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2

小红粉菲菲
首页 > 职称论文 > 关于何作霖论文范文资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搜奇猎怪

已采纳

矿物是地球和地外天体中天然产出的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晶学性质的固体物质,是特定地质作用的产物。矿物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一系列自然过程导致的,新矿物的发现与研究是矿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每一种新矿物或矿物种新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认识,不仅意味着我们对地球乃至宇宙的认知又前进了一步,而且意味着可能又有一种新的固体资源和天然材料可以被人类利用。

截止2021年1月,全球已发现和认识并经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委员会(IMA CNMNC)批准的有效独立矿物种达 5673 个 。从1958年我国发现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开始至今,逾6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发现和报道的新矿物达175种,其中142种为获得IMA CNMNC正式批准的有效独立矿物种。

21世纪近20年以来(2000-2019),在我国新发现的获得IMA CNMNC正式批准的有效独立矿物种达60种,位列世界第六 ,在关于自然元素矿物大类新矿物的发现上位于世界前列,而关于稀土新矿物和冲击变质超高压新矿物的发现和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今天本文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新世纪20年来(2000-2019年)在我国首先发现和命名的这60种新矿物。

1. 玲根石(Lingunite)

化学式:(Na,Ca)AlSi 3 O 8

产地和产状:江苏省泰州市高岗区寺巷镇寺巷口陨石

主要发现者:Gillet P(瑞士),陈鸣,Dubrovinsky L(德)等

寺巷口陨石的背散射图像,白色箭头所指就是玲根石(Lgt),是以台湾高压矿物学家刘玲根先生的名字命名

2. 铊明矾 (Lanmuchangite)

化学式:Tl + Al(SO 4 ) 2 ·12H 2 O

产地和产状:贵州省兴仁县回龙镇滥木厂铊(汞)矿床

主要发现者:陈代演,王冠鑫,邹振西等

产自贵州滥木厂的铊明矾(白色-透明)

3. 湖北石(Hubeite)

化学式:Ca 2 Mn 2+ Fe 3+ Si 4 O 12 (OH)·2H 2 O

产地和产状: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铁矿

主要发现者:Hawthorne F C(加),Cooper M A(加),Grice J D(加)等

产自大冶铁矿的湖北石

4. 氟尼伯闪石(Fluoro-nybøite)

化学式:NaNa 2 (Mg 3 Al 2 )(AlSi 7 O 22 )(F,OH) 2

产地和产状: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苏鲁柯石英-榴辉岩带

主要发现者:Oberti R,Boiocchi M,Smith D C(意)

5. 涂氏磷钙石(Tuite)

化学式:Ca 3 (PO 4 ) 2

产地和产状:湖北省大堰坡乡随州L6球粒陨石

主要发现者:谢先德,Minitti ME(美),陈鸣等

涂氏磷钙石以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涂光炽院士的姓氏命名

6. 碲锌石(Zincospiroffite)

化学式:Zn 2 Te 3 O 8

产地和产状:河北省张家口市水泉沟杂岩体东坪金矿中山沟矿床

主要发现者:张佩华,朱金初,赵振华等

产自美国犹他州的碲锌石(绿色)

7. 牦牛坪矿(Maoniupingite-(Ce))

化学式:(Ce,Ca) 4 (Fe 3+ ,Ti,Fe 2+ , ])(Ti,Fe 3+ ,Fe 2+ ,Nb) 4 Si 4 O 22

产地和产状:四川省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床

主要发现者:沈敢富,杨光明,徐金沙

8. 罗布莎矿(Luobusaite)

化学式:Fe Si 2

产地和产状:西藏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区

主要发现者:白文吉,施倪承,方青松等

9. 氟绿闪石(Fluoro-alumino-magnesiotaramite)

化学式:{Na}{CaNa}{Mg 3 Al 2 }(Al 2 Si 6 O 22 )F 2

产地和产状: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苏鲁柯石英-榴辉岩带

主要发现者:Oberti R(意) , Boiocchi M(意),Smith D C(法)等

10. 水氧硫锑钠石

化学式:Na 3 (Sb 2 O 3 ) 3 (SbS 3 )·3H 2 O

产地和产状:贵州省黔西南州大厂锑矿田晴隆矿氧化带

主要发现者:Sejkora J(捷),Hyrsl J(捷)

产自贵州晴隆的水氧硫锑钠石(红棕色)

11. 陈国达矿(Chenguodaite)

化学式:Ag 9 FeTe 2 S 4

产地和产状: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埠南金矿

主要发现者:谷湘平,Watanabe Makoto(日),谢先德等

陈国达矿以中国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的名字命名

产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陈国达矿(灰黑色)

12. 丁道衡矿(Dingdaohengite-(Ce))

化学式:(Ce,La) 4 Fe 2+ (Ti,Fe 2+ ,Mg,Fe 3+ ) 2 Ti 2 Si 4 O 22

产地和产状: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矿

主要发现者:徐金沙,杨光明,李国武等

丁道衡矿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先生的名字命名

产自意大利撒丁岛的丁道衡矿(黑色、棕色)

13. 谢氏超晶石(Xieite)

化学式:FeCr 2 O 4

产地和产状:湖北省大堰坡乡随州L6球粒陨石

主要发现者:陈鸣,束今赋,毛河光

谢氏超晶石以中国矿物学家谢先德先生的姓氏命名

14. 张培善石(Zhangpeishanite)

化学式:BaFCl

产地和产状: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矿东矿

主要发现者:Shimazaki H(日),Miyawaki R(日),Yokoyama K(日)等

张培善石以中国著名矿物学家张培善先生的名字命名

产自白云鄂博的张培善石

15. 李四光矿(Lisiguangite)

化学式:CuPtBiS 3

产地和产状: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三道村石榴石辉石岩体含铂钴铜硫化物脉

主要发现者:於祖相,陈方远,马宏伟

李四光矿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院士的名字命名

16. 曲松矿(Qusongite)

化学式:WC

产地和产状: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区

主要发现者:方青松,白文吉,杨经绥等

产自日本的曲松矿

17. 雅鲁矿(Yarlongite)

化学式:Cr 4 Fe 4 NiC 4

产地和产状: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区

主要发现者:施倪承,白文吉,李国武等

18. 藏布矿(Zangboite)

化学式:TiFeSi 2

产地和产状: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区31矿体

主要发现者:李国武,方青松,施倪承等

19. 氟木下云母(Fluorokinoshitalite)

化学式:BaMg 3 (Al 2 Si 2 O 10 )F 2

产地和产状: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矿东矿

主要发现者:Miyawaki R(日),Shimazaki H(日),Shigeoka M(日)等

20. 氟铁金云母(Fluorotetraferriphlogopite)

化学式:KMg 3 (Fe 3+ Si 3 O 10 )F 2

产地和产状: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矿东矿

主要发现者:Miyawaki R(日),Shimazaki H(日),Shigeoka M(日)等

21. 杨主明云母(Yangzhumingite)

化学式:KMg 2. 5 (Si 4 O 10 )F 2

产地和产状: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矿东矿

主要发现者:Miyawaki R(日),Shimazaki H(日),Shigeoka M(日)等

杨主明云母以中国矿物学家杨主明先生的名字命名

产自白云鄂博的杨主明云母

22. 铁塔菲石-2 N’ 2S(Ferrotaaffeite-2 N’ 2S)

化学式:Be(Fe,Mg,Zn) 3 Al 8 O 16

产地和产状: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

主要发现者:杨主明,丁奎首,Jeffrey de Fourestier(加)等

23. 汉江石(Hanjiangite)

化学式:Ba 2 CaV 3+ Al(H 2 AlSi 3 O 12 )(CO 3 ) 2 F

产地和产状:陕西省安康市大巴山地区石梯重晶石矿区

主要发现者:刘家军,李国武,毛骞等

24. 何作霖矿(Hezuolinite)

化学式:(Sr,REE) 4 Zr(Ti,Fe 3+ ) 4 (Si 2 O 7 ) 2 O 8

产地和产状:辽宁省凤城市赛马碱性侵入岩体

主要发现者:杨主明,丁奎首,Giester G(奥)等

何作霖矿以中国著名矿物学家何作霖院士的名字命名

何作霖矿的晶体结构

25. 林芝矿(Linzhiite)

化学式:FeSi 2

产地和产状: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区31矿体

主要发现者:李国武,白文吉,施倪承等

产自乌克兰的林芝矿(青灰色)

26. 那曲矿(Naquite)

化学式:FeSi

产地和产状: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区31矿体

主要发现者:施倪承,李国武,白文吉等

产自乌克兰的那曲矿(右)和林芝矿(左)

27. 铁海泡石(Ferrisepiolite)

化学式:(Fe 3+ ,Fe 2+ ,Mg) 4 [(Si,Fe 3+ ) 6 O 15 ](O,OH) 2 ·6H 2 O

产地和产状: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矽卡岩铜矿床

主要发现者:谷湘平,谢先德,吴湘滨等

产自意大利的铁海泡石

28. 栾锂云母(Luanshiweiite-2M1)

化学式:KLiAl 1. 5 0. 5 (Si 3. 5 Al 0. 5 )O 10 (OH,F) 2

产地和产状:河南省卢氏县官坡镇309#伟晶岩脉

主要发现者:范光,李国武,沈敢富等

栾锂云母以中国地质学家栾世伟先生的名字命名

29. 自然钛(Titanium)

化学式:Ti

产地和产状: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区31矿体

主要发现者:方青松,白文吉,杨经绥等

自然钛

30. 羟钙烧绿石(Hydroxycalcio-pyrochlore)

化学式:(Ca,Na,U, ) 2 (Nb,Ti) 2 O 6 (OH)

产地和产状:四川省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床

主要发现者:杨光明,李国武,熊明等

羟钙烧绿石

31. 青松石(Qingsongite)

化学式:BN

产地和产状: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区31矿体

主要发现者:Dobrzhinetskaya L F(美),Wirth R(德),杨经绥等

青松石以中国地质学家方青松先生的名字命名

32. 磷锶铍石(Strontiohurlbutite)

化学式:SrBe 2 (PO 4 ) 2

产地和产状:福建省南平伟晶岩区31#伟晶岩

主要发现者:饶灿,王汝成,谷湘平等

磷锶铍石的晶体结构

33. 富铜泡石(Tangdanite)

化学式:Ca 2 Cu 9 (AsO 4 ) 4 (SO 4 ) (OH) 9 ·9H 2 O

产地和产状:云南省东川铜矿汤丹和滥泥坪矿

主要发现者:Jeffrey de Fourestier(加),李国武,Glenn Poirier(加)等

富铜泡石

34. 闽江石(Minjiangite)

化学式:BaBe 2 (PO 4 ) 2

产地和产状:福建省南平伟晶岩区31#伟晶岩

主要发现者:饶灿,Hatert F(比利时),王汝成等

35. 氟钙烧绿石(Fluorcalciopyrochlore)

化学式:(Ca,Na) 2 (Nb,Ti) 2 O 6 F

产地和产状: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矿

主要发现者:李国武,杨光明,吕福德等

氟钙烧绿石

36. 氟钠烧绿石(Fluornatropyrochlore)

化学式:(Na,Pb,Ca,REE,U) 2 Nb 2 O 6 F

产地和产状:新疆阿克苏地区波孜果尔稀土矿床的碱性侵入花岗岩

主要发现者:尹京武,李国武,杨光明等

氟钠烧绿石

37. 氧钠细晶石(Oxynatromicrolite)

化学式:(Na,Ca,U) 2 (Ta,Nb) 2 O 6 (O,F)

产地和产状:河南省卢氏县官坡镇309#伟晶岩脉

主要发现者:范光,葛祥坤,李国武等

38. 凤城石(Fengchengite)

化学式:Na 12 3 (Ca,Sr) 6 Fe 3 3+ Zr 3 Si(Si 25 O 73 )(H 2 O,OH) 3 (OH,Cl) 2

产地和产状:辽宁省凤城市赛马钠质碱性正长岩

主要发现者:沈敢富,徐金莎,姚鹏等

凤城石(红色)

39. 三方铁辉石(Hemleyite)

化学式:(Fe 2+ Mg Ca Na Mn 2+ Al Cr 3+ ) Si O 3

产地和产状:湖北省大堰坡乡随州L6球粒陨石未熔主体中

主要发现者:Bindi L(意),陈鸣,谢先德等

40. 红河石(Hongheite)

化学式:Ca 19 Fe 2+ Al 4 (Fe 3+ ,Mg,Al) 8 ( ,B) 4 BSi 18 O 69 (O,OH) 9

产地和产状:云南省个旧锡多金属矿东北马拉革矽卡岩矿床的白山冲花岗岩

主要发现者:徐金沙,李国武,范光等

41. 孟宪民石(Mengxianminite)

化学式:(Ca,Na) 2 Sn 2 (Mg,Fe) 3 Al 8 [(BO 3 )(BeO 4 )O 6 ] 2

产地和产状: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

主要发现者:饶灿,Hatert F(比利时),Dal Bo F(比利时)等

孟宪民石以中国地质学家孟宪民先生的名字命名

孟宪民石

42. 冕宁铀矿(Mianningite)

化学式:( ,Pb,Ca)UFe 2 2+ (Ti,Fe 3+ ) 6 Ti 12 O 38

产地和产状:四川省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附近的包子山煌斑岩破碎带

主要发现者:葛祥坤,范光,李国武等

冕宁铀矿

43. 吴延之矿(Wuyanzhiite)

化学式:Cu 2 S

产地和产状:湖南省衡阳市长宁县柏坊铜矿

主要发现者:谷湘平,Shi X,杨和雄(美)等

吴延之矿以中国地质学家吴延之先生的名字命名

吴延之矿

44. 锌赤铁矾(Zincobotryogen)

化学式:ZnFe 3+ (SO 4 ) 2 (OH)·7H 2 O

产地和产状: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氧化带

主要发现者:杨主明,Gerald Giester(奥地利),毛骞等

锌赤铁矾

45. 毛河光矿(Maohokite)

化学式:MgFe 2 O 4

产地和产状:辽东半岛的岫岩陨石坑

主要发现者:陈鸣,束今赋,谢先德等

毛河光矿以华人著名科学家毛河光先生的名字命名

岫岩冲击变质岩的透射电镜图像,可见毛河光矿(Mhk)

46. 沈庄硫铁镍矿(Shenzhuangite)

化学式:NiFeS 2

产地和产状:湖北省大堰坡乡随州L6球粒陨石

主要发现者:Bindi L(意)和谢先德

47. 乌木石(Wumuite)

化学式:KAl W O 9

产地和产状: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南阳村半风化石英二长岩

主要发现者:李国武,薛源

乌 木石的电镜图像

48. 锌尼日利亚石-2N1S(Zinconigerite-2N1S)

化学式:(Zn,Al,Mg) 2 (Al,Sn) 6 O 11 (OH)

产地和产状: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

主要发现者:饶灿,王汝成,谷湘平等

49. 阿铁橄榄石(Asimowite)

化学式:Fe 2 SiO 4

产地和产状:湖北省大堰坡乡随州L6球粒陨石

主要发现者:Bindi L(意),Brenker F E(德), Nestola F(意)等

L6球粒陨石电镜图像中可见阿铁橄榄石(ASW)

50. 巴登珠矿(Badengzhuite)

化学式:TiP

产地和产状:西藏山南地区罗布莎铬铁矿区 Cr-11 矿体

主要发现者:熊发挥,徐向珍,Mugnaioli E(意)等

巴登珠矿以中国西藏地质学家巴登珠先生的名字命名

巴登珠矿(TiP)的电镜图像

51. 氟栾锂云母(Fluorluanshiweiite)

化学式:KLiAl (Si Al )O 10 F 2

产地和产状:河南省东部北秦岭造山带南阳山稀有金属矿床的锂铯钽花岗伟晶岩

主要发现者:曲凯,司马献章,李国武等

氟栾锂云母晶体结构模型图

52. 陨铁辉石(Hiroseite)

化学式:FeSiO 3

产地和产状:湖北省大堰坡乡随州L6球粒陨石

主要发现者:Bindi L(意),谢先德

陨铁辉石(HIR)背散射图像

53. 经绥矿(Jingsuiite)

化学式:TiB 2

产地和产状:西藏山南地区的罗布莎铬铁矿矿床,以包裹体的形式产于铬铁矿矿石的刚玉中

主要发现者:熊发挥,徐向珍,Mugnaioli E(意)

经绥矿以中国地质学家杨经绥院士的名字命名

54. 钾绿钙闪石(Potassic-hastingsite)

化学式:{K}{Ca 2 }{Fe 4 2+ Fe 3+ }(Al 2 Si 6 O 22 )(OH) 2

产地和产状: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同兴镇大乃林沟

主要发现者:任光明,李国武,束今赋等

55. 太平石(Taipingite-(Ce))

化学式:(Ce 7 3+ Ca 2 ) Σ9 Mg(SiO 4 ) 3 [SiO 3 (OH)] 4 F 3

产地和产状: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稀土矿床

主要发现者:曲凯,司马献章,范光等

太平石

56. 碲钨矿(Tewite)

化学式:(K )(Te W )W 5 O 19

产地和产状:云南省华坪县南阳村附近半风化状含黑云母石英二长岩

主要发现者:李国武,薛源,熊明等

碲钨矿

57. 志琴矿(Zhiqinite)

化学式:TiSi 2

产地和产状:西藏山南地区罗布莎铬铁矿矿区Cr-11矿体

主要发现者:熊发挥,徐向珍,Mugnaioli E(意)等

志琴矿以中国地质学家许志琴院士的名字命名

志琴矿(TiSi 2 )的电镜图像

58. 竺可桢石(Chukochenite)

化学式:LiAl 5 O 8

产地和产状: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

主要发现者:饶灿,谷湘平,王汝成等

竺可桢石以中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的名字命名

竺可桢石(Ckc)的背散射图像

59. 灵宝矿(Lingbaoite)

化学式:AgTe 3

产地和产状:河南省灵宝市西南30km S60含金石英脉

主要发现者:简伟,毛景文,Lehmann B(德)等

灵宝矿(Lb)的背散射图像

60. 王氏钛铁矿(Wangdaodeite)

化学式:FeTiO 3

产地和产状:湖北省大堰坡乡随州L6球粒陨石的冲击熔脉内或熔脉边部

主要发现者:谢先德,谷湘平,杨和雄等

王氏钛铁矿以中国地质学家王道德先生的名字命名

王氏钛铁矿(wangdaodeite)的背散射图像

参考资料:

美编:ZYN

校对:TQ

353 评论

wangqixiaqi

任建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何作霖,字雨民,1900年生于河北省蠡县。14岁考入当时河北省著名的育德中学。受校长“富国强兵唯赖开发矿业”思想的影响,1918年高中毕业后就投考了北洋大学采矿系预科。1920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在北大期间,地质学家李四光和矿物学家王烈两位教授对他影响最深。因为患肺病,曾休学两年,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岩石矿物组,尔后的几十年里便与矿物岩石和偏光显微镜结下了不解之缘[1]。毕业后到河北大学任教。1928年,经李四光先生举荐,到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2年晋升为研究员,并兼任北大地质系讲师,开设光性矿物学。1934~1937年为北大地质系专任讲师。此时他获得中华文化基金资助,于1938年5月赴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留学,师从岩组学鼻祖桑德尔()教授攻读岩组学。1939年10月获得博士学位。1940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矿物学系任研究员,从施博特()教授研究结晶体构造学。1940年6月启程回国,拟取道香港、越南海防到桂林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赴任。途中闻日军已占领海防,不得已回到上海,遵中央研究院电令并经李四光先生同意,暂时在设于上海“孤岛”(租界区)的国立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工作。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上海“孤岛”,镭学研究所因汇兑不通、经费无源而关闭,何先生生活无着,于1942年3月返回北平故里,闭门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年秋季到北平师范大学地学系任教,1943年转到北大地质系任教。1946年经李四光先生推荐应国立山东大学之聘,在理学院筹建地质矿物学系,并任系主任。同年参加世界科学社,任该社《科学时报》特约编辑。1949年青岛解放后,当选为青岛市人民代表。1950年6月受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1951~1952年任山东大学教务长。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何先生调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特级研究员,岩石矿物研究室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9年起历任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1月病逝于北京。何先生一生勤奋地从事科研与教育工作,成绩突出,贡献很大。

一、我国稀土矿物及稀土矿床的首先发现者稀土矿物研究的领军人

20世纪20年代末,丁道衡先生发现了白云鄂博铁矿,1933年他委托何作霖先生研究矿区的标本。何先生在偏光显微镜下发现两种很细小的奇特矿物包裹于萤石之中,它们能使紫色萤石产生褪色的晕圈,这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他测定了它们的光学常数,又千方百计将其分离出来,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密度、硬度、熔点、酸可溶性等数据。由于它们颗粒很小,无法做晶体形态研究,又因其相对密度相近,二者以及与其他矿物很难分离,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做单独的化学分析,于是请物理学家做光谱分析,结果发现谱线中稀土元素La、Ce、Y、Er明显,何先生当时将萤石中的含稀土元素的那两种细小矿物,分别命名为白云矿和鄂博矿。他意识到白云鄂博铁矿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稀土矿床,乃估算了矿床浅部(地表下100m范围以内)的稀土矿物资源量,1935年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3],向世人宣告中国发现了稀土矿床。但这项发现在旧中国不被重视。1958年,中、苏两国科学院组成白云鄂博地质矿产资源合作研究队,何先生被任命为中方队长。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团队发现了十几种稀土矿物,并发现了铌钽矿物,尤其是该矿床尚含有自然界很少见的钪。经勘探证明,白云鄂博不仅是一个大铁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和大型铌矿床。中国成为世界稀土大国,作为稀土矿物的发现者和研究的领军人,何先生功不可没,受到了各方尊重,在包头展览馆里,有专栏称颂丁道衡和何作霖的功绩。最近在我国辽宁发现了一个稀土矿物新种,研究者为纪念何作霖先生,将其命名为何作霖矿(Hezuolinite)已被国际矿物学会(IMA)批准。何作霖矿的矿物学数据已发表在“”(欧洲矿物学期刊)上[2]。

二、我国现代岩浆岩岩石学及工艺岩石学研究的开拓者

1928年何先生受叶良辅先生之委托,对湖北大冶、阳新一带之火成岩进行研究,确定了这一带的火成岩的种类及特征,发表了《湖北大冶、鄂城、阳新一带火成岩之种类》,与王恒升、喻德渊、叶良辅等人在这一时期所发表的文章一起,标志着我国岩浆岩岩石学已经开始成为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独立分支。

1934~1935年,何先生对北京西山花岗岩类侵入体作了崭新的研究[3],他对各岩体的野外性状,显微镜下显示的矿物组分与结构构造,乃至主要矿物斜长石的光性常数以及它们的空间变化都做了研究,结合化学分析资料,论述了岩性特征及其空间变化,论证了岩浆分异特征及其演化结果,阐释了几个岩体之间的成生关系。又根据对岩体包裹体的形态、成分及排列特征的研究,结合岩组分析结果,确定了岩浆侵入时的流动方向。此外还研究了由岩浆侵入而导致的不同岩性的围岩热变质结果。研究了与岩体有关的构造,分出了岩浆侵入前、侵入同时和侵入后的各类断层。所有热变质产物及构造类型,皆分别表示在1:万地质图上。这项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而细致的对岩体研究,已超越了纯岩石学的研究,而是一项岩体地质研究,一次地质事件研究,在我国当属这一领域的开拓之作,堪称楷模。

20世纪50年代初,为适应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之需,何先生投入了对镁质及铬镁质耐火材料,平炉炉底砖、炉渣等方面的工艺岩石研究,写出了相应的研究报告,为当时鞍钢的平炉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我国矿物光性研究的奠基者

1932年,何先生在北大开设了光性矿物课,1935年他第一个用中文编著了《光性矿物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作为大学丛书出版。该书对矿物光性理论的讲述简而明,每章都附有精炼的实验内容,还专为初学者设计了一张造岩矿物检索表,以便于自学(国外同类书中皆不曾有)。全书注重在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上启发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被公认为是一本培养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好教材,嗣后若干年一直被各大学地质系作为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在20世纪20~30年代,弗氏旋转台是研究矿物光性的一种先进仪器,1930年何先生得到了一台四轴旋转台,当时国内无人会用,也无说明书,他潜心研究,弄清了它的原理与操作规程,并意识到旋转台的应用将会把岩矿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高度,遂写了《弗氏旋转台用法说明》,首次向国内作了介绍,并第一个在大学开设弗氏旋转台课,以期提升国内岩矿研究之水平。

四轴旋转台鉴定斜长石的传统方法程序繁复、速度慢,1934年美国人艾孟斯在《美国矿物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改进的旋转台(加了一个内东西轴)能使之简便快捷。而几乎与此同时,1935年何先生则在同一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不同于经典的方法,用四轴旋转台直接将光学轴与显微镜坐标相合,不用投影网,与五轴台相同。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著名岩组学家菲尔班认为“方法是灵巧的,并且在旋转台光学上是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对时间的经济来说,用五轴法或四轴法都相同。”[4]何作霖的方法在当时是一项国际领先的技术方法,且在五轴台刚发明不久,尚不普遍的情况下,更具现实意义,“受到时任美国矿物学会主席拉尔森的赞誉。”[5]

1928年,何先生在浙江普陀山朱家尖岛发现了钠微斜长石,对它的晶形、双晶、相对密度、硬度、光性特征、化学成分等做了全面研究,认为可称之为“hypoperthite of tri-clinic felspar”,1934年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6]。他的研究水平与成果,受到国际上的重视,他所测定的钠微斜长石各种光学数据,被权威的光性矿物著作“Elements of Optical Mineralogy”第四版所引用[7],这是该书唯一引用的中国人的数据。

1947年,何先生发表了《斜方晶系消光位之计算》[8]一文,前人认为斜方晶系消光位的计算是极其繁重的,以至于几乎不能计算。何先生在此文中给出了他推导出的简便计算公式,解决了这一难题。他还指出,以往认为斜方晶系晶体的切片,在显微镜下永为平行消光或对称消光,这是错误的,有时也有斜消光,这要看条件。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在晶体光学上是一大贡献。

为使透明矿物折光率的测定精度更高,何先生于1946年设计制造了一个变温盒,在使用中几经改进,于20世纪60年代初,臻于完善,解决了测折光率时矿物碎屑在浸油中的滚动问题。变温盒的优点是,每次测验时,只需在显微镜下选出一粒比较洁净透明的矿物碎屑即可,而且在测得折光率后,经洗净还可作X射线测验,使不同性质的数据出自同一矿物颗粒,更利于对比研究。另一优点是,它可在莱A厂的一般五轴台上使用,不必购置艾孟斯测折光率专用的旋转台,且操作较后者简便[9]。这不仅为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研究者提供了一件测折光率的新仪器,而且体现了一个中国学者的自强精神,在自己国家相对贫穷落后的条件下,也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四、我国岩组学研究的奠基人世界最早的X射线岩组相机设计制造者

1930年,奥地利桑德尔()教授首先界定了岩组学的范围,奠定了岩组学的基础。1934年,何先生就在国内首次对北京西山花岗岩做了岩组分析,确定了岩浆侵入时的流动方向。嗣后又对五台片岩作了岩组学研究[10],指出五台地区至少发生过两次构造运动,后一次运动伴有右旋侧向扭动。在这项研究中,何先生首次在热动力变质岩中发现了一种石英组构新类型——埃斯特勒双晶环带,并指出石英的埃斯特勒双晶除了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生成外,也可在应力作用下形成。H.菲尔班的《岩组学》一书中引用了何先生的这一发现[11]。何先生十分钦佩李四光先生的地质力学学术思想,认为岩组分析可在微观上体现这一学术思想,李四光先生非常重视何先生在岩组学领域的研究,20世纪50~60年代聘请他到地质力学所讲学并任顾问,1963年被聘为地力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岩组分析主要是利用弗氏旋转台测定晶体方位,以判断岩石组构有无方向性排列,进而研究岩石受力的状况。但是对于晶粒太细小的如鳞片状、纤维状晶质或隐晶质的岩石,则旋转台难以解决。何先生1940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任研究员时,就曾设想用X射线原理设计一种相机,以解决这一问题。1941年他在上海的镭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利用克拉提克()的原理设计并试制了一台组构测角器,用单色X射线可以摄取任何矿物的某种晶面反射,并且一次可以将物体全部获得清晰的照片,借以分析晶粒的排列。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此类X射线岩组相机,当时何先生用它做了石英岩的X射线照相,将其分析结果与弗氏旋转台测定结果对比,吻合颇好。又做了玛瑙和矽化木一类超显微晶粒物质的生长型岩组。1943年发表《用X光研究岩组之方法》,1947年发表了“Petrofabric A-nalysis by Means of X-Ray”,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桑德尔、菲尔班等岩组大家对组构测角器给予了肯定。X射线岩组相机的出现,为推进岩组分析在更广大的研究领域中应用,奠定了基础。1960年,何先生又对该仪器作了改进,他一直站在这一领域的前沿行列中。他是我国第一个在大学开设岩组学的人,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五、我国结晶体构造学研究的先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矿物学最重要的发展,可以说是来自晶体的X射线研究。它使人们增加了矿物晶体构造的知识,更好地了解矿物成分的变化,改进了矿物分类。1939年10月,何先生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到当时世界上结晶体构造研究的中心——德国莱比锡大学任研究员,从事晶体构造研究。回国后继续这一研究,并首次在大学开设这一课程,同时他还对当时最常用的施博特(Schiebold)旋转测角器做了改进,使之效果更好更便于应用,并发表了文章阐述他的改进装置[12]。何先生积多年教学和研究的成果,撰写了《结晶体构造学》[13]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这方面的专著,其内容非常丰富,理论结合实用是其特点,对推动结晶体构造学的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

六、第一个对赤平极射投影在地质科学上的应用做综合阐述者

赤平极射投影图是完全用图解来代替公式化演算的一种工具,何先生对它极为重视。他对其数学原理研究之深透,操作应用之娴熟,一直受人称赞。他不仅用以研究晶体光学、岩组学,还用以计算航片上断层之产状,其结果与地面实测者相符,为当今根据航片解译地质构造提供了一个方法典范。此外,他对所设计或改进的仪器或创新的方法,也多以赤平极射投影图来解释其原理。积多年理论研究及实践成果,又综合了各国的零散资料,1959年出版了《赤平极射投影在地质科学上的应用》[14]一书,阐述了它的原理及其在结晶学、岩组学、构造地质学以及坑钻工程中的应用。该书资料丰富,实用性强,深受欢迎,1965年又出了增订本。它不仅是国内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在这方面的著作,堪称典范。

七、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何先生的一生是从事研究工作和教书育人的一生。1926年大学毕业后即到河北大学农科任教,教授地质学和测量学。1932年起在北大地质系任讲师,讲授光性矿物学,他教学认真负责,精心编写讲义,1935年出版的《光性矿物学》一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是当时唯一的一本中文光性矿物学教材,泽及若干代学子。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何先生随北大南迁至长沙,在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临时大学任专职讲师,讲授光性矿物学[15]。由于事变突然,北大的图书设备大部分未能运出,何先生甚是着急,在路过汉口时,他设法为学校购得一台莱兹偏光显微镜,这是被带到西南联大地学系仅有的一台岩石显微镜[16]。可见,即使是在战乱时期,困难很多,何先生仍时刻想着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创造条件。抗战胜利后,经李四光先生推荐,何先生应国立山东大学之聘,在理学院筹建地质矿物学系并任系主任。他全力以赴,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系图书馆,岩矿标本陈列室,磨片室,置备了三台偏光显微镜,延聘了一批留英、留德、留美的专家学者来系任教,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教师阵容。在教学中何先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他开设过普通地质学、普通矿物学、光性矿物学、火成岩、构造地质学、弗氏旋转台、X射线结晶学、岩组学等课程。他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甚至在野外教学生如何打标本,要求每人反复练习直至合格。学生在学习光性矿物学时,必须先学会磨制岩石薄片,并要作出三片合格薄片。他经常深入到实验室去,检查学生的实习是否严格按规程操作,有时提一两个问题以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在指导毕业生作有关岩组的论文时,更是亲自指导使用弗氏旋转台的一些细微操作,学生不但学到了技术,更受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治学作风的熏陶。在何先生的影响下,全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系风。为了提高师资水平,何先生提倡教师要不断地做研究工作,据初步统计,自1946年至1952年全系师生共发表论文27篇(其中一篇为学生论文)[17]。他一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十分重视野外教学工作,认为学生书本知识少点儿好办,可以自学充实,野外实践可是机会难得,务求师生教好学好。师生通过野外地质实习,在莱芜发现了9条热液型镜铁矿重晶石脉,并预测有可能发现工业铁矿床。这一预测,被后来的地质工作者发现莱芜铁矿所证实。在莱阳发现了恐龙化石和国内第一枚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引起了地质界的重视。在张夏、崮山、炒米店一带实习时,厘定了张夏地堑的存在[18]。在何先生的组织领导下,只几年时间便建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系,培养了一批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较强的地质人才,并在教学与科研上取得了很大成绩。

何先生一直有一个“建立以矿为中心,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矿业为归宿的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指导生产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面临着大规模工业建设的任务,而工业建设的基础主要是矿业。1951年春何先生被任命为山东大学教务长,他立即在工学院增设采矿工程系,并于当年秋季招生上课。这一方面是他急国家之所急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也是他上述思想的实践。

1952年何先生调到中科院地质所后,每年都有年轻人分配到他负责的研究室来,为了培养他们的基本功,他像在学校一样写了一个培训提纲,包括矿物岩石的手标本鉴定、岩矿薄片观察、矿物折光率测定、差热分析、化学定性分析、X射线分析和岩石磨片技术,每人必须逐项实践,完成实验报告,每份报告何先生都亲自批阅,不合格者返工重做。经过半年基本功训练后,他才分配给具体的研究工作。对这种严格要求,最初年轻人都有几分紧张,但事后都感到终身受益。

1954年,他应王嘉荫、张炳熹先生之邀,为北京地质学院岩石及矿床两教研室的研究生讲授弗氏旋转台及X光结晶学(后来由于何先生太忙,X光结晶学由章元龙先生接任)。第一次上课后,他留了几道习题,第二次上课时,见学生没交习题,便问:“上次留的题做了没有?”学生回答做了。“做了就要交给我看。如果不做题,就不要来学。”学生把习题交上后,他显得非常高兴。可见何先生治学严谨,要求严格。但对学生又是十分宽厚和平等相处的。在解惑学生的问题时,非常耐心,常常是先阐明原理,再根据自己的心得讲解要点,或亲自示范传授操作要领。他乐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讨论问题,鼓励青年开展学术争辩,支持他们的新思路,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师长。

何先生虽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但只要是有培训年轻人的需要,即便是一般的培训班,他都乐于去授课。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为发展工业需大力开展地质工作。当时岩矿鉴定工作跟不上,为此中科院地质所举办了岩矿鉴定训练班,连续办了数期,学员来自地质、冶金、化工等工业部门,何先生主持讲课,从原理到方法深入浅出地使学员学到手。他没有大专家的架子,能为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而培训人才,他感到欣慰。他的《岩石制片术》、《薄片内透明矿物鉴定指南》二书,是积他几十年心得经验写成的,为培养年轻的岩矿鉴定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观何先生的治学精神与教育思想,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一以贯之的是他的自强不息精神,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贫穷落后的条件下,他不因贫困而无所作为,不以科技落后而不思进取,他以对科学的执著态度自己动手设计出经济实用的新仪器、新方法技术,以保证他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他总是选择学科内的前缘课题作为研究目标。他的思维严谨而辩证,坚持理论与实验并重。实验数据力主精益求精。他设计制造新仪器,改进已有的常用仪器,都是为了使实验数据更精确。他的成果令世人瞩目,在其研究领域中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为国家争了光。另一方面就是急国家之急需,20世纪30~40年代,他积极努力地开展光性矿物、X射线结晶学以及岩组学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以期弥补我国在这些领域中之不足或空白。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7月华东军政委员会致函山东大学,商请地矿系承担路线地质调查任务,何先生当即接受。他亲自带队,率师生14人于暑假开展对博山—莱芜—泰安一线的地质调查,9月底完成任务,在泰安城里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急需岩矿鉴定人员,他亲自办班讲课;急需改进炼钢炉,他积极参与炉衬、炉渣、耐火砖等的研究。何先生的敬业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他被任命为山东大学教务长后,立即以极大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投入工作,由于操劳过度,1952年春在北京开会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转危为安,而高血压病却一直困扰着他。但他仍兢兢业业地从事研究工作,年近六旬还担任了中苏白云鄂博研究队的中方队长。他的不少研究成果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取得的。这种忘我的敬业精神和执著的献身于科学的精神,令后学者敬佩万分。何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一丝不苟,但不专断,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的新思想,希望学生超过老师,他是一位胸怀坦荡受人尊敬的好师长。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Ho T on some rare earth minerals from Beiyin Obo,,,,1935

[3]Ho T Granitic Intrusions of The Western Hills,,,1936

[4]菲尔班H W.岩组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65

[5]创立、建设、发展——北京大学地质系百年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9

[6]Ho T anothoclase perthite of Chu Chia Tsian,Chekang,,1934,13

[7]A Winchell,H of optical II,311

[8]地质论评,1947,12

[9]何作霖.双变法测验折光率的回顾及变温盒的设计.地质科学,1964(1)

[10]Ho T analysis of some Wutai schist and its bearing on the ,1946,26

[11]菲尔班H W.岩组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4

[12]Ho T modified schiebold rotation goniometer for the cylindrical film and a device for aut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1947,27

[13]何作霖.结晶体构造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14]何作霖.赤平极射投影在地质科学上的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

[15]创立、建设、发展——北京大学地质系百年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8

[16]张咸恭.发扬西南联大学风,培养优秀地质人才.高教研究,1992(3)

[17]张培善.青岛山东大学理学院地质矿物系简史.见:地质学史论丛·5·.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18]张寿常.一个小型地堑.地质论评,1952(17)

291 评论

假小肥仔

中国科学院院士完全名单 (包括已故院士) 1 数学物理学部 (191) 艾国祥 白以龙 蔡诗东 陈 彪 陈和生 陈佳洱 陈建功 陈建生 陈景润 陈木法 陈难先 陈式刚 陈希孺 程开甲 程民德 崔尔杰 戴传曾 戴元本 邓稼先 丁大钊 丁伟岳 丁夏畦 段学复 范海福 方 成 方守贤 冯 端 冯 康 甘子钊 葛墨林 葛庭燧 龚昌德 谷超豪 关肇直 管惟炎 郭柏灵 郭尚平 郭永怀 郭仲衡 郝柏林 何泽慧 何祚庥 贺贤土 洪朝生 洪家兴 胡 宁 胡和生 胡济民 胡仁宇 胡世华 华罗庚 黄 昆 黄润乾 黄胜年 黄祖洽 霍裕平 江泽涵 姜伯驹 解思深 金建中 经福谦 柯 召 邝宇平 李 林 李邦河 李大潜 李德平 李方华 李国平 李家春 李家明 李惕碚 李荫远 李正武 廖山涛 林 群 林同骥 刘应明 卢鹤绂 陆 埮 陆启铿 陆学善 吕 敏 马大猷 马志明 闵乃本 欧阳钟灿 潘承洞 彭桓武 彭实戈 蒲富恪 钱临照 钱三强 钱伟长 钱学森 曲钦岳 饶毓泰 沈 元 沈文庆 沈学础 施汝为 石钟慈 苏步青 苏定强 苏肇冰 孙义燧 谈镐生 汤定元 唐孝威 陶瑞宝 田 刚 童秉纲 万哲先 汪承灏 汪德昭 王 迅 王 元 王承书 王鼎盛 王淦昌 王乃彦 王诗宬 王世绩 王绶琯 王湘浩 王业宁 王竹溪 王梓坤 魏宝文 魏荣爵 文 兰 吴杭生 吴式枢 吴文俊 吴有训 席泽宗 夏道行 冼鼎昌 肖 健 谢家麟 谢希德 熊大闰 徐叙瑢 徐至展 许宝騄 严济慈 严加安 严志达 杨 乐 杨澄中 杨福家 杨国桢 杨立铭 杨应昌 叶朝辉 叶企孙 叶叔华 应崇福 于 渌 于 敏 余瑞璜 詹文龙 张 杰 张殿琳 张恭庆 张涵信 张焕乔 张家铝 张仁和 张淑仪 张文裕 张钰哲 张裕恒 张宗燧 张宗烨 章 综 赵光达 赵忠贤 赵忠尧 郑厚植 周 恒 周光召 周培源 周同庆 周又元 周毓麟 朱邦芬 朱光亚 朱洪元 庄逢甘 邹广田 2 化学部 (175) 白春礼 蔡镏生 蔡启瑞 曹 镛 曹本熹 查全性 陈 懿 陈冠荣 陈洪渊 陈家镛 陈鉴远 陈俊武 陈凯先 陈庆云 陈荣悌 陈茹玉 陈新滋 陈耀祖 程津培 程镕时 戴安邦 戴立信 邓从豪 邓景发 方肇伦 费维扬 冯守华 冯新德 傅 鹰 高 鸿 高济宇 高世扬 高小霞 高怡生 高振衡 顾翼东 郭景坤 郭慕孙 郭燮贤 何炳林 何国钟 何鸣元 洪茂椿 侯建国 侯祥麟 侯虞钧 胡 英 胡宏纹 黄 宪 黄 量 黄葆同 黄本立 黄春辉 黄鸣龙 黄乃正 黄维垣 黄耀曾 黄志镗 黄子卿 嵇汝运 计亮年 纪育沣 江 龙 江 明 江元生 姜圣阶 蒋丽金 蒋明谦 蒋锡夔 黎乐民 李 灿 李方训 李洪钟 李静海 梁敬魁 梁树权 梁晓天 林国强 林励吾 林尚安 刘若庄 刘有成 刘元方 柳大纲 楼南泉 卢嘉锡 卢佩章 陆婉珍 陆熙炎 麻生明 麦松威 闵恩泽 倪嘉缵 彭少逸 钱保功 钱人元 钱逸泰 钱志道 任咏华 沙国河 申泮文 沈家骢 沈天慧 沈之荃 时 钧 苏 锵 苏元复 孙家钟 唐敖庆 唐有祺 田昭武 田中群 佟振合 万惠霖 汪 猷 汪德熙 汪尔康 汪家鼎 王 夔 王 序 王葆仁 王方定 王佛松 吴 奇 吴浩青 吴新涛 吴学周 吴养洁 吴云东 吴征铠 武 迟 肖 伦 谢毓元 邢其毅 徐 僖 徐光宪 徐如人 徐晓白 严东生 颜德岳 杨石先 杨玉良 姚建年 姚守拙 殷之文 游效曾 余国琮 俞汝勤 虞宏正 袁 权 袁承业 袁翰青 恽子强 曾昭抡 张 滂 张存浩 张大煜 张礼和 张乾二 张青莲 张玉奎 赵承嘏 赵玉芬 赵宗燠 郑兰荪 支志明 周其凤 周同惠 周维善 朱道本 朱起鹤 朱清时 朱亚杰 庄长恭 卓仁禧 3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232) 鲍文奎 贝时璋 秉 志 蔡 翘 蔡 旭 蔡邦华 曹天钦 曹文宣 常文瑞 陈 桢 陈 竺 陈凤桐 陈华癸 陈焕镛 陈可冀 陈世骧 陈慰峰 陈文贵 陈文新 陈晓亚 陈宜瑜 陈宜张 陈中伟 陈子元 承淡安 戴芳澜 戴松恩 邓叔群 邓子新 丁 颖 方精云 方荣祥 方心芳 冯德培 冯兰洲 冯泽芳 高尚荫 龚岳亭 郭爱克 韩济生 韩启德 郝 水 贺 林 贺福初 洪德元 洪国藩 洪孟民 侯光炯 侯学煜 胡经甫 黄家驷 黄祯祥 蒋有绪 金国章 金善宝 鞠 躬 孔祥复 匡廷云 黎尚豪 李 博 李朝义 李季伦 李继侗 李家洋 李竟雄 李连捷 李庆逵 李振声 梁 希 梁伯强 梁栋材 梁植权 梁智仁 林 镕 林其谁 林巧稚 刘承钊 刘崇乐 刘建康 刘瑞玉 刘思职 刘新垣 刘以训 刘允怡 娄成后 卢永根 陆宝麟 陆士新 罗宗洛 马世骏 马文昭 毛江森 钮经义 潘 菽 庞雄飞 裴 钢 蒲蛰龙 戚正武 钱崇澍 强伯勤 钦俊德 秦仁昌 邱式邦 裘法祖 裘维蕃 饶子和 沈 岩 沈其震 沈善炯 沈允钢 沈韫芬 沈自尹 盛彤笙 施教耐 施立明 施履吉 施蕴渝 石元春 宋大祥 苏国辉 孙大业 孙汉董 孙曼霁 孙儒泳 谈家桢 汤飞凡 汤佩松 唐崇惕 唐守正 唐仲璋 田 波 童第周 童坦君 涂 治 汪堃仁 汪忠镐 王大成 王德宝 王恩多 王伏雄 王家楫 王善源 王世真 王文采 王应睐 王正敏 王志均 王志新 王志珍 魏 曦 魏江春 魏于全 吴 旻 吴常信 吴建屏 吴阶平 吴孟超 吴英恺 吴征镒 吴中伦 吴祖泽 伍献文 肖龙友 谢联辉 谢少文 熊 毅 徐冠仁 徐国钧 许根俊 许智宏 薛社普 阎隆飞 阎逊初 阳含熙 杨 简 杨福愉 杨弘远 杨惟义 杨雄里 姚 錱 姚开泰 叶桔泉 叶玉如 殷宏章 尹文英 印象初 于天仁 俞大绂 俞德浚 曾 毅 曾呈奎 曾益新 翟中和 张春霆 张广学 张景钺 张启发 张树政 张锡钧 张香桐 张孝骞 张新时 张亚平 张永莲 张友尚 张肇骞 张致一 赵尔宓 赵国屏 赵洪璋 赵善欢 郑光美 郑国锠 郑儒永 郑守仪 郑万钧 郑作新 钟惠澜 周 俊 周廷冲 周泽昭 朱 洗 朱既明 朱壬葆 朱兆良 朱祖祥 朱作言 诸福棠 庄巧生 庄孝僡 邹 冈 邹承鲁 4 地学部 (192) 安芷生 常印佛 巢纪平 陈 旭 陈 顒 陈国达 陈俊勇 陈梦熊 陈庆宣 陈述彭 陈永龄 陈运泰 程纯枢 程国栋 程裕淇 池际尚 丑纪范 戴金星 邓起东 丁国瑜 丁仲礼 董申保 方 俊 冯景兰 冯士筰 符淙斌 傅承义 傅家谟 高 俊 高由禧 高振西 谷德振 顾功叙 顾知微 关士聪 郭承基 郭令智 郭文魁 郝诒纯 何作霖 侯德封 侯仁之 胡敦欣 黄秉维 黄汲清 黄荣辉 黄绍显 贾承造 贾福海 贾兰坡 金玉玕 金振民 乐森璕 李 钧 李崇银 李春昱 李德仁 李德生 李吉均 李曙光 李四光 李廷栋 李小文 李星学 林学钰 刘宝珺 刘昌明 刘东生 刘光鼎 刘嘉麒 刘振兴 卢衍豪 陆大道 吕达仁 马 瑾 马杏垣 马在田 马宗晋 毛汉礼 孟宪民 穆恩之 欧阳自远 裴文中 秦大河 秦馨菱 秦蕴珊 邱占祥 任纪舜 任美锷 戎嘉余 沈其韩 盛金章 施雅风 石耀霖 斯行健 宋叔和 苏纪兰 孙 枢 孙大中 孙殿卿 孙鸿烈 孙云铸 谭其骧 陶诗言 滕吉文 田奇 田在艺 童庆禧 涂长望 涂传诒 涂光炽 汪集旸 汪品先 王 仁 王 水 王 颖 王 钰 王德滋 王恒升 王鸿祯 王铁冠 王曰伦 王之卓 王竹泉 魏奉思 文圣常 翁文波 吴传钧 吴国雄 吴汝康 吴新智 伍荣生 武 衡 席承藩 夏坚白 肖序常 谢家荣 谢学锦 谢义炳 徐 仁 徐冠华 徐克勤 徐世浙 许 杰 许厚泽 许志琴 薛禹群 杨 起 杨文采 杨钟健 杨遵仪 姚振兴 业治铮 叶大年 叶笃正 叶嘉安 叶连俊 殷鸿福 尹赞勋 於崇文 俞建章 袁道先 袁见齐 岳希新 曾庆存 曾融生 翟裕生 张本仁 张炳熹 张伯声 张国伟 张弥曼 张彭熹 张文佑 张宗祜 章 申 赵柏林 赵金科 赵九章 赵鹏大 赵其国 郑 度 钟大赉 周立三 周明镇 周廷儒 周秀骥 周志炎 朱 夏 朱日祥 朱显谟 竺可桢 5 信息技术科学部 (82) 包为民 保 铮 陈桂林 陈国良 陈翰馥 陈俊亮 陈星弼 陈星旦 褚君浩 戴汝为 董韫美 冯纯伯 干福熹 高庆狮 郭 雷 郭光灿 何积丰 侯 洵 侯朝焕 黄 琳 黄宏嘉 黄民强 黄纬禄 简水生 匡定波 雷啸霖 李 未 李启虎 李衍达 李志坚 梁思礼 林惠民 林为干 林尊琪 刘盛纲 刘颂豪 刘永坦 陆汝钤 陆元九 罗沛霖 母国光 彭堃墀 秦国刚 阙端麟 沈绪榜 宋 健 孙钟秀 唐稚松 王 圩 王 选 王 越 王大珩 王家骐 王启明 王守觉 王守武 王阳元 王育竹 王占国 王之江 吴德馨 吴宏鑫 吴培亨 吴全德 夏建白 夏培肃 薛永祺 杨芙清 杨嘉墀 姚建铨 叶培大 张 钹 张 煦 张景中 张嗣瀛 张效祥 郑耀宗 郑有炓 周炳琨 周巢尘 周兴铭 朱中梁 6 技术科学部 (204) 毕德显 蔡昌年 蔡方荫 蔡金涛 蔡其巩 蔡睿贤 曹楚南 曹春晓 曹建猷 常 迵 陈 达 陈创天 陈芳允 陈能宽 陈新民 陈学俊 陈宗基 陈祖煜 程耿东 程庆国 程孝刚 褚应璜 慈云桂 戴念慈 党鸿辛 邓锡铭 丁舜年 都有为 窦国仁 范守善 高景德 高为炳 高玉臣 高镇同 葛昌纯 龚祖同 顾秉林 顾诵芬 顾逸东 郭可信 过增元 韩祯祥 侯德榜 胡海昌 胡文瑞 胡聿贤 黄克智 黄文熙 姜中宏 蒋民华 金展鹏 靳树梁 柯 俊 雷天觉 李 强 李 天 李 薰 李国豪 李济生 李敏华 李述汤 李文采 李依依 梁守盘 梁思成 林 皋 林秉南 林兰英 刘宝镛 刘敦桢 刘高联 刘广均 刘恢先 刘仙洲 柳百新 卢 柯 卢 强 卢肇钧 路甬祥 吕保维 马祖光 毛鹤年 茅以升 孟少农 孟昭英 苗永瑞 闵桂荣 欧阳予 潘际銮 潘家铮 彭一刚 齐 康 钱 宁 钱令希 钱钟韩 邱大洪 任新民 邵象华 沈 鸿 沈志云 沈珠江 师昌绪 石青云 石志仁 史绍熙 宋家树 宋玉泉 宋振骐 孙 钧 孙德和 孙家栋 唐九华 唐叔贤 陶宝祺 陶亨咸 陶文铨 童宪章 屠守锷 汪 耕 汪胡桢 汪菊潜 汪闻韶 王补宣 王崇愚 王大中 王淀佐 王景唐 王立鼎 王希季 王之玺 魏寿昆 温诗铸 闻邦椿 吴承康 吴良镛 吴硕贤 吴学蔺 吴仲华 吴自良 伍小平 肖纪美 谢光选 邢球痕 熊有伦 徐采栋 徐建中 徐士高 徐性初 徐芝纶 徐祖耀 许学彦 薛其坤 严 恺 严陆光 颜鸣皋 杨 卫 杨 槱 杨叔子 杨廷宝 姚 熹 叶恒强 叶培建 叶渚沛 余梦伦 俞鸿儒 张 维 张 泽 张楚汉 张德庆 张恩虬 张光斗 张沛霖 张兴钤 张佑启 张钟俊 张作梅 章名涛 章梓雄 赵淳生 赵飞克 赵仁恺 郑时龄 郑哲敏 支秉彝 钟万勰 钟香崇 周 远 周 仁 周本濂 周干峙 周国治 周惠久 周锡元 周孝信 周尧和 周志宏 朱 静 朱森元 朱位秋 朱物华 庄逢辰 庄育智 邹世昌 邹元爔 7 外籍院士 (28) 巴 顿 伯奇费尔 陈省身 崔 琦 德 泰 丁肇中 冯元桢 傅睿思 高 锟 葛守仁 何毓琦 黄煦涛 霍克弗尔特 霍西金斯 简悦威 杰 尔 井口洋夫 科 顿 克里斯琴森 库 什 莱 恩 雷 文 黎念之 李约瑟 李政道 利翁斯 林家翘 林同炎 罗伯特.康 马库斯 毛河光 米歇尔 莫里茨 潘诺夫斯基 丘成桐 萨支唐 沈元壤 司马贺 田长霖 威 利 威塞尔 吴健雄 吴耀祖 肖荫堂 辛克维奇 杨振宁 姚期智 张立纲 张永山 朱棣文 朱经武 卓以和参考资料:

20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家园合作论文范文资料

    幼儿 教育 是个人毕生教育的开端,同时也是个人教育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论文3000字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哒Q小巧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深度工作论文范文资料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 毕业 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木糖不纯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习作论文范文资料

    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团结互助始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共同进步,迈向美好的未来。下面一起随我欣赏一下关于团结的 议论文 作文

    miamia小牛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何作霖论文范文资料

    矿物是地球和地外天体中天然产出的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晶学性质的固体物质,是特定地质作用的产物。矿物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一系列自然过程导致的,新矿物的发现与研究是矿

    小红粉菲菲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艺术创作论文范文资料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小小爱人小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