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9

人訫可畏
首页 > 医学论文 > 美国医学杂志辐射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ele870401

已采纳

手机辐射:谁在淡化潜在风险 手机辐射对人体有没有害?其辐射标准该如何确定?辐射程度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手机的销量。对此,马拉松式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定论,都将冲击我国庞大的手机产业。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手机用户亿,2008年将达到5亿。自然,上述没有定论的话题,也与亿手机用户息息相关。近期有传闻说,搁置了很久的《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草案),将于年底前出台。为此,本报特地组织了系列报道,就这些与厂家、消费者休戚相关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如果不采取措施,将来的医院里,出现的疾病大部分都可能与辐射有关。”10月20日正午,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实验室。狄国庆站立着。他认真而严肃的表情里,隐含着担忧。 狄国庆,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从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毕业的他,近些年开始关注起辐射这一话题,特别是使用手机所带来的辐射。 “我让我的学生不要用手机,我自己也不大用。如果生活中不得不用,我就建议他们戴上耳机。”狄说。与一些通信产业的专家不同,狄更担忧使用手机带来的风险,“因为从电磁波影响生物体细胞的活性来说,手机会超过其他辐射千万倍”。 辐射悄悄进入我们的身体 “使用手机打电话时,人的眼球就相当于一个接收天线,有多少吸收多少。” “微波辐射造成热效应,破坏了脑部细胞,相当于把脑部部分‘煮熟了’。” 精通电磁波辐射的狄教授,对手机等辐射源给他的生活带来的潜在影响,比别人有着更深的体会。“电磁波辐射,会产生热效应。当身体受到电磁波辐射时,首先的反应是出现发热症状,而发热则会破坏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狄说。 据了解,生活在电子化环境里,这种电磁辐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当我们用手机打电话时,音频信号经过手机转换为高频率的电话号,然后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在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即使我们本人没有打电话,也难以避免不受辐射影响。辐射悄悄地被我们的身体吸收。 “使用手机打电话时,人的眼球就相当于一个接收天线,有多少吸收多少。”狄国庆形容说。据他介绍,当我们把手机放到耳朵边打电话时,电磁波就开始对我们的面部进行着辐射。不可避免的是,一部分电磁波开始进入我们的大脑。而在我们头部,不同部位对电磁波有着不同的反应。眼球则更容易吸收电磁波,并且其散热功能差,则很容易引起白内障等疾病。 狄的说法,得到以色列研究人员的证实。以色列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选择了与人眼构造相似的雄性小牛做实验。两周后发现,暴露在微波辐射下的晶状体,聚焦能力会减弱,而停止暴露后,晶状体的损伤会逐渐复原。并且,还会造成晶状体组织内部形成泡沫,泡沫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今年8月份,该小组对外公布研究结果称,长期接触手机的微波辐射,会使眼部组织出现白内障等先兆,同时还干扰聚焦能力。 “微波辐射造成热效应,破坏了脑部细胞,相当于把脑部部分‘煮熟了’。”北京解放军304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教授说。据他介绍,国外由手机辐射引起的重症病例很多,国内目前发现的较少,主要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算有类似患者,大部分医院也不会想到是手机的问题,“由手机辐射造成的脑瘤都是恶性的”。 为了避免手机辐射,李安民教授建议说,使用手机的人在手机拨号发射时不要急于靠近耳部,当与对话方接通后再靠近耳旁,以减少手机在上网发射瞬间所产生的高强度电磁波辐射;要尽可能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在有座机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座式电话机;最好是使用带有屏蔽线的手机专用耳机;最好不要将手机放在胸前口袋里,或者挂在腰间。 据了解,手机的工作频率大多为900多MHz(兆赫),双频为1800多MHz。目前国际上采用SAR(Specificn Absorption Rate)衡量生物体每单位公斤容许吸收的辐射量。SAR是最直接的测试值,其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国际非电离性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SAR值标准为2W(瓦),这一标准已被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美国是。我国目前的标准仍在讨论中。 从神经衰弱到恶性脑瘤? 经过反复诊断,李和他的同事们认定这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脑胶质细胞瘤,与患者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有关。这是国内报道的首例怀疑与手机辐射有关的恶性肿瘤 除去重症患者,手机电磁辐射会引起神经衰弱、心悸胸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等病症 作为神经外科专家,李安民教授就曾亲眼目睹了一名病人从患脑瘤到病逝的全过程。2000年年底,李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名左侧大脑半球大范围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该患者曾被国内几家大医院误诊为脑梗塞。经过反复诊断,李和他的同事们认定这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脑胶质细胞瘤,与患者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有关。 据李介绍,得出这一结论有三个理由:肿瘤的形状,临床上常见的胶质瘤增殖中心为团块状,且向周围正常脑组织呈蟹爪样浸润生长,而此患者的肿瘤呈弥漫性散落样生长,周围边界不清;此患者的肿瘤发生于颞顶枕交界区,这个位置生长脑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患者使用手机长达8年之久,且习惯于用左手接听手机,瘤区在头部左侧,正好是手机天线的辐射区。 确诊后,李和他的同事们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但遗憾的是,该患者终因癌细胞扩散而未能挽救生命。当年,这一案例被媒体报道后,曾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这是国内报道的首例怀疑与手机辐射有关的恶性肿瘤。 这并非孤证。记者从一位业内人士那里获知,与304医院的病例相对照,此前也有相似病例,但是并未被媒体曝光。病例的症状与304医院的病例比较相似,而患者习惯用右手,因此脑瘤是长右侧太阳穴边。这名患者素来身体健康,但他每天使用7-8个小时手机,一年多便患脑瘤。 “除去重症患者,手机电磁辐射会引起神经衰弱、心悸胸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等病症。这样的病例就数不胜数了。”李安民说。毕竟,手机辐射导致癌症,即使确诊,在国际上仍属少数。 某手机辐射网站负责人黄先生,就曾经深受辐射之害。他1999年前就有手机,用的时间很多,一个月要1000多元手机费。经常打得头疼,像感冒似的,半边面发紧,不舒服。晚上睡觉都睡不好。“每个人受手机辐射的程度都不同,人体对手机辐射分敏感和不敏感两种。敏感型的感觉就厉害,不敏感的就基本上感觉不到。”他说。 “对男性而言,不要把手机放到腰部,因为辐射会影响其生育能力。”狄国庆说。巧合的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张元珍教授的研究报告,证实了狄国庆的说法。 张元珍教授是中南医院妇产科主任,今年初,她在《武汉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她研究3年的成果《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睾丸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影响》。这是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生殖健康的影响》的一部分。 张元珍和她的助手们在30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了辐射实验,结果发现,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可以降低睾丸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性,可能存在生殖毒性。她的证据是,“各组间的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差异无显著性(P>);但1400μW·cm-2辐射组的LDH-X活性显著下降(P<),并出现精子超微结构的改变。” “由于血运供应的贫乏,睾丸是电磁辐射最敏感的器官之一,研究亦证实电磁辐射致热效应所产生的生殖系统损伤比较明显。”张元珍说。 “现在白血病很多,人们把责任归结到甲醛上来。我觉得这倒是可能与手机、基站发射的低频率声波有关系。”狄国庆说。 血液病权威专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张日教授就发现他所在的医院接收的血液病人越来越多,他认为病人增多与环境恶化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就包括辐射因素。“我记得我们一位在西昌工作的科学家,患上血液病去世。由于长期辐射,他的染色体断裂了,呈粉末状。我在美国做同位素研究时,就挂个监控用的牌子,一旦超标马上去检测。”张日说。 今年9月份,来自欧盟7个国家的12个研究小组花了3年时间完成的“电磁场对人类细胞的影响”是目前全球最大手机辐射调查研究。该研究发现,如果手机对每公斤人体组织的辐射量大于,就会破坏人体DNA。并且,电磁场会使人体产生一种有害的蛋白质,导致人体血液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目前,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他们表示,将在3—4年内发布权威的研究报告。 手机装了防辐配件? 尽管厂商一致声称手机是安全的,但并没有哪家厂家公开站出来否认手机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性“现在说手机辐射不影响健康的专家,都是有厂家资助背景的。”李安民说 与手机辐射致病的研究相对应,关于手机安全的言论和研究亦层出不穷。2000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热休克”癌症理论,这是第一个将手机辐射与癌症相联系的理论。第二年,美国癌症协会正式表态:被人体组织吸收的手机电波因为没有电离辐射,且能量很低,不可能导致癌症。并且,类似的研究报告也频频问世。 手机安全论也被众多手机厂商所认可。记者致电西门子、索爱、三星、波导等手机厂商,得到的答复如出一辙。 “西门子的手机都通过了严格的质量认证,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损害,可以放心选购。”西门子客服热线(4008885656)一位人士说,“我们每年卖出那么多手机,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使用西门子手机而患病的案例。” “索爱的手机既符合国家标准,也符合国际标准,虽然不清楚其他厂家的手机是否对人体有害,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索爱手机。”索爱客服热线(4008100000)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使用手机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比,三星客服(8008105858)稍微谨慎。其工作人员详细询问记者所使用的三星手机的型号后,查证片刻,告诉记者并没有该款手机的辐射参数,“手机肯定有辐射的,但是三星手机从天津总厂出厂时,都会接受严格检验,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放心使用。”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星手机内部装有防辐射配件,但当记者问及配件的具体情况时,她表示并不清楚,并建议记者致电三星手机维修站。有趣的是,记者致电三星手机位于上海浦东大道的维修站时,该站工作人员表示未接到总部通告,不能给予具体解释。但据他所知,三星手机内部并没有防辐射装置。 “手机辐射肯定是有的,但是量很少,不会影响健康。波导手机都通过检测,才能拿到入网许可证,是安全的。”波导公关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据她介绍,块状手机天线比柱状手机天线的辐射更小,目前,波导手机的中高端产品基本都采用块状天线。不过,波导手机内没有安装防辐射装置,这种装置并不现实,肯定会影响手机的信号。“波导从来没有收到过有关手机辐射引起身体不适的投诉。” 尽管厂商一致声称手机是安全的,但并没有哪家厂家公开站出来否认手机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并且,消费者对此也表现出了漠然的态度。记者乘坐上海地铁二号线,从石门一路到上海科技馆站约15分钟时间里,仅见到一名乘客使用耳机。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新闻部也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接到过手机辐射影响健康的投诉。 “现在说手机辐射不影响健康的专家,都是有厂家资助背景的。”李安民介绍说,目前我国对辐射的限制并不严,和英、法等做得比较好的国家相比,限定辐射量几乎是其5倍。英、法等国家为了预防手机辐射病,规定13岁以下儿童不得使用手机。目前我国对基站离开居民区的距离,也缺乏规定。 狄建议国家本着长远的安全考虑,尽可能少建基站,而采用替代产品电缆,“或者用电缆,只管很少一部分,会更安全,那对人体基本上就没什么影响了。可以在郊外做大塔,居民区采用装电缆的方式。这并不会增加什么成本,只要增加一个小发射天线和波动开关即可。比建造基站的成本小很多。” 与狄教授少建基站的建议相比,修订标准可能是个更容易实现的选择。记者从参与标准制定的国家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室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那里了解,搁置了很久《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草案)已经写完,有可能今年年底会正式出台。其争论的焦点仍是“手机辐射的峰值到底规定在瓦特/千克,还是瓦特/千克”。 手机无害论的部分研究报告(相关链接) 丹麦一项历时13年的全国性研究表明:打手机与脑瘤、白血病、癌症之间联系的假设不成立。据了解,这项结果对当地的数十万手机使用者进行了跟踪研究。 2003年10月17日,芬兰库奥皮奥大学公布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手机对人的身体无害,不会诱发癌症。研究人员先通过老鼠试验,发现手机辐射没有诱发肿瘤的迹象。 2004年9月,北欧五国的国家辐射保护局发表联合声明说,至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手机损害人类健康,但尽量减少在辐射下的暴露是值得提倡的

220 评论

得帮小赵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的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随着手机持有量的迅速上升,人们对手机辐射可能引发的健康安全问题也开始日益重视起来。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使用者对手机辐射的了解还很不全面,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却表明,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远比想象中更为可怕。手机幅射会造成记忆力受损、睡眠紊乱、头痛、癫痫及血压上升的现象,而孕妇乳母受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另外,睡觉时手机最好不要放枕边,因为频率为 900兆赫的无线电波将提高受影响的大脑皮层的血流量,并能使健康人睡眠时的脑电图发生变化,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 注:手机辐射肯定有害!只是程度上的问题而已。主持人:黄宏明特邀嘉宾:李方伟 博士(重庆第三代移动通信研究中心)黄宏明:李博,你好。说到目前最热门的话题,非手机辐射莫属。到底手机辐射有害没有,权威们都在唇枪舌战,各执一词。你是怎么看的呢?李方伟:你好,黄宏明。各位读者好。说手机辐射有害,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黄宏明:不正确?李方伟:是的。手机给我们的辐射量很小,还没有大自然给我们的平均辐射量的百分之一呀!那些防辐射贴片、防辐射套子什么的,纯粹是在人敛钱!黄宏明:李博,凡事都不会百分之百绝对的。有关手机辐射有害的报道已经不少,也有多起控告手机致癌的诉讼案。我的很多朋友也说,使用手机过多有头晕、头痛、失眠、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反应。我看,手机对健康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李方伟:不对,不对。那些患癌症的一定是手机造成的吗?我看还没有定论吧!黄宏明:我给你介绍一点事实。《职业医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挪威和瑞典的手机用户,经常报告头疼、耳朵上有热感、脸上皮肤发烫。挪威科技大学的博士冈希尔德·奥弗特德尔及其同事对12000名瑞典人和5000名挪威人进行问卷式调查的结果是:在挪威参加调查的人中,31%的人经历了以上症状中的至少一种;而在瑞典人中,13%的人体验到一种或多种症状。两个国家的人体验到的症状十分相似,这如何解释?其实电磁波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对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眼睛、皮肤等都有一定的危害。 李方伟:那得看辐射量的多少了。黄宏明:目前我国使用的移动电话多数是进口或合资生产的,其发射功率一般在左右,大的可达到2w。有关权威部门对在我国使用的部分移动电话电磁辐射测试结果表明,在距天线3cm处,射频电话电磁辐射功率可达1100~2800μw,大大超过了我国的标准。李方伟:哦,标准!哪里有什么手机辐射的标准啊。目前我国对电磁波辐射有两个标准,其一是卫生标准(即环境标准):居住环境内24小时的持续辐射量不得超过40μw;其二是专业标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中,电磁波在8小时内的持续辐射量不超过50μw。不过,这两个都是持续标准,手机通话是在数分钟或瞬间的事,这两个标准是不可以相互套用的!我们周围的电脑、电话、微波炉和室外的电缆,都是要发射电磁波的。要是手机那点辐射都有这么大影响的话,恐怕不好找小于50μw的地方,尤其对我们这些人,天天和这些打交道,怕是……黄宏明:李博,你知道吗,烟民用手机更易患癌症。维也纳大学环境健康研究所孔迪教授公布:手机辐射与香烟燃烧时冒出的烟毒素混合,会对免疫系统有重大的损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烟民得癌症的机率就增加了。李方伟:抽烟本来就有害健康,这并不全是手机辐射的错。 你以后别抽烟了。 黄宏明:尽量戒吧。还有,瑞典癌症专家哈德尔在研究后提出:不论用右耳还是左耳听手机,得脑瘤的机率比不使用的人高出大约倍。李方伟:这个数据也不准确。那人的研究我知道,很不科学。样本数只取了5个而已,没有任何统计意义。我还是不支持手机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影响的说法,要知道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振荡频率高,引起人体分子来回振荡的一种致热作用。但用手机打电话时,声音的对外传输方式是射频辐射,频率在800~1990mhz之间,只相当于微波的中频波段,这个波段造成的辐射我们只有在完全贴近手机听筒时才可能测得出。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抗辐射强度为1kv/m。不管是离子辐射还是非离子辐射,它们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要比人体的安全标准小1000倍左右。因此,手机的辐射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黄宏明:但是根据瑞典科学家从多方面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手机刚接通瞬间发出的微波辐射能量最大,经过数秒钟的释放后才能降到正常水平,手机接通时的一刹那是“最危险的时刻”,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李方伟:据说,手机接通的瞬间释放出的微波辐射能量可能会损害人体器官,甚至致癌。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推断而已,现在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手机会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黄宏明: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但谁也不能证明一点危害都没有呀。李方伟:那倒也是。黄宏明:世界卫生组织说,至今仍然没有手机危害健康的证据,但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大致需要再进行三四年的调查。李方伟:对,到那时就清楚了。黄宏明:但手机辐射是肯定存在的,关键是会否造成危害。美国就规定手机生产商要在包装上说明手机辐射信息。中国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员也透露,我国已建成的实验室已有能力测定手机辐射指标,同时有关部门正试图建立关于这一指标的国家标准。李方伟:嗯,还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黄宏明:还有一个现象。自从有人提出手机辐射有损脑部健康后,成千上万的人开始使用手机配备的耳机听电话,以为这样会减少辐射的危害。我认为最好不要指望使用耳机会减少大脑受到的辐射。李方伟:是啊,我也认为不能肯定使用耳机可减少辐射。甚至连接手机与耳机的电线可能会起到天线的作用,将更多的辐射引向大脑。还有,研究人员对一些屏蔽装置检测后还发现,它们仅能起到有限的防护作用。黄宏明:不过,对和健康有关的问题,我想注意点也是好的。那些防辐射装置……李方伟:不是很有必要急着购买。但要实在不放心,试试倒也没有任何坏处。黄宏明:其实,目前来说,最好、最简单的预防办法是:没必要时,大家都尽量少打一点手机吧。李方伟:对,对。

252 评论

史瑞克0111

手机电磁波辐射以及越来越多的科技证剧,表明手机辐射的高频电磁波对人体有如下两方面的直接影响: 其一是高能级射频辐射的热效应,即手机辐射的微量电磁波,被人体吸收后,会使局部组织升温,造成生物破坏。现在,模拟手机的发射功率最大,GSM数字手机天线口的辐射功率最大可超过2W(33dm),CDMA数字手机的发射功率可小于(27dBm)可见手机辐射危害,并非谣传。若一次通话过久,而且姿势保持不变,还是会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造成病变。比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为,手机发射的高能级辐射会产生生物性损害。当然,手机对人体组织所能产生的热,是很有限的。这种热效应,已得到科学界的认同,并致力于研究微量射频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机理和程度。 另一种影响是低能级射频辐射的非热效应,可能造成经常使用手机的人,出现头痛、记忆力降低以及一些潜在生物破坏。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提醒注意非热效应危害。动物实验表明,低能级辐射会加速实验动物细胞的生长。物理学家海兰德指出,手机的真正危害来自于它的低强度辐射,即非发热型辐射(non-thermal radiation)。英国华域大学 艾伦 博士指出低量度的辐射亦能产生细小而非热能的影响。放射肿瘤学教授约翰·莫尔德认为,手机电磁辐射如同X光和太阳光的紫外线辐射,能破坏人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可能致癌。 当然,与X光不同,手机高频辐射是一种非致电离辐射。X光可通过分散电子的过程,把人体细胞的原子变成可能对人体有害的离子,但非致电离辐射不能。长期研究发现,手机非致电离辐射会造成脑胶质细胞发生 DN A分子链损害,导致DNA碱基分子链断裂,引起细胞的癌变、甚至引发脑瘤、血癌和淋巴系统肿瘤。通常,人体内正常的免疫监控系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这些畸变的细胞。但这种损害长期、反复地发牛,人体周而复始他进行这种畸变与抗畸变的过程,就可能失去对畸变细胞的修复或清除能力,肿瘤就可能发生。大鼠试验旺明,长期处于强电磁场中大鼠患脑瘤的几率高出正常情况的一倍。最近,我国解放军304医院发现一例罕见的脑胶质瘤,就可能与长期经常使用手机有关。 研究表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可能是一种相干吸收,即一种典型的谐派现象。电磁波的电场极化沿人体细线的方向,如果人射波长是人体高度的2.5倍或5倍(由接地条件决定),那么人体就会感应相当强的射频相干电流。若人体接地良好,则人体上的感应电流类似于地面上的1/4波长振子上的电流,老接地不好,则相当于谐振半波摄于上的电流。研究发现,此时人体最大的射频能量吸收发生在人体组织最小截面处(如,脚脖子、颈、腹股沟等区域)。人体吸收射频辐射能量的机理,现在仍存在争议。实际上人体带有的磁性材料是不确定的,不能直接接收磁能。人体主要由水、电解质和具有人净轻的复杂分子组成,人体通过离于运动和极性分子振荡而从射频电场吸收能量,而磁场能量的吸收则须通过法拉第连锁现象文现的。 人体活性组织从电磁场所吸收的全部能量,最初用于增加人体组织细胞中的分子和离子的机械运动,如果这种机械运动是随机的,那么所有电磁能将被吸收转化为热,最终提高被辐射组织的温度。如不是随机的而是相干的,则在转化为热之前,电磁能量可能支持某些生物化学作用(如酶的活性化),即非热效应。虽现在尚未十分清楚,但可以认为人体组织对能量的相干吸收是很小的。 另外,已经发现手机辐射的间接影响,即手机辐射的电磁场可能使手机材料中的水银等物质活化并释出有毒气体,影响大脑的中枢系统,引发抑郁、哮喘、老人痴呆症等症状。 手机辐射研究现状 自1993年全球首宗移动电话索赔案,人们对移动电话安全隐患就一直存在疑虑,科学界也进行了一系歹忖目关研究。可谓移动电话引发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型的生物科学实验。迄今为止,社会各界对手机电磁辐射问题仍未达成共识。 美国移动电话协会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手机,除了易得胞癌外,还会造成细胞基因死亡。手机挂在腰间,对肾脏、卵巢等脏器会造成伤害。美国无线技术研究计划小组证实使用手机对人体有害。虽还不能证明手机辐射能否破坏DNA,但部分实验表明这些辐射可以导致人体血液细胞的基因改变。 土耳其半官方科学暨研究中心的实验表明手机微波辐射会破坏生物免疫系统及基因细胞,女性因此容易产下畸形儿甚至演变成不孕症。手机辐射容易破坏血液细胞的结构,造成听力减退或失聪、脸部神经麻木或脸部局部肌肉抽搐以及倦意等现象。 华盛顿大学专门研究移动电话的专家黎享利对老鼠实验的研究显示,手机辐射可能影响用户短期记忆,还可能祸及长期记忆。另一位生化工 程研究 教授称,自1996年以来发表的关于微波辐射影响的论文中,80%指出有生物效应,包括对脑功能行为、免疫系统及基回的影响。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用微波脉冲照射老鼠的试验,证实手机机辐射可能对用户的脑部产生危害。比如,包括出现老人痴呆症、帕金森症以及出现硬化症等。 西班牙Complutense大学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对于非球形细胞,手机辐射所诱导的电场强度依赖于细胞相对于辐射源的角度。电场在跨越细胞膜时被放大了。其中椭圆形细胞和圆柱形细胞比理想的球形细胞内具有更强的电场,相邻细胞间的相互影响显著改变了各个细胞内的电场强度。因此,研究手机电磁辐射的生物影响时,必须考虑细胞形状及细胞相互影响的联合作用。 然而,法国科学院称,全球数十个实验室对手机辐射测试,表明使用手机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影响。认为手机释放一定量的电磁波是不争的事实,但绝大多数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证实,手机释放的电磁波不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美国医学会杂志》指出,短期内使用手机与患脑癌没必然联系,这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的研究结果一致。 两篇有关射频辐射遗传伤害的论文中,Verschaeve和Maes认为:大多数论文都指出,在RF辐射范围内,尤其是在移动电话频率内,并不会造成遗传伤害。它们不会在试管内(在细胞培养上)和生物体内(动物体内)产生遗传效应,至少在非热效应条件下,也似乎不会产生畸形成引发癌症。Brusick等人指出,过百篇研究报告的数据资料表明,RF辐射不会亘接导致变异,而在辐射量相对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基因的复制一转录上出现一些较为微妙的间接效应。 我国消费者协会对手机的近场电磁辐射进行测试发现,手机辐射最高达到10000μw/cm2,最小值出达到300μW/cm2,电磁辐射剂量已超过我国卫生标准允许的上限。北方交大的一项调查表明,手机的电磁辐射,有一半被人体吸收,其中有四分之一被人脑吸收。长期使用手机的人,已经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耳部出现红斑等症状。 卫生部科技开发研究课题《移动电话手机对神经行为影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移动电话手机可引起使用者出现神经行为反应时间方面的不良反应。科研专题《北京市电磁辐射环境调查与污染控制对策建议》中指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市区高层建筑上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林立,一方面形成相互干扰,另一方面造成高层居民楼的电磁环境污染。部分手机的电磁辐射近场测试结果表明,即使按照欧洲或美国的标准,国内市场销售的GSM手机的电磁辐射量也均超过标准。我国香港科研人员的测试显示,手机在接通时产生的辐射比通话时产生的辐射高20倍。 目前,社会各界对手机辐射问题仍在进行继续研究,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手机与癌症及流行病的研究

248 评论

璞璞小熊娃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会因为手机产业的刻意隐瞒与回避就可以消失。 目前全球已开始重视手机辐射问题,并在反复“斟酌”有关辐射的技术标准,但可惜的是,相对于手机的全球普及以及消费者的健康来讲,这种缓慢的“斟酌”已经晚了,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拖沓的场景在很多国家仍将会延续。所以,可悲的不是手机辐射技术标准的缺失,而是应对这种影响公共安全利益机制的缺失。 全球化时代是跨国公司主导全球经济的时代,大公司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运行的动力体系。类似手机辐射这样的问题,大公司通过对产业隐私的回避,实际上已经侵害了社会公众的权利。 社会公共健康应该看成是公共产品,比如说,当很多企业都在污染空气的时候,这种公共产品的协调,监护人应该是政府。 手机辐射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辐射而回避辐射的存在。因为社会的发展不能完全等同于公司群体的发展,而是整个民众的发展。在手机辐射问题上,各国政府有责任加速研究辐射的问题,并向民众提供对称的辐射信息;更有责任给企业制定严格的标准,使企业对民众承担更多的责任,并建立起既服务于社会,也服务于利润的双层责任。因此说,手机辐射不可怕,可怕的是国际社会没有建立起避免类似问题持续发生的快速协调机制。 现代文明在为人们带来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之时,也使人们陷入“幸福的烦恼”:随着手机使用频率的增加,由手机辐射引发的健康安全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什么是手机辐射 研究表明,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还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称为手机辐射。 事实上,手机辐射称为照射更为合理,因为手机使用的频率是在800至1800MHz之间,与X射线或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它不能在人体内产生电离化或辐射能,因此被称为非电离性辐射场。 手机辐射的大小,在国际科学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计量标准,就是所谓的SAR值。SAR是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缩写,即比吸收率,也称为电磁辐射测试值,通俗地讲,就是手机辐射对人体影响的大小。 1990年,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了手机电磁辐射的衡量技术标准。1998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也制定了类似的技术标准,标准中均采用SAR来度量手机电磁辐射的大小。 ICNIRP的标准得到了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卫生组织的推荐以及绝大部分国家的支持。在我国,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联合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组建的“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制定联合工作组”正在联合制定我国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其中也以SAR作为衡量手机辐射的基本限值。 手机辐射比想象中可怕 随着手机持有量的迅速上升,人们对手机辐射可能引发的健康安全问题也开始日益重视起来。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使用者对手机辐射的了解还很不全面,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却表明,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远比想象中更为可怕。 虽然学术界对手机辐射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其在一定条件下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由西班牙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应用物理学系负责人塞巴斯蒂安教授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现有方法得出的数据显然低估了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塞巴斯蒂安说:“既然电磁场的强度较预期大,对健康的影响也会相应要大。我们估计,电磁辐射的危害会不断累积,在10至15年后,很可能出现更多因使用手机而导致的病症个案。” 挪威科技大学的博士冈希尔德·奥弗特德尔及其同事对万名瑞典人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同时对5000名挪威人也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这些人都在工作中使用手机。结果,瑞典有7803人做了回答,挪威有2828人做了回答。在挪威参加调查的人中,31%的人出现了至少一种病症,而在瑞典人中,13%的人出现了一种或多种病症。这份研究报告还显示:头疼最容易在打电话后半小时内发生,有时也在打电话当中发生。很多挪威人说,疼痛要在打电话5分钟以上时发生。很多瑞典人也说,打电话5分钟以上会有症状发生。 在我国,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对手机辐射提出了警示。佳木斯大学物理学教授谢宜臣认为,目前关于手机辐射的争议,其实仅仅是量的讨论,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谢宜臣分析说,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可从众所周知的能量守恒定律来理解。手机主要通过天线向外辐射微波,这种辐射其本质是能量的传播,这些微波能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当它们进入人体器官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它不会灭亡,它把这些能量传递给人体器官,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即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谢宜臣认为,由于手机天线在使用时紧贴头部,发射的微波非常集中,因此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必将引起局部病变。 科学对待手机辐射 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试图弄清手机辐射是否会影响人类健康,但研究结果很难被所有科学界认同。与此同时,有关手机辐射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对此,俄罗斯有关专家指出,这是由于研究方法不同所造成的。 莫斯科医学院专家在俄罗斯《化学与生活》杂志上撰文说,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很多科研小组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因此研究人员无法对这些小组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二、观察期短是此类研究的另一不足之处。某些被怀疑与手机有关的病变发展过程相当长,而现有方法很难确定某些早期病变与手机有何关联;三、部分研究活动可能受到投资方影响。 尽管现在业界对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但专家们建议,最好不要等到手机辐射有害被完全证实后才采取防范措施。英国全国辐射防护安全委会员主席斯图尔特就曾警告说,关于移动电话技术,我们委员会很关注它对大众健康的影响。虽然手机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装饰品,但不能因为人们都使用,就代表它是安全的。而德国消费者协会的负责人玛琳女士则认为,目前最要紧的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有关手机辐射的控制标准。 手机是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新型通讯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泛。因而,世界各国对日益严重的手机辐射格外重视,纷纷制定相关法规治理手机辐射环境,而各国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都在积极探索手机对人类健康所产生的危害,并正在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这种影响。以德国为例,早在2001年7月,德国环境部长就表示,德国政府将加强对移动通信产生辐射的管理,要求从当年秋天开始,手机生产厂家必须在手机使用说明书上准确标明辐射程度。 一些手机生产商对手机辐射问题同样十分关注。索尼爱立信(中国)公关总监宁述勇表示,作为高端手机的代表,索尼爱立信的手机产品一直在执行严格的手机辐射标准。索尼爱立信所有手机产品在其说明书和产品网站上都标注了辐射值。另外,宁述勇还透露,索尼爱立信已经从一些蔬菜中提取了一种绿色物质用于手机制造,目前正在测试当中。而一向善于解决用户难题的海尔也再次给大家带来了惊喜。据了解,海尔部分型号手机已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中心(CEC)的手机SAR值测试,首批取得了二型环境标志认证,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值,维护了消费者的健康。 当然,很多产品对人来说都具有潜伏的危险,类似手机辐射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这样的疑问,在高科技迅猛地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背景下出现并不突兀,问题的关键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解决技术的难题,这应当是人类正确对待手机辐射的理性思维。也就是说,人类既不要因可能的危害而放弃文明,也不能就此忽视不理;而是应从研发、使用、管理等各个流程中给予适度的关注。

306 评论

快到碗里吧吧吧

李安民教授介绍说,电磁波辐射一类是电离辐射:高能射线,例如物理学核医学上应用的x、α、β、γ射线,宇宙射线;另一类是非电离辐射:微波辐射。手机属辐射能较大的微波辐射。英国科学家用手机频率的电磁场,对线虫辐射后发现,线虫体蛋白产生了类似热震荡的影响,也就是说被轻微地煮过。如果此时停止了辐射,线虫蛋白质仍可返回正常,如继续辐射,蛋白质就会发生不可逆性变性。人体存在着活跃的免疫系统,担负着免疫调节、免疫监控、免疫杀伤和免疫修复等功能。无论是电离辐射还是非电离辐射造成的细胞分子水平结构的损害,都会通过健全的免疫系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精确修复,保持人体细胞和脏器功能的完整。但由于免疫功能的衰退,超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或长期的低剂量辐射,均超过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修复能力,人体细胞终于产生了不可逆的改变———生物学称为畸变,畸变的细胞无序增殖,恶性肿瘤就生成了。手机电磁波辐射的测定结果令人担忧2000年底,瑞士科技学院公布了对欧洲市场销售的28种品牌手机的测试结果,辐射量最高的品牌比最低的品牌高出6倍。2000年2月,广东省消费者协会调查发现,市场上销售的11款手机,在最大功率下,电磁波辐射量超过国标规定限值18倍以上。李教授拿出了一个发光二极管,让记者用手机拨了一个电话,在手机发射的同时,二极管亮了起来。李教授说,二极管本应通电才发光,一个电话就可以让它发光,足见手机电磁波的强度有多大。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尽管手机电磁波辐射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存在争议,但防患于未然,减少“电子雾”对人体的包围,对健康总是有益的。李教授提醒,在手机拨号发射时不要急于靠近耳部,当接通后再靠近,以减少手机在上网发射瞬间所产生的高强度电磁波辐射;要尽可能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手机电磁波辐射是否危害人体健康的争议美国彼得.安吉罗斯律师目前为马里兰州罹患脑胶质瘤的神经学家克里斯托弗.纽曼教授代理对美国国内外10家手机厂商、网络运营商索赔8亿美元案。去年7月27日,英国教育部发出通知,禁止16岁以下的学生使用手机。在这一通知所附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孩子们的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对手机辐射的抵抗能力特别脆弱,更容易吸收手机辐射中的能量。今年1月,德国埃森大学安德雷博士对593名眼视网膜黑色素瘤患者比较研究发现,经常使用手机的人群患病率是较少使用手机人群的3倍。伦敦大学研究人类脑神经及细胞的盖尔教授撰文指出,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4小时频率范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然而一些手机生产厂商、电讯专家和部分医学、生物学专家却认为手机对人体无害。英国手机生产巨子沃达丰表示,目前进行的对手机辐射最全面的研究表明:手机与发射基站都对人体无害,但他从不反驳手机与脑瘤之间有关联,声称需要进一步研究。新加坡通讯专家对手机辐射进行严格测试表明,手机对周围物体辐射升温不会超过℃,WHO规定最严格的热损伤升温标准为℃,因此手机对人体不会产生严重危害。德国通讯科学研究院解释长期打手机天线侧面部发热、麻木、记忆力减退、头晕、眼花等为人体疲劳现象,与手机使用无关。摩托罗拉公司专业研究机构明确表示每一款手机在设计时是遵守国际电讯联盟的严格要求,执行严格测试,其中生化辐射是主要的一项检测内容。2000年岁末,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8名医学专家历经5年完成的一项调查报告,内容是对900名手机使用者长期随访后认为脑瘤发病率与使用手机无关。有害?无害?三四年后见分晓晚不晚手机是否危害人体健康的争论,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学会(IARC)发起一项有13个国家参与、为期两年的有关手机辐射与人脑组织损害的研究,将于2004年发表最后结果。法国对1500例脑瘤患者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研究,以便监测手机使用与罹患脑瘤的关系,也要在2003年底才能公布研究结果。看来,初步的权威性仲裁结果应是3-4年以后的事了。据说304医院的那名脑瘤患者已经不敢再使用手机了,使用了8年之后的他明白得是否晚了点,而我们更多的消费者在今后的4年会不会患上与手机辐射有关的病,就不得而知了。(全球试验:手机辐射不足为虑很多北京人的手机听筒上贴着一个小塑料垫,据说这样可以防手机辐射。国际电磁辐射专家日前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这种防辐射垫没有任何作用。发表这一评论的是世界移动通信论坛秘书长麦克。他强调说,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全世界关于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实验共有289项,但没有一项科学成果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有关手机辐射对人体有多大害处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有人说,使用耳机比直接用听筒对人体害处更大,有人说手机辐射能致癌。摩托罗拉总部首席电磁能科学家周重光博士说,到2001年为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非电离性照射保护委员会(ICNIRP)、英国移动电话独立专家小组、美国癌症协会等国际权威组织都表态:没有发现手机辐射在人体产生了生物效应。根据INCIRC的规定,手机辐射的限值是4瓦特/千克,在这个限值下人们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手机。据了解,中国的标准比这一限值还要严格一倍。专家们希望能把汉语中“辐射”一词改成“射频照射”,这种国际标准格式有助于减少人们的不良心理反射。晨报资料:辐射之争备忘去年以来,人们被各种各样关于手机辐射的争论搞糊涂了,一会儿说手机辐射有害,一会儿说没害,不知该听谁的?2000年4月,英国的《WHICH》杂志发表的报告说,戴着耳机打手机时,人的头部受到的辐射量是平常的3倍。这个结果现在已被科学界否认,原因是它的仪器太简陋,而且仅选取人的头部做实验,其结论不攻自破。同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了“热休克”癌症理论,这是第一个将手机辐射与癌症相联系的理论。但美国癌症协会2001年已正式表态:“被人体组织吸收的手机电波因为没有电离辐射且能量很低,所以不可能导致癌症。”丹麦日前结束的一项历时13年的全国性研究表明:打手机与脑瘤、白血病、癌症之间联系的假设不成立。据了解,这项结果对当地的42万手机使用者进行了跟踪研究。众说纷云,你我也说不好,倒底是有没有伤害在其中,但是还是防止为上呀.

164 评论

相关问答

  • 辐射4医学杂志

    辐射4中获得的杂志不需要携带即可生效。 在工坊中有2种书籍展示台,一种铁架台一种木制展示台,可以将存放的杂志展示出来,存入量无限制,但是最多可以展示24本。当存

    吃货爱漫游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辐射医学杂志官网首页

    近年来,国内孕妇防辐射服逐渐兴起,尤其是前段时间婧麒在2014年全年的防辐射服销售额已突破2个亿的消息讨论的是沸沸扬扬,好多网友惊叹防辐射服市场竟然如此火爆。但

    影子kerry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辐射医学杂志

    罗代洪张光弟张绮玲葛晓立李家熙 (中国地质科学院生物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摘要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硒环境与人体健康信息检索系统,这个系统

    疯荷日狸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辐射医学杂志排名前十

    目前没有这样的排名。医学期刊根据影响力来讲,会进中国期刊方针,相对来讲进期刊方针的期刊要更权威。

    咖啡不加糖的娟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辐射医学杂志官网

    以下都是国家级医学期刊中国妇幼卫生杂志中国卫生工程学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中医临床研究中国真菌学杂志磁共振成像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骨与关

    s79114486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