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小渔
有很多人在早上起床之后,对镜一看,发现怎么脸上突然肿了? 这种情况通常是浮肿。 不过也有的病人会出现全身水肿或者腹部水肿的病症。 那么, 浮肿和水肿有区别吗? 在现代,对浮肿和水肿并没有区别,只不过是一个是正名,一个是俗称而已。 所谓的水肿,是由于感受到外邪,或者饮食不当,劳倦过度等因素所致。 这些会让体内的肺气失宣,脾运异常,肾脏的开合无度,最终使得体内的水液潴留,泛滥在我们的肌肤。 因此一些患者就会出现脸面、四肢、甚至全身的水肿。 我们体内的水液代谢,离不开气机的推动,需要脾肺心肾的共同作用。 只有这些脏腑的功能正常,才能使三焦发挥正常的决渎作用,也才有助于膀胱的气化运行,小便的通利,维持身体的正常水液代谢。 相反,如果因为外感邪气,或者饮食所伤,劳倦乏力等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体内的水液积聚,泛滥在肌肤体表,就会引发我们所说的水肿。 对于水肿来说,中医在治疗上是需要区分阳水和阴水的,而且阳水和阴水都各自有不同的证型。 《黄帝内经》早就强调“治病必求于本” , 探索 引起水肿的病因源头,对于治病求本大有好处。 那么,水肿究竟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主要有以下6种。 1.外感风邪 风邪为六淫邪气之首 ,我们体内的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风邪所导致的,外在的风邪会通过我们的肌肤,进入体内。 尤其是我们的肺脏很容易受到风邪的影响,肺失宣降,会使得津液不能上达,来营养脏腑,向下转换成尿液排出体外。 风邪阻滞了水液的运行,停留在体内,泛滥肌肤,就会出现水肿。 2.湿毒内侵 我们体内的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疮疡生于肌肤。 如果不能及时的清解,而内入我们的肺脾,会导致脾受伤不能升津,肺受伤不能宣降,使得水液潴留在体内,引发身体局部的水肿。 在《济生方》的“水肿”章节说到,“血热生疮,变为肿满,此为热肿”,所以热毒不能及时消除,也会导致我们皮肤出现水肿。 3.水湿内聚 既然是水肿,那么肯定跟体内的水液有关,尤其是我们的脾脏喜燥恶湿。 长期生活在湿热的环境,或者冒雨涉水,水湿邪气内侵,平时饮食不节,爱吃生冷食物。 这些都会导致脾脏受损,形成湿邪困脾的病症,让体内的水液潴留,引起水肿。 4.三焦湿热 《黄帝内经》中曾这样评价我们体内的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我们体内水液行走的管道,如果湿热内侵,或者湿郁化火,会使得中焦的脾胃失去升清降浊的能力。 水道不同,水液自然会停聚体内,最后溢于肌肤,造成水肿。 5.饮食劳倦 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脏的清阳之气,气机受损,运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会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继而出现水肿。 6.肾气虚衰 肾脏是我们体内的水脏,我们都知道体内的水液代谢离不开肾脏的功能。 但是 房劳过度,或者久病伤肾,会导致肾气虚衰,不能运化水气,逐渐会使得膀胱的气化失常,造成水肿。 总体来说,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与肺、脾、肾三个脏腑有关。 而且还有一个奇特的规律,那就是外邪、疮毒、湿热所导致的水肿,多与肺脾有关; 而内伤所致的水肿,大多与脾肾有关。 在治疗时,需要根据病位进行辨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然后再进行精准施治。
深夜地黄昏
中医·水肿水肿(edema)为病名。出《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又称水气。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是以肌肤浮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患者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主要病变在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膀胱气化不利,发生水肿。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阳水、阴水两类。感受外邪而发,发病较急,多从头面部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上为著,病位多在肺脾,多属实证,为阳水;内虚者发病较缓,多从足跗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下为剧,病位在脾肾,多为虚证,为阴水。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等。如经一般常法治疗不应,或有瘀血征象者,可参合应用活血化瘀法。以上诸法,或单用,或合用,均视病情需要而选择。针灸治疗本证有一定效果,在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反复发作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内科的水肿可见于西医学的心源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肾病性(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肝病性(如肝硬化)水肿、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疾患。水肿的定义《中医药学名词》(2004):水肿是以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中医药学名词》(2010):水肿是以肌肤浮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古人论述水肿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对其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如“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至其发病原因,《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指出:“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在《黄帝内经素问》时代,对水肿病已有了明确的认识。《金匮要略方论》对水肿称为“水气”。以表里上下为纲,分为风 详见百科词条:水肿病 [ 最后修订于2018/9/4 12:01:26 共1606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周易穷、变、通、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周易》重中正思想及其现代意义3.《周易》阴阳思想及其现代意义4.《周易》第六十三起名名库卦、第六十四卦的内涵及其启示
中医学起源于汉族,是由汉族人民发展出来的,它本身也是汉族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医学
鼓胀水肿病是指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证,严重的水肿病人也可出现胸水和腹水;鼓胀以腹水为主,但也可出现四肢,甚则全身浮肿,因此本病需与鼓
中医学的论文篇2 浅谈中医学与气功 【摘 要】 中医学的气的概念和气机的变化,对气功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大力整理和应用中医理论指导气功和学术非常必要。
有很多人在早上起床之后,对镜一看,发现怎么脸上突然肿了? 这种情况通常是浮肿。 不过也有的病人会出现全身水肿或者腹部水肿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