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2

blueberry317
首页 > 职称论文 > 研究秸秆焚烧的目的和意义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大旗网

已采纳

众所周知,以前在农村,人们对秸秆的处理大多数都是将它焚烧,然后他们会把秸秆焚烧剩下的灰来对土地进行施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意识到焚烧秸秆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性,所以从保护世界环境的角度上看,我们不应该焚烧秸杆。

在以前,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农民对于秸秆的处理都是把它焚烧,之后他们会对焚烧剩下的灰土对土地进行施肥。因为在人们的意识里,焚烧农作物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其中就包括焚烧农作物可以烧死农作物上的一些病原体。另外,农作物剩下的灰烬中其实是含有一部分营养素的,而这一部分营养元素可以作为肥料,有利于人们日后对田地的操作。

在以前的时候,人们总是看到焚烧秸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好处而忽视了焚烧秸秆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众所周知,现在的环境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如果我们继续焚烧桔杆,对我们的环境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因为焚烧秸秆会产生比较多的二氧化碳。焚烧秸秆的这些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必然会加重原有的温室效应。另外焚烧秸秆还会产生一些二氧化硫,而这些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当浓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当天空下起酸雨,必然会导致当地的建筑物受到一定的损害。同时它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雾霾状况。对于农村来说,如果我们不适当的焚烧秸秆也很有可能会引发火灾。

总的来说,为了保护世界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阻止在农村焚烧秸秆的行为,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呼吁大家自觉遵守这个规则,不要焚烧秸秆。

107 评论

假装不在上海

Storytelling在经济学写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每一位经济学研究者的必修课,而引言部分的作用则是将文章的故事脉络呈现给读者。因此,想设置这样一个栏目,和大家一起精读解析论文引言的写作技巧,初衷是慢慢积累也许有朝一日能够把引言写好,如果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的外部性,就再好不过了。 今天随机找了一篇文章,Guojun He 2020发表在JDE上的文章:秸秆燃烧,以及死亡率。且先拿它试试手。 摘要:本文利用卫星数据研究农业秸秆燃烧并估算其对中国空气污染和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秸秆燃烧增加了颗粒物污染,导致人们死于心肺疾病。每增加10 μg/m^3 ,死亡率增加。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对秸秆燃烧污染尤为敏感。对中国秸秆回收项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将这些项目推广到所有秸秆燃烧地区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大于成本。 首先介绍背景,第一句 Farmers often burn agricultural straw residues from crops such as wheat, rice, maize, and cotton in situ after harvest. 向不熟悉背景的读者介绍 秸秆燃烧 到底是什么:“农民经常在收获后就地焚烧小麦、水稻、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的秸秆残留物。” (插一句:实际上,燃烧秸秆的处理方式在中国更为普遍,但并不科学,极大加剧空气污染,雾霾严重程度,虽然已有许多更优的处理秸秆的方式,但新技术难以在农村普及,观念的转变困难,亟需设立新的激励机制。 秸秆焚烧在严重依赖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普遍,是造成季节性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Andreae and Merlet, 2001; Gadde et al., 2009; Rangel and Vogl, 2019)。这句话开始将秸秆燃烧和空气污染联系起来,开门见山,不绕弯子。如果是中文期刊,开头还要用一大段介绍政策背景,实际上这些背景放在Section 2详细介绍更好一些,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引言的每一句话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让读者快速明白文章的贡献,动机和意义。告诉别人你的文章为什么好,为什么好到让大家愿意花时间一看。因此,引言的每一句话,都不应该是废话。 However(However大多数情况下后面跟着的内容就是文章的创作动机或贡献),作者做这篇文章的Motivation主要有两个:(1)秸秆燃烧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但现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少;(2)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秸秆燃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人们健康,这可能使得政府不愿设立并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接着引出本文的贡献:(1)利用中国数据估计秸秆燃烧对空气污染和死亡率的影响,(2)并量化中国在秸秆回收政策的潜在收益。 介绍文章使用数据的独特性。包括2013-2015年中国秸秆燃烧卫星数据(秸秆燃烧),1650个地面监测站收集到的当地空气质量数据(空气污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点系统(DSPS)的四分之一中国人口的死亡记录(死亡率)。 介绍使用这些数据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本文的研究问题及发现) 本文的研究问题:估计了秸秆燃烧对空气污染和死亡率的影响。 句式大抵如此: Our baseline results show that 、 we further estimate that 、 Heterogeneity analyses reveal that …… 研究发现:(1)在县城中心50公里范围内再发生10起秸秆火灾,将导致增加μg/m3(或),中国各县的死亡率上升(2)。以秸秆燃烧为工具变量进一步估计发现,月浓度每增加10μg/m3可导致死亡率增加。(3)异质性分析显示,秸秆燃烧污染主要增加心肺死亡率,对农村和贫困地区40岁以上人群影响较大,但对年轻人影响不显著。 强调本文在因果识别上存在的担忧以及解决方法:找啊找啊找IV。 JDE 对这种微观实证,因果识别清晰的文章比较青睐。 本文的IV识别还存在两个问题:(1)桔梗燃烧可能不是通过空气污染而是其他途径影响人类健康,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实施与当地人口健康有关的秸秆焚烧条例。(2)另外,秸秆燃烧也可能对农民造成暂时的收入冲击,因为该活动往往在丰收之后。 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进一步采用两个IV解决内生性。(1)非本地农民焚烧秸秆(non-local straw burning),不受当地政府控制。(2)将秸秆燃烧与上风和下风区域分开,并利用上风和下风火灾系数的差异将污染效应与潜在收益效应隔离开来。 结果与基本回归系数大小相差不大,说明秸秆燃烧的内生性不是一个大问题。 进一步对2016年出台的秸秆回收政策进行评估,说明政策的有效性:受补贴省份的相对于非补贴省份,年均浓度下降了 μg/m3,避免每年万人过早死亡。 总结对现有文献的三个贡献,英文期刊常用三大段讲文章的主要贡献,而中文往往在一段中写完,每一个贡献用一句话来写,实际上还是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在写引言时,如果能在初稿形成时用三大段写明文章的贡献,会更加清楚文章在现有文献中的位置和贡献,这非常有利于深刻理解自己的文章。甚至解决大部分时候自己的内耗问题,觉得自己的文章没有意义,实则是因为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首先,本文补充了关于秸秆燃烧影响的文献。这是一支比较小众的文献脉络, Rangel and Vogl (2019); Graff Zivin et al. (2019); Lai et al. (2018)做了相关的工作。但这篇文章区别于Rangel and Vogl (2019)之处在于(1)……。(2)……。这里的逻辑在于,写该领域的重要文献做了什么,尽管有做得非常相似的文章也无所谓,写出来,然后说清楚,你区别于他的贡献在哪里。 其次,本文发现空气污染效应存在显著的城乡异质性。由于数据限制,农村人口数据缺失,现有文献估计不准确,如Zhou et al. (2015) and Fan et al. (2020)。 最后,本文发现近期出台的秸秆回收补贴政策显著减少了秸秆焚烧活动,为制定有效的秸秆焚烧法规提供了重要启示,为其他存在类似农业焚烧问题的农业经济体提供参考。这是本文的impliaction。 最后一段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The rest of this paper is structured as follows. Section 2……,Section 3……,Section 4…… 都是形式化的内容,大同小异。 引言就这么结束了,希望以后还有时间细细精读文献,每个阶段看文献的目的大不相同,做实证的时候可以速读,只看实证怎么做,写的时候又不一样,引言摘要等,都有值得细细斟酌之处,无奈我的水平只能到此为止

106 评论

绝色经典

利:农民焚烧秸秆了几千年。可见,焚烧秸秆还是有他的好处的。焚烧秸秆可以快速将秸秆无机化,将秸秆有机成分清除,成为草木灰。而草木灰对植物来说可是个好东西。它里面含有磷钾养分,能被植物吸收。焚烧秸秆产生的高温会杀死病菌害虫,对来年种植很有帮助。弊:焚烧秸秆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气候变暖,污染大气层。其中,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粉尘颗粒(这点农民朋友深有体会),影响空气质量。

309 评论

南噶希先生

近年来的夏秋季节,秸秆焚烧都会成为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焦点,因为秸秆焚烧会加重大气污染,特别是增加区域性雾霾天气发生的可能性。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政府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和能源局设立专项资金,环境保护部、中科院向社会发布卫星遥感信息,不少地方通报秸秆禁烧情况,一些焚烧秸秆的责任人受到了处罚等。但秸秆焚烧禁而不止,2014年比以往更为严重;秸秆禁烧已经成为“老大难”问题。本报告主要讨论秸秆焚烧及其影响,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为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提供参考。一、秸秆焚烧会加重大气环境污染近年来,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环境保护部、能源局等部门,分别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禁止焚烧秸秆、促进生物质发电等文件。2014年9月30日,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方案(2014―2015年)》。应该说,政府有关部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出现了不少成功做法和经验。然而,秸秆焚烧现象并未得到根治,还出现禁而不止的势头,主要产粮区秸秆焚烧问题尤为严重,2014年火点明显多于以往。以下列举三个例证。其一,2014年1月,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13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情况:夏季秸秆焚烧火点数最多的两个省:安徽1775个,河南1272个;秋季火点数分别为570个和506个,仍居前两位。其二,环境保护部官网发布了2014年9月29日―10月5日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卫星遥感监测结果:11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74个。居前4位的省份为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每公顷耕地上火点数分别为23、22、6、6个。其三,2014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第1版报道,河南省环保厅组织7个督导组,对全省秸秆禁烧情况进行了巡查督查,发现着火点7893个;发现的共性问题有:一是火点多,过火面积大。部分市、县的公路两侧狼烟四起,火光冲天,气味呛人,土地因烧秸秆而一片焦黑;个别地方过火范围长达数十公里。二是地方政府没有切实履行好协调监管职责。三是对秸秆禁烧的宣传不够,农村看不到夏季秸秆禁烧的宣传场景和标语。秸秆焚烧会加重大气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会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引发火灾烧毁周边的树木和农作物,甚至引发森林大火,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会增加区域性雾霾天气出现的可能。雾霾是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秸秆焚烧烟尘和气味被风带到周边,也会在浓度差作用下弥散,影响大气环境。如果居民都能闻到大气中焚烧秸秆的味道,反映大气环境已经受到了影响;其实,没有闻到烧秸秆气味并不代表没有受到影响,可能污染物浓度已经升高。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污染物成分源解析发现,在2014年10月的三次灰霾发生过程中,秸秆焚烧时大气中钾元素比例上升明显,对灰霾天气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秸秆焚烧对某个城市雾霾的污染源贡献多大,要做理性分析。例如,由于北京市周边的秸秆焚烧火点少,对雾霾的污染源贡献不大;对周边焚烧秸秆火点多的中小城市,对雾霾的贡献则要大得多。其道理不言自明:风大时北京不会出现雾霾天气,居民也闻不到秸秆焚烧的气味。而对一些中小城市而言,秸秆焚烧的烟尘和污染物将加重大气污染程度,与其他污染物叠加并成为雾霾发生的“最后一根稻草”。秸秆焚烧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秸秆焚烧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多项污染指数升高。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引起咳嗽、胸闷、流泪,重时会诱发支气管炎。如果秸秆焚烧排放的烟尘与其他污染物叠加,导致浓度升高并出现雾霾天气,到医院就诊的老人、儿童人数增加,这已被北京、南京等多地的研究所证实。一些研究也发现,呼吸道疾病与雾霾天气存在相关关系。二、秸秆禁烧难以收效的原因分析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工作,力求农田不冒烟;而农民则千方百计地烧掉秸秆。结果是秸秆禁烧工作年年抓,而秸秆焚烧现象年年发生,卫星监测到的2014年着火点比以往年份更多一些。因此,研究秸秆焚烧的原因,出台的政策措施才能对症下药,收到预期效果。1.时间紧是客观原因。对农民而言,秸秆烧掉最省事。在农忙时,既要收又要种,而且不能过了季节。作物收获非常重要,光种不收的事没人干;种就更重要了,不种下一季没得收。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妇女、老人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收割机的普及取代人工劳动成为作物收割的主要工具。由于土地所有权的限制,一些地区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受收割机类型、地块大小和地势起伏等条件影响,收割机主人怕机器受损,一般要留出8―10公分高的麦茬。农民在把小麦、玉米等作物抢收到家后,还要再把秸秆捆扎搬离田间,既没有时间也有些力不从心;而留在田里的麦茬又必须除掉,否则不能种下一茬。“不烧怎么办”是农民的无奈选择。2.行为惯性是主观原因。农民认为,秸秆烧掉最方便。在调研时我们常听到种粮大户、村民主任等人在谈到秸秆焚烧问题时说,秸秆焚烧也有好处,能增肥、灭害虫、减杂草。焚烧秸秆产生的草木灰含丰富的钾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秸秆焚烧时的高温可以烧死虫卵、杂草种子。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地方政府对秸秆禁烧的宣传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一些农民对秸秆还田、免耕等的效果不太了解。尽管专家认为,秸秆焚烧会对土壤微生物、对地力等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农民缺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的知识,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特别是对区域性大气污染影响的危害性,行为惯性使农民优先选择了焚烧。3.缺乏出路是重要原因。农民选择烧秸秆,是因为划算。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炊事和取暖用上了电、液化气等能源,秸秆用作薪柴的需求下降了。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秸秆作饲料的用量减少;由于部分农村治安差,留守老人、妇女不敢养猪、养牛、养羊,怕还不到出栏的时候就被偷了;打击农村偷窃行为需要引起重视。秸秆还田成本偏高。有关研究发现,秸秆粉碎还田,撒腐蚀剂、旋耕和增水作业的成本在每亩130元左右。秸秆做沼气原料,一些地方一家一户建沼气池不划算,农民不愿意投资。编织草帽、草苫等原有用途,因工艺失传、年轻人不愿干等原因,用量有限。做蘑菇基料,很难规模化利用。秸秆收购价格较低,运到路途较远的造纸厂、发电厂,农民的收入抵不上运费。秸秆发电用量大,但能量密度小,燃烧值低,不易运输且成本高(“百里不运草”)、所需存储场地大,一次投资大等,有补贴企业才愿意投资建设生物质发电厂。上述种种原因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秸秆无法用掉只好烧掉。4.缺乏长效机制是关键原因。尽管秸秆用途不少,如可以还田做肥料,可以青储用做饲料,可以做蘑菇基料;可以造气供居民使用;可以造粒或生产燃料棒,供锅炉使用;可以用作编制手工艺品、人造板和电厂原料等,但在农民力所能及范围内且能赚钱的用途并不多,也缺乏对农民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而得不到多少实惠、“赔钱赚吆喝”的事农民不愿干,企业也不会主动去干。由于秸秆收购季节性很强,如果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撑,企业利用秸秆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就秸秆收购价格而言,农民认为不赚钱;而对一些生物质发电厂而言,与燃煤电厂相比并没有什么成本优势。由于污染问题,国家禁止草浆造纸。由于秸秆综合利用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尤其是适宜农户分散利用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不多,利益共享机制缺乏等原因,导致秸秆焚烧禁而不止。5.认识不到位和监管不力是外因。对秸秆焚烧的危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靠落实文件、靠上级督促禁烧秸秆,难以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由于对“情节严重”的焚烧秸秆行为缺乏量化指标,执行起来的尺度难以把握:过轻起不到惩戒作用,过重会引起当事人的矛盾。对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乡村干部很难“较真”,毕竟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虽然国家对秸秆禁烧有一定补助,但不足以支撑基层工作人员的支出;且农村分管禁烧秸秆的工作人员也不可能把全部精力用在监管上。由于监管的时紧时松,即使被移出田间的秸秆,一旦监管放松还会被农民烧掉。三、解决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的对策建议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秸秆焚烧,改革开放前没有,联合收割机使用前很少,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解决秸秆禁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需要管理者的智慧。“解铃还须系铃人”,农民是烧秸秆的行为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加大宣传力度,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可以用张贴画、科普讲解、村头黑板报、张贴标语等形式,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问题。除了常年性的宣传,还可以选择每年的夏秋收获季节集中宣传时间,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和具体做法,宣传秸秆还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等。用技术指导农民,用效益吸引农民,用示范带动农民。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秸秆的综合利用能力,使农民充分认识到,焚烧了秸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公路和铁路的正常运行;使乡村干部认识到,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秸秆禁烧,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农民不敢烧、不愿烧,秸秆禁烧才能见效;只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二)将秸秆还田放在优先位置,提高农业发展后劲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土壤有机质下降、过度依赖化肥、化肥利用率低并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等实际问题出发,应把以还田为主的农业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具体做法上,可以采取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直接还田等形式。如选取叶子等软质、易腐熟的秸秆用作堆肥、沤肥并施用于田间;选择适合的秸秆用作饲料喂养牛、马、猪、羊等牲畜,再将牲畜粪便施用于农田;在收割时直接将秸秆粉碎并均匀地撒在田间,用拖拉机旋耕入土,既解决了收割下来的秸秆,也解决了留在田间的秸秆,形成“秸秆切碎—拖拉机旋耕—插播种”的还田模式;还可以发展形成建大棚—养猪—建沼气池—沼气用作炊事、照明等的“四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我国南方的一些家庭,建沼气池不但利用了秸秆,还解决了部分燃料来源,沼气渣还用作肥料,可谓一举多得,应加以推广应用。针对秸秆还田等农业利用中的问题,应出台相应措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规划并推广低成本、高效率和少污染的秸秆利用方法,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三)打通产业链条,培育新的商业模式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形成产业链,扩大就业机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应在满足农业、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从秸秆数量、品种及利用现状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的能源化、工业化利用。可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建设示范工程,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秸秆收集难的问题,需要探索和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对成片的秸秆,应从收割机收集入手,在收获农作物果实的同时将秸秆收集并运出田间;对零星的秸秆,可采用农户收集+村粗加工+公司规模化利用的方式,由农户收集并运到村里的集中点,进行粉碎、压块等粗加工,生产成燃料或原料。这样做,既有利于储藏、运输,解决运草的经济性问题;企业再进行利用,可以形成规模效益。此外,国家应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如对用秸秆生产乙醇等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给予必要支持。一些高校和地方在开发秸秆的化学利用,用于生产乙醇等。国家应逐步推广成熟技术,促进产业化发展。(四)修改补贴环节和对象,让秸秆利用者得到实惠国家已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各类补贴,包括化肥补贴、土地补贴、农机补贴(农业部负责)、生物质发电补贴(能源局负责)、以及重大项目补贴(发展改革委负责)。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在调研中发现,收集秸秆的农民没有得到应有收入,特别是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发现自己的收入比邻村干同样事的人要少,会认为受到不公正对待,心中有气;个别人的气不顺甚至会一时失去理性故意烧秸秆。因此,从解决问题入手,调整补贴对象和补贴环节。化肥补贴虽然可以降低种粮成本,但难以抑制化肥过度使用的情况;因而可以将补贴与秸秆还田利用挂钩。土地补贴没有直接补贴土地利用者,还提高了土地租用成本,制约土地的流转。因此,可以给土地利用者直接补贴,因为对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项目补贴对象是公司,没有覆盖产业链;因而需要将补贴分解到产业链各环节,如对开展秸秆还田的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购买生物秸秆腐蚀剂等行为进行补贴;加大对改装秸秆粉碎机、购买全喂入式收割机、以及可旋耕的大马力拖拉机等农用机械进行补贴,鼓励农民以秸秆换取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支持秸秆还田的服务体系建设,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普及等。(五)加大执法力度,改变落后行为以促进环境保护秸秆焚烧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具有负的外部性。秸秆禁烧是地方政府的权力,也是地方政府的职责。农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保护;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秸秆焚烧是落后行为,不仅不应受到保护、而且还要受到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进步,迎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早日到来。应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对秸秆禁烧工作的协调监管责任。依法对因焚烧秸秆造成火灾、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的进行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在违法烧秸秆受到处罚和发展综合利用产业获得收益之间,有理性的农民都会选择后者。一些地方管理者没有尽到协调监管秸秆禁烧的应有责任,特别是在禁烧秸秆上不作为的人,也应受到处罚。只有依法严厉处罚违法焚烧秸秆的行为,才能树立法律威严,法律也才能成为人们的信仰。通过政策激励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倒逼秸秆焚烧行为的改变,将处罚的“堵”和给出路的“疏”有机结合,只有农民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159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写论文的研究意义的时候作者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写,如下: 1、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前人有研究过,或

    『刻骨銘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问题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地:就是写你们为什么要研究或探讨、想要得出什么结论!;意义:就憨研究完以后得出的结论以及你们做完研究有什么收获。感想之类!总之最重要

    Lucky小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研究秸秆焚烧的目的和意义论文

    众所周知,以前在农村,人们对秸秆的处理大多数都是将它焚烧,然后他们会把秸秆焚烧剩下的灰来对土地进行施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意识到焚烧秸秆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性,所以

    blueberry31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有关研究秸秆利用的论文有哪些

    我们大家都知道焚烧秸秆害处多,但是,有些农民伯伯不听劝阻,依旧我行我素,继续焚烧秸秆——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何不让秸秆回家呢?听村里人说,如果焚烧秸秆被人举报

    来福胶泥MA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秸秆焚烧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环境专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下面是环境专业开题报告,欢迎参考阅读! 论文题目:

    devilyu226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