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0

starcraftgod
首页 > 医学论文 > 周兴旺医学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电锯小天王

已采纳

周恩来总理故事:藏在周恩来钢纸箱中的秘密当年,周恩来总理有一只钢纸箱(钢纸是经特殊工艺处理的特种纸,多用做绝缘材料和隔热材料等),那是他在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时购买的。 从那以后,周恩来每次出国访问,都要随身带上这只钢纸箱,因为在这只钢纸箱里,一直隐藏着周恩来的一个重要秘密…… 1963年12月14日,周恩来出访埃及,下榻在开罗国宾馆。晚上9点多钟,一辆黑色轿车从宾馆驶了出来。聚集在门外的外国记者见是周恩来的专车,当即驾车追踪而去。 周恩来的专车开到了中国驻埃及大使馆,车门开了,从车内出来的是一位中等个头的男子。他下车时,手里拎着一只钢纸箱。认得那人的记者说,他是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但那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却没有人知道。 记者们带着疑问,又驱车赶回国宾馆,等待周恩来专车回来。成元功回来了,记者们也看清了,他手里拎的还是这只钢纸箱,还牢牢地上了锁? 钢纸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有人说,里面可能装有核按钮;有人说,里面装的是保密通讯工具;还有人说,箱子里装的是中国的核心机密材料! 这只钢纸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周恩来十分讲究仪容风度,他所穿的外套,件件都有棱有角、整洁干净,但是他的衬衣、衬裤都是穿破了再补、补过了再穿的,十分破旧。他出国访问期间,不便将这么破旧的衬衣拿出去给国宾馆洗衣房洗,而只能拿到我国大使馆,请人用手洗。送衣服的时候,成元功还要再三嘱咐:要轻轻地洗,否则用力过猛,衣服就碎了。 一次,有一位大使夫人实在看不下去,买来涤棉布,按周恩来衬衣的尺寸,给他做了两套衬衣。成元功忐忑不安地将这两套新衬衣拿到周恩来的面前,向他说明了新衣服的来历。周恩来浓眉紧锁,坚决让成元功将新衬衣退了回去。 周恩来出国访问,他的一言一行、一帽一鞋都在新闻媒体的“捕捉追踪”之中,如果稍有不慎,破衬衣被哪位记者发现了,也会给一些对我国不友好的国家制造口实:看,连他们的总理也穿这样破的衣服。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当然知道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于是,1954年从日内瓦买的这只钢纸箱就派上了用场。每天晚上,周恩来换下衬衣后,就由成元功把衣服装进箱子,送到大使馆,再把头一天洗好的衬衣装进箱子,加上锁带回国宾馆。这只箱子里装的不是什么国家高级机密,更不是什么核按钮,而是周恩来的旧衬衣。 这就是当年外国记者一直解不开的钢纸箱中的秘密。

177 评论

不想不想澪

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振兴关键在党。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我们需明确,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将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各个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党员又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关乎科教兴国的大业,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作为一名医学生,学习十八大,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和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庄严的使命。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谈谈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祖国卫生事业做贡献一(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认清形势,增强日常学习的热情。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更要更多的关注报告中对医学方面的政策或改革。十八大报告重点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我们同学一定要加强对党的最新理论的学习,发现其中的奥秘,理解在中国的国情大背景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毋庸置疑,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对十八大报告中的一些术

217 评论

阳光的玖零

发臭”的礼品 外交趣闻录 徐行舟 1960年,赫鲁晓夫率团出访印度尼西亚。他受到了主人的盛情款待。有一次,在印尼 的首都雅加达,主人们向贵宾们献上了一种奇特的食品——榴莲。当时苏加诺总统先咬了一 口,然后把榴莲递给了赫鲁晓夫。这时,赫鲁晓夫发现周围的人露出微笑并窃窃私语。显然 要有一件滑稽的事发生了。疑惑之间,赫鲁晓夫接过榴莲。突然,他闻到了一股恶臭,臭得 令人忍不住要呕吐。后来,赫鲁晓夫才明白了这种水果的可贵之处。于是,他决定给莫斯科 的同事们品尝一下这种名果。正好,莫斯科和雅加达刚刚通航。赫鲁晓夫便给在莫斯科的主 席团委员和侯补委员每人航寄了一份。飞机途经新德里和喀布尔,他也没有忘记他在印度和 阿富汗的朋友,吩咐给印度总理和阿富汗国王各带了一盒。 当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时,他的同事们都表示感谢他的好意,但同时又指出,不知是由 于航班在路上延误了时间还是怎的,他寄回的东西烂掉了,而且臭不可闻,于是只好统统丢 掉。后来,收到赫鲁晓夫的榴莲的印度、阿富汗朋友也给了他同样内容的回答,只不过语言 更婉转一些罢了。 爱因斯坦的草稿 南兰 一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26岁了。他居住和工作在瑞士。 这一年里,爱因斯坦向一个科学报编辑部送交了一份薄薄的、蓝色的小册子——只有 36页。这就是他的论文“运动物体中产生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他第一次阐述了他 那著名的相对论的最主要的原理。 二从这篇论文发表以来过去了30年,爱因斯坦已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了。1933年他就 开始流亡国外,因为他在德国的故乡被法西斯控制着。这时他迁居在美国的一个小城市里。 1936年,正是在西班牙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年代。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是一名战士,他只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明白法西斯意味着什 么……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都想去援助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争。在美国,人们组织了一 支部队想尽快地开赴西班牙前线,但没有足够的经费。这时,其中的一个人说:“我们去找 爱因斯坦吧,他一定会帮助我们的。”他的战友都赞同这个意见,于是这个年轻的反法西斯 战士就去见那位名闻全球的科学家。 在一间简朴的工作室里他和那位睿智的、平静的老人面对面坐着。 谈话是简短的。“我们有人,但是没有钱。” 爱因斯坦沉默着,抽着烟。 “而钱就意味着飞机、炸弹、汽车、汽油和战士的衣装,而这一切又意味着:西班牙的 自由。” “好吧,”爱因斯坦说,“我把我所有的财产都给你们,但是这并不多。”他站了起 来。 “不,”年轻人也站了起来,“我们不想要您的钱。把您的论文给我们,就是那篇‘运 动物体中产生的电动力学’。” 爱因斯坦注视着年轻人,他弄不懂,那篇过去的论文对西班牙战争会有什么用处。 “把那篇论文的原始草稿给我们吧。”年轻人要求说。 爱因斯坦明白了。反法西斯战士想把这篇草稿卖钱。“好主意!”爱因斯坦说,“遗憾 金 的是不可能,原始草稿不在这儿,它留在了德国……也许你们拿另外一篇去?” “不,我们只要这一篇,为此我们可以得到400万美元。”年轻人回答,“400万,真 的。” 爱因斯坦缄默良久,终于他说:“两天以后您再来吧。” 四年轻的反法西斯战士走了以后,爱因斯坦立即坐在桌前,开始从杂志上把那篇论文抄 下来。这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但是爱因斯坦干起来却高兴得像个孩子。他时常叫道:“又是 一颗炸弹。”或者“这简直是一整架飞机!” 两天以后反法西斯战士得到了爱因斯坦的草稿。很快就传来了他们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 场上战斗的消息。 毕加索——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 《英语时文选读》 小工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死的时候是91岁。也许你要奇怪,为什么我们要把他叫做 “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呢?这是因为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 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 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 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勃勃,从不满足。 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 冒失败的风险。 毕加索90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 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 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 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 不会很大了。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 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他身上首先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那双睁大了的眼睛的眼神。美国著名女作家格屈露 德·斯特安在毕加索还年轻时就曾提到他那双如饥似渴的眼神,我们现在也可以从毕加索的 画像中看到这个眼神。毕加索在1906年给斯特安画了一张像,他是通过自己的记忆画了她 的脸的。看过这张画的人对毕加索说:这不像斯特安小姐本人。毕加索总是回答说:太遗憾 了,斯特安小姐必须设法使自己长得跟这张画一样才行呢。但是30年之后,斯特安说,在 她的画像中,只有毕加索给她画的那张,才把她的真正神貌画出来了。毕加索作画,不仅仅 用眼睛,而且用思想。 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 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 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看到了什么,使他画出这样的画来?我们开始观察在这些画的背 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 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他要求着一种权力,不仅把眼睛所能看 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 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 假如你喜欢欣赏画,不妨找些毕加索的画册,看看从他的画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回答者:太极90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9-21 19:45一代枭雄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小名阿瞒。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后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绝他的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后来曹操逼迫汉献帝迁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 曹操戎马一生,用兵灵活,擅长选将用将,治军严整,赏罚分明。有一件事可以鲜明地表现出曹操的这一面。有一次他的座骑受惊跑进了麦田,他当场割下头发代替脑袋以严肃军纪。 曹操好兵法,著有几十万字的兵书。他所著的《孙子略解》开创了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曹操"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崇。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 李政道是著名的华裔科学家。1926年出生于美国,3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43年于江西联合中学毕业,就读浙江大学物理系,1944年转入西南联大,1946年 赴美留学,1953年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奖,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 杨振宁是安徽省合肥人,1945年赴美,1948年完成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96年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尽管他们早已入了美籍,但当消息传来,中国人无不引以为骄傲。杨振宁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致辞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力于现代科学。" 回答者:fchlbc - 魔法学徒 一级 9-21 19:47发臭”的礼品 外交趣闻录 徐行舟 1960年,赫鲁晓夫率团出访印度尼西亚。他受到了主人的盛情款待。有一次,在印尼 的首都雅加达,主人们向贵宾们献上了一种奇特的食品——榴莲。当时苏加诺总统先咬了一 口,然后把榴莲递给了赫鲁晓夫。这时,赫鲁晓夫发现周围的人露出微笑并窃窃私语。显然 要有一件滑稽的事发生了。疑惑之间,赫鲁晓夫接过榴莲。突然,他闻到了一股恶臭,臭得 令人忍不住要呕吐。后来,赫鲁晓夫才明白了这种水果的可贵之处。于是,他决定给莫斯科 的同事们品尝一下这种名果。正好,莫斯科和雅加达刚刚通航。赫鲁晓夫便给在莫斯科的主 席团委员和侯补委员每人航寄了一份。飞机途经新德里和喀布尔,他也没有忘记他在印度和 阿富汗的朋友,吩咐给印度总理和阿富汗国王各带了一盒。 当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时,他的同事们都表示感谢他的好意,但同时又指出,不知是由 于航班在路上延误了时间还是怎的,他寄回的东西烂掉了,而且臭不可闻,于是只好统统丢 掉。后来,收到赫鲁晓夫的榴莲的印度、阿富汗朋友也给了他同样内容的回答,只不过语言 更婉转一些罢了。 爱因斯坦的草稿 南兰 一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26岁了。他居住和工作在瑞士。 这一年里,爱因斯坦向一个科学报编辑部送交了一份薄薄的、蓝色的小册子——只有 36页。这就是他的论文“运动物体中产生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他第一次阐述了他 那著名的相对论的最主要的原理。 二从这篇论文发表以来过去了30年,爱因斯坦已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了。1933年他就 开始流亡国外,因为他在德国的故乡被法西斯控制着。这时他迁居在美国的一个小城市里。 1936年,正是在西班牙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年代。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是一名战士,他只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明白法西斯意味着什 么……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都想去援助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争。在美国,人们组织了一 支部队想尽快地开赴西班牙前线,但没有足够的经费。这时,其中的一个人说:“我们去找 爱因斯坦吧,他一定会帮助我们的。”他的战友都赞同这个意见,于是这个年轻的反法西斯 战士就去见那位名闻全球的科学家。 在一间简朴的工作室里他和那位睿智的、平静的老人面对面坐着。 谈话是简短的。“我们有人,但是没有钱。” 爱因斯坦沉默着,抽着烟。 “而钱就意味着飞机、炸弹、汽车、汽油和战士的衣装,而这一切又意味着:西班牙的 自由。” “好吧,”爱因斯坦说,“我把我所有的财产都给你们,但是这并不多。”他站了起 来。 “不,”年轻人也站了起来,“我们不想要您的钱。把您的论文给我们,就是那篇‘运 动物体中产生的电动力学’。” 爱因斯坦注视着年轻人,他弄不懂,那篇过去的论文对西班牙战争会有什么用处。 “把那篇论文的原始草稿给我们吧。”年轻人要求说。 爱因斯坦明白了。反法西斯战士想把这篇草稿卖钱。“好主意!”爱因斯坦说,“遗憾 金 的是不可能,原始草稿不在这儿,它留在了德国……也许你们拿另外一篇去?” “不,我们只要这一篇,为此我们可以得到400万美元。”年轻人回答,“400万,真 的。” 爱因斯坦缄默良久,终于他说:“两天以后您再来吧。” 四年轻的反法西斯战士走了以后,爱因斯坦立即坐在桌前,开始从杂志上把那篇论文抄 下来。这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但是爱因斯坦干起来却高兴得像个孩子。他时常叫道:“又是 一颗炸弹。”或者“这简直是一整架飞机!” 两天以后反法西斯战士得到了爱因斯坦的草稿。很快就传来了他们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 场上战斗的消息。 毕加索——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 《英语时文选读》 小工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死的时候是91岁。也许你要奇怪,为什么我们要把他叫做 “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呢?这是因为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 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 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 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勃勃,从不满足。 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 冒失败的风险。 毕加索90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 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 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 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 不会很大了。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 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他身上首先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那双睁大了的眼睛的眼神。美国著名女作家格屈露 德·斯特安在毕加索还年轻时就曾提到他那双如饥似渴的眼神,我们现在也可以从毕加索的 画像中看到这个眼神。毕加索在1906年给斯特安画了一张像,他是通过自己的记忆画了她 的脸的。看过这张画的人对毕加索说:这不像斯特安小姐本人。毕加索总是回答说:太遗憾 了,斯特安小姐必须设法使自己长得跟这张画一样才行呢。但是30年之后,斯特安说,在 她的画像中,只有毕加索给她画的那张,才把她的真正神貌画出来了。毕加索作画,不仅仅 用眼睛,而且用思想。 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 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 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看到了什么,使他画出这样的画来?我们开始观察在这些画的背 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 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他要求着一种权力,不仅把眼睛所能看 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 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 假如你喜欢欣赏画,不妨找些毕加索的画册,看看从他的画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一代枭雄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小名阿瞒。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后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绝他的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后来曹操逼迫汉献帝迁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 曹操戎马一生,用兵灵活,擅长选将用将,治军严整,赏罚分明。有一件事可以鲜明地表现出曹操的这一面。有一次他的座骑受惊跑进了麦田,他当场割下头发代替脑袋以严肃军纪。 曹操好兵法,著有几十万字的兵书。他所著的《孙子略解》开创了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曹操"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崇。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 李政道是著名的华裔科学家。1926年出生于美国,3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43年于江西联合中学毕业,就读浙江大学物理系,1944年转入西南联大,1946年 赴美留学,1953年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奖,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 杨振宁是安徽省合肥人,1945年赴美,1948年完成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96年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尽管他们早已入了美籍,但当消息传来,中国人无不引以为骄傲。杨振宁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致辞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力于现代科学。"

126 评论

永远幸福66

有感《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 作者 伤心碧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 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去读海伦凯勒的传记的,徜徉于那悲惨而又满溢热情的文字中,我的整个心灵都被震慑了。我震惊于一个女子何以有如此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这是世所罕有的,而且也是决绝于前人的。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的:“20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另一个是海伦凯勒。”是的,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海伦凯勒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海伦凯勒不仅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更是世界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 在她生命的88个春秋里,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雷得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立起一家又一家的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而令人感动的并不只是这些,还有她战胜自己,追求知识与独立思想、完整人格的生命故事! 作为一个健全人,我们也许很难想象,她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然而当我们打开这本传记时,我想我们一定会心服口服的,因为她一切的知识都来源于她那双女性的伟大的手----一个人的触觉。她不仅利用触觉读书(盲文书籍)写作。而且用它听(感受人的嘴唇的振动)。她的命运是苦难而又孤独的,然而在她的眼里却充满了美好与欢乐,正如她所说的:“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我可以有如此之多的方式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面对这些饱含生命力的话语,我不禁自惭行秽,海伦凯勒以一个女子坦荡的胸怀容纳了生命的不幸,同时却也容纳了更多生命的恩赐。她虽然看不到,但她心灵的眼睛却是永远张开的,她感触生命的美好,抒发心灵的感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挑战的勇气而且还将自己的经历的痛苦与幸福写下来,给后世以勉励,那么能读到这些珍贵的文字,真是我们人生的大幸! 海伦凯勒一生写了14部著作,而每部著作都无不印满了她艰苦跋涉的生命足迹。即使一个健全的人,也不一定有如此辉煌的人生业绩,然而作为一个不能听、不能视、不能说的弱女子,她却做到了,而且做的是如此的完美,足以令世人叹为观止! 她说:“忘我就是欢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那么我们呢?我们是否能做到这些呢?哪怕十分之一也好,因为人类有时总是对于自己已有的东西看不起,却向往自己得不到的那些东西!请听听海伦凯勒对我们的忠告吧:“朋友,在光明的世界里,视力的天赋不能只看做为了方便,而应该看做是充实生活的手段!”

193 评论

凌空抽筋

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周恩来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俗话说,从小看大。周恩来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他又善于思考,加上他的家庭渐败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淡泊,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华腾飞,下面,我讲几个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 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贻庚、周贻能、周贻奎、周贻(),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贻庚一直在沈阳做小职员,他的父亲也在外面做事,挣钱都不多。老三周贻奎长期有病,老四周贻(),是周恩来的养父,二十几岁去世。 周恩来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周恩来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周恩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周恩来的启蒙老师,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周恩来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周恩来很爱听。她给周恩来讲了许多家事,告诉周恩来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周恩来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周恩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周恩来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周恩来高兴得很。后来,周恩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看望她。周恩来高兴极了,陪蒋妈妈在天津到处去看看,临走时送她一个搪瓷碗,请她保重身体!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养母陈氏也患肺结核病逝。那时,周恩来刚满10岁,父亲又远在他乡,不得不像成年人担起家庭的重担。他含着眼泪葬送了两位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周家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好,加上给两位母亲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钱,周恩来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当了出去换钱维持生活。东西当净了,又硬着头皮向亲戚借钱。可有的亲友在周家兴旺时常登门拜访,如今周家败落了,却没有一个人帮忙,世态之炎凉使周恩来很有感触,真是“贫居闹市无人向,富在深山有远亲”。 周恩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他把自家花园改成了菜园,种上了玉米,南瓜和豆角。当时他还很小,没有锄头高,但是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长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粮。人民间的贫富之分,使周恩来认识到是社会黑暗造成的,从此,萌发了反封建的意识。 周恩来12岁那年,大伯周贻庚托堂伯周贻谦把他带到了沈阳。大伯父一直单身在沈阳,大伯母远在天津,周恩来来到沈阳,大伯父非常高兴。他喜欢喝绍兴黄酒,常常让侄儿陪他喝几盅。 周恩来来到沈阳是夏天 ,可是这里与家乡的景色大不一样,看不到美丽的岸柳,看不到无垠的绿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来,大伯父要让他在沈阳读书,但是学校在修道,先让他去堂伯父那儿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然后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3年。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不少,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几门课,既学经书,又学西方的哲学,周恩来喜欢。学校里有钱人家子弟多,周恩来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经常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在东关模范学校的3年,周恩来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让全班同学传阅,有的作文,比如他写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颖,论述精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因而轰动了全校,并在全省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上展示,还收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有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周恩来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他一些反映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周恩来得到许多教师的赞赏,如国文老师在他的作文上批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还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在学校里,周恩来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有一次,周恩来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吴老头知道周恩来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周恩来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吴老头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老泪纵横。 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期间,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一开始他从淮安到沈阳很不适应。冬天,那里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别的同学在外面玩得非常高兴,可是他却宁在火炉旁,他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振兴中华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当时,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吹得喘不上气来。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熊头”。这种运动和踢足球差不多,但当时条件差,连球门都没有。在球场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们这个班输了一个球,有的同学垂头丧气,周恩来说:“没关系,咱踢球不是为了赢几个球啊!”那个同学不理解:“那是为什么啊?”周恩来说:“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身体报效中华啊!只要能煅练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在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周恩来影响很大。 周恩来一个叫何殿祯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周恩来到他家过暑假,周恩来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周恩来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周恩来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周恩来去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周恩来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我老了,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周恩来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来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起哄 乔治.费多是著名的法国戏剧家,特别擅长于写滑稽剧,《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是该剧在首场演出时却不被观众看好,但该剧演出时却深深打动了观众,剧院里的喝彩声此起彼落。费多那天晚上也在看戏,而且也和其他人一样大喊的叫。 “费多,你难道疯了吗?”朋友迷惑不解地问。 “没疯!”费多解释说,“只有这样我才听不见观众谩骂的声音,使自己不会因此而伤心难过。” 大衣 爱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据,衣着随便。有一位朋友曾劝他说,应该添置一件大衣,否则难以进入社交界。他笑着答道:“我本来就默默无闻,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没有人会认识。”几年后,成了大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和从前一样,依然衣着简朴。那个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样的大衣,以便与自己的身份相符。他还是笑着回答说:“现在即使穿得更随便些,同样也会有人认识我。” 契约 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贫困,但却生性乐观。 一次,他与房东签订租房契约,看见上面写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房客因为用火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须赔偿15000卢布”。 克雷洛夫不但没有异议,而且在“15000”后再加上两个“0”。 “1500000卢布!”房东大为惊喜地喊道。 “先生,不要大惊小怪,”他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我反正赔不起。” 玩笑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是比较解剖学的奠基人,对古生物学也很有研究。一天,他的学生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当时,居维叶正在工作室里忙于实验。突然,门被两只犄角顶了开来。一个怪兽随后冲了进来,张着血盆大口,獠牙又尖又长。居维叶听到声响,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做事了。 事后,学生们好奇地问道:“先生,您怎么一点也不害怕?” “这很简单,因为所有带蹄子的动物都是食草动物。”他笑笑说。除了伟大的牛顿和伟大的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他就是叙拉古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生平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前287—212),诞生于希腊叙拉古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King Hieron)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刚满十一岁时,借助与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去学习。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口,是当时文化贸易的中心之一。这里有雄伟的博物馆、图书馆,而且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许多年,曾跟很多学者密切交往。他兼收并蓄了东方和古希腊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其后的科学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公元前二一二年,古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西西里岛,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卓越贡献。 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无可争议的是古代希腊文明所产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及科学家,他在诸多科学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使他赢得同时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求得了抛物线弓形、螺线、圆形的面积和体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复杂几何体的体积。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熟练的启用了“穷竭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他还利用此法估算出∏值在 和 之间,并得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面对古希腊繁冗的数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提出了一套有重要意义的按级计算法,并利用它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 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方面。他在研究机械的过程中,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他设计了一些圆球,用细绳和木棒将它们联接起来模仿日月和星辰的运动,并利用水力使它们转动。这样日食和月食就可以生动的表现出来了。阿基米德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提出这样的见解,是很了不起的。 阿基米德的著作很多,作为数学家,他写出了《论球和圆柱》、《论劈锥曲面体与球体》、《抛物线求积》、《论螺线》等数学著作。作为力学家,他著有《论平板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论重心》等力学著作。在《论平板的平衡》中,他系统地论证了杠杆原理。在论浮体中、他论证了浮体定律。 阿基米德不仅在理论上成就璀璨,还是一个富有实践精神的工程学家。他一生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构和机器,除了杠杆系统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举重滑轮、灌地机、扬水机以及军事上用的投射器等。被称作“阿基米德举水螺旋”的扬水机是为了将水从大船的船舱中排出而发明的。扬水机可以利用螺旋把搬运到高处,在埃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现代螺旋泵的前身。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 阿基米德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践家,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 赫农王对阿基米德的理论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将它们变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国王说:“这恐怕实现不了,你还是来帮我拖动海岸上的那条大船吧。”这条船是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的,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已经很多天了。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下来。 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金冠之谜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爱国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抛至大海深处。传说他还率领叙拉古人民制作了一面大凹镜,将阳光聚焦在靠近的敌船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的士兵哪里肯听,只见他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

264 评论

相关问答

  • 华兴医学论文网

    谷歌学术,百度文库…

    水里漂浮的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方兴保医学论文

    我国现行学科分类是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影响的产物,既缺乏科学依据又层次混乱。1998年将装潢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

    仿佛那一天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尹兴荣医学论文

    中南化学排名在全国30名左右,上线是315,理科有机化学录取09年是355左右吧!无机也一样,只是应用化学好像是335吧,反正很高,我给你一份复试名单吧,觉得好

    吕鹤是谁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肝经火旺病机分析论文

    肝火旺肝经淤堵,是因为什么导致的? 肝主疏泄,我们的疏泄功能正常了,人的气血才能舒畅,肝气也能促进脾胃的运化,胆汁的分泌,保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物的排泄通

    密果儿小Y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医学杂志投稿旺季

    医学综述投稿最快见刊的期刊:《当代医学》、《医学检验与临床》、《预防医学》、《实验与检验医学》、《循证医学》。 1、《当代医学》 1994年4月创刊,旬刊。以各

    雪落000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