下扎,土壤缺氧;四是土壤瘠薄,冷、板、瘦,致使水稻根系发育不良。

防治措施:①见病后立即喷施通用型水稻吨田宝,每亩用30~45毫升,对水15~20千克,同时每亩施硫酸锌1千克,降解有毒物质,增强根系活力,促进秧苗转化恢复正常。②增施磷钾锌肥。缺磷的每亩施过磷酸钙25千克,缺钾的每亩施氯化钾或硫酸钾10千克,缺锌的每亩施硫酸锌1千克。提倡基施磷钾锌肥,因为赤枯病大多数发生在苗期,基施效果好。也可以在见病后追施。③排水露田,透气增氧。如果稻田浮泥深,冒气泡,有臭味,应及时排水,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秧苗新根发生。④有机肥充分腐熟后施用。⑤大力推行秸秆还田。

(3)缺锌。水稻秧苗移栽后迟迟不发棵,甚至不返青,或返青后不分蘖以至萎缩,群众一般称之为“坐兜”。“坐兜”田大多出现于低洼阴湿地块和冷、烂、瘦田,但有时肥田也发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缺锌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水稻“坐兜”症状表现为稻株基部叶子的叶尖干枯,在叶片的中段出现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的不规则斑块,并从老叶逐渐向上部邻近叶片发展。病情严重时,老叶上的锈斑扩大成片,呈条状,出叶速度显著减慢,新出叶叶片变小,褪绿发白,植株矮缩,叶色褪淡。

容易出现缺锌症状的土壤主要有:比较肥沃的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或大量施用绿肥的石灰性水稻土容易发生缺锌现象;强烈淋溶的酸性土壤,尤其以沙质土中含锌量较少,易出现缺锌现象;以前不显缺锌的不平地块,在近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中进行大面积土地平整时,丧失表土较多的土壤和温度较低的冷浸田也易发生缺锌现象;通过多年的增磷补钾后,有效磷含量高的土壤,大量施用氮肥会使作物需锌量增加,易引起缺锌。

缺锌可导致作物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必须及时补锌。但土壤中锌含量过多也会导致农作物中毒。因此,对缺锌田块补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施用量和浓度,否则,会矫枉过正,适得其反。

正确的施锌方法是:在确诊为秧苗缺锌“坐兜”时,用~的硫酸锌溶液,对发病稻苗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7天;也可每亩用硫酸锌1~千克,拌干细土后均匀撒于田面,并人工耕田1次。

(4)药害。水稻胺苯磺隆药害的症状表现为:受害较轻的,水稻植株矮化,叶色发黄,分蘖减少;药害严重田块水稻根系发黑,且有恶臭,前期无新根产生,后期少量新根伸出后平展,不下扎,且生根部位上移,叶片从先出叶开始死亡,先是发黄,再是变黑枯,心叶叶色淡黄、僵滞。解决办法有:①叶面喷施通用型水稻吨田宝,促进水稻分生新鲜的侧根,降解有毒物质,增强根系活力,恢复水稻的生机,促进秧苗转化。②增施磷钾锌肥。③排水露田,透气增氧。营造适合于水稻恢复生长的养分、氧气和水分环境。

306 评论

初心&依恋

水稻恶苗病俗名徒长病。公稻子等。该病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该病经过种子消毒及采用无病种子可基本控制危害,但个别品种或不经种子消毒,育苗期间温度高时发病较重。 1 症状识别 此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出l/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毛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问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剥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体。以后茎秆逐渐腐朽。 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 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 2 病原鉴定 恶苗病系由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属的Fusariumonili-formeScheld(串珠镰孢菌)引起的。病部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一般五色。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小型分生孢子呈卵形,椭圆形或纺锤形,无色,单胞,或有双胞,大/j、为4-6微米x2-5微米,最初在分生孢子梗上串生成链状或簇生成球状,以后分散。大型分生孢子五色,细长,新月形,两端弯曲尖削,基部有足胞,大小为16-57微米x2.5―4.5微米,一般有3―5个隔膜。大型分生孢子通常着生于多次分枝的五色分生孢子梗上,多数分生孢子集聚时呈淡红色或橙红色,干燥时呈粉红色或白色。 病菌能产生赤霉素,所以能引起稻株徒长和节上产生不定根。 3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病株上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亦有越冬能力,但不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病种子播种后,幼苗就会感病,重者幼苗枯死。健种子播种发芽后,也可由于分生孢子萌发从芽鞘侵入而引起幼苗发病,导致徒长等症状。一般病株中菌丝体会蔓延到全株,但不熊扩展到穗部。感病或枯死的病株表面产生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而引起再侵染。在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侵染花器,造成秕谷或畸形,侵人颖或种皮组织内,而使种子带菌。脱谷时,病部的分生孢子也会飘落黏附于种子上,病菌便在种子表面越冬。 4 发病条件 4.1 带菌种子一般种子田未及时收割与脱谷,由于增加了带菌与侵染机会,这类种子播种后,往往比及时收割和脱谷的种子发病重。 4.2 种子受伤、脱谷时,由于脱谷机空隙小,转速过快,可。造成种子受伤几率高,如播种这类受伤种子比未受伤的种子发病重。 4.3 幼苗弱肓、苗床灌水不及时,缺水受旱,发生龟裂,易使幼苗根部受伤,或拔苗时由于育苗床土缺水使根部受伤,这类幼苗插秧后发病常重。 4.4 浸种不彻底药剂浸种不彻底的病种子比浸种消毒彻底的种子发病常重。 5 防治方法 此病是由种子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理是防治关键。 5.1 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留种田及附近一般生产田,发现病苗或病株应及时拔除,以防传播蔓延。留种田应单收、单打、单贮。 5.2 种子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 种子消毒常用的药剂与方法有: ①25%施保克(咪鲜胺)乳油25毫升,加0.15%天然芸薹素20毫升,加100升水混配,,可浸4b0千克水稻种子,温度10%15~C、浸种7-5天,温度16―20~E、浸种4―3天,温度20-25℃、浸种3-2天,每天并要搅拌三次,取出直接催芽; ②25%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种72小时,亦可预防恶苗病、稻瘟病等。 一般浸种水位应超出种子10厘米,每天早、中、晚各搅拌一次。 5.3 拔除病株:结合田间作业,发现病株应立即连根拔除,防止传播蔓延。 5.4 防止稻苗根部和种子受伤;防止伤口形成是减少病菌侵入的关键。如育苗期要防止缺水受旱,损伤稻根;拔秧前要先灌水湿润,以防损伤秧苗根部;脱谷时要注意脱谷机间隙不宜过小,转速不宜过快,以免种子颖壳受伤,均可减轻病情。

210 评论

秋日偶语

(1)农业防治。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改人工拔秧移栽为小苗带土移栽。实行轮作倒茬,杜绝带病残体入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均可减少发病。带病稻草应及早作燃料烧掉,或堆沤肥料,充分腐熟后施用。严禁用病稻草催芽、扎秧把、覆盖秧床,也不要将病稻草堆放在水稻田边。采用适氮、高钾的肥水管理方法,促使秧苗生长健壮。(2)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有效方法。用25%施宝克5000倍液,或浸种灵4000倍液,或健秧宝4000倍液,或25%辉丰百克4000倍液等浸种,浸种60小时后不必淘洗,即可催芽播种,防效均在95%以上。(3)药剂防治。在旱育秧的秧苗针叶期,用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喷雾,可减轻病原的再侵染。田间发现病株后,每亩用25%施宝克乳油4毫升喷雾。在制种田,母本齐穗至始花期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7毫升加25%三唑酮乳油3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能有效地抑制病原侵染。

269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痘流行病学论文

    水痘(Varicella)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病原学]病毒

    曾在气院呆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水稻恶苗病流行论文

    (1)水稻恶苗病。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水稻恶苗病的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带病的种子或稻草,病菌随着种子萌发而繁殖,从秧苗的芽鞘或伤口侵入,引起秧苗发

    怀念旧莳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水稻根结线虫病论文

    这种虫子只会在肮脏的环境生存,只要保持田地的清洁从就不会滋生。

    Kiwi琪薇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水痘流行病学研究论文

    【概述】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

    小宝cut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水痘流行病学的论文

    是出水痘,去年我女儿也出了一次,差不多半个月才好,当时我好担心,怕留下疤痕什么的,后来好了后,我女儿还是很漂亮的,哈哈.......当初我女儿脸上可是长满了痘痘

    吃尸体的秃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