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麻麻8866
一、精神医学的概念 精神医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发展规律、病程经过、预后转归、治疗措施、预防和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作用和影响的一门医学科学。 精神活动(心理)是脑的机能,它使机体能对外适应环境和污染环境,使之更能适应机体的需要;对内则通过神经系统与整个机体联系,以保持内部的统一性。因此精神是生物——心理——社会统一的表现。 精神活动(心理现象)按心理学概念可分为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即知、情、意)三个过程。认识可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精神活动还包括性格心理特征和能力。精神活动如发生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量和质的改变时,就能患精神疾病。 二、精神医学的特点: 精神医学是躯体医学相对的医学。即精神医学和躯体医学两者解剖部位、生理机能、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多有不同。但都是临床医学范畴内。两者各有特点,但又不能分割的统一整体。精神医学在临床上几个主要特征: (一)患者特点:精神疾病者中除神经症外,精神病者否认自己患有精神异常。即自知力缺乏。因而病人拒诊、拒药。如强制诊治往往发生暴怒、兴奋等。 (二)病程特点 对精神病者的检查和观察应以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观点进行。要了解病人自出生后各个年龄阶段发育史、生长过程和家庭教养,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对其影响。在心理学上要了解心理活动状态、性格特点、智力发育、学习成绩、爱好和能力等等。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两方面了解和分析。作为诊治的参考。 (三)治疗特点 精神疾病的病因迄今还未完全阐明。因此对因治疗是不适宜的。一般强调心理学治疗和环境治疗。药物治疗也是重要不可缺的。需要医院、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进行预防、医疗的康复构成防治网的一种完整医疗体系。 三、精神医学神经病学的关系: 精神医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机理、症状、诊断、防治和健康者心理保健的医学。神经医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机理、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医学。两种疾病都是研究神经系统病变的医学。两者的区别,只是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和症状表现不同而已。如精神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和症状表现等不同而已。如精神疾病的病变主要在脑部,其病变性质除脑器质性病变外,其它疾病大都属于机能性病变。找不出明显结构的改变。症状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障碍。神经病的病变不仅是脑部,而是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是属于器质性病变。有神经组织结构的病变,症状表现为感觉、运动、反射和植物神经系统的障碍。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外伤、脑炎和变性等精神障碍,即有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也有各种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等只有精神症状,而无神经系统体征或症状。因而精神疾病和神经病中,有的两者难以严格区分。有的彼此分离,也有相互关联。 四、精神疾病与内外科学疾病的关系: 内、外学科和其他临床各学科的躯体疾病,如内脏器官、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胶原病、心脏血管、肿瘤和心脑、胃肠、子宫、人工流产、绝育手术、截肢、白内障碍等手术,往往在整个病程中或早或晚产生精神障碍。在躯体疾病或手术病人中多少存在着某些异常心理活动,如表现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也有内、外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的疾病中也可合并神经症的症状,如神经衰弱、疑病症、焦虑症、癔病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等。这些精神病性症状或神经症性状和躯体性症状以及异常心理活动,即精神与躯体、心理与脑或心和身相互的关系。因而综合医院医生需要学好精神医学的临床基本知识和理论。 五、精神医学与其他边缘科学的关系: 由于精神医学的发展,不仅本学科进行纵深的研究。还需结合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行为医学、行为科学和心身医学、精神卫生等学科的横面的进行研究。其中特别是行为科学(Beharior seicnce),即把神经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综合一起成为综合性科学。本剖析人们的正常和异常行为的发生和本质,并应用于医治病人的异常行为。 上述的关系来看,精神医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 六、军事精神医学 是研究部队在战时和平时所发生的精神疾病——精神病和神经症的特点和心理保健措施的一门精神医学。按战争的期间和参战人员的不同,严格可分战争精神疾病和战时精神疾病。战争精神疾病,指战斗期间在战斗环境和艰苦条件下部队内指战员等人员发生的精神疾病。战时精神疾病,是指在现代战争汲及的范围较广,因而战时精神疾病不限于战场上的指战员和后方后勤人员可以发生,就是后方广大人民群众也可出现。这些都属于战时精神疾病的范畴。 不论战争或战时精神疾病,并非特殊精神疾病,其特点按性质、病种、机理、症状、类型、预后和防治等,与平时的精神疾病并无多大差异。只不过其致病因素,特别是特殊环境和条件有着重要作用和症状表现频率不同而已。以情感不稳、恐惧、惊慌、焦虑、抑郁、木僵、幻觉、遗忘或错乱状态等较多见。唯常为精神病的边缘状态。战时精神疾病一般发现早、病程短、症状少、预后好。 关于平时部队心理保健工作。首先加强指战员们的精神卫生工作,增进、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和精神保健、指导健全人格、提高旺盛士气、增强战斗力、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精神文明礼貌。保持和发扬部队优良作风。严格新兵入伍和新生入学的体格、精神状态检查和心理测验,防止可疑者或精神异常者进入部队。在部队中要警惕和注意战士有无可疑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加快提高部队基层医务人员的防治精神疾病水平等。
菁菁neco
了解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情况,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124例精神障碍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电话回访出院后服药情况。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最低。 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维持治疗中应重视家属的监护作用,以便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家庭管理,保持维持治疗的有效性。 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电话回访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各挑战,社会心理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明显增,精神疾病已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许多精神疾病由于病因未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依靠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因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病人及家属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在出院后形成停药、复发、再治疗又停药的恶性循环,给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的经济负担。因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防止残疾、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本文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病人服药情况进行电话回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出院的本市户籍病人124例,男59例,女65例;年龄14~86岁,平均(±)岁。根据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89 例,心境障碍9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例,其他精神障碍21 例。经治疗后临床出院治愈18例,显效59 例,进步41 例,无变化6例。文化程度:大学5 例,高中及大专14例,初中48 例,小学及以下39例,文盲28 例。住院次:首次14例,2次38 例,3次34例,4次及以上38例。 方法 在住院期间对病人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抗精神疾病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等内容,采用口头宣教、黑板报、健康园地等形式,出院时对家属进行服药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宣教。在出院后1月末对受试对象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药情况。2 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病人出院后服药比例显著低于2、3次住院病人 见表1。表1 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次数与出院后服药情况 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服药情况无明显的影响 见表2。表2 文化程度与服药情况 相比其他病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出院后近个月的停药比例并不高 见表3。表3 病种与服药情况3 讨论 把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提高依从性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 由于对精神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本调查显示首次住院病人出院后停服药物比例较高。首发病人一般年纪较轻、病程较短、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维持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住院期间重点将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坚持维持治疗。在电话回访时耐心解答病人与家属的提问,提供心理支持。药物治疗依从性在精神疾病治疗中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加,患病时间的延长,许多病人及家属逐渐失去信心,本调查显示,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近一个月停药比例较高。与张数深在2005年的调查一致[1]。目病人出院后大多以家庭管理为主,家庭监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病人依从性是否有效。除了呼吁社会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外,在住院期间向病人及家属定期讲授精神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患者康复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家庭成员面对现实,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消除影响康复的不良因素,增加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与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健康宣教对刚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但需加强出院后的继续健康宣教 刚出院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是,明显高于2005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在册精神病人调查未维持治疗率[2]。表明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使病人与家属认识到出院期间服药的重要性。但随着病人出院时间的延长,病人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逐渐降低。同时病人的就医条件、监护人状况等都可能影响药物依从性,从而导致出院期间依从性不良。据统计,有82%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而坚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仅16%[3]。因此,积极开展各种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健康宣教,促进病人维持治疗,降低复发率有一定作用。通过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属在得到科学指导的同时也得到人性化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尤其对病人家属,减少病耻感,增加防病治病知识,提高病人在出院期间维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情感白羊座
以下是猎考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考研: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介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以研究各种精神病的临床症状、病因、发病机理、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和顶防为目的精神卫生学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社会防治,进一步探讨和促进人群心理健康,提高个体承受应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以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与复杂性,精神病学又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等等。近年来又发展了社会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跨文化精神病学、精神疾病流行学、司法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等等。以上是猎考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医学考研: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介绍”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猎考考研。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猎考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考前冲分营、一对一课程、推免课程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猎考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一、精神医学的概念 精神医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发展规律、病程经过、预后转归、治疗措施、预防和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们的健康和疾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
《中华精神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精神病学学术期刊,原名为《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起年更名为《中华精神科杂志》。本刊以从事精神疾病预防、医疗和科研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