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炒米饭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蹄子健康也很重要。锌是角质生长所必需的,推荐用量为40mg/kg。它与肝脏中的维生素A结合,在维持上皮组织和细胞复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铜的缺乏或钼的过量摄入都会导致跛行奶牛增多,说明奶牛的关节变大了。铜的推荐用量在10mg/kg以上。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饲料容易发酵和升温,因此饲料应在饲喂前准备好,而不是提前几个小时,以防止饲料腐败引起的肢蹄疾病,每次饲喂前应及时清洗食槽,确保食槽的清洁。如有必要,水槽也应消毒。
在选择高性能公牛时,还应考虑肢蹄性状等功能指标,以帮助牛从种质上改良肢蹄,减少肢蹄病的发生。随着夏季湿度的增加,及时清理粪便尤为必要。牛的四肢和蹄的环境通过四肢和蹄卫生评估的得分比率来评估。当粪便超过蹄冠带时,会影响奶牛蹄的健康。得分在3分以上10%以上时,必须采取环境整改措施,改善四肢和蹄的健康状况。潮湿时,容易造成水泥地面容易打滑。当奶牛经常滑倒或蹄外侧有多处受伤时,应及时打磨地面并打滑,以减少摔倒的风险和对蹄基底的合理损坏。在清理路面和牛舍的同时,尽量做好通风,定期消毒,保证牛床、牛棚、通道、候车厅等牛活动场所干燥,减少细菌滋生。
奶牛经常行走的通道、牛床、候车室等最好有橡胶垫。,从而减轻牛蹄底部的压力。使用橡胶垫后,可以发现没有橡胶垫的牛舍关节肿胀发生率是有橡胶垫的3倍。舒适度的提高意味着休息时间的增加和更好的生产性能。清除尖锐物体、小石头等。以防止奶牛在放牧时受伤。刚有蹄的奶牛前2周不要在水泥地上活动,要单独养在柔软舒适的地方。保持围栏清洁卫生,尽可能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增加去粪频率,减少牛站在粪堆里的时间,可以避免蹄变软。改建奶牛运动场,将原有的砖水泥地面改造成生物发酵床,减少蹄摩擦和裂变,增加牛的舒适度。在牛经常行走的过道和需要挤压的区域铺设软橡胶垫,以减少牛行走时的蹄磨损。
根据牛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科学合理地配制日粮,注意瘤胃酸碱平衡,避免酸中毒的发生。在气候潮湿地区,牛蹄容易软化,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钙、锌等矿物质的比例。有效的蹄浴可以预防蹄叉炎症,减少传染性蹄病的发生。但是蹄浴管理很重要,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最大化蹄浴的效果。蹄的护理过程。跛行→检查/蹄子修复→每周护理复查一次→30天后行走指标正常治愈,长期治疗会消除。预防保健。为了保证奶牛的蹄形和站立姿势正常,一般需要进行预防性的蹄修复。修复蹄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体重急剧增加前对蹄形进行矫正,保证后期正常生产,即分娩后120天对蹄形进行翻新;二是每年春秋季节修剪蹄子。在这个阶段,蹄的角质生长迅速,修复后可以迅速恢复。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翻新,蹄都不要过度修复,以防蹄底过薄而损坏。
汀臭崽儿
1.定期修蹄,每年春、秋两季普检牛蹄底部,及时消除腐烂、坏死组织,并及时治疗。2.在潮湿季节,用30%福尔马林溶液或5%硫酸铜溶液定期喷洗蹄部,以防蹄部感染。3.用蹄形好、无腐蹄病的公牛进行配种,以降低后代变形蹄或腐蹄病的发生率。4.在日粮中补充生物素。
Q小茗同学
(1)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最普遍的原因,也是影响奶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发生病变。肢蹄病对奶牛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会造成高的淘汰率,使替补的费用大幅增加。因抗病性状遗传力很低,环境管理和营养调控技术将是降低肢蹄病的主要途径。
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俗称蹄叉炎)、蹄底溃疡为主。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两后肢以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居多。
(2)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日粮均衡:根据奶牛的泌乳阶段进行分群饲养,配置各种符合奶牛需要的日粮,能量与蛋白质含量应适当,尤其要注意精粗饲料的比例,避免突变饲料或饲喂精料过多,确保干草等饲料的供给。孕期奶牛不要喂得过肥。为了保证奶牛瘤胃pH为~,可以在奶牛饲料中添加缓冲剂。要让奶牛经常运动,尤其是处在产前和产后期的奶牛。
搞好环境卫生,改善环境条件:保持圈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扫圈舍及运动场的粪便,定期进行消毒,以减少病菌对牛体的侵害机会。运动场要保持平整、不积水,不能有尖锐的异物及坚硬的棱角杂物,防止奶牛长时间站在泥泞污浊或坚硬的场地上。奶牛修蹄后两周内不应在水泥地上运动。水泥地上应有纹路,以免引起奶牛打滑,损伤牛蹄。
加强蹄部保健,减少发病可能:奶牛应每年定期修蹄1~2次,平时注意观察,发现变形蹄要及时修正。在气温较高季节,尤其是炎热梅雨季节奶牛要浴蹄。为了有效预防传染性蹄病和增加蹄角质的硬度,坚持每周2次给牛喷蹄,选用3%~5%的硫酸铜浴液,用塑料喷雾器直接将药液喷在奶牛蹄部。喷蹄时应先扫去蹄上的牛粪、泥土、垫料,使药液全部喷到蹄壳上。在过道上建造长5米、宽3米、深10厘米的药浴池,让奶牛上台挤奶和放牧时走过,达到浸泡目的,注意经常更换药浴池中的药液。
①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药浴。每1~2个月应对奶牛的蹄部进行一次药浴。方法是:在奶牛舍的出入口处设一消毒池,池内放入配制好的消毒液,药液的深度以淹没奶牛的蹄部为宜,让奶牛在出入牛舍时自行消毒。也可每月用4%的硫酸铜溶液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2次喷洒消毒,让药液浸透整个蹄部。每年的4~10月为较佳药浴时间。此外,还可将5份硫酸铜和100份生石灰混合后铺于地面,让奶牛自由踩踏。
②每年应对奶牛进行修蹄。在每年的春季,要对奶牛的叉蹄、裂蹄等进行修整,以防造成蹄伤。
③定期添加硫酸锌药物。定期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的硫酸锌,每次持续1个月以上,每年进行5次,可使奶牛的肢蹄病发病率降低40%。同时,应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
④定期做好奶牛场的环境消毒工作。及时清理奶牛粪便及污水,保持奶牛场地的干燥清洁,每月对环境消毒2次,杀灭致病菌。
⑤奶牛舍的地面最好用机制红砖铺制而成,水泥地面不能过于光滑,以防奶牛摔倒,但也不能过于粗糙。
⑥奶牛的运动场地面要排水良好。根据多年的实践,运动场的地面最好用三七灰土压制而成,呈现中间高,四周略低的凸型,以利渗水和排水。其次,运动场的地面不要铺撒炉渣、生石灰等垫料,以防损伤蹄部。场内每天清粪,雨季来临时适当增加清粪次数。牛场饲养密度不可过大。
⑦要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检查,发现患有肢蹄病的奶牛,立即将其隔离,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患部,并用新洁尔灭进行消毒,然后剔除腐烂组织并进行敷药包扎,也可配合药物封闭和针灸治疗。
⑧合理的饲养密度是12~15头/100米2(运动场)。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使牛获得充足的运动空间,可减少奶牛发生环境应激的可能,并降低蹄病发生率。妊娠牛、后期孕牛和空怀牛及妊娠早期牛应分开饲养。
⑨为减少肢蹄病发生,选择奶牛时应注意肢蹄性状,这些性状遗传性较大。
(3)治疗方法
①局部治疗主要包括蹄部外用药物疗法、蹄浴疗法、手术疗法和局部注射用药疗法。蹄部外用药物治疗时,首先要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毒,切除趾间坏死组织,然后使用抗菌药物。如用硫酸铜和磺胺1∶4的混合物,或含土霉素的甘油水溶液涂抹患病蹄部,打上蹄绷带,并将病牛转至干燥圈舍饲养,每天2次,连用5天,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处于急性期的病牛采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或采用镇痛及抗炎药物治疗,如用阿司匹林、乙酰丙嗪等镇静止痛药物消肿止痛。为了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还可采用冷浴法。缓解期病牛可采取蹄部放血,并采用热蹄浴疗法,以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有毒代谢产物的排除。
②采用人字形注射药物方法,即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5毫升溶解青霉素240万~400万单位,再抽取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6毫升,作为一次注射量。避开血管,在腕关节前上方或跗关节外侧上方,最好在皮肤松软处注射药物。先用酒精和碘酊消毒注射部位,左手提起皮肤呈皱褶状,用8或9号针头刺入皮下,回抽仅见气泡无血液时,进行人字形皮下注射,注射后用碘酊棉球按压针孔,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一般连注射2~3次即可。对有外伤或蹄底、蹄叉糜烂的病灶,要用5%~10%碘酊进行处理。
③中药疗法中药青黛散治疗,青黛60克,龙骨6克,冰片30克,碘仿30克,轻粉5克,混合碾成细末,在去除坏死组织后将青黛散塞于创内,包扎蹄部。
④全身治疗方法急性或严重性蹄病可采用全身疗法进行治疗,使用药物多为抗炎及镇痛药。如奶牛每千克体重注射青霉素1万单位、双氢链霉素20毫克、红霉素10毫克,混合肌内注射能有效治疗蹄病。此外使用抗组胺药物也可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口服苯海拉明~克,每天1~2次。
奶牛蹄间出现溃烂,应属奶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质炎。是奶牛指(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 治疗方法:先用510%硫酸铜液清洗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我国传统的畜牧行业展开了相应的改革,我国的畜牧兽医行业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本科生毕业论文下载的范文,欢
奶牛蹄病被认为是奶牛场三种常见病之一,给奶牛场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蹄病的生成因素⑴不同品种的牛,蹄病的易感性各不相同。有些蹄病如蹄叶炎、螺旋状变形蹄及趾间
仅供参考: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ituations of Lameness Disease in a Scaleful Diar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蹄子健康也很重要。锌是角质生长所必需的,推荐用量为40mg/kg。它与肝脏中的维生素A结合,在维持上皮组织和细胞复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铜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