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2

miss樱桃小米虫
首页 > 职称论文 > 呼兰河传的女性形象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樑樑1982

已采纳

建议不要搞那些都写烂了的,什么余华的《兄弟》呀,鲁迅呀,张爱玲啊啥啥啥的。可以写写路遥啊,什么其他的。以下找了一点做例子,但是看了一下都不是很有新意,你可能还得靠自己找,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家,最好找那种作品少一点的,不然你全部看下来要看累死了,尽管你可以选择只写他的一部作品,但是里面肯定是有对照研究的,你就不得不去把他的东西都看完……累死……还是和你的导师商量一下吧,不过你最好有自己的兴趣点,这样才好给你建议。 郁达夫小说的欲望主题 闻一多诗歌的唯美主义特征 《骆驼祥子》中的个人主义观念 论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 穆旦诗歌的悖论特征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写作(可以自己选择女作家作品) 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叙事 九十年代的文化现象研究 十七年小说的叙事研究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有关《围城》的研究 有关白先勇的研究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内容和艺术形象 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以某位女作家为例 论丁玲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王小波小说,杂文研究

是 追问: 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题目才好啊,帮忙哦,拜托了

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重点是结论、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以供读者检索。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另起一行,可以引用。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完整,要求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推广。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 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字数少可几十字,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精。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排在“提要”的左下方,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十月》、《人民文学》、《星火·中短篇小说》、《文学评论》、《文史精华》、《青年文摘》《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小说月报》

论《家》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 论《家》中的妇女形象 觉新论 论《寒夜》的悲剧艺术 老舍的幽默与“黑色幽默” 老舍作品与京者文化

没有花个几千块没人帮你写的,晚上有专门收费帮人写论文的,找找!写好一篇论文不容易的

1、可以报考教育类的学科教学(语文)或者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都是培养师资,学科教学是专硕,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硕。 2、一般都是师范大学招生,建议先选学校,然后去学校官网查看专业目录。当然报考文学类的专业也一样可以做高中语文老师。

题目:《现代小说中的乡土民间世界 ------以许钦文、沈从文、赵树理为中心》 提纲:一、乡土民间:审视现代小说的新视角 1、概念阐述 2、乡土民间的特征 3、现代小说中的乡土民间因素 二、乡土民间:在现代小说中的表现形态 这部分拟从许、沈、赵小说中表现出的乡土民间的共性与个性来阐述。 1、同质(民风民俗、乡土语言、原始生存欲等,还需进一步扩展) 2、异质 a.以许钦文为例—批判的对象、启蒙的对象 b.以赵树理为例—立足民间,从民间内部表现民间,主流意识形态忽视了民间自身的审美价值,一味以行政命令干扰作家 的创作,后导致作家创作的萎缩。 c.以沈从文为例—自觉的审美意识形态(虽然是记忆中的、浪漫的乡土民间,有着作家个人浓郁的情感想象的因素,与现实的自在民间文化空间并不完全相同,但却透露着民间文化形态的某种情韵。) 三、知识分子介入乡土民间的方式(或者改为作家的写作姿态)这部分主要承接第2章回答了为什么乡土民间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形态不一样) 1、民间叙述(主要是立足民间,从民间内部自发的去表现民间世界的审美意识)如沈从文、赵树理 2、知识分子叙述(知识分子叙事,往往是以居高临下的启蒙姿态或外在“民间”的立场去审视民间,对民间的批判或者歌颂都与知识分子已有的一种意识形态观念密切相关。)如许钦文 四、乡土民间在现代小说中的价值

文学类的学得不好就可有可无,所以你在学校最重要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至于那所学校好,当然的越有名的越好,就这社会现实。

姐我自己的都没写好。。。真不好意思了,,,这个东东还是你自己写比较好啊!毕竟是你毕业不是别人。。。。。。用心写了,就一定会有人欣赏!

175 评论

小猴小吃货

首先她绝对是一个悲剧人物,小说中的她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很丰满,特征似乎也不明显。我们对她的映象就是一个天真的无辜少女,她对于婆婆的种种虐待有过反抗,但反抗的结果是更粗暴的虐待所以她无能为力。我想做这些这个人物主要是反衬婆婆封建愚昧歹毒心狠手辣惨无人道的畸形心理以及周围人的冷漠麻木喜欢凑热闹把别人的痛苦当做快乐的种种人,对于小团圆媳妇,她的形象是淡的,你会觉得她很可怜可悲,但她具体是什么样子我们是模糊地。我们悲叹如此美丽的生命就这样被践踏致死,她的无能为力以及其他邻人的冷漠让我们读者看着她的遭遇感到揪心的疼。对于许多女性研究方法,我觉得不适合用来研究小团圆媳妇,作者笔下她就是一个孩子形象,是一个弱者,亟待人拯救的无辜生命,承受了太多残忍的对待,就这样消逝的生命,可悲可叹!

210 评论

Jamietee1997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下面我将从女性悲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本小说。说起女性悲剧,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女性悲惨不幸的人生遭遇的作品从来不缺。萧红的《呼兰河传》最不同的,是它的叙述视角,艺术手法还有悲剧的施暴者。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回忆儿时所经历的事,用极简的白描手法讲述一个个属于那个小城的故事,令人心酸的故事。小说的第一章就讲述了那个泥坑子,这个无论是晴天雨天都十分抢戏的泥坑子,不是淹死了猪就是闷死了鸡狗鸭猫,人的车马掉进去也是常有的事儿。就是这样的一个泥坑子,没有一个人说要用土填起来。但是却有人建议说把路旁的院子拆了种两排树这样下起雨来就可以攀着树过去了。 人心啊,事情不到自己身上是不能感受到压迫感的,就算是到了自己身上却也有侥幸的心理。看热闹的心理早已在呼兰河这座小城的人心里根深蒂固了。 所以当小团圆媳妇被大神要求用大缸洗澡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围观。十二岁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在婆婆和邻居们的帮助下抬进了滚烫的热水里。 她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她的旁边站着三四个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 当看到小团圆媳妇倒在大缸里时,看热闹的人们一声狂喊以为团圆媳妇死了,忙着跑过去拯救她,竟然还有心慈的人流下了眼泪来。 看到团圆媳妇被烫到昏迷时,大家开始扮演起了善良的同情者,一句句心疼的话不合时宜地说了出来。但是当大神说还要再洗两次澡时,大家看热闹的心又占据了上风,困得不困了,要回家的又精神了。 洗一次就昏了过去,洗两次又该怎样了?洗上三次,那就不堪想象了。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怀期待。 杀死小团圆媳妇的分明是这些看热闹的左邻右舍。是他们助长了大神的威信;是他们让婆婆爱面子的心得到了满足;是他们一个个说着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主意,轮番在小团圆媳妇身上试验。小团圆媳妇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离开了。 可怜的王大姑娘也是在她们的冷眼旁观中离开的。当王大姑娘还没和冯歪嘴子好的时候,大家看到王大姑娘没有一个不夸赞的。 夸她打水快勤快是个兴家立业的好手,夸她大头子眼睛长得好,考她膀大腰圆有福相,人人争着说要给说个媒。但是当她和冯歪嘴子好了有个孩子后,大家又开始说她那样坏。说女孩子不该像她那样应该秀气点,说王大姑娘力气太大,说她眼睛长得不好,说她辫子长得也太长了,说她怎么看上了那样一个灰秃秃的磨官。 于是,一群看热闹的人又开始了他们的表演。他们偷偷摸摸跑到王大姑娘家去看看大冷天的孩子是不是冻死了,有人看到了冯歪嘴子的炕上有段绳子,就传说冯歪嘴子要上吊,于是三十多口人跑去看热闹。 看热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热闹?看着比自己弱的人过得多么不堪,然后再安慰自己过得很幸福吗?或者就是因为他们做的事太“不合理数”了,就该被人看热闹般的对待? 从泥坑里看人性。大家只想看热闹,只想吃着便宜的瘟猪肉,从来不会将心比心的为他人着想。泥坑子就是呼兰河小城的一面镜子,泥坑子存在着,像小团圆媳妇,王大姑娘这类的悲剧就不会消失。 呼兰河小城人的冷漠、自私、嫉妒,成为了女性悲剧的助力。 小说的第二章第四节讲到了逛娘娘庙大会。 娘娘庙里比较清净,泥像也有一些个,以女子为多,多半都没有横眉竖眼,近乎普通人,使人走进了大殿不必害怕。 老爷庙里那些泥像,眼睛冒了火,像老虎似的张着嘴。所以在老爷庙上磕头的人,心里比较虔诚,因为那泥像身子高、力气大。 男人打老婆的时候就说“娘娘还怕老爷呢,何况你一个长舌妇!” 于是,男人打女人是天理,女人温顺听话也是天理。所以,女子的一切都只能是被安排好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错,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的事。 小团圆媳妇做错了什么要遭受婆婆的毒刑? 就是因为她不像个团圆媳妇!“ 见人一点也不知道害羞 ”“ 吃饭吃三碗 ” “长得那么高!”“眼睛骨碌骨碌地转”…… 就是因为这些再正常不过的事,小团圆媳妇就遭受着婆婆的欺负,被欺负还不能有怨气,否则就罪加一等,无法无天了。 为什么十二岁就不能长高?为什么女孩子一定要是羞答答的?为什么连多吃一点饭也成了错?这些对女孩评头论足的标准是谁定的?依据是什么? 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她才十二岁啊。本该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就被迫承受着与年龄不符的痛苦,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那些束缚着女子的条条框框,还要害死多少人才肯罢休?为什么大家愿意用死的东西来囚住活的人,鲜活的人? 故事悲剧的深刻性在于屠戮她们的不是地主阶级,而是那些和她们处于同一阶级的女人们,而这些“吃人”的人却“善心”洋溢,振振有词。 小说里的周三奶奶,杨老太太,团圆媳妇婆婆,大孙子媳妇等女性都是施暴者,是她们整天闲言碎语,议论纷纷,恶语相加,对同为女人的王大姑娘和团圆媳妇苛刻至极。 她们的性格,使他们成为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在无意识中成了害人者,成了无主无意识的杀人团。是他们毁灭了小团圆媳妇的“美”,是他们毁灭了王大姑娘的“爱” 。 别人好,她们极力纠错;别人不好,她们鼓掌雀跃。同样身为女人,她们不会理解和同情偏要幸灾乐祸,不会保持沉默偏要火上浇油。 封建落后思想摧残了她们的精神,扭曲了她们的灵魂。她们继续着这种摧残和扭曲,企图“世界”秩序的“平衡”。 这再次证明了鲁迅先生精辟的判断:“ 中国人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席,有的吃,有的被吃,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曾被吃。” 在呼兰河畔,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从书中感悟人生,体会人生百态,然后好好珍惜当下拥有的。感谢,感恩。 谢谢阅读!

334 评论

垚垚姐姐。

人物形象分析:1、小团圆媳妇说明她健康、天真、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活泼。2、小团圆媳妇婆婆保守固执,遵从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麻木、残忍、愚昧3、二伯-----处于奴隶地位,有时思想却是主子们的思想。作者着重揭示了二伯的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的性格。4、冯歪嘴子----是《呼兰河传》第七章着重描述的人物 他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他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争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 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冯歪嘴子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5、祖父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

197 评论

你好,朋友们

有人把张爱玲和萧红称做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们同为女性,温婉细腻,但在温婉之外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情怀。就你课前的阅读说一下最粗略的感受或印象。借对比粗略感知萧红。萧红是悲天悯人的,她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戕害。她一样能把握世情世态,一样能细致描摹,但是,她更投入,情感灌注、融入对于故乡风貌、故乡邻人的描绘中,尽管语言偏冷,但处处可见她的悲悯情怀。小团圆媳妇之死是个典型小团圆媳妇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如何从一个"笑呵呵"的小姑娘到一个"黄瘦"的病人,直到被折磨而死的?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做十四岁的小姑姑;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大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汤一次昏一次";"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过叫过";"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再联系选段之外的内容,如: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她生命最初的美丽和茁壮,以及她孩童般的天真与烂漫,还有她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健康、快乐的女孩因为生命的强盛,因为性格的直率,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断折磨、摧残,终于死去了。这样写更突出生命的被蔑视、被践踏,更能表达作者的悲怆和苦痛。她婆婆:"用破棉把她蒙起来了";"又把她给蒙起来了";"把她的衣服撕掉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若早知道没有什么看热闹的人,那又何必给这扎彩人穿上真衣裳……心里又悔又恨";"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再联系选段之外婆婆的那一大段语言描写:"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周围人:"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心里都满是秘密";"她们围拢过去,看看有死没有?""家家户户都睡得沉实实的";"吃了饭才回来……又慢又得意……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等等。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她是众迫害者中的一员,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种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一种文化认同:媳妇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利;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周围的人既推波助澜又充当刽子手。荒寒、冷寂。觉得心灵落到了一个没有一点人性一点温暖的非人间。以当众洗澡段为例。人世间没有比这更残酷的刑法了,偏偏这样施刑还打着治病的幌子,在小团圆媳妇的苦苦挣扎中,众人快意着,他们却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小团圆媳妇没有反抗的力量,甚至连反抗的理由都没有。而"我"只能以童年的视角,被隔离在人群之外,静静地观看这个死亡的过程。以一个成年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又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她对人类对弱小孩子的态度尤为敏感。所以她既写出了大家生命意识的麻木,更表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这情怀中透射着深入骨髓的寒冷,这种寒冷贯穿全文。第一是语言特色.文学都由语言组成,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学家萨尔丕曾说过,"个人的表达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当这种表达非常有意思的时候,我们管它叫文学".语言的使用是一种创造,萧红就很注意语言的新颖独创,有时甚至越轨,或是用词奇特,或是句式特别,或是修辞手法变化多端.鲁迅曾称赞她: 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添了不少明丽的新鲜.[1](p1) 这种语言往往会使人感到很陌生,但萧红内心深深的痛苦,悲哀,抗争就是通过这些"陌生"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也只有这样的语言才拥有表达如此独特和强烈情感的力量. 传统小说的语言功能多是再现的,作者要运用语言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描写一个感人的场景.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亲眼目睹事件的发生和人物"此时此刻"的行动.例如巴金 《家》中的一段文字: 风刮的很紧,雪片象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角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象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条宽边.街上的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2](p3) 这是典型的情节叙述语言,它直接向我们展示了事件,人物,而读者也随着作者的叙述进入某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关注着事件和人物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萧红的抒情小说的语言却是言约旨丰,有时语言所指并不明确,有时一句话包含多种意思,从而把我们带进一种抒情的境界.人们读萧红的小说,就会被她那简洁自然,富有浓重情感色彩和散文美感的语言所吸引,她很少用修饰语,也很少写严密的长句,萧红写人叙事时,常常只是抓住主要特征,然后用很平凡的字句去描绘,但仍能写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如描写祖父: 3楼 2008-1-5 16:14 回复 --------------------------------------------------------------------------------雪中旷野 眼睛总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3](p758) 只这两句便让我们记住了这慈祥的祖父.还有在《生死场》中写麻面婆: 眼睛大的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头发飘了满脸,那样麻面婆是一只母熊了!母熊带着草类进洞.[4](p57) 乍一看,她的语言好象过于简单幼稚,不精美也不严密,但如果你细细的品味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清淡,却淡得有味,极有个性,也极富表现力.《呼兰河传 第三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一段几乎相同的语言: 呼兰河这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我成长到四五岁,祖父快七十岁了.[5](p755)( 这段话看来似乎有些重复罗嗦,但正是这絮絮叨叨,节奏徐缓的语言,才将萧红内心那种刻骨铭心的忧郁伤感和对祖父的挚爱表达的淋漓尽致.祖父对萧红来说,是她唯一的保护神和爱护者,萧红对这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只有这"重复"和"多余"的语言,才能把萧红对于祖父的思念及如今的悲凉感受充分表达出来. 萧红小说语言的新颖别致,不仅体现在语言句式的变化上,也表现在对修辞多样化,诗意化的追求上.尤其是比喻和比拟,新奇又出人意料,她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语言情感色彩,修辞运用得好是原因之一.例如《呼兰河传》中描写老胡家请大神给小团圆媳妇治病时有这样一句: 于是就又跳神赶鬼,看香,扶乩,老胡家闹得非常热闹,传为一时之盛.若有不去看跳神赶鬼的,竟被指为落伍。

299 评论

佳佳13817062298

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的形象分析和评点有人把张爱玲和萧红称做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们同为女性,温婉细腻,但在温婉之外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情怀。就你课前的阅读说一下最粗略的感受或印象。借对比粗略感知萧红。萧红是悲天悯人的,她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戕害。她一样能把握世情世态,一样能细致描摹,但是,她更投入,情感灌注、融入对于故乡风貌、故乡邻人的描绘中,尽管语言偏冷,但处处可见她的悲悯情怀。小团圆媳妇之死是个典型小团圆媳妇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如何从一个"笑呵呵"的小姑娘到一个"黄瘦"的病人,直到被折磨而死的?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做十四岁的小姑姑;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大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汤一次昏一次";"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过叫过";"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再联系选段之外的内容,如: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她生命最初的美丽和茁壮,以及她孩童般的天真与烂漫,还有她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健康、快乐的女孩因为生命的强盛,因为性格的直率,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断折磨、摧残,终于死去了。这样写更突出生命的被蔑视、被践踏,更能表达作者的悲怆和苦痛。她婆婆:"用破棉把她蒙起来了";"又把她给蒙起来了";"把她的衣服撕掉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若早知道没有什么看热闹的人,那又何必给这扎彩人穿上真衣裳……心里又悔又恨";"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再联系选段之外婆婆的那一大段语言描写:"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周围人:"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心里都满是秘密";"她们围拢过去,看看有死没有?""家家户户都睡得沉实实的";"吃了饭才回来……又慢又得意……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等等。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她是众迫害者中的一员,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种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一种文化认同:媳妇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利;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周围的人既推波助澜又充当刽子手。荒寒、冷寂。觉得心灵落到了一个没有一点人性一点温暖的非人间。以当众洗澡段为例。人世间没有比这更残酷的刑法了,偏偏这样施刑还打着治病的幌子,在小团圆媳妇的苦苦挣扎中,众人快意着,他们却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小团圆媳妇没有反抗的力量,甚至连反抗的理由都没有。而"我"只能以童年的视角,被隔离在人群之外,静静地观看这个死亡的过程。以一个成年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又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她对人类对弱小孩子的态度尤为敏感。所以她既写出了大家生命意识的麻木,更表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这情怀中透射着深入骨髓的寒冷,这种寒冷贯穿全文。

169 评论

相关问答

  • 呼兰河传的女性形象研究论文

    建议不要搞那些都写烂了的,什么余华的《兄弟》呀,鲁迅呀,张爱玲啊啥啥啥的。可以写写路遥啊,什么其他的。以下找了一点做例子,但是看了一下都不是很有新意,你可能还得

    miss樱桃小米虫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呼兰河传毕业论文选题

    1、《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中、西方爱情观念思考2、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3、浅议《骆驼祥子》思想艺术特色中的悲剧色彩4、金庸武侠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5、

    大铭空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答辩水浒传女性形象

    (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类: 1、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 2、第二类给读者留下深

    bonbean棒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呼兰河传有关的毕业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

    识饮识吃识享受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呼兰河传论文研究

    西方对萧红作品《呼兰河传》的研究大约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的《呼兰河传》英译本《Tales of Hulan River》于1979年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

    koko乔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