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3

蓝冰儿雪莲
首页 > 职称论文 > 当代诗歌出路探寻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品嵊红木

已采纳

中国现今的现代诗有为数不少的诗歌作品由报刊上发出来却质量不行,明显的弱点是让人看不懂,连看后再想两下会意都难,朦胧不见诗意,不象诗样,此为朦胧实无朦胧可言,干脆是瞎糊弄,文字错搭让人看不懂,连情绪节奏也没有。现代诗由朦胧意转向情绪节奏寻言中音效,这时节奏有所引听音还能有所示,朦胧诗后现在已后到游离诗歌语言是最美的语言的这一诗歌最为基本的特点,语言别扭,让人看作犯难受苦,这类语言是丑的,它们美的程度低于日常会话,日常会话加上语言跳跃这一诗的特点作为诗比它们美,比它们有价值。这类诗是闲得没事码字玩的,只见其玩字,只见些玩字上的难易程度,只见玩趣,不见语言美。诗歌语言是最美的语言,古诗讲声律讲词性对讲文字整齐,新诗讲音乐美,语言顺口好听动听,新诗乃坚持着诗歌语言是最美的语言。时下有的诗人已不坚持这个了,他们以玩文字为乐为美,他们自信:“你玩玩看,每个字与字搭配都会有不同效果的”,看其情,好象他们在开创诗的另一境界似的,在我看,玩文字上的诗境界没有语美这个境界高。

138 评论

群群群群超爱吃

关于诗歌意象组合——>喻象=诗,语境=歌,喻象十语境=诗歌。一,意象只要是想出来或者画出来的事物和现象就是意象。在诗歌中承载了情感的事物和现象就是诗歌的意象。意象从形式上可分类:1,心象(古今胜语皆出自肺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2,景象;3,事象;4,物象;5,拟象;6,感象;7,幻象;8,征象;9,实象;10,虚象。意象从性质上又可分为:一般性意象,艺术性意象,精神灌注果实的意象。意象的局限性:一是意义模糊,容易被当成山水诗;二是过于含蓄;三是不能单独抽出来句读;四是会错当成散文;五是西方意象派是抽象的名词概念不是诗的意象。正是由于意象的局限性,所以意象只能作为诗的材料而存在。有人认为意象是景。 二,隐比诗歌核心部分是用一种言尽而意不尽的方法来表达。这种方法是由n(n>=1)个意象组合,通过想像精心推出自己认可的形象即喻象。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隐比”。“隐比”是用想像、用心来比,并借助于事、物、感觉、联想等来比。诗歌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非形象的观念,让思想感情从“隐比”中流出来。隐比可为生命忧患而比;为性情的悲欢而比;为理性的张扬而比。古人云,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隐语在近代是一种文字游戏,偏于谐;在古代是极严肃的事,所以 符谶大多是隐语。隐比是用心来比,各有各的比法。原因是:大家活的是境界,小家活的是心态。关于古之赋比兴:赋,一是直言,二是铺陈。汉赋只讲究字词的铺陈而缺乏实际内容,所以现在不受欢迎。比作为表现方法,不仅限于比喻、比拟,还包括象征、寄托一类的手法。如设比言志,托物咏怀,以景寓意,借事抒情等(意志情怀)。比还可分为显性的比和隐性的比,归于修辞学上的比喻、比拟为显比;象征、寄托等用心来比的为隐比。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故言之无罪,闻者足戒。有象征、寄托的诗词,没读出来,便是没读懂其诗;反之,没有象征、寄托的诗词牵强附会出象征、寄托来便是错解其诗。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一触物起情,二托物兴词,三协音发端。 三,喻象意象与喻象的关系是毛线与毛衣的关系,也可以是毛线与毛围巾的关系,意象是材料,喻象是产品。n(n>=1)个意象组合通过隐比合成喻象。意象群组合成喻象的种类:1,并列组合;2,宾主组合;3,递进组合;4,交叉组合;5,细节组合。逻辑的组合才是真美。喻象是用心想的方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在诗歌中的喻象,是具有完整喻义的语言艺术形象。喻义这是由诸多意象的情感组合想像升华成情趣。圣人立象(喻象)以尽意。喻象概要:1,有喻象才是真正的诗。2,表达完整的喻义。3,情深厚隐晓谕世人。4,一语多关。5,象外之象。6,言浅意深。7,也可由一到两个句子组成,可独立存在于诗歌、散文、谚语、格言、口头文学。8,给人语言、形象的美感及理性的喜悦。9,喻象不仅仅是观念和情绪的产物。古人言,诗有三般句:自然句、容易句、苦求句。喻象句型:1,自然句言浅意深。2,错综句主词优先。3,可以两句见意。4,词意俱不尽。5,词尽意不尽。6,意尽词不尽。感知是审美发现,喻象是审美表现。有喻象自有高格、自有名句、自有境界。 四,意境事物和现象融入情感即意象,n个意象组合以符合常人的心态想像推出喻象。喻象带着深切的情感即喻义。从喻象、隐比的过程、语境状况可看出情景融合的程度及诗的意境如何。喻象的核心是喻义,意象的核心是景。意象合成喻象的核心是隐比。意境有境近意远之说,境取身边明确的景,意要深远发人深思。写景宜显,写情宜隐。切忌显流于粗浅,隐流于晦涩。意境有实境虚境之说。实境:是如在目前,是直接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是见于言外,是指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的空间,又称为诗意的空间,一方面是原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由原画面派生出的新画面及不尽之意又称为灵境。(当人心虚弱时,感觉也可能无限扩张)实者逼肖,虚者自出。意境:内抒发自己的感情;外足以感人。上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意境的作品:1,深切的感情;2,明晰的景物;3,晓畅的语言和丰富的蕴藉(情景交融让人回味,飘逸)。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叫韵味。韵味又叫情韵、韵致、兴韵、兴味等。韵味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韵者美之极,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是意境的生命。意境感受力的高低决定了鉴赏者的艺术水平。 鉴赏者在一定的艺术直感下,艺术意境“重现",并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高潮,在兴奋中获得快感,这时候可能是不求甚解但思绪飞扬,既使过目而去但余味不尽。鉴赏者最大的庸俗是装腔作势,最大的媚俗是人云亦云,最大的卑俗是顾影自怜。 五,语境诗言志,歌咏言,语境等于歌。言由字词组成,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诗歌中的实词是用来隐比的事物和现象。实词材料,虚词感情。要化虚词、实词、词组为情思。化繁为简一句多义。句中藏比虚实相生,比诗眼(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词句叫诗眼)要贵,亦远胜语义、语感等其他技巧。精心雕琢的辞藻,只应该用在中立部分,在这些段落里,既没有性格也没有思想,太华丽的辞藻还会掩盖性格和思想。以实求虚才能通达艺术极境。把情志融入外在世界,它的存在才真实。格律诗的格律过于拘泥,不利语境发展。喻象=诗,语境=歌,喻象十语境=诗歌。诗歌先从纯粹的审美开始(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先解决形式美(情语之美十喻象之美=形式之美),而后,为我所用就是最大的政治,再就是民生,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内容美)。总之,人们对诗歌等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的功用及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让生命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让感受从纯粹的接受性转变为自主性而形成间接经验。而且感受到不是单一或简单的情感状态,而是人生的极端,包括了快乐与忧伤,希望与恐惧,兴奋与绝望之间连续不断的震撼。感受的是其内在的运动,而没有外在的重力和压抑性力量的威胁,即有情感但没有压力的一种形态。诗歌让人们主动参与了解世界,感受时代的变迁,世间的冷暖,社会的发展,并在变化的世界中随遇而安,进而去发现世界的意义,改造世界,以此深化其生命的内涵,彰显心灵的解脱和自由。再者,凡是艺术都带有几分游戏的意味,诗歌也不例外。一个诗作者过分于形式技巧,容易走上轻薄纤巧的路,是大可不必的。诗歌是沉静的回味。

247 评论

笑语莹莹

史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于是 有了 徐志摩,有了闻一多,有了郭沫若,有了冯志 ....而如今太平盛世 现代诗歌创作遭遇了更大的一个困惑,那就是诗歌的核心要素——语言的嬗变所带来的巨大麻烦。有人说:中国之所以能拥有“诗歌王国”的美誉,那是因为她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单音节词汇。的确,单音节词汇在构词、造句方面的自由灵活可以任诗人腾挪有致、得心应手,但可惜这都是过去的荣光了。如今,以双音节为主体的现代汉语词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构词、造句功能,因此,留给诗人腾挪的语言空间自然就窄了许多。再加上近百年白话文运动所形成的负面影响,让一些人错误的认为:“文言”都是“旧的”,“旧的”都是“不好的”。殊不知许多文言词语凝炼含蓄、以一当十,直到今天仍然充满生命力。前面提到,现代社会受西方文明主导——这是事实,但请不要忘了:我们有独立、完整的文明历史和活力无穷的语言文字(这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罕见的)。作为现代中国人应该有信心和能力延续我们的先人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虽然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古代回到田园回到“在河之洲”,但“在水一方”的柔情,“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情,“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亲情,“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友情,“在天愿为比翼鸟”的爱情,“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别情,“自在娇莺恰恰啼”的闲情……无不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液,化为我们的精、气、神。因此,就算我们再现代再西化,我们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抛弃传统。就像我们有的人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金黄色,但你能将自己的皮肤弄成白色、将眼睛弄成蓝色吗?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为例,他是一个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同时对欧美文学有深入研究,视野开阔,创新意识极强的诗人。余先生早年受欧美现代思潮影响极深,并吸取了许多养份,写出了很现代的诗作,表现出反传统的创作取向。但多年的国外生活经历告诉他:完全用西方人的话语方式同西方人交流并不能讨好人家,只能让自己的内心情感失去依托。于是开始反西化,自觉地回归传统。从他的大量诗作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西方现代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是怎样在碰撞中融合而创造出新的语言、意韵和节奏的。总体说来,余光中的现代诗歌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我们很容易在余先生的诗作里感受到被唐诗宋词的意境、句法、情韵所包围所笼罩而形成的那种或许只有中国人才能意会的莫名的幸福。 当代诗人中,北岛、顾城、海子等人都有可贵的探索及佳作。 回首历史,我们足以自豪;注目今天,我们无须自愧;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有丰厚的诗歌传统,有精彩的现实生活,有勤奋的创作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诗歌一定会迎来辉煌的明天。

326 评论

谁可知心029

第一:旧的诗歌时代已经过去,现代诗歌还未与新时代接轨。所谓诗人和不同形式的诗歌,大部分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之中。诗歌,最早产生于诗经时代,那时它作为一种歌谣被人们吟唱,其作者大部分都是劳动人民。楚辞时代,骚体诗歌以屈原为代表,这与当时国家战乱,宦官当道,怀王却亲佞远贤的种种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汉赋时代,集铺承之能势,辞藻之华丽正如大汉盛世。大唐迎来了诗歌的黄金时代,与其以诗取士密不可分。后来宋词元曲,看似在形式上改头换面,实则诗歌的演变,宋重文轻武,国家内忧外患。随着市民文化的膨胀,才出现小说,它完全脱离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直到近代,帝国入侵,国家沦落,顽强抗争时代又催生了新诗的萌芽。以及经文革的挫折,终于磨练出像冰心。徐志摩。席慕容等一批新的诗人。他们的诗歌,融入了大量的西方诗歌的元素,因为近代及当代中国逐渐走向了世界。至于现代,诗歌还没有发展方向。因此,当代小说大享郭敬明。韩寒等说,90后无诗人。看似武断,也是有一些道理的。第二:诗歌遭受中国教育冷落。我想,诗歌的命运和前途不是把握在那些死去的人手里的,而是寄希望于后人的。然而不幸的是,现在的诗歌,只是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摆设,对历史光辉的一种纪念,已成为一种可望不可即染了历史的沧桑的烟花。现在,只要你翻译下学生的试卷,看看作文的要求你就明白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是当代教育的要求,要学生学诗,不让学生学写诗。你想90后哪有诗人呢?教育无论怎样改革,作文还是言志,诗也是言志,那么为什么诗歌这种文体被排挤在外呢?这一杠子,是不是打死了当代的大部分诗人?

191 评论

相关问答

  • 《当代诗词》杂志

    一. 作品内容 来稿内容、字数不限,任何形式皆可,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评论、论文、游记等。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并且在中国期刊网首发,不得作假,一经发现,

    大馋猫皮皮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当代歌坛电子杂志

    《当代歌坛》每月三期,分别是每月5,15,25号出版,前两期是音乐为主,定价10元,第三期月末版是电影为主,定价15元。每期附赠精美海报。

    静静娃童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当代诗歌论文研究的方向

    可以从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生活现象,情况调研,自然科学等方面切入选题,论文的选题方向还是特别多的,要实际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选择,

    茱莉亚罗伯杨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现代诗歌学论文题目

    1.现代诗歌的创作特点之我见,2.现代诗歌的浪漫主义倾向浅析,3.现代诗歌的中的主观意向剖析,4.现代诗歌的....等等,这一类的论文题目可以分别进行选择,以上

    dreamy859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当代教育探索杂志

    《中国当代教育探索》杂志创办于1999年6月,系中国国际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类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本期刊以全国各地

    拽拽小蘑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