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萨贝辣
【症状特点】病害多在4~6月间发生。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出现四种症状类型。(1)种芽腐烂型播种后,土壤潮湿板结,种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破坏种芽的组织,引起腐烂,地面表现缺苗。(2)茎叶腐烂病幼苗出土期,若湿度大或播种量多,苗木密集,或揭除覆盖物过迟,被病菌侵染,使茎叶腐烂。这种症状也称首腐或顶腐型猝倒病。(3)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扎根时期,由于苗木幼嫩,茎部未木质化,外表未形成角质层和木栓层,病菌自根茎侵入,产生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呈水渍状。病菌在颈部蔓延,破坏苗颈组织,使幼苗迅速倒伏,引起典型的猝倒症状。(4)苗木立枯型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难从根茎侵入。若土壤中病菌较多,或环境条件对病菌有利,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部腐烂,病苗枯死。在环境特别潮湿且通风不良的条件下,过密的幼苗针叶易受病菌侵染而腐烂,也引起幼苗枯死。这两种情况苗木均不倒伏,故称立枯病。【发病规律】病害主要发生在一年生以下的幼苗上,特别是自出土至1月以内的苗木受害最重。病害的发展和以下情况有关:(1)前作感病前作物若是棉花、瓜类和茄科等感病植物,土壤中病株残体多,病菌繁殖多,容易使苗木感病。(2)雨天操作无论是整地、做畦或播种,若在雨天进行,土壤潮湿,容易板结,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受到抑制,厌气性微生物活动加剧,不利于种芽和幼苗的呼吸和生长,种芽易窒息腐烂。(3)圃地粗糙土壤黏重,苗床太低,土块太粗,床面不平,圃地积水,有利于病菌繁殖,不利于苗木生长,苗木易发病。(4)肥料未腐熟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常常混有病株残体,病菌蔓延为害苗木。(5)播种不及时在我国南方,播种过迟,幼苗出土较晚,出土后又遇到梅雨季节,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生长;苗茎幼嫩,抗病性能差,病害容易流行。在北方地区,播种晚,出苗后也易发病。但播种太早,幼苗出土时期延长,易发生种芽腐烂型猝倒病。【防治措施】(1)选好圃地在南方可推广山地育苗。用新垦山地育苗,苗木不连作,土中病菌少,苗木发病轻。若无新垦山地,可采用熟土或梯田育苗。但前作以栎类苗木为好,前作若是茄科等感病植物,则不宜作针叶树苗圃,或经消毒后再播种。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地方不要用作苗圃。若在排水较差的圃地育苗,应开好排水沟,适当作高床,床面要求平整,避免积水。(2)“消毒”土壤播种前,圃地应进行三犁三耙,深耕细整。在南方酸性土壤上,结合整地,每亩撒20~25千克生石灰,对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和促进植物残体的腐烂有一定的作用。在柴草较方便的山区,可以进行三烧三挖,让圃地表层得到烧炼,使土壤表面得到“消毒”。(3)合理施肥肥料应以有机的农家肥料为主,无机的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式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垃圾肥和堆肥可能带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4)细致整地圃地经过犁耙后,要细致平整,整地要在土壤干爽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板结。播种前,在条播沟里垫一层1厘米厚的心土或火烧土,播种后,用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种子。因为心土和火烧土不带菌,种子播到上面,使种子与病土隔离,可以预防种芽腐烂。心土垫在幼苗根颈处,又可以保护苗木根茎不受病菌侵害,避免幼苗发生猝倒病。虽然后来也有根腐发生,但因苗木已长大,韧皮部和木质部有明显的分化,角质层和木栓层也已形成,抗病性能增加,病害不致蔓延成灾。心土因在雨后易板结,旱季易龟裂,不能垫盖太厚,以不超过厘米为宜。在播种期多雨的地区,覆土厚度以种子似隐似现为宜。(5)及时播种以杉木种子为例,要到旬平均温度10℃时才开始发芽,播种后,需经过20~30天才开始萌动。所以,杉木应在旬平均温度达10℃之前20~30天播种。适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苗木生长健壮,抗病性能强。(6)药剂防治由于猝倒病病菌主要来源于土壤,故在播种前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土壤以抑制或杀死病菌,是防治猝倒病很有效的方法。用药剂处理种子时,如果药剂能随种子进入土壤,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目前,效果较好的土壤和种子消毒剂及其用法如下:①五氯硝基苯为主的混合剂: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有良好的杀伤效果,且持效期长。在以丝核菌为主要病原的地区用此种药剂作土壤处理效果好。但它对镰孢菌及腐霉菌无效。所以最好与其他杀菌剂,如代森锌、敌克松等合用。其混合比例一般为五氯硝基苯75%,其他药剂25%。施用量为每平方米4~6克。先将药量秤好,然后与细沙土混匀即成药土。播种前将药土在播种行内垫1厘米厚,然后播种,并用药土覆盖,药土的量以满足上述用途为度。②黑矾(也称青矾):一般浓度为2%~3%的水液,每平方米用药液9升;雨天或土壤湿度大时用细干土混2%~3%黑矾粉,每亩100~150千克药土。(7)幼苗发病的处理幼苗发病后,来势很快,必须立即采取措施。①立即用上述药土施于苗木根颈部,如苗床较干,则配成液剂施用于苗木根颈部。可以用70%敌克松500倍稀释液。无论哪种药剂,施用之后都要随即用清水喷洗苗木,以防颈、叶部分受药害。②如发现茎、叶腐烂型立枯病,要立即喷1∶1∶120~170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1次。
种菜的阿布
黄萎病又叫青枯病,是松、杉、红豆衫等幼苗期最常见的病虫害之一。“木材技术工程师”早些年参加预苗时与它触碰较多,只需对策及时,该病也算最好处理。黄萎病在全国各地均有产生,从种籽萌芽期、小苗发掘出直到茎干木质化均可病发。在绿化苗木发掘出前因后果该病浸染而产生的烂掉,称为芽腐型黄萎病,它会造成苗期死苗。
因为绿化苗木聚集,叶茎被细菌浸染后粘在一起,顶尖深褐色后烂掉,称为梢腐型黄萎病当小苗茎干并未木质化时病原菌从绿化苗木茎基浸染,导致绿化苗木底部被浸染位置凹陷溢缩并倒苗而死,称为猝倒型黄萎病。为此型危害更为比较严重。超低温高低温情况下非常容易产生,无际连阴雨时要附加留意。平均气温小于15度之下,湿度大,自然通风状况不太好,非常容易导致黄萎病。
一般都是嫩叶伸展而出叶未长出的情况下,非常容易病发。病发前期,茎根部发生水迹状病斑,随后发展趋势成棕褐色。症状表现为病部起先浸水状,后变棕褐色并缢缩成条状。菜株易倒苗,但菜秧叶茎已为翠绿色,其病因是:苗期土湿度大,且温度低,小苗生长发育不壮,严寒天因雨雪天气而致。四季豆黄萎病是茄子苗期普遍病虫害,多产生在育苗床等幼苗期。
茄子苗期因为超低温高低温,苗期低洼地,自然通风欠佳,阳光照射不够所选成的。预防可以用,苗菌敌,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咯菌晴或精甲霜灵喷雾器都是有非常好的作用。挑选挡风遮雨朝阳、提灌便捷处见苗期,并选用新床土,适度通风换气,温度控制控湿,种籽运用药物解决消毒灭菌。苗期发觉病株时,立即用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干细土追施床体。
yuxinchen008
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病菌侵染后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色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使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状。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绵絮状菌丝。 幼苗大多从茎基部感病(亦有从茎中部感病者),初为水渍状,并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样,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在子叶仍为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或茎中部)倒伏而贴于床面。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叶、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即为烂种或烂芽。病害开始往往仅个别幼苗发病,条件适合时以这些病株为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形成一块一块的病区。
幸福0571
呵呵~!还真问对人了,证好我是学园艺的,你也是今年毕业的吧,下面这个是我前两个月写的南宁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摘要 介绍了南宁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适龄壮苗、定植、开花结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果农从事温室大棚番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 南宁; 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前言:番茄是国内外普遍种植的一种蔬菜之一,是人们日常餐桌上食品,随着人们对番茄的不断认识,在药用、调料、补品方面的不断开发,使其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的播种面积在逐渐扩大,使得各地区的播种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番茄对温度的要求:番茄喜温,白天适宜的温度为25℃~28℃,夜间16℃~18℃。低于15℃,番茄种子发芽、授粉受精及番茄转红受到影响:低于10℃,生长缓慢,生殖发育受到抑制,5℃时茎叶停止生长,2℃则受到冷害,0℃即被冻死。高于35℃生殖发育受到影响,高于40℃生理紊乱而热死。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差利于养分的积累和转熟,促进植株健康发育,防止徒长,增强番茄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产量。番茄对湿度要求:基本原则是除发芽、出苗以及分苗定植后的缓苗期,要求较高温度和湿度外,其他时期都不需要高湿度。对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开花期以及转熟期要适当控水外,其他各期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1、选择高产搞病品种1、应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的早熟高产品种。2.育苗播前种子处理番茄种子消毒处理。有两种方法,(1)温汤浸种,即称用清水浸泡种子1~2小时,然后捞出把种子放入55摄氏度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之后再继续浸种3~4小时。温汤浸种时,一般是一份种子,二份水;要不断、迅速地搅拌,使种子均匀受热,以防烫伤种子;三是要不断加热水,保持55摄氏度水温。可以预防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等病害发生。(2)磷酸三钠浸种,即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捞出沥干后,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这种方法对番茄抗病毒病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营养土配置营养土按肥沃园土∶腐熟厩肥=2∶1的体积比配制,1m3中加入充分腐熟的鸡粪20~30kg、过磷酸钙1~2kg、苗木灰4~5kg、40%拌种灵200g,充分拌匀育苗操作步骤①消毒 育苗盘消毒可采用10%漂白粉浸泡2-3分钟,再用塑料膜包好放置20-30分钟,用清水冲干净晾干即可;池子、场地消毒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喷湿;池水消毒用漂白汾进行消毒,1000kg水用10g漂白粉。②基质的装填先将基质用适量清水洒湿,湿润程度以手握成团,放开后轻轻一动可散开为宜,再将基质装满已消毒的育苗盘孔内,装填要充分、均匀,松紧程度要适中。③播种播种前将苗床上的营养钵或育苗畦浇透水,水渗下后,取拌好的药土撒在营养钵或育苗畦上,把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于育苗畦或营养钵(每钵播种2~3粒),用种量750g/hm2。播种后覆1cm左右的药土,加盖地膜,扎扣小拱棚,保持地温25~28℃。④苗期管理温湿度管理:苗期将大棚两头和两侧揭开进行通风换气,遇大雨将侧膜落下。白天温度控制在30℃以下,夜间控制在1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40%以下,温度过高则要通风降温排湿。肥料管理:幼苗长到四叶一心时施入营养液肥或复合肥。一般每8盘苗用肥,施入后池水要充分混匀。幼苗长到7-8片叶时移栽,移栽前喷施一次甲霜灵800倍液。3.建棚整地、施基肥和防地下害虫①选地建棚根据当地观察,建棚应选择水源良好,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田块,建设长度根据田块长度而确定,宽度一般,大棚两头留门,门宽。留门一是方便进出,二是利于通风。②整地施基肥移栽前半个月进行平整地,此时每667m2可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0kg,农家肥要翻挖深埋。拉墒宽度(含沟),一般宽的棚拉4墒,要求深沟高墒,拉墒高度35cm以上,墒体饱满,拉墒后每667m2用复合肥75kg , 普钙50kg,钾肥20kg,硼砂1kg,锌肥2kg ,混合均匀后,在墒上挖20cm深的施肥沟撒入肥料,要求施肥沟偏左或偏右,保证打塘不在施肥沟上。打塘规格根据品种长势而定,一般国外品种长势强,塘距60cm,国产品种长势稍弱,塘距40cm。连作二茬田块应塘施抗重茬剂如:重茬恩益碧或重茬PK4.及时定植定植时要做到苗龄合适,秧苗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成活。一般幼苗7-8叶时移栽。漂浮苗做到带基质移栽,每塘一株,国外品种每667m2栽920株,国内品种栽1200株。均采用双杆整枝。定植前先铺上地膜(夏秋季可以不盖地膜),定植好后把穴口用土封严。及时浇定根水,此次浇水要浇透。5.大棚管理①温湿度管理漂浮苗定植后迅速生长,夏秋季要揭开大棚两头及侧膜,夜间不落膜,白天温度控制在32℃以下,湿度控制在%以下;冬春季揭开两头,侧膜不揭,白天温度控制在27-28℃,夜间温度不低于8℃,湿度保持下40%以下。②水份管理6月进入雨季,要注意排水。要求清理大棚四周边沟及棚内中沟,能够及时排出积水。番茄生产初期需水较少,但到结果期需水较多,此时应每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冬春季旱时,生长初期可酌情灌水,以水走底为度,2-3小时后及时排出。③肥料管理番茄旺长初期要进行大压肥,此次667m2用复合肥20kg, 钾肥15kg混合后,施于植株根部15cm处,然后结合培土。结果期每隔10-15天进行浇施一次, 每667m2用复合肥3-4kg。适当进行根外追肥,肥料可用磷酸二氢钾间隔喷施。④整枝打杈无限生长型品种均采用双杆整枝,一般植株长到12-14叶时发出两个主枝,去除其它多余侧枝,保留较平齐的两个主枝,及时做好搭架、吊线和绑蔓工作。⑤及时封顶竹棚栽培一般留6台果,当第6台果座果成功可以封顶。当第一台果子成熟可以打除其果下叶片,每成熟一台果就及时打除其下部病残叶,侧枝侧芽,利于通风透光,减少植株养份消耗,提高产量。⑥病虫害防治①立枯病、猝倒病(苗期病害):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②番茄脐腐病:田间水分管理要均衡,用1%过磷酸钙水溶液叶片喷雾,10~15d喷1次,共喷2次。③病毒病:播种前对种子消毒,田间管理时要及早杀灭蚜虫并及时拔除病株。④灰霉病:降低土壤湿度,及时用速克灵烟熏剂下午熏棚。⑤早、晚疫病: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及时用45%百菌清烟雾剂3 750g/hm2熏棚。⑥蚜虫、白粉虱:用黄板诱杀,将涂有机油的黄色板置于棚室内高出植株的地方。烟雾剂熏蒸,每次用量6 000~7 500 g/hm2,分成4~5堆,暗火点燃,闭棚熏烟3h。6.及进采收大棚春番茄的采收期随着气候条件、温度管理、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从开花到果实成熟,早熟品种40—50天,中熟品种50—60天。果实定个发白后(白熟期)可进行乙烯利人工催熟。一般在果实转色期采收上市。我还有其他的,要是你觉得不行,再发给你
病毒病毒是已知最微小的生活在细胞内的致病因子,它的大小为10~300 nm。常见的有球状(实际上是二十面体对称球状,如流感病毒、腺病毒),杆状(如烟草花叶病病毒
这都行。。。。。
细菌性软腐病是一种比较难以治理的细菌性病害,它在我国很多白菜种植的地方都会发生,而且发病都比较严重,而且会造成白菜巨大的损失,导致白菜严重腐烂。一开始在白菜菜帮
家庭植物,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时尚自然,心情愉快。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家庭植物养护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家庭盆花养护技术 论文关键词:家庭;盆花;养护;关键技术
必须要加强田间管理,要提前预防伤害,还要及时松土,保护好根部,提前进行消毒,注意气候的变化,要注意药物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