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jialu1988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伊势湾海岸,1955年这里相继兴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厂。从1959年开始,昔日洁净的城市上空变得污浊起来。1964年,该市有3天烟雾不散,致使一些哮喘病患者痛苦死去。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大发作。1967年,又有一些哮喘病患者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杀。1970年,哮喘病患者人数达500多人。1972年,达817人,死亡10余人。到1979年10月底,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为775491人。背景信息收起日本东部海岸伊势湾的一角有个四日市,原有人口25万人,主要是纺织工人。由于四日市近海临河,交通方便,又是京滨工业区的大门,日本垄断资本看中了四日市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1955年利用战前盐滨地区旧海军燃料厂旧址建成第一座炼油厂,从而奠定了这一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基础,到1958年以后,这个所谓的“石油联合企业之城”成了日本石油工业四分之一的重要临海工业区。市内工业主体部分是盐滨地区和午起地区的联合企业。午起地区在四日市北部填海造地形成的工业区,建有电厂和午起联合企业。在这三大石油联合企业周围,又挤满了三菱油化等10多个大厂和100多中小企业。于是四日市成为噪音振耳、臭水横流、乌烟瘴气的公害严重城市。事件简介收起从1959年开始,昔日洁净的城市上空变得污浊起来。每到春天,在邻近石油联合企业的盐滨地区,居民住宅周围弥漫着恶臭,甚至在炎热的夏天也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由于工业废水排入伊势湾,水产发臭不能食用;石油冶炼产生的废气使天空终年烟雾弥漫。全市平均每月每平方千米降尘量为14吨(最多达30吨),大气二氧化硫含量浓度超过标准5—6倍,大气中烟雾厚达500米,其中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很多人出现头疼、咽喉疼、眼睛疼、呕吐等症状,患哮喘病的人剧增。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大发作。1964年,该市有3天烟雾不散,致使一些哮喘病患者痛苦死去。1967年,又有一些哮喘病患者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杀。1970年,哮喘病患者人数达500多人。1972年,达817人,死亡10余人。到1979年10月底,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为775491人。原因分析收起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在燃烧时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当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10%以上时就会强烈地刺激和腐蚀人的呼吸器官,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反射性挛缩,使管腔缩小,黏膜分泌物过多,呼吸阻力增加,换气量减少。严重时会造成喉痉挛,甚至使人窒息死亡。特别是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吸附在漂浮的金属粉尘中时,就能随粉尘侵入人体的肺泡。四日市的居民长年累月地吸入这种被二氧化流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由于四日市呼吸系统病症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缓解,所以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感觉不会再
日本的大气污染由来已久。战前,随着日本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向城市集中。在城市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因而单位时间内排入大气的煤烟量相应地增多,城市常年笼罩在烟雾之中,大气被严重污染。战后,大量廉价石油的应用,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更为突出。大气污染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人们长年累月吸入大气中的有毒成分,容易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它使幼儿体弱、老人命短,危害极大。据1972年3月统计,日本城市居民中因大气污染生病接受政府救济者高达6376人,其中主要受害者是儿童和老人。据1971年统计,患者中4岁以下的占1/3,9岁以下的占1/2;因病死亡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80%。为此,前首相田中角荣在他的《日本列岛改造论》一书中也惊呼“再过几年东京的樱花也许看不到了”,“呼吸道疾病已是不可避免,不久还将导致死亡率上升的恶果”。
日本大气污染的一个著名事件就是四日市气喘病事件。四日市是日本东部海岸伊势湾一个小城市,原有人口仅25万,主要从事纺织业和陶瓷业,曾因每隔4天有一次集市而得名为四日市。日本是个缺少资源、能源的岛国,为发展经济,执行的是贸易立国方针。而四日市临河近海,交通相当方便,又是京滨工业区的门户,被日本垄断财阀看成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四日市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之发展。当它成为占日本石油工业1/4的“石油联合企业城”之时,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害严重城市:噪声震耳欲聋,臭水横流四溢,一片乌烟瘴气。其中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四日市工厂每年排出的粉尘、二氧化硫总量达到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人体允许限度的五六倍,使整座城市终年烟雾弥漫。在500米厚的烟雾中飘浮着各种各样有毒的气体和重金属粉尘。一次从四日市盐滨小学房顶上采取的烟灰中,经分析有几十种化合物和金属微粒。这些物质演变成硫酸烟雾的混合体进入人体血液,可能导致癌症;进入人体肺部,对呼吸器官伤害很大,使肺部排污能力减弱,易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癌等多种呼吸道疾病,这些病也被统称为四日气喘病。
1961年日刁四日市因大气污染而使气喘病大发作,在患者当中,慢性支气管炎占25%,支气管哮喘占30%,哮喘性支气管炎占40%,肺气肿等其他呼吸道疾病将近5%。这就是四日市气喘病事件。1964年日本四日市连续3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开始死亡。人民迫使市府当局组成调查团,调查污染受害情况,并建立了公害对策室。1967年一些气喘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0年该市气喘病患者达到500多人,其中的10多人被气喘病折磨致死。目前,因高硫重油的继续燃烧,四日气喘病已蔓延全国,千叶、川崎、横滨、大阪、尼崎等地的气喘病在迅速扩展,病根就是二氧化硫白烟。
小雨012345
由于四日市近海临河,交通方便,又是京滨工业区的大门,日本垄断资本看中了四日市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1955年利用战前盐滨地区旧海军燃料厂旧址建成第一座炼油厂,从而奠定了这一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基础,到1958年以后,这个所谓的“石油联合企业之城”成了日本石油工业四分之一的重要临海工业区。正当人们对这些将会带来滚滚财源的大型企业艳羡不已时,可怕的公害病已悄然潜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市内工业主体部分是盐滨地区和午起地区的联合企业。午起地区在四日市北部填海造地形成的工业区,建有电厂和午起联合企业。在这三大石油联合企业周围,又挤满了三菱油化等10多个大厂和100多中小企业。于是四日市成为噪音振耳、臭水横流、乌烟瘴气的公害严重城市。1956年,由于石油工业含酚废水排入伊势湾,使附近水产发臭不能食用。但最严重的还是大气污染。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高硫重油)产生的废气,使整座城市终年黄烟弥漫。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达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出标准5—6倍。在四日市上空500米厚度的烟雾中飘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铝、锰、钴等重金属粉尘。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烟雾,强烈地刺激和腐蚀人的呼吸器官,吸入肺中能导致癌症和逐步削弱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反射性挛缩,使管腔缩小,黏膜分泌物增多,呼吸阻力加大,换气量减少,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肺气肿等许多呼吸道疾病。长年累月地吸入这种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了损害,因此,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随着污染的日趋,支气管哮喘患者显著增加,这种情况引起各界广泛注意,人们遂开始探索致喘原因。据四日市医师会调查资料证明,患支气管哮喘的人数在严重污染的盐滨地区比非污染的对照区约高2—3倍。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原因一般有家族遗传因子和对室内尘埃过敏因素。从家族史调查和室内尘埃提取液皮内试验的结果都表明,污染区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低于对照区的患者。这说明室内尘埃和遗传因子,不是四日市支气管哮喘高发的致喘因素。另外,新患者一旦脱离大气污染环境,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从而推断局部的大气污染是主要的致喘因素。后来,由于日本各大城市普遍烧用高硫重油,致使四日市哮喘病蔓延全国。如千叶、川崎、横滨、名古屋、水岛、岩国、大分等几十个城市都有哮喘病在蔓延。据日本环境厅统计,到1972年为止,日本全国患四日市哮喘病的患者多达6376人。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哮喘病的病因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学、诊断方法、预防、抗哮喘药物药理学、新型抗哮喘药物的开发、吸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哮喘病的病因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学、诊断方法、预防、抗哮喘药物药理学、新型抗哮喘药物的开发、吸
医学论文题目是医学科技信息着录体系和索引等二次文献的重要内容,是医学文献检索的主要标识。医学论文题目必须要够专业才行。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专业的医学论文题目选题免费
小儿过敏性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胸闷、气急、哮喘等症状,大多夜间加重,被迫端坐呼吸,额部冷汗,彻夜难眠。大量的临床医学统计资料表明,儿童哮喘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伊势湾海岸,1955年这里相继兴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厂。从1959年开始,昔日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