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5

瘦小的土拨鼠
首页 > 职称论文 > 远离网瘾的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阿甘终结者

已采纳

电脑,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多少年,通过许多人的努力,进行不断的完善,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软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出现了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世界。 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互联网的样式越来越多,便有了新闻网,论坛,学习网以及网游等等。我们平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拓宽知识面以及查找各方面的资料,网络可谓是我们的导师,是“第二课堂”。 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网瘾”。字典上对“网瘾”的解释是: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而网瘾主要的人群是青少年,尤其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整天沉迷于网游,不务正业,学生放弃了学业,那些“白领”们放弃了工作。并且现在的游戏价格十分高昂,一沉迷进去,便是一个“无底洞”,也有许多人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也有许多学生整天迷恋在网吧中不回家,网上一些暴力、色情的内容充斥,很容易把孩子带上错误的道路。 网瘾,对人们与社会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网瘾对我们有许多的危害,所以人们也想出了许多方法来帮助网瘾患者“戒”掉网瘾,其中不乏有许多极端的做法,比如说戒网瘾“专家”——杨永信。他用电击进行威胁,迫使那些孩子说自己是“自愿”要治疗的,并收取高昂的治疗费,还运用叩拜的方法,在入学时让家长和孩子下跪,极大的打击了孩子们的自尊心。 前两天在网上有一个耸人的事件,一个母亲,因为孩子跑到网吧当中总是不回家,沉迷在网游里面,她就用菜刀砍断了孩子的腿筋,防止他继续跑出去。这位母亲的做法是极端的,这种事情可以与孩子耐心的沟通,慢慢地让他摆脱网络的束缚。作为孩子,也应该适当的应用网络,多多汲取网络上一些对我们有益的知识。 从我自身的感受,我觉得应该理性、正确的去运用网络,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利于弊,沉迷于网瘾之中对我们的身体也有极大的伤害。我们必须自觉的去克制网络上的诱惑。只有坚定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网络带给我们的益处和无穷的欢乐。

239 评论

撒野撒野王子

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眼睛”,是读者关注的首个要点,特别是对于社会学专业论文来说,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导师的评审结果。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社会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与选题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体育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社会再生产机制:对民俗体育历史作用的人类学阐释--来自一个村落舞龙活动的民族志 报告

2.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

3.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 文化 遗产保护--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

4. 社会分层视角下居民体育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5.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径: 体育运动

6. 体育类大学生违法犯罪情况探析

7. 湖南省体育产业统计机制的发展与保障

8. 体育运动对干预青少年网瘾作用的研究

9. 体育人文社会学和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比较分析--兼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式的革新

10. 社会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图瓦人. 克里雅人. 罗布人民间体育文化研究

11. 浅析个人主体性不同时代的体育目的

12. 中国古代女性观的嬗变与女子民间体育的历史回顾

13. 休闲体育对离退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研究

14. 用体育运动戒除学生网瘾的可行性分析

15. 社区体育对社会资本的构造性功能

16. 后现代女权主义与美国妇女体育评述

17. 体育明星崇拜对青少年影响初探

18.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

19. 体育生活化视域下的和谐家庭构建路径研究

20. “社区. 学校. 家庭”体育一体化的研究--以景泰社区为例

21.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以散杂居区为例

22. 边缘青少年反社会行为体育干预模式探究

23. 从危机公关的视角试析体育明星的“傻爸爸”现象

24. 娃娃们需要更多的体育课

25. 体育消费的互惠激励机理研究

26. 政府. 民间和学界在村落体育保护传承中的角色定位

27. 广西融水芒哥坡会的体育人类学分析

28. 青少年“网瘾”体育参与干预模式建构

29. 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原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广西南丹白裤瑶“油锅”组织为例

30. 体育干预: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以云南为例

31. 长江中游城市群大众体育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32. 网络成瘾青少年体育干预个案研究

33. 运用“社会助长”效应促进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发展

34. 当代女大学生身体审美观扭曲与体育之救赎

35. 不同社会阶层家庭对体校竞技训练的影响--以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为例

36. 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中国女性体育文化的变迁

37. 社会体育调查中缺失数据处理 方法 的比较研究

38. 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农村妇女体育行为影响因素--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

39. 从体育运动看古希腊人对女性的性别建构

40.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特征的调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41. 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竞技体育平等参与权探析

42. 发展社区体育构建和谐社会

43. 体育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分析

44. 从文化学视角论休闲和休闲体育

45. 想象的共同体:电视. 体育与民族身份认同

46. 日本竞技体育崛起过程中的国民社会心态和政治诉求

47.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情绪与职业认同关系研究

48. 高教版《体育统计》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实际意义解析

49. 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50. 重庆市对留守 儿童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

51.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再审视

52. 体育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基于中美部分主流报纸的跨文化解读

53. 体育类商品 广告 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54. 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统计学“短学时”课程探析

55. 礼仪课程是体育大学生人文 教育 基础

56. 中国城市文化. 体育休闲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

57. 影响辽宁省城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发展的因素

58. 学校体育中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59. 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宁辛同志来我院做“我的成功之路”报告

60. 中日两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闲暇时间与体育生活的社会学研究

优秀社会教育论文题目参考

1、MOOC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索

2、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3、基于新媒体的社会教育传播模式构建研究

4、社区教育社会评价问题探析

5、赋权增能: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与 反思

6、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7、近十年公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8、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

9、我国当代社区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10、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评价问题

11、“非正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

12、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向

13、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

14、现代社区教育发展的若干规律探析

15、美国社区创客教育的载体

16、社区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7、国外社区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8、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19、关于对我国社区教育本质特征的若干研究和思考

20、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动机激发因素的实证分析

21、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22、赋权女性:晚清民国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23、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

24、美国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5、虚拟学习社区空间的社会学分析——以“华师在线”为例

26、妇女教育对农户收入与收入差距的影响:山西的 经验 证据

27、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综述

28、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育

29、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

30、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概述

31、美国社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32、国外社区教育的实践及启示

33、社区教育的内涵、特点与功能探讨

34、近三十年我国社区教育研究进展之文献计量分析

35、公民教育的进展研究:发达国家的探索

36、国内社区教育研究述评

37、民主公民的教育:1995—2005年公民教育的研究、政策与实践述评

38、我国社区教育的嬗变、发展态势及其实践策略

39、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

40、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认识、视野、使命

41、当代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考察

42、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偏差行为问题

43、美国公民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44、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45、老年教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46、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

47、全球化与公民教育:挑战与回应

48、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研究领域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9、南宁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50、试论青少年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51、对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简要探析

52、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53、刍议老年教育如何选择定位

54、美国教育智库对我国社区教育智库建设的启示

55、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管理特色探析

56、栖霞街道“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探索

57、雄州街道志愿者队伍自主建设探究

58、“社会妈妈关爱团”扶持特殊青少年成长的研究

59、引导社会民间组织打造社区教育特色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60、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社工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娱乐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广告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21、大学生婚恋观的社会性别分析

22、大学生兼职的利与弊

23、大学生寝室交往的人际动力研究

24、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25、大学生人情消费问题的思考

26、大学生社团的生存现状与发展--一某高校为例

27、大学生自杀个案的干预策略研究

28、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

29、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心理分析

30、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31、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32、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

33、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

34、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35、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

36、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37、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38、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

39、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

40、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41、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__大学为例

42、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

43、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

44、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__大学为例

45、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46、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47、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

48、互联网与社区生活

49、环境问题研究(民众的环境意识研究;民众的环境行为研究)

50、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51、家庭的功能演变研究

52、家庭的居住方式研究

53、家庭社会工作在我国的需求调查

54、简析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化的理念研究

55、简析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56、教育不平等问题研究

57、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失范问题

58、旧城区改造与"文化保护"

59、救助管理工作中政府社会家庭责任解析

60、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社会学毕业论文题目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热门题目有哪些

★ 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 发展社会学论文题目

★ 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2)

★ 社会学毕业论文

★ 关于大学生社会学专业的毕业论文4000字

★ 关于大学生社会学专业的毕业论文4000字(2)

155 评论

MyronKiven

网络,一个出现在新时代的高科技,网络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也给许多家长们带来了困恼。孩子们总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玩游戏玩通宵、玩得废寝忘食。让家长们担忧孩子的学习,担忧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大家都知道,一旦沉迷网络会有多大的危害。孩子们沉迷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了,整个人也变得恍惚,眼神都变得空洞而没有神采,这样的孩子家长们该如何是好?家长们对孩子网络成瘾这一难题应采取有效而简捷的措施:

多带领孩子外出采风;带孩子走出封闭的房间,让孩子不再只呆在电脑面前。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风采,让孩子看到网络上没有的事物,了解到自己生活的环境多么的优美,让孩子不再沉迷网络。

控制孩子上网时间;与孩子一同制定计划,每天的上网量为多少,然后做到有奖有罚,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关掉了电脑,家长们要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及时关掉电脑,家长就要扣除孩子下次的上网时间来作为惩罚,这样才能减少网络对孩子的危害。

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看书;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客厅里、沙发上阅读书本,也有助于孩子走出网瘾。家长不要只顾着自己的事业的忙碌,多和孩子在一起看看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让孩子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家长也要督促孩子,不要让孩子总是呆在封闭的空间里、呆在电脑面前。

多和孩子交谈;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孩子沉迷网络肯定是有原因的,也许是父母给的爱不够,孩子觉得父母不够理解自己,孩子就在网络上寻找快乐,家长们要了解孩子心理,多理解孩子,谈论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能有助于孩子走出网络的阴霾。

孩子们总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玩游戏玩通宵、玩得废寝忘食。让家长们担忧孩子的学习,担忧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大家都知道,一旦沉迷网络会有多大的危害。孩子们沉迷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了,整个人也变得恍惚,眼神都变得空洞而没有神采,这样的孩子家长们该如何是好?家长们对孩子网络成瘾这一难题应采取有效而简捷的措施:多带领孩子外出采风;带孩子走出封闭的房间,让孩子不再只呆在电脑面前。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风采,让孩子看到网络上没有的事物,了解到自己生活的环境多么的优美,让孩子不再沉迷网络。控制孩子上网时间;与孩子一同制定计划,每天的上网量为多少,然后做到有奖有罚,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关掉了电脑,家长们要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及时关掉电脑,家长就要扣除孩子下次的上网时间来作为惩罚,这样才能减少网络对孩子的危害。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看书;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客厅里、沙发上阅读书本,也有助于孩子走出网瘾。家长不要只顾着自己的事业的忙碌,多和孩子在一起看看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让孩子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家长也要督促孩子,不要让孩子总是呆在封闭的空间里、呆在电脑面前。多和孩子交谈;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孩子沉迷网络肯定是有原因的,也许是父母给的爱不够,孩子觉得父母不够理解自己,孩子就在网络上寻找快乐,家长们要了解孩子心理,多理解孩子,谈论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能有助于孩子走出网络的阴霾。

330 评论

屠夫糖糖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加大,计算机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已经覆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前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加大,网瘾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大阻碍,需要社会给予重视。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瘾现状,探究大学生网瘾背后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大学生远离网瘾的有效对策。截至2013年4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物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据有关部门预计,2013年中国互联网人数将突破6亿大关。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统计,年龄在20周岁左右的青年学生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计算机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推进人类社会文明向前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它把信息共享的理念深深地印记在人们的脑海里。但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大学生网瘾成为当前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网瘾(Internet Addiction,IA)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提出,后来经过众多学家认证,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网瘾是一种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冲动失控的上网行为, 具体表现为过度上网成瘾而对个人身心和社会造成危害的病态行为,是社会个体的一种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一、网瘾对大学生产生的危害关于网瘾少年的新闻报道是不胜枚举,它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对关注的焦点。网瘾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巨大,严重影响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成为阻碍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罪魁祸首。1.网瘾引发道德危机在“人-机”互动的模式下,网瘾大学生深受道德底线的谴责。一方面,大学生一旦沉溺于网络,就会两耳不闻窗外事,将全部心思用在网络上,而没有心思花费在学习上,就会使得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长期以往就会荒废学业,坠入深渊,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将被网络侵蚀掉,将会背负着社会强烈的道德谴责。[2]其次,对于网瘾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存在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网瘾的危害,不是远离网络而是想方设法地接近网络,并通过 欺等危害道德的行为为自己上网开拓,产生个人诚信危机。2.网瘾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时期,身心正在向成熟阶段迈进。一味地沉迷网络,将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多方媒体经常报道网瘾少年因长时间上网而猝死的新闻。[3]一方面,大学生在沉迷网络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身体锻炼,整天沉溺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导致身体素质急剧下降,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大学时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熟的阶段,而网瘾大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关系障碍以及感情问题方面存在很大隐患,加大心理负担和压力。此外,网络无法甄别信息的优劣,网络垃圾横行,诱发当代大学生犯罪行为发生。二、大学生网瘾形成原因1.内因对高校的学习不感兴趣。很多学生进入到高校后,对开设的课程不感兴趣,同时一些老师的讲述方式上也过于枯燥,这些使得学生不愿意去上课。这样学生就有了大量的时间,并感觉从高中的紧张生活中解脱出来,于是想着把自己以前失去的娱乐时间补回来,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而网络巨大的娱乐资源正好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很多学生选择了网络做打发时间的方式。学生在网络中能获得宣泄和理解。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希望能受到别人的关注。在日常的生活中,面对着学习和交际上的挫折,不免会产生一些悲观心理。网络正好能提供给他们这样的宣泄平台,比如交友网站上和陌生人聊天,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技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4]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并对此产生依赖感,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走向了网瘾道路。认知的偏差。由于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自身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有待完善。在网络中遇到一些刺激,可能就冲昏了头脑,无法做出成熟的判断。不良的思维出现后,渐渐的学生跟现实世界的脱节会慢慢加重,产生网瘾的学生会产生更严重的自我否定,从而产生厌世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2.外因社会原因。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发展的越来越快。有些游戏公司不断更新自己的游戏产品,以色情、暴力等为噱头,吸引广大青少年。同时,社会上的一些盈利性网吧,为了获得更大利益,24小时营业,并设有自己的商店,为通宵上网的人提供方便。[5]另一方面,这也为自制力差的学生提供了上网的方便,甚至有些学生几天不出网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家庭原因。由于现在的父母大多着力于自己的事业,忙于挣更多的钱,疏忽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这使得孩子心理方面的需求无处倾诉。加之有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好,自己有些心事也不愿意跟父母分享,于是很多孩子走进了网吧。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和电子产品的降价,很多家庭都为自己的孩子配备了电脑,这为孩子接触网络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学校原因。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高中松很多,这使得学生感觉终于得到了解脱。加上家长和老师的松懈管理,学生上网的时间和条件都非常便利。[6]另一方面,高校更注重学科建设和项目建设,对学生的管理不够重视。学校对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活动的举办都是校内的学生组织,由于缺少经费,往往达不到学生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很多学生对课外的活动提不起兴趣。三、大学生网瘾的解决办法大学生网瘾的产生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本身。大学生要加强自律意识,建立良好的兴趣爱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树立远大的目标,以热爱学习为荣,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把网络作为自己学习的渠道,从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的网络公民。政府要加强网络监管,运用法律手段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如网吧的开放时间上的限制。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不定期的检查学生宿舍情况。同时加大对丰富校园生活的投资,为学生的课外生活提供更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接入校园的网络的监管,为学生提供方便的、便宜的上网资源。

162 评论

相关问答

  • 远离网瘾的论文题目

    电脑,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多少年,通过许多人的努力,进行不断的完善,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软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出现了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世界。

    瘦小的土拨鼠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网瘾的论文文献

    直接在各大网站上搜索撒!

    subluevoyag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未成年人远离烟酒研究论文

    每天有8万左右青少年成为长期烟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世界各地每8秒钟就有一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每年有近500万人因吸烟致死。这一数字在未来20年中

    dt93001424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网络成瘾问题论文1000字

    摘要简单的陈述论文的大概就可以了。比如:青少年网络成瘾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近期关于网瘾治疗等问题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过内外各项研究的

    紫晨郡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网瘾文献的论文

    直接在各大网站上搜索撒!

    小尾巴摇阿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