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177586丫头
摘 要:乳猪水肿病在最早的时候发现于英国,是因为病原性大肠杆菌所导致的肠毒血症,造成头、眼睑、耳等多处水肿、共济失调以及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是致死性很高的疾病。随着近年来,畜牧业不断发展,乳猪水肿病的发生也变得日益增多,成为乳猪的常见病,并且是断奶后导致乳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保证养猪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乳猪水肿病 病原 治疗措施 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23-01 乳猪水肿病又被称为乳猪胃肠水肿,一般来说是因为病原性大肠杆菌所导致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在病理上主要为突然性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以及头部水肿。病理解剖后表现为头部皮下、胃壁以及大肠间膜发生水肿,上下眼睑、下颌部、头部皮下呈灰白色水肿,同时胃部粘膜层和肌肉层间呈胶冻样水肿,伴随结肠及淋巴结水肿,甚至出血。发病迅速,死亡率高。 1 发病原因 病原因素 乳猪水肿病的病原为病原性大肠杆菌,一般来说导致乳猪水肿病发生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都是先天就存在有的,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于乳猪肠道内,但一般在哺乳条件下并不致病,但是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如断奶、饲料突变、天气变化等,将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内的微生态平衡被破坏,使得溶血性大肠杆菌在仔乳猪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在经过肠道吸收后逐渐在仔乳猪体内聚积。 消化功能因素 由于乳猪胃肠内缺乏胃蛋白酶及游离盐酸,导致蛋白质难以消化,尤其是植物性蛋白质。现今的很多饲料中添加过多的豆粕,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血素,前者会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质的分解吸收,后者则会损伤小肠绒毛,同样也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长此以往的喂食,使得蛋白质长时间不能彻底分解,在胃肠内发酵、腐坏,导致腹泻、消化不良,引发水肿病的发生。 各种外界的应激因素 季节变迁,气候变化,潮湿等等外界因素的刺激,使得乳猪受凉,抵抗力减弱,病原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经过吸收后发生过敏反应,导致发生水肿。或者是由于断奶,疫苗接种,冷热刺激等导致应激反应敏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引发消化道发生病变,导致水肿的发生。 饲养条件因素 乳猪的生活方式都有一定的规律,由于突然改变饲养条件或者饲养方式,特别是在断奶前后,突然改变饲养方式,非常容易使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导致病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最终导致水肿的发生。 现今很多饲料添加过高的蛋白,而乳猪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比较差,长期使用高蛋白的饲料,对消化器官组织发生伤害,导致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紊乱使得病菌过量繁殖产生毒素,诱发水肿。 2 病理表现 最急性 最急性一般来说比较罕见,病理表现为突然发病,全身肌肉及四肢发生抽搐,口角流涎,吐沫,倒地不起,迅速死亡。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见到发病症状即突然死亡,发病时间仅为1h~2h。 急性 急性一般比较常见,病理表现为急性发病,食欲减退甚至完全停止,部分病体体温会高达40°以上,共济失调,眼睑、颈部、头部发生急性水肿,并伴有精神迷乱、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发病时间一般为12h~24h。 慢性 慢性一般也很少见,病理表现为头部、眼睑明显水肿,倒地不起,精神萎靡。发病初期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痊愈。如果不及时治疗,病体会逐渐消瘦、衰竭直至死亡,发病时间为2~4天。 3 治疗措施 (1)卡那霉素25万IU/mL的2mL,5%磺酸氢钠30mL,25%葡萄糖40mL。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同时腹腔注射10%磺胺嘧啶10mL,10%维生素C针5mL,地塞米松5mg,将芒硝20g、土霉素片50mg/kg体重同时灌服,一日一次。 (2)庆福体重肌注或消肿王体重肌注,或强力水肿消注射液,每公斤体重,肌注,每天2次,连用2~3天。另外每头猪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针3~4mL/头,一次即可。同时内服纯土霉素碱,按每公斤体重40mg计算,每日一次,连服5日,效果更好。 (3)中药治疗:茯苓、白术、厚朴、青皮、生姜各20g,陈皮、大枣各30g,泽泻、甘草各15g,乌梅3个。用于15kg重乳猪,煮水分2次内服;茯苓皮、牵牛子、木通各15g,石斛、苍术各20g,大腹皮、朱苓、陈皮、红花各10,煮水后加雄黄粉30g,分2次内服;大腹皮、陈皮、茯苓皮、桑白皮、生姜皮各20g,淡豆豉、香菇、杏仁、紫苏、车前草各15g,厚朴、通草各10g,煮水服,少则1剂、多则3剂可愈;麻黄、白术、陈皮、白芍、木通、附片各20g,知母、泽泻、茯苓、车前子、麦芽各15g,细辛5g,桂枝、生姜各10,煮水服,少则1剂,多则3剂可愈。 4 防控措施 改善饲养条件,减少应激反应 一般来说,乳猪应激性反应最强烈的时间段是在断奶前后,在早期合理的进行断奶是可以帮助乳猪进行成长的,但是不合理的断奶会造成强力的应激反应。因此,在乳猪断奶前需要提前利用饲料进行过渡,使乳猪能更好的适应植物性饲料,加强胃肠消化功能。同时,在乳猪断奶前后使用各种驱虫剂驱虫,避免寄生虫侵蚀肠粘膜,防止大肠杆菌侵人破损肠粘膜,从而减少仔乳猪水肿病的发生。 调整饲料营养结构 降低乳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在饲料中添加铁、硒等微量元素,不仅可以预防白肌病、营养不良以及桑葚心等病的发生,还对乳猪水肿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在饲料中应用酸化剂,提高胃内酸度,不仅可以抑制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滋生繁殖,还可以提高消化酶的活性,防治水肿病和乳猪腹泻。 疫苗预防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科研单位和厂家研制生产水肿病疫苗和预防仔乳猪黄、白痢的菌苗,所有这些疫苗都可预防仔乳猪的大肠杆菌病。常用的药物有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类等,使用药物疫苗,可以很好的预防仔乳猪水肿病。 关注乳猪舍卫生,消灭传染源 关注乳猪舍卫生,每天定时清理粪便、垢物,定期严格消毒,猪舍内不积污水,安装自动饮水器等都能够有效的控制乳猪水肿病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 彭兴顺.硒对乳猪水肿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兽医杂志,1984(3):29. [2] 张友思,等.常见乳猪病防治[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杜,2001. [3] 庄红,艳贾英,孙华.仔乳猪水肿病的综合治疗[J].农业与科学,2006,4:139. [4] 杨建泉.乳猪水肿病高免血清的制备及其疗效观察[J].畜牧与兽医,1999,31(1):25-27. [5] 徐福南,缪德年,方明生.大肠埃希氏菌腹泻仔乳猪各组织的超微病理学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1997,27(12):7-8.
注册个名那么难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散发性、急性、致死性的疾病。 一、流行特点 常以地方流行或散发性出现,最常见于肥胖刚断奶的仔猪,育肥猪或10日龄以下仔猪很少见,在气候骤变、饲料单一、早晚冷、中午热、圈舍潮湿又没防疫的情况下,容易诱发此病。过去一般情况下多在3月中旬至5月下旬易发生此病。 二、临床症状 仔猪断奶后12天内突然发病,精神不振,不食,病程较短,很快死亡。初期病猪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病情发展严重后不能站立,肌肉震颤,倒地四肢划动呈游泳状,叫声嘶哑,眼睑头部,颈部水肿。个别严重病倒可引起全身性水肿,指压水肿部位有压痕,这时体温正常或偏低,呼吸加快,有时伴有呼吸道症状,经1至2天死亡。 三、剖检变化 颈、胸等处皮下结缔组织呈胶冻样浸润,切开有大量透明或微黄色液体流出,胃大弯粘膜水肿最为明显,切开胃壁,胃壁增厚,手触呈橡胶样有弹性,大肠其肠系膜高度水肿,体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湿润并有液体流出,胸腹腔积液,脑膜水肿。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很容易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做实验室检查。 五、防治措施 (一)预防 仔猪在21日龄接种仔猪水肿疫苗,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仔猪断奶时,要防止饲料、饲养方式、环境等突然改变。防止饲料蛋白过高或饲料单一,适当补充富含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的饲料及青饲料。 仔猪断奶前后,在饲料中适当加土霉素或磺胺咪等药物,也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二)治疗 首选硫酸庆大霉素,1万单位/公斤体重,恩诺沙星毫升/公斤体重,分别注射,一日2次,连用3至5天,即可。 对重症水肿,可肌注速尿,樟脑磺酸钠等调节。 可辅助用维生素C、维生素B等药物效果也很好。 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是按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也是重要环节,调配好饲料,控制环境温湿度,注意通风,让仔猪多运动,消除突然应激因素等都是有效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 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农广校
(1)病因。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多半发生在春夏季节。 (2)症状。急性患猪常见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慢性者早期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心跳加快,行走不稳
从猪的卫生情况预防,比如清理猪栏,饮食上卫生一点,
摘 要:乳猪水肿病在最早的时候发现于英国,是因为病原性大肠杆菌所导致的肠毒血症,造成头、眼睑、耳等多处水肿、共济失调以及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是致死性很高的疾
仔猪水肿病是猪场经常遇到的疾病,一般多发于刚断奶的仔猪,春秋季多发,体况健壮、生长快的的仔猪易于发病。仔猪水肿病有很高的致死率,其发生与饲养环境、饲料、应激、气
首先,对病猪停水2~3小时,磨碎Na2SO4后按每千克体重掺入料中混匀,小猪食用后1~2小时开始有渴欲并逐渐增强,这时供给充足清洁饮水,但不能让其狂饮,同时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