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33

阿迪思念
首页 > 医学论文 > 癌晚期治疗论文牛登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黎明前的静谧

已采纳

是因为新冠的细胞打败了肿瘤的细胞,两者发生了相克,所以就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100 评论

blinkblink02

是在临床学上发现的,是一项重大研究,通过这个发现可以实现局部晚期对转移肿瘤的有效控制具有较强的价值,可以通过学术研究论文,报告进行了解。

234 评论

蓝色天机

有这样一个群体,当生命进入倒计时,肉体和心灵每天都要承受重疾带来的双重折磨。有这样一个地方,集合了普通医院和托老机构的众多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尽可能地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在国外具有相当规模的“临终关怀”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病患及家属的关注。然而,面对日益庞大的社会需求,这一朝阳产业在国内却举步维艰。 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方式 旨在让人走得安详 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同等重要。临终关怀是一种先进的卫生医疗服务,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医疗环境、坚强的精神支持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帮助病人完成人生的最后旅途,并给予家属关怀和安抚。 美国护理学教授卡伦·凯尔在《走向安详:对于善终概念的分析》的文章中依次列出优雅离世的几个特征,包括感觉舒适、能掌控、有结束感、充分享受亲友关系并有家人参与护理。而如今的医院能做到这些却很难。上世纪后半叶,发达国家兴起“临终关怀”新医学分支,着力改善走向尽头的生命的质量,缓解病人的痛苦。如一些欧美国家规定,对特定患者可无限量提供强力止痛药物等。 相对而言不浪费医疗资源 据报道,由于许多家属坚持对重症病人进行续命治疗,因此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许多医院即便有空余床位,收治晚期癌症病患的动力也不大:一是治愈希望极小,二是普通家庭难以长期负担高额医疗费用。从医院和医务人员投入产出看,付出更多精力照料癌症晚期病人,疗效和收入甚微。但对于临终关怀来说,所选用的药品多为缓解病症、减轻疼痛,且相对便宜的药;相比于进行化疗等治疗的病人,其对病房、床位等资源的占用更为合理。 研究显示,用于临终关怀的每1美元医疗保险支出可以节省出1152美元的医疗保险费用。节约来源是病人的治疗费、药费、住院费与护理费。 我国临终关怀才刚起步 我国目前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主,而全国开展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仅有150家,容量极其有限。以青岛市为例,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有万,占总人口的。8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多数人都已经病魔缠身,生活处于半自理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的状态,需专人照料。但目前青岛市以临终关怀为主的机构却仅有两家。 在宁波,某养老机构从 2006年开始就需要提前预约登记,1050个床位中只有5个用于周转,而预约登记的老人超过了1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现存模式几乎还没有在占全国人口数目的农村居民中展开;多达2亿的流动人口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从医疗队伍供给上,临终关怀需要的是全科医生,而国内全科医生严重不足、水平有限、教育培训尚未形成规模,心理治疗队伍则更为薄弱。 “优逝”关键在理念 推广“优逝”有其合理性 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除家庭养老外还有“单位”养老。“单位”养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主要适用人群是指各种国营企事业单位职工,单位把职工的生、老、病、死、葬等方面的需求统包起来。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到来,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工业化、城市化加之“人口观”的转变,人口数量、质量的控制,导致家庭中的子女数急骤减少,引起家庭结构的变化。不久人们将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一对青年夫妇除要照料好子女外,还要侍奉双方的4位老人。时间、精力、金钱等因素都将成为广大普通家庭的养老负担。推广临终关怀事业的确有其合理性。 狭隘孝道可能造成冲击 “孝”的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一旦纳入临终关怀体系,护理机构就要求病患及家属明确放弃治愈性治疗,以安详宁静地走完人生为目标,药物也以镇静、止痛为主,病患及其家属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 现实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类似的镜头:家属一再央求医生想尽办法延续病人的生命,却全然不顾这种要求是否有意义。家属无望地耗尽家财,去拯救一个痛苦的生命,对病人对家人都是折磨。 百行孝为先,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人认为老人临终,不能够亲自去侍候和照顾,这是不孝子孙。因此不愿将老人送进临终关怀机构。 需要正确看待死亡 面对亲人时日无多,亲属们往往忌讳谈到死亡,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 美国兰德中心临终关怀计划主任乔安娜·韩认为:“我们必须改变对待死亡的态度,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以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折等方法来维持朝不保夕的生命,而采取舒舒服服地过上几天开心日子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与国外相比,我国只有极少部分学校开展了死亡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课程,远没有达到普及。减轻逝者的痛苦,对逝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尊重与安慰。对于死亡,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327 评论

江苏友道木业

乳腺癌化疗后的饮食不要忘记多吃水果,比如猕猴桃、杏、苹果等,其中含有很丰富的维生素,可以起到抗癌作用,大枣不仅含有山楂酸等多种抗癌成分,同时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有治疗作用,因此乳腺癌化疗时期可以经常食用大枣。乳腺癌化疗时期还要注意营养充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抵抗力,而乳腺癌化疗时期身体虚弱,因此要注意适当增加蛋白质、糖分的摄入,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特别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化疗当天,饮食应清淡可口;经静脉化疗时空腹进行,因此应在化疗前3小时进食,此时食物已经基本消化排空,化疗结束后晚餐晚些吃,减少恶心、呕吐的症状。

349 评论

我是新悦

恶性肿瘤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常见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9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为807万,比1975年的517万增加了。1997年,全世界约有620万癌症患者死亡。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20年,随着人口达到80亿,全球将有2000万新病例和1200万死亡。据统计,中国的癌症总发病率约为200/10万,癌症的总死亡率约为110/10万。

目前,癌症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但手术、放疗和化疗仍然是最有效的三种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因其适应症广,疗效好,在治疗肿瘤中具有重要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据国内各大肿瘤防治中心统计约有70%的患者需要接受放疗,而国外如美国、日本等,接受放疗的患者约占新病例的50~60%,还有所上升。免疫治疗,特别是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途径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

已经改变了癌症治疗模式。然而,临床数据显示,只有一小部分患者(通常为10-30%的反应率)对ICB有反应。这是因为在晚期癌症中,T细胞恢复和肿瘤负荷之间的不平衡是限制PD-1/PD-L1阻断疗法疗效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同时降低肿瘤负荷和重塑肿瘤微环境(TME)的策略可以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PD-1/PD-L1阻断疗法的临床疗效。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放疗后肿瘤细胞的超滤浓缩液(RT-UF)能有效刺激树突状细胞的激活和成熟。此外,RT-UF含有招募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如MIP-1、G-CSF、LIX和PF4,它们将巨噬细胞表型极化为抗肿瘤的M1表型。Rt-uf可以有效地重塑TME,但由于其快速代谢和低吸收效率,其抗肿瘤效果不强。

304 评论

Dark大先生

这个一篇发表在英国血液杂志的一篇文章。而且仅仅只有小篇幅的案例报道。但就这这个报道震惊了世界。

报道中说的是一位患有恶性淋巴瘤的病人在被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体内的恶性肿瘤没有给予任何的化疗、放疗、药物治疗等,时隔四个月后在CT造影下呈现黑色斑块的肿瘤细胞绝大多数居然都消失了,就是我们所说的不药而愈。

大家都被新冠病毒的这波神操作惊呆了,都在探讨为什么新冠病毒能够打退恶性肿瘤,这是不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操作,是不是可以当做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疗法。

其实这篇论文的作者给出了两个比较合理的推测。他说可能有两种作用机理,用通俗的话说一种就是激发了特异性的免疫,另一种是激发了广泛性的免疫。

其实恶性的肿瘤细胞就是我们所说的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来的。身体里的正常细胞,在受到物理、化学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因基因的突变转变为癌细胞,是一种变异了的正常细胞,不是从体外来的。这种变异的细胞能无限增生外,还能把其他正常细胞转化成跟它一样的变异细胞,还能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扩散。

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就像大街上的摄像头一样时时刻刻仔细的检查着每一个细胞的特质,发现癌细胞就会立刻清除掉。但是每个人免疫系统能力强弱不同,癌细胞也很会伪装。就像一个善良的人,在经历过一些刺激后,内心变得黑暗无比,但是表面还是一个人的模样,这样的情况下免疫系统就不能分辨出来,会把这些内心已经变化了的变异细胞也当成了正常细胞。一个变异细胞会腐化其他正常的细胞,并一点点的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吸取营养。在经过一定的积累后这些癌变细胞就会完全失控的。

新冠病毒却是真正的病毒。病毒侵入到人的身体后,免疫系统会被激活,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并立刻开始工作,把肿瘤细胞和其他病毒一起全都消灭掉。这可能就是被唤起的特异性免疫或广泛性免疫。

这一报道确是激起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希望,患者们最关心的就是主动感染新冠病毒能不能把自己身体里的恶性肿瘤赶出去。但有很多科学家认为这种事纯粹是一种巧合,究竟可不可以复制,还要看进一步的研究。

毕竟科学研究是严谨规范性的,要经过一系列可复制可再现的实验研究后才能找出正确的原理,才能研制出有效的药物。只有一两个案例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所以在有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之前,这都很能确定。

173 评论

我的宝贝叫小啦

有一次等娃下课的时候,一位妈妈突然跟我聊天,最后她给我分享了一本书《此生未完成》,让我无论如何一定要去看。 一位学霸,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位大学副教授的妻子,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 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晚期,在与病魔做斗争期间写下病中日记,并发出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的感叹,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于娟辞世,留下70多篇“癌症日记”,后期丈夫怀着悲痛将这些文字整理并发表,就有了这本《此生未完成》。 很早就读完这本书,但内心一直有股悲伤隐隐在,在惋惜社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大学女教师的同时,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又想起了《孝经·开宗明义》中的那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于自己于父母于社会,这具肉身都是要好好对待的。今天,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 在书的开头于娟的老公就写道: “我相信,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和以前不同,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她的这些体悟,现在只成了留给同代人的一份遗产。” 于娟是大学教师,但也许与生俱来的拼劲让她想要攀登职业更高峰,一来她要争取体制内升迁,二来她要为老人和孩子买房买车。 所以就开始玩命的发表文章、搞课题、评职称,但后来看来,那段时间除了茫然,自己既不快乐,还把身体给整坏了。其实搞课题、评职称等等的都没错,因为这些事情又似乎不得不去做这些课题不去研究,社会如何进步。 但书中于娟说当时自己功利心太重,只是为了这些欲望去抓取,所以内心压力非常大,身体超负荷运作,如果那个时候能想开点,不那么拼命,换一种心情去做这些事情,其实也可以继续搞课题,但绝对不会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而且什么车子房子,最终都是不能带走的身外之物,那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为何当初要以伤害身体为代价,这个代价太大太大了。 而且现在在病床上,自己反而觉得一身轻松,不用管那么多闲事,不用关心谁比谁强,所有的烦恼都暂且放一边。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这段时间她倒是特别怀念年轻时在挪威奥斯陆留学的时光,那边环境特别好,尽管也要做博士研究,但没有压力,身心舒畅。 都说癌症是人生的大劫难,从身体上讲,头发掉光,多次化疗,吐到天昏地暗,一天两次骨髓穿刺,感受破骨细胞在躯壳里密布,身体容不得一点触碰,碰了,真的就是晕死过去。那种痛不是因为骨穿,而是源于癌细胞分分秒秒都在啃噬骨头。 从心理上,除了自己之外,身边的家人,老公光头一直守候在旁边,面壁而不忍再看,老母亲也已经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 不过除了身体上的痛苦,于娟内心却是无比快乐。因为她突然放下了之前压了这么多年的欲望和执著,没有了这座大山,她的目标就变成了努力活着,每天能看到窗外的阳光,呼吸周围的空气,品尝食物的原味,仅此而已,多么简单。 于丹说过: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 而在那段时间,于娟觉得自己应该是已经做到了这点,修成了自己一直羡慕却永远够不到的境界“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这个时候,于娟也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化疗期间,于娟也一直反思,为什么会是自己,真的是踩到了狗屎吗?还是之前自己所做的种种其实早已埋下了疾病的隐患,只是在这个时间点爆发出来而已。 一、瞎吃八吃 书中于娟直言自己是个吃货,而且对于各种新鲜的食物品种来者不拒。 在患病后,于娟说自己真的是因果报应,之前这么粗暴的去吃这些动物,比如海鸥肉她都吃过,但其实味道如同在啃千年老藤,特别难吃。不过生灵涂炭、剥夺了这些小生命在她看来也是罪孽深重。 其实对于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母亲,确实不忍说什么,不过有一句话是真的,就是在吃上面,我们真的要遵从祖先留下的习俗,他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筛选,最终选定了目前市面上大家看到的这些食材是有道理的,可以吃的,身体能吸收的其实现有的已经足够了。 二、视荤如命 在住院期间,于娟抽出大量时间看了各种养生书籍,其中也有我之前推荐过的比方坎贝尔的《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等。 从之前的无荤不欢,到现在自己开始相信: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极强的促癌效果,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所以,现在才相信啊,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等其实真的对身体有好处的。 其实我平时也会建议身边的亲朋好友尽量多吃轻盈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减少沉重食物的摄入比如大量的大肉和大量牛乳制品。 不是鼓励大家吃全素,因为没有经过科学系统学习的吃素很容易造成身体营养不良,但至少可以每周抽出一天时间,让自己在饮食上多一种选择,身体也可以得到休息。 但基本得到的回复就是现在大众吃法都不是素食,你这么讲真是脑残啊!这样的说法毫不夸张,最后我只能自己先践行起来,身边的亲戚朋友看到一些指标结果出来后才会想起来问我。三、睡眠习惯 于娟在书中提到,自己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再加上经常要赶论文,发表期刊评职称等,晚睡是家常便饭。  但得病后于娟开始意识到,晚睡对身体真的是非常的不好,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一段身体各个器官的当令时间表:下午5~7点酉时 肾经当令 晚上7~9点戌时 心包经当令 晚上9~11点亥时 三焦经当令 晚上11~1点子时 胆经当令 凌晨1~3点丑时 肝经当令 3~5点寅时 肺经当令 早晨5~7点卯时 大肠经当令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时间节点,这就像我们到早中午到点了要吃饭,不吃饭时间久了胃就会出毛病,工作时间要工作,休息时间也肯定是要休息的。 生病时候于娟倒开始遵守这些时令了,开始每天早睡早起,开始大量喝绿豆汤排毒,吃天然维生素B、吃杂粮粥。 据她自己所说,以前根本不信这套,现在却发现,别的病友化疗会导致肝功能越来越差,她居然养好了,第二次化疗时,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了。发现调理还真的挺有效的。  书中,于娟一直感慨,从得知这一消息以来,其他再大的困难都能忍受,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孩子牙牙学语的儿子。 原本在外人看来她是人生赢家,老公是大学副教授,自己是名牌大学的优秀教师,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此生应该圆满了。而且她原本还打算申请哈佛的访问学者,再去生个女儿,但造化弄人啊!本想着终于过五关斩六将,人生将走向巅峰,但现在只能躺在病床上,儿子也险些就要成为没妈的孩子了。 在书中,于娟有几篇写给儿子的长长的信,实在太让人心酸,我都有点写不下去了,只能摘录书中的一些片段,建议还是可以看一下原作。 生娃这件事,于娟算是晚的,但有了这个小家伙儿后她的内心确实柔软许多,尽管喂奶,换尿布这些事情都很辛苦,但作为母亲依然会一心一意陪伴左右。 以下摘自《此生未完成》: 我三十多年所构筑的独立而自由的自我世界,就在昨天那个天上有很多深蓝色星星的夜里,静静地轰然倒塌,寸瓦不留。我无限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不可能再像自己希望的那样,行如流云般无所羁绊无所附依。 我,已然走不开。这种不一样的牵绊感觉令我感到百般陌生而恐惧。这是我从来未曾有过的情愫,说不出来的依恋与不舍,软绵绵的,温热而酸楚。 虽然我知道,我注定不能陪他走完他的路,但是我宁可放弃自己的路程也想多陪他走一段是一段。为了他,我宁可放弃我最坚守的自我,放弃我视若生命的自由与独立,那种超越生命和生活本体的自由,那种感情和精神上的独立。也许我不会真这么去做,但是我真实的内心告诉我:我愿意。 她还写道:“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而病床前才发现自己的丈夫对自己如此疼爱,比起现在娱乐圈这些不堪一击的感情和惊掉下巴的剧情,丈夫真的是没话说的。天天为全身骨头坏死无法动弹的妻子端屎端尿,还祈愿: “我现在就求老天让你活着,求求老天让你活着,让我这样擦五十年屁股。” 多么可爱的一家子!于娟多么爱她的孩子和丈夫,多么爱生命,她不想死,她决不放弃,可是,她还是走了…… 写在最后 在冬至前期,又开始思考生死这个话题。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正如于娟说的,你很看中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无论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 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过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348 评论

相关问答

  • 晚期牙龈癌论文

    牙龈癌这是一种口腔疾病。有很多并发症,特别的容易感染,也会导致淋巴结转移胃溃疡,会出现破坏性蔓延的病症,会导致牙齿松动,移位,脱落。

    小骨头骨头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艾滋病晚期治疗预后论文

    众所周知,艾滋病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疾病,如果没有在72个小时之内发现的话,那么,艾滋病患者就没有太大治愈的可能性,因为全世界是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有的网友非常

    小统哥9888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治食道癌晚期论文

    你好,可以考虑生物免疫治疗,生物免疫治疗没有创伤性,不伤身体,无痛,治疗犹如打点滴,没有毒副作用,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痛苦,

    eugenewoo1986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壶腹部癌晚期化疗指南论文

    NK免疫细胞治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而且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圓滿如意妹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癌晚期治疗论文牛登林

    是因为新冠的细胞打败了肿瘤的细胞,两者发生了相克,所以就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阿迪思念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