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7

海螺拍客
首页 > 职称论文 > 二胡良宵曲论文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ndys0814

已采纳

印象中除夕夜都是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在鞭炮的噼哩啪啦声中家家团聚守岁、人人欢歌笑语。如果说这样的幸福太喧闹,那么刘天华先生则为我们带来了同样幸福却轻松宁静而悠闲的除夕之夜。 《良宵》这首乐曲是刘天华于1928年的除夕夜即兴创作的,原名《除夜小唱》。当时的刘天华先生在几年不懈的努力下逐渐在民乐改进方面有了很大进展。正在筹划创办国乐改进社的他对民族音乐事业的未来充满希望,在理想一步步靠近现实的过程中感到了极大的欣慰。于是在这全国喜庆的除夕之夜,刘天华特意邀请了跟他一起筹备国乐改进社的朋友们共度良宵,大家尽情畅谈,对未来、对胜利充满了希望。在欢乐而平和气氛中,刘天华乘着灵感的浪花,即兴演奏出这首传世佳作——《良宵》。 刘天华是我国民族器乐的一代宗师,在二胡曲的创作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其运用中西结合的音乐创作技法谱写的10首二胡曲,使得二胡这种曾被“鄙视”的乐器焕发出新的光芒,并从此被搬上了独奏的舞台.为二胡艺术的飞速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良宵》就是其创作的具有“东方式的小夜曲”称号的二胡独奏曲。 整曲听下来,感爱最深的是它的祥和。全曲动听,豪不张扬,在娓娓道来的平静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流淌于心底的幸福和希望。并不是欢闹的曲调,却比欢闹更加有内涵,那种文人所特有的委婉含蓄,向我们真切阐述了更加深刻的幸福。乐曲采用D调,2/4拍。在结构上我们可将它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旋律进行很平稳,轻快流畅而富有歌唱性。乐曲的开头非常精彩: 用非常民族化又十分通俗的几个音符自然而顺畅地将主旋律引出: 平稳的节奏,五声音阶的环绕级进,乐曲一开始便为我们编织好了一个安详宁静的梦境,那种含蓄委婉的幸福豪不张扬地流淌于心底。直到两个 出现。装饰音的变化加上重复的渐弱处理,渲染着幸福的同时似乎又预示着平静的湖面将要泛起一点细小的波澜。第一部分的后半部:比前半部分放开了许多。首先,表现在它的音程跳动上,除了六、七、八度的音程跳进外,还出现了 到 十度的大跳。音区的拉宽为全曲增添了几分戏剧性色彩,前面一直很平稳的情绪在这里变得激动。过年的热闹气氛终于在此得以流露。轻快活泼的演奏更为优美抒情的旋律增加了欢快轻松的因素。接下来是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是很温馨的一段,音调环绕进行,节奏平稳舒缓,就像春天里流淌的溪水,轻柔而不失活泼。春节的喜庆洋洋,在音乐间尽情流露。接下来的曲调变得更加跳跃活泼起来: 人们的情绪高涨起来,尤其是第四小节以后,几串十六分音符的出现使气氛热烈起来,人们在喜庆的节日里欢歌起舞的景象在乐曲中清晰浮现。直至倒数第五小节, 音乐最终又回归安宁。最后出现的渐慢、渐弱及自由延长符的手法应用,使优美的旋律结束在谐和平静之中,让人们回味无穷。 《良宵》曲篇幅不长,难度不大,结构也不复杂。既可见于音乐会的节目单上,更常闻于街巷庭院之中,近年来已流传到海外,喜爱的人之多,在二胡曲中实属少见,堪称雅俗共赏之典范。说起二胡独奏,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有阿炳的《二泉映月》,同样是二胡独奏,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作为民间艺人,阿炳的音乐有着明显粗犷的成分,不像《良宵》这般委婉含蓄。《二泉映月》将那种凄凉哀痛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从中听到作者内心的呐喊,豪无顾忌。而《良宵》却不同,它有着明显的文人气息,就连那种欢乐的气氛都是很节制的,可以说二者各有所长,都是二胡作品中的经典。 本曲作者刘天华对我国的民乐改进有很大贡献,尤其是二胡。在曲式结构上,他一方面保留我国民间音乐特征的“多段连缀”的特点和“主题音调自由加花变奏”的乐思展开原则,一方面大胆吸收西洋器乐曲以主题音调的重复、移位重复、扩展、对比的原则,使他的创作在保持我国民族风韵的前提下,又体现出新的、中西交融的特色。他致力于使二胡曲成为雅俗共赏的作品,在创作上也擅长吸取西方的手法。就以《良宵》为例来说,有人说它是一首东方式的小夜曲。确实如此,它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充满即兴的笔触而有着小夜曲的感觉。在现在,《良宵》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演奏形式尝试过,乐器使用中西不分,并各展其长,异彩纷呈。这些都足以证明《良宵》不仅仅是一首成功的作品,而且还富有宝贵的艺术生命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久演不衰的魅力。

335 评论

cocoabread

二胡的艺术特色论文【1】

摘要: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关键词:二胡艺术 传统民族文化 音质 音色 演奏技巧

一、二胡的发展历史

宋代陈阳的《乐书》,自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开始编纂,于建中靖国元年完成,历时近40年,文图并茂、规模宏大、卷目浩繁。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二胡最早的文字记载。

唐朝已经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成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统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由此可见,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二胡演奏水平。

元代,二胡艺术进一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就清楚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

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拉弦乐器的通称,传遍大江南北。

直至近代,胡琴始更名为二胡。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刘天华先生就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二、二胡艺术特色分析

1.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精粹。

二胡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渊源于我们民族审美传统。

二胡所具有的独特的静态幽淡美、自然美,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二胡艺术音色柔和、抒情细腻、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

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文献中有的说是伏羲或神农这两个原始氏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创制的,有的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有的说“帝俊生晏龙,是始为琴”。

究竟如何,因无实证,尚无定论。

就已知资料而言,琴在周代已确实存在。

古文献中就有记载琴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1]此外,《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进,其声噍以杀,其声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二胡艺术的发展就受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无一例外,其追求的是天地浑然一体的境界。[2]

音乐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得方方面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激发出动人的旋律创作。

二胡艺术的创作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灵感。

《红楼梦》里描写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3]二胡曲《黛玉葬花》,是取自评弹曲目“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演奏者以轻拢慢捻的手法,丝丝入扣,声声入情,再现了林黛玉“自卑、自尊、自怜”的悲情艺术形象,让人产生怜香惜玉般的无限伤感。

《满江红》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作的词牌,宋人王善及近代的作曲家曾为之谱曲,在我国广为流传。

作者将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加以变化发展,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揉合,为图表现民族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

该二胡协奏曲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激发起对侵略者的憎恨。

祖国的大好河山历经艰险,但英雄辈出的中华民族能打败一切侵略者,历史证明了这个事实。

全曲充分表现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又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

2.纯净的音质、淳厚的音色是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质和音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如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噪音或杂音的程度等。

音色是指声音的属性,是由其谐音的多少,及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

如声音亮丽、甜美、圆润、淳厚等。

[4]在音乐世界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质、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中“腔”味最浓的乐器之一。

所谓“腔”,是指声乐演唱中的声腔。

之所以说二胡带“腔”,是因为二胡极富歌唱性的圆润音色近似人声,而中国乐器演奏的`最高旨趣则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并以接近人声为贵。

同时,二胡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

二胡多变的音色,是传统民族乐器的一个特点和亮点。

正是由于这一独有的特色,使二胡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具有民族味、中国味。

从中可以体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欣赏者通过二胡声音的变化,体现出二胡这一乐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进而能够把握乐曲中的内容、情感,使听众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

3.多变的演奏技巧是二胡艺术的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之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和独有的风格特点。

在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的弓法上,它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各显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比较丰富的,主要分为指法和弓法两大类,左手上有滑音、揉弦、拨弦、颤音等演奏技巧;右手则有跳弓和顿弓、拨弦、碎弓等各种技巧,其中左手的滑音和揉弦,右手弓法的在二胡演奏中显得最有特色。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

滑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

滑音是二胡左手最有特点的技法之一。

其功能:一为表现音乐,二为调节技巧。

滑音的音乐表现功能首先体现为点缀音色,深化感情色彩。

滑奏的力度、速度、幅度、方向对发音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四个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既相互制约又浑然一体。

[5]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滚动就叫“揉弦”,揉弦会发出一种类似波浪形的声音,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例如二胡曲《江河水》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采用了压揉技巧,压揉,即是二胡揉弦技巧的一种独特方法,其效果压抑、激愤,具有明显的内在潜力,更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祝桐君校注.与古斋琴论四卷[M].

[2]郑艳丽.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音乐审美思维[J].黄钟,2006,(z1).

[3]李庆霞.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J].海南大学学报,2002,(1).

[4]雨牧.浅谈二胡音色的变性[C] .二胡文集.

[5]苏沙宁.二胡滑音的二重功能[J].乐器,1993,(4).

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研究【2】

摘要:近些年来, 中国 二胡 艺术 的 研究 在 发展 ,特别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的脉络、演奏的技巧及艺术的风格流派较多,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相对薄弱,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关注不够。

本文试从时间的历时性研究转入空间的共时性研究,就二胡艺术的地域特色作简略探讨,以求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并就此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 键 词:二胡艺术地域特色

一、地域特色概言

人,总是在一定的 自然 地理 环境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此,人的体质和 社会 生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小到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办公室,其地域空间特征的差异都很明显。

人的 文化活动和其他活动,也必然与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这一乍看浅俗的论断,已由地域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可靠的 科学 依据。

所谓地域学或曰文化地 理学 的研究 方法 ,就是将文化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与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而对文化区域的划分、鉴别、定义和 分析 ,则是进行此类研究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地理上最大的分野是南方和北方。

南北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物产不同,民风民俗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也不同,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将中国的文化形态划分为南北两类。

这种划分虽然不可能与地理分界完全相符,但从历代学者的论述和人们普遍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看,这样的一种划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古往今来,中国南北两地的确存在不少文化差异。

从最简单的角度说,衣,南丝北棉;食,南米北面;住,南床北炕;行,南舟北车;至于“南腔北调”,那就离 音乐 范畴更近了。

通过这些罗列,可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是仅凭概念就可以诠释的,它实际上浸润在具体而细微的生活之中,不仅会日日时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 影响 ,更能点点滴滴地塑造出不同的性情和趣味,而这些性情和趣味,正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所以,我们从古今文艺作品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某些因南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二、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

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可由以下几个视角窥知。

从出版发行的作品看,西北一带的二胡作品主要有《葡萄熟了》(周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编曲 刘天华移植 刘长福改编)、《牧羊女》(曹元德编曲)、《天山风情》(王建民曲)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那里热烈奔放的音乐风格;从旋律音上说,普遍都运用了增二度的音程。

如《葡萄熟了》的倒数第十小节和倒数第二小节,特别是《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此类情况就更是随处可见。

从节拍上说,也许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小路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在节拍上多采用八五拍、八七拍、八九拍。

客观地说,像这样的非均分律动节奏,一方面音乐的动感性、舞蹈性强,另一方面增添了特殊的音乐效果。

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中多次 应用 了上述节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特别注重两手写实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葡萄熟了》的第144小节至151小节,通过左手指的拨弦及右手以同样节奏型的拉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那里的人们在丰收的时候,打着手鼓,载歌载舞的情景。

这显然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有关。

在南方的二胡作品当中,如《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忆江南》(闵惠芬曲)等,同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这里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从旋律音上说,大都是级进的自然音程,乐曲《忆江南》的主题即是如此。

从节拍上说,似乎由于这里为江南平原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音乐主题在节拍上常用平稳流畅的均分律动感强的四二拍或四四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更注重写意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江南春色》,通过采用江南丝竹特有的滑音、垫指滑音及圆润饱满的音色刻画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综上所述,二胡 艺术 发展 至今,笔者认为,对地域性二胡作品的优与劣、演奏技巧的高与低的评价,本没有绝对的标准,凡依据当前流行的审美眼光妄加判断,也不堪作为 科学 的评价。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南北两地的二胡作品风格及演奏 方法 的确存在着不同,则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或者说依据什么原理去 研究 二胡艺术中的地域风格或者描述地域二胡现象呢?

第一,地理条件与地域 文化艺术成就不成正比。

就 音乐 中最小的题材——民歌来说,山西河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穷乡僻壤,但那里民歌的艺术成就却很高。

尤其在表现爱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这些 内容 的民歌,更是震撼人心。

说得远一点,荷兰很小,西班牙很偏,但那里的艺术成就很高。

二胡艺术亦是如此。

浏览近50年来在全国正式出版的约300首作品之中的较为经典的50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以《秦腔主题随想曲》《蓝花花叙事曲》《陕北抒怀》《调》《红军哥哥回来了》等极富地方特色的、风格浓郁的作品,形成了在 中国 二胡艺术中 影响 较大、分量较重的一大派别体系即“秦派二胡”。

对此,在朱道忠先生的《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一文中这样说道:“‘秦派二胡’在这个体系中,通过传承、探索、 实践、创新,也以极其感人的风韵别树一帜地高扬于西北风中。此‘风’从黄土地高原向东吹醉了神州大地,国人无不惊异地引颈‘西望长安’,惊觉八百里秦川。”北京是中国 政治 文化的中心,也是音乐艺术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以京风、京韵为主题创作的二胡作品,无论是数量上或是影响力上,尚不及“长安乐派”。

因此,地理条件与地域文化成就不可概而言之。

第二,二胡的地域特色有远近而无高低。

一国之内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世界范围内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但文化的发展与艺术的特色却不以地域为界划分高低。

不能说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好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是不好的;同样道理,北京的二胡艺术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其他省市的二胡艺术也有其独特风味和特色,客观地说,各有所长,不分轩轾。

第三,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差异。

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在的质量而不在于外在数量。

研究二胡地域现象不仅应该重视作品的数量、演奏的技巧,更应该注重地域二胡艺术所反映的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价值的高度与深度,或曰更应注重其凝练的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

第四,结合时间因素考虑。

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的,不同的空间往往承载着不同的 历史 文明程度。

比如17世纪,本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时期,但那时在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可能仍然处于狩猎文化的阶段。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经济 连年出现高速增长的当前,地域之间同样存在着贫富差别。

这说明相同的年代不一定处在相同的文明体系之内。

这样,才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许多特殊的艺术现象。

二胡艺术亦莫能外。

在二胡艺术的研究中考虑到空间 环境的作用,实则并非新思想。

丹纳在《艺术 哲学 》中认为,艺术作品的产生不仅取决于“ 时代 精神”,也取决于“周围的风俗”,地域研究也不仅仅是研究山川河流,还要研究地区的文化及艺术。

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必然受到这个地域内 自然 与文化氛围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及演奏这些作品的人,甚至非本地人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都不可避免地存有这种地域文化的痕迹或是想象、感受这个地域的文化。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人在创作、演奏、欣赏一首细腻悠扬的江南作品时,他所捕捉、感受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

这是为什么呢?

近些年来中国二胡艺术的研究在发展,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不甚关注。

从时间角度研究二胡艺术的发展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角度。

“历史不仅是河流,河流不仅是一条。历史不但是时间的动态变化,更有赖以存在的空间的静态差异,亦即还有纵向曲线——历史的空间特征及其组合。”窃以为,这一看法甚是符合二胡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情况。

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将注重时间的历史性研究与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结合,可为二胡艺术的研究 工作增加立体而鲜活的气息。

参考 文献 :

[1]朱道忠 《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中国二胡 2004年 第2辑

[2]程民生 《开拓历史的空间——历史的地域研究刍议》光明日报1999年6月25日第7版

二胡的艺术魅力论文【3】

摘 要: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本文以二胡的艺术优长、二胡的艺术成就、二胡的艺术创新为三大理论层面,对二胡的艺术魅力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力图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二胡;艺术;魅力;优长;成就;创新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

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二胡的艺术优长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

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

北宋的陈��在他所著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

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

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

“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

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

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

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

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

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

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二胡的艺术成就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著。

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

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听松》、《病中吟》、《光明行》、《赛马》、《良宵》、《山村变了样》、《赶集》、《行街》、《空山鸟语》、《湘江乐》、《江南春色》等等。

尤其是《二泉映月》,1993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并被誉为“国际乐坛十大名曲”之一,已经蜚声中外。

在国内也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转变。

“作品艺术成就中旋律创作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旋律深刻抒情性的美感,这时于后来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应该有启迪。”③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到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而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应当跪着听!”另一首二胡名曲《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10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也是他的代表作,1993年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

这首名曲一起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深受国人与海外华人的喜爱。

其二是名家辈出、成果辉煌。

杰出的二胡作曲家有阿炳、刘天华、刘文金、赵砚臣等。

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有阿炳、刘天华、闵慧芬、张韶、张继让、张慧元、张令杰等。

其三是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二胡艺术影响到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族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于打造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成就是高水准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核心与标志。

三、二胡的艺术创新

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同样,二胡的艺术创新也是二胡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充分证明,二胡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一是作品的创新。

如刘文金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吴厚元创作的《红梅随想曲》等,都是成功的创新之作。

其二是演奏的创新。

如女子十二乐坊中的二胡演奏员的站立边舞边演奏;赵本山与郎朗的二胡与钢琴混搭二重奏《赛马》;北京“国乐天骄女子乐用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混搭演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创新是深层次的,这是二胡艺术魅力的支撑与动力。

注释:

①②王晓红.民族乐器系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63.

③张慧元.全活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243.

255 评论

飞花叶叶雪

“良”是美好,“宵”是夜晚,“良宵”就是美好的夜晚。“良辰美景”就是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此曲就是在这种“良辰美景”的纷围下,刘天华与学生们守岁时即兴创作的。按我国传统的习俗,每当除夕夜晚大家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等候农历新年首日的到来,以表示除旧迎新,大地春回,欣欣向荣的心态。可以想象屋外是天色清冷,银装素裹,屋内是温暖如春、灯火通明,不时又传来锣鼓喧天与爆竹闪响之声。真可谓良辰美景之时,人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那晚,刘天华邀请一些因经济困难等原因留校度寒假的学生,到他的东城亮果厂西口外东沿河家中过节。此时,刘天华的心情特别地舒畅,一是因为他与同仁们刚成立了“国乐改进社”,刊行了《音乐杂志》;二是得知去年底(1927年11月27日)我国有史以来唯一的“国立音乐院”在上海成立。于是,他也想在北平成立“国立北平音乐学院”,因而乘着除夕约请同学们一聚,共同瞻望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美好前景。在这种愉悦欢欣的心情下,一首精致的、歌唱性很强的二胡小品就此产生了。二胡曲《良宵》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刘天华作于1928年1月22日除夕。此曲的正名叫《除夕小唱》,又名《良宵》。其实,此曲写好后刘天华并没有定曲名,而是数日后从学生们所起曲名中挑选了《除夕小唱》一名。但是,后来人们往往以《良宵》为正名,这是因为前者似乎太过于偏重叙事,而后者不仅符合当时写作的情景,而且也更为艺术化些。“良”是美好,“宵”是夜晚,“良宵”就是美好的夜晚。“良辰美景”就是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此曲就是在这种“良辰美景”的纷围下,刘天华与学生们守岁时即兴创作的。按我国传统的习俗,每当除夕夜晚大家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等候农历新年首日的到来,以表示除旧迎新,大地春回,欣欣向荣的心态。可以想象屋外是天色清冷,银装素裹,屋内是温暖如春、灯火通明,不时又传来锣鼓喧天与爆竹闪响之声。真可谓良辰美景之时,人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那晚,刘天华邀请一些因经济困难等原因留校度寒假的学生,到他的东城亮果厂西口外东沿河家中过节。此时,刘天华的心情特别地舒畅,一是因为他与同仁们刚成立了“国乐改进社”,刊行了《音乐杂志》;二是得知去年底(1927年11月27日)我国有史以来唯一的“国立音乐院”在上海成立。于是,他也想在北平成立“国立北平音乐学院”,因而乘着除夕约请同学们一聚,共同瞻望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美好前景。在这种愉悦欢欣的心情下,一首精致的、歌唱性很强的二胡小品就此产生了。据学生金式斌在《一个愉快的晚上》文中,描述了那晚乐曲产生的经过:“墙外的鞭爆声,室内明亮如昼的灯光,主人和客人的微醺,使得烘托这一佳节的气氛也愈加浓厚。……经过了几段随意的演奏,又靠着科学的制造品听了几节名家的名曲,刘先生突然说:我好久没有作谱了,我想在今天做一个小小的二胡谱,做今天快乐的纪念。…… 于是,刘先生一面拉,一面把它写下来。写到一半的时候,中间有一点停顿,我们几个人先试着练习,等到已经会拉以后,就毫不客气地催着刘先生把它续完。就在这样催逼的仓忙下面,这个曲谱于是完全产生。”(原载《音乐杂志》第一卷第二号)。他们听的唱片有舒曼的小提琴曲《梦幻曲》,中国广东音乐曲《汉宫秋月》等。刘是否一时受到了这些乐曲的启发,而若有所思地即兴创作起来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地说,看似此曲是刘天华的即兴之作,而其背后却有着多么深厚的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知识技巧的根底与结累。这种长期的结累与先生天生的聪颖、灵感结合起来,才可能有这样天才作品的产生。 《良宵》是刘天华创作十首二胡曲中唯一的一首即兴之作,也是写得最快,篇幅最为短小,演奏最易上手的一首。故称为“小唱”也不为过,它真实反映了作者一时真情的流露,故而一蹴而就完成了全曲。乐曲以最具中国音乐特色的五声音阶开始,非常地民族化又十分地通俗:3 5 6 1 2为第1乐句,第2句扩充了3拍:后,对第1句旋律稍作加花变奏:。第3句分为两个乐节,第1乐节是第2句扩充3拍旋律的重复:。然后,去头:后再重复:,紧缩加花:,再把紧缩成:,这样,就完成了乐曲的第1段。看来作者运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扩充、紧缩、加头、去头等手法,从而形成乐曲的呈示部分。这一部分的情感总体上是较平稳的,而第二部分的旋律就显得一波三折、连绵起伏了。先是旋律迂回在低音区后音域向上扩展,达到了第二把的最高音:,然后,旋律稍迂回下行后再高八度反复上行:,接着是较为长大的波浪型的下降旋律:,并有所扩展而达到最低音:。上述段落的乐句看似由分句组成,但是,又是很连贯而一气呵成的。紧接着又是在第二把位上变化反复:然后跃入第三把的最高音,音乐也达到了最高潮:后面又运用了向下乐逗音型的模进:而进入最低音,似乎心潮起伏后渐渐又恢复了平静。在经过句作了调整以后,再一次出现了一波三折的长大乐句。首先,是处于第三把位的高音区上:,然后,伴随着旋律的渐层下降达到第一把位,但落于2音上,说明并没有完全收束:。接着,运用了切分节奏音翻高八度,再次把旋律拉到第二把位上后,才进入第一把位最低的内空弦音: ,再稍作渐慢迂回,最后运用内空弦高八度的泛音结束全曲,给人以无限的舒坦感与遐想感。从作者情感上分析,运用这种一波三折、高低错落的长大乐句,充分反映了作者“心潮逐浪高”的心态。从乐句上看,由最低音上升高挑后,通常又下行迂回到最低音。有时达到第二把位中高音区,有时达到第三把位高音区。总之,乐句有长有短、有分有合,很随意地自由引伸发挥。说明作者的心情总体上是平静而舒坦的,但在平静中又时时显得思绪万千、联想翩翩,故而有向上翻高旋律的展现与冲动,但最终还是在恬适之中归于平静。从结构上讲,作者虽然吸收了西洋单二部再现曲式的结构,但是并不很明显而突出。相反,运用了传统以乐句自由扩充为主要手段,以及旋律核心音调贯穿等手法,使乐思不断得到波浪型的发展与升华。旋律连绵起伏、层次分明,与呼吸也配合得非常的好,故有长大而连贯的一气呵成之感,听来使人十分的顺畅、舒坦而亲切。其实,乐曲的乐句停顿与切分节奏运用,都不是西洋乐句的样式,而是有着我国词曲音乐,尤其是唱腔乐句结构的特征。这种中西乐曲结构与手法的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自然熨贴的地步。毫无牵强雕凿之感,真可谓是神来之笔。从乐曲音域上讲,大量运用了第二、三把位是作者对二胡技艺的创新。刘在《〈月夜〉及〈除夜小唱〉说明》中曾说:“胡琴上有所谓〈三把〉演奏法,为时尚未久,大约从三弦、琵琶等乐器上脱化而来的。”刘早在1917年就向当时的国乐大师,被称为“三把头大王”的周少梅学过二胡、琵琶。而且也熟悉和学过小提琴,所以在他的二胡创作与演奏中运用三把位是十分自然的事,也是他锐意改革与创新的表现。而且,刘还认为“胡琴上分为三把,是很不精密的,并且不能尽其所长。我以为可以分七把,多则十二把。”这种看法实际上就是借鉴与吸收了小提琴的二度把位概念,而三把则是我国传统各乐器上广泛运用的四、五度把位概念。刘能引进西洋提琴上的二度把位系统,对民族乐器的演奏突破是有深远影响的。在此曲中我们可以发现,刘所写作的三把位旋律演奏起来极其自然,非常舒坦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从演奏上讲,连绵起伏的旋律需要功力深厚的长弓演奏技巧。运弓需饱满、平稳,不温不火,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与力度强弱而能收放自如。左指的打音也需清晰而富于弹性,滑音更要注意软硬劲的结合,这样才能准确地来表现乐曲的内容。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刘的大跨度的滑音与他学习过传统的“三弦拉戏”有很大的关系。很难想象在当时的旧中国,像刘天华那样一个人既能演奏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大擂(三弦拉戏)等民族乐器,又能演奏西洋乐器之王的小提琴与钢琴。刘天华确实是中西乐器不挡的第一人,这是需要多么远大的战略眼光和音乐抱负。而在战术上他又极重视民间音乐的收集工作,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养料。他学习西洋音乐的宗旨与目的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促吾国音乐之改进”。从《良宵》这一短小的乐曲身上,已充分折射出这一思想的光芒。 今天,《良宵》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二胡精品,1993年获得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颁发的“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说明它得到了广大听众与专家们的一致肯定。上海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黄贻钧曾把它改编成西洋弦乐合奏曲。在招待外国贵宾与友人的音乐会上,此曲经常被作为乐团演奏或加演曲目介绍给听众,这也是增强我国民族自信心的最好体现。

252 评论

相关问答

  • 二胡与戏曲论文参考文献

    二胡的艺术特色论文【1】 摘要: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

    钱小小小疯纸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二胡曲子论文题目

    你好的! ①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②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③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④ 要

    lijieqin不想长大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音乐论文二胡的文献综述

    随着新课程 教育 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

    蹦蹦跳跳32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二胡鉴赏论文

    一个是东方传统民乐之王,一个是西方乐器之王,二胡是民乐中最难的,小提琴是西方乐器中最难的。我认为二胡更能体现出中国人独有的气质,小提琴却很难做到。以下是我见解:

    hsx131452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二胡曲子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追求越来越高,音乐越来越受人喜爱,较为明显的是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选择音乐这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音乐

    cHeN&Li$L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