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横走
一、请谈谈你学习《论语导读》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对于每个教育者更是如此。1.、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2、做人要重视“仁德”。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3、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2、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3、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4、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二、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儒家学说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忠恕”既是“仁者爱人”的表现,又是“推己及人”的具体化。“忠恕之道”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忠”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恕之道”是达到“仁”的最高精神境界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是“亲民”、“明明德”、“至善”,是大学之道 ,又表现为“致中和”的“中庸之道。当代价值:1、“忠恕之道”是人类的普遍伦理,是解决人类社会各种矛盾的共同道德规范人类的共同伦理是维系与稳定人类社会生活、不同群体交往关系、调解不同集团矛盾关系的主要道德规范和重要思想原则,是维持人类持久和平、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伦理基础。孔子与儒家的“仁学”、“仁者爱人”、“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都包含普遍伦理的品格,它反映了人类理性自觉,反映了普遍的人性要求。2、“忠恕之道”是争取人类永久和平、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普遍真理“忠恕之道”,思想基础是人类普遍之爱,是解决人类争端、争取持久和平的共同思想前提与普遍伦理。儒家学说的现世主义、普世主义,是全人类争取持久和平、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真理。三、谈谈论语中的君子之道儒家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君子是我们做人的目标,是我们努力要做成的一种人。(1)君子坦荡荡,君子无所争,君子喻于义。也就是说君子要学会宽容、谦让、明白大义。(2)君子不器,指君子具有多种才艺。文质彬彬:指君子既文雅又朴实。无适无莫:指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要怎样做,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不应该怎样做,而是怎样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3)修己以敬:君子是使自己修身养性恭敬谦逊。矜而不争:君子庄重自守,与人无所争;能够合群相处,但不与人相互勾结。躬行君子:君子凭文章来交朋友,靠朋友的交往来培养仁德。安守节操:君子在穷困时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了。(4)君子处世待人时常注意自己的容貌真诚谦和;常注意脸色庄重严肃;常注意说话的言辞和语气。君子要重视百姓、粮食、丧礼、祭礼。君子给老百姓好处,但自己不耗费;役使老百姓,但不招致老百姓的怨恨;追求仁义,却不贪婪财利;态度舒泰矜持,却不骄傲;威严庄重,却不凶猛。君子有九思。四、谈谈你对儒家孝道的理解孝的现代意义孝道的内涵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敬养:孝有三等:最上是尊亲,即爱戴和崇敬父母,其次是不辱,即不亏身体,不辱自身和为亲复仇;最后是养亲,即养口体。2、侍疾:任何人都是要衰老的,人老了病就多,这是自然规律。一定要知道父母的年龄,把父母的健康放在心上。在给父母生病和治病的过程中,要特别进行精心的照顾。3、立身扬名,立身行道,扬名显亲,就是给父母带来荣誉,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4、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为如果绝嗣,像孝敬父母、扬名显亲、祭祀祖先这样的事就无人做了,故没有子孙是最大的不孝。5、谏诤:对父母的不义或不法行为,要进行诤谏劝止,不能盲目顺从。6、善终:要以崇敬的态度时时记住父母和祖先。追念父母和祖先,其形式就是祭祀。现代意义:1、孝道具有社会普遍意义和人类共同适用性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史的产物,涉及人类共同的心理和情感,在任何时候都是道德全民性和稳定性的体现。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弘扬孝道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使尽孝尽悌与市场经济的规则形成良性互动,既可以保证孝道这一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也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3、弘扬孝道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国家的基本细胞。基本单元稳定,社会才能和谐;细胞健康,国家这一机体才会强壮。而要保证家庭和睦稳定、生机勃勃,克尽孝道就是基础的基础。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结合论语中“礼”的思想,谈现代人道德修养句意:做人要有礼貌,没有礼貌,怎么来做人啊!礼,是指我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外在表现的行为、规则和形式的总和。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可以概括为“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所谓“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所谓“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行为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是在“知”的基础上产生,并往往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取向。所谓“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中,自学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而作出行为抉择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所谓“信”,即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某一道德的深刻而有根据的真诚信服及由此产生的对该道德义务的强烈的责任感。所谓“行”,即习惯化了的道德行为,是指人们由于自身的道德修养,使其自学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可见,礼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体现了礼的精华、礼的内涵。礼和道德的关系密切,对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很重要。六、孔子教育观孔子的教育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一、有教无类。孔子大胆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首创私人办学之风,不论贵贱、贫富、智愚 ,长幼,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悉数给予教育。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资质、秉性,分门设科,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是识才,真正地了解学生。其次是育才,在了解材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他不同的教诲。三、教学相长。孔子对学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也很民主,常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孔子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对提不出不同观点的学生,反而有些不满。四、全面教育。孔子认为,一个统治者首先是一个卓而不群的君子,君子应做到智者不惑、全者不惧、勇者不忧,并且要多才多艺。而且,孔子还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要从教人做人开始。五、一视同仁。在孔子眼里,所有的学生都是他的弟子,他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没有亲疏厚薄之分。七、从社会现实出发,谈谈你对孔子义利观的理解“义”者,宜也。“中庸”便是适宜的意思,后来则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 儒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重利轻义”(或者先利后义)的思想,孔子认识到了利益是使老百姓安定的重要因素,治国安民不能忽视利益的取得。另外,在义利关系上,孔子有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讲到了“见利思义”“见利忘义”,符合道义,取之无妨,这叫做“义然后取”,足是和足兵体现了公里追求,而民信则属于道德追求的范围,这段话是子贡以非此即彼的方式要求孔子在义利之间进行选择。在这种对立形势下,孔子讲道德追求置于优先于利的地位。同时,孔子的义利观又是以大利大义为旨向的。我们也不难发现,重利轻义是适合我们现在的义利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和金钱的关系问题明显的突现出来了,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做人、立身的大事。这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也有助于启迪社会成员在这方面做出正确的道德取向。八、谈谈你对中庸的理解和如何在社会中做到中庸中,不是折中,而是公正、适当、合乎道,遵循道。什么是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也就是合乎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叫做道。什么是庸?就是不易,或者说不变。而不是平庸、不冒尖。世界永远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这种不变的特性就是庸,所以说是天下之定理。中庸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站在世界的角度,自然永远是合乎客观规律(道)的,这就是中庸。站在“我”的角度,认识到世界的客观性,并始终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中庸。做事符合天下正道,用一种客观的视角、平和的心态,考虑周全的方法来处理,强调自我批评,坚持以诚修身,根据自己的身份做事,做该做的事情。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做到最好。对身边所有人的关系都要符合礼仪,拥有知、仁、勇三德。永远保持真诚。有机会的时候能做出大的贡献,而在没有机会的无道之时又能自保。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请结合《论语》中的信道原则,谈现实生活中的诚信之道。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学习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不自欺亦不欺人,不护短亦不造假,在无人监督时亦能自律,勇于改过等。学校求知,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求学时应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可以不懂装懂,欺世盗名。人际交往:以诚相待,以真情实意对待朋友,不可口是心非,隐瞒实情。以信相交,朋友之间必须诚实忠信,一旦欺朋友,朋友也不会信任自己,便会破坏了大家的友谊。以道义相交,将人际交往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彼此皆以道义为原则,这是一种君子之交。以平等相交,将友谊建立在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基础上。营商:从营商角度来看,「诚信」主要有以诚待客、货真价实、公平买卖、信守合同、偿还借贷、不做假帐等。为政:对于从政者来说,取信于民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政府守信,赏罚分明,人民才能信赖政府,遵纪守法,所以对于政府来说,祸莫大于无信。十、孔子一直强调“君子之道”,而现代人则强调“道德自律”,请谈谈你对两者的理解,并阐述其在社会伦理实践中的现实意义。在关于“君子”的诸多论述中,孔子的一句话综合了君子人格的道德内涵:“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君子义以为质孔子反复强调,“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把利看得很轻,穷不失义,弱不丧志,并把义利之辨看成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但这并不是说君子不懂得利与义的关系,一概反对利,而是强调正当谋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过,利固然不可一概排斥,但利的追求始终必须处于义的制约之下。正是在此意义上,孔子一再强调“见利思义”;如果不合乎义,则虽有利,亦不足取;相对于义,利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2、君子礼以行之君子以“义”为质,是就君子内在的道德品质而论。就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论,则“君子礼以行之”。儒家所说的礼,是指作为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一套生活行为准则。守礼,社会才能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局面,实现上下和谐的社会环境。所以,遵守“礼”是君子最首要的要求。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具体说,君子遵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辞让谦和。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在为人处世方面,君子与士是这样做的:“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泰而不骄”、“矜而不争”,“切切偲偲,恰恰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希望有用…………
离风携妻同行
语文 教育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初中语文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一) 1. 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2. 语文学习 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3. 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 4.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5. 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6. 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研究 7. 写作情境教学研究 8.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9. “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 10. 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1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科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12. 中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探究 13. 中学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14. 初中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研究 15. 中学 作文 课堂教学软件设计研究 16.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17. 个性化阅读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18.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9. 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20. 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二) 1. 中学生协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 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3. 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4. 高中作文 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究 5. 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执教新教材的教学观和教法初探 7. 论语文教 行体系的全程优化 8. 中国汉 语文教材 教育思想的研究 9. 作文个性研究 10. “以人为本”,走出职高语文教学困境 11.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建构 12. 创新阅读与人格培养 13. “伙伴编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中专语文教学应加强文学教育 15.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思考 16. 学习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17. 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18. 中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三) 1. 语文学科学生无问题意识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2. 学生写作主体性教育初探 3. 现代语文教育的评价指向 4. 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传统思想问题 5. 口语交际内隐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6. 素质教育呼唤高考语文考试改革 7. 从汉语的美开拓语文教学 8. 中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培养 9. 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 10. 合作—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诗歌审美人生教育研究 12. 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13. 关于评价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 14.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教学改革之比较 15. 国内四套语文教科书听说系统比较研究 16. 多媒体网络教室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7. 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研究 18. 中学语文美育研究 19. 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 20. 语文活动课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2.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3.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4. 初中语文创新参考论文 5.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
语文 教育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
这还叫简单?每个问题都能写一篇论文。建议选一个题目自己好好思考。
高中英语论文题目78个:1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2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3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设计4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
小学 教育 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的基础,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撰写小学教育论文的过程中,要注重论文题目的选择,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文是我为
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创新、思辨、认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二议论文题目,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