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3

玉米卧熊
首页 > 职称论文 > 鲁迅伤逝论文答辩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瓶座A型

已采纳

鲁迅先生的作品,我看的也不算少了,这篇《伤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里面的那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和“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反应青年男女爱情的作品,在这篇小说里, 我能一如既往地看到“鲁迅式”的追问。追问理想实现后如何进行下一步的问题, 追问暂时的幸福获得后如何更新发展的问题。我不禁想到了先生的杂文《娜拉走后怎样》,先生说到娜拉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子君可以说是中国史的娜拉,她走出了专制家庭,要过自己的新生活,然而,结局确是可悲的。本文在参阅了众多论者的评论文章的基础上,择取子君和涓生这个切入点,执著于文本本身的考察,采用多种方法,(文章结构方面、心理分析、写作手法、逻辑推理等)分析子君和涓生的形象,子君是一个娴静天真而又柔弱的姑娘,她对外界的生活并不十分了解,也没有经受过风雨的磨炼。但她的内心十分渴望自由,渴望相互尊重的真情, 只要有一限光明照在她的身上,她的心灵就会呈现出异彩,只要有人给她指出一条切实的道路,她就会勇敢地往前

273 评论

識食過人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及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鲁迅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说。他以《呐喊》、《彷徨》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现代小说在他手里开创,也在他手里成熟。他的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他不仅是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而且也是现代小说的理论开创者。他的小说理论,来源于他丰厚的文学理论观念,更得源于他的创作经验,比那些纯粹的小说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性。首先,鲁迅先生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为中国小说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普通民众,写出了"人的觉醒";他用白话创作,用截取生活片断的方法来显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种种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他吸收和借鉴了现代西方小说的经验,使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多样化;他是中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优秀旗手。从中国小说发展史来看,鲁迅确是现代小说的开山鼻祖。1918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发表于《新青年》,以“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其次,鲁迅的小说作品既使人感受到一种沁人心脾、回味无穷的感性美,又揭示着催人奋进、闪烁着时代光辉的理性美。鲁迅是第一个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深刻的反映农民问题的伟大作家。当述及1922年至1925年北京文坛成了“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之后,鲁迅又发现其间从四处乡间跑来北京“侨寓”的一代年轻作者,所写小说往往“隐现着乡愁”,鲁迅称之为“乡土文学”。这一命名也成为经典之论,被后起的研究者所广为采纳。鲁迅“命名”不同于生硬地照搬某些洋概念,更不同于简单的拿文坛的事例去“证实”某种概念的存在,而是把构成文学史现象的最有特征的表现,上升为一种理论的概述与定位。类似的“命名”在鲁迅的其它论述中都有表现,如论述莽原社为“聊以快意”的一群,狂飙社对恶浊社会的讥刺搏击以及“虚无的反抗”,“未名社”在将“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等等。鲁迅寻找这种种不同创作倾向之间的转换或对立的关系,实际上这几个社团又都环环紧扣,此起彼伏地装点了20年代中期的文坛。他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场上,把中国人的主题—— 连同他们的破衣衫、悲哀的命运和痛苦灵魂带领了长期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盘踞的文学殿堂。在以往的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虚幻的民生,人民还是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鲁迅以作品将人民从精神上解脱,这是一种从理论上的改观。在鲁迅的笔下,我们既看到了被兵匪官僚折磨得成为木偶人一般的中年闰土,也看到了像双喜、阿发一样机智能干、纯朴无私的农村少年。鲁迅这些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奠定了雄厚的基石。在鲁迅反映下层人物的作品中,他的着意描写并非是那些惺惺相惜般的无病呻吟,总是把活生生的现实同残酷的封建制度以及国人所具有的劣根性紧密相连,以现实中的小事刻画出重大的社会问题。比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既是被科举制度愚弄乃至毁灭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又是一个不能清醒遭人耻笑的的可怜人物,给人留下一个可悲、可叹的鲜活人物形象,令读者无不深深思索。同样《一件小事》中,启示知识分子正视自己的阴暗面,向满身尘垢却正值无私的“卑贱者”学习,从他们身上寻求希望和力量。第三,鲁迅在新文学所采取的不同思路让我们看清了新知识者在资源建构上的不足。鲁迅在师承上,他支持钱玄同,肯定文学革命的白话文文言,“白话在生长,总当笃信进化论,相信“文学救国”的思想伦理意义,而且在白话文问题上以《新青年》主张以后为大关键”。在他的文学思想上,他承章太炎而来追慕魏晋文学的事实也早为论家所注意了。鲁迅通过发掘提炼特定的文学现象来把握文学进程,并在解释这些现象时,充分注意其与社会思潮的联系,注意形成典型文学现象的创作心态与情感表达方式。这样,所谓“历史的联系”就是很具体可感。鲁迅通过文学现象的提炼去展示文学发展过程的方法,能做到抓住要点总揽全局,抓环节体现过程,这是文学史研究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至今仍不失其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他的作品是现实与理想紧密相连的完美整体,他秉承了诸家的众才之长,既深刻鞭挞黑暗封建社会的残酷,又把人类美好理想深情寄托出来,但绝不是虚幻的乌托邦式的超现实理想。譬如,他在《灯下漫笔》中写道“……这人肉的宴席现在还排着,有很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使人者,掀掉这宴席,毁坏这厨房,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人如其人,文为心声。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通过自己的作品把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起来。鲁迅宛如滚滚长江之上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指路航标,鲁迅的作品永远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珍贵瑰宝。

253 评论

艾米Amysweety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它所讲述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作为鲁迅的唯一爱情小说,却以涓生和子君他们爱情的破裂为结局,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但它的悲剧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有以下的几方面首先,他们生活在那“万难破坏的铁屋子里”,整个社会的沉滞、腐朽不可能不毁灭这个爱情的绿洲。封建礼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爱情,当然也不例外。涓生和子君只是希望获得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小小的愿望,但那些“仁义道德”却容不下他们的叛逆!他们需要的是奴隶!一个“忠诚”的奴隶!在那些“德高望重”的封建卫道士和“铁屋子”里面的“沉睡者”们,他们都不允许他们的“屋子”里出现叛逆者!1、鲁迅小说对现代小说民族新形式的创造鲁迅是现代小说民族新形式的创造者,他的小说“格式特别”,一方面吸收了西方小说结构上的优点,打破了传统章回小说的旧套子,一方面又保留了传统小说描写手法上的长处,创造了既是现代化的,又是中国化的小说新形式,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鲁迅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鲁迅小说贡献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涓生、子君以及孔乙己等。这是鲁迅小说在现实主义艺术方法上的最主要的成就。鲁迅总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表现,在他笔下的那些典型形象身上,都达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能从他们的思想性格中看出某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总和。3、鲁迅小说重视人物心灵的描写鲁迅对人物心灵的揭示,几乎有勾魂摄魄的力量,常常只用极简炼的笔墨,便能写出人物心灵深层的东西。在表现方法上,与西方小说长篇大论的心理描写不同,他极少用静止的描述,而大多采用传统小说中以人物的语言、行动来揭示心理的方法,有时也有极简要而又极精彩的肖像描写。因此,鲁迅小说的心理和肖像描写都颇有写意特色,很富民族传统的意味。4、鲁迅小说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讲究细节的真实性,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点之一。在鲁迅小说中常常可以通过人物活动的一个小小细节,便认识到人物当时的心理、身份、性格,乃至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由于细节的真实,使鲁迅的小说中有许多可靠的风土习俗,人情世俗的记录,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这对形成他的严格的现实主义至关重要。5、鲁迅小说形成了“寓热于冷”的独特风格所谓“寓热于冷”,就是将热烈的激情寓于冷峻的外表之下。鲁迅小说在冷静的客观描写中充满了强烈的爱憎,在描写人物、场景,叙述故事情节时,一方面采用精炼、简洁的白描手法,一方面环境气氛又处处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使作品色彩朴素而又诗味浓郁。

205 评论

甜品达人范范

当理想的帆遭遇现实的礁——《伤逝》赏析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伤逝》是一出发人深省的爱情悲剧,全剧以男主人公涓生的内心回忆展开叙事,讲述了一对为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青年男女相知、相爱、出走、结合,最终却分离毁灭的爱情悲剧,深刻细微地揭示了他们在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彷徨与挣扎。当理想的帆遭遇现实的礁,当面对生存与爱情的冲突,我们该如何应对?《伤逝》对此的思考与解剖不得不说深刻。通过有关资料可以得知,鲁迅写《伤逝》是在1925年10月。如果划定一条时间坐标轴,那么在1925年之前的1923年7月鲁迅和他弟弟周作人彻底决裂,这一决裂对鲁迅而言“八道湾”这个大家庭从此消亡;1925年以后的1927年,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开始了正式的同居生活,一个新的家庭从此诞生。1925年这一年亦是鲁迅个人生活中起承转合的一年。由此,作为鲁迅先生小说中最扑朔迷离的一部,《伤逝》可以看成是一部鲁迅的心情小说,它反映了鲁迅在这段时期的心路历程。其意义和价值自然不言而喻。个人认为,鲁迅先生的《伤逝》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最需解决的两个问题。首先是封建腐朽的时代只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压抑人们的性格。《伤逝》的时代背景是传统的封建礼教与新进的民主思潮激烈冲突的五四时期。涓生和子君作为觉醒的知识分子热切追求自由的爱情,但是整个社会的沉滞、腐朽不可能不毁灭这个爱情的绿洲。千百年来深深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礼教不会允许爱情自由,他所允许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脱离了他们的准线,就是所谓的“叛逆者”。对于涓生和子君希望获得婚姻自由和爱情上的自由这一个小小的愿望,是当时那个社会所容不下的。这也是造成他们最后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其次是当时知识分子自身所缺乏的责任感和承担的勇气,以及对自由和爱情的盲目。当爱情的激烈褪去之后,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当理想的烈焰一闪而过,我们又如何在现实的灰堆中保留它零星的光芒?这是涓生和子君面临的最大问题,面包和爱情哪个更重要?显然涓生和子君爱情的帆触到现实的礁,四分五裂消亡了。“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这是涓生无数次的呐喊。可是究竟什么是真是?面包吗?为了这一份真实,涓生对子君的爱不能称为真爱。追求子君的时候“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可日后,却只当作是浅薄可笑的电影一闪,如此浪漫纯真的求爱形式就被涓生增加践踏了。这份爱情正是那个提倡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最后却为了求生而离开子君的涓生亲手埋葬的。子君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她对爱情的盲目纯真一开始就奠定了她的悲剧色彩。涓生的“无爱之爱”又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加深加快了她的悲剧化进程。涓生和子君之间的问题是需要解决的,这也是两个人在思考的问题。抛去小说表面所传达的,这又何尝不是鲁迅当时所探寻答案的问题呢?小说中反复提到“新生的路”。可何为“新生的路呢?”涓生在寻找,鲁迅在彷徨,“新的生路自然还有很多,我约略知道,也间或依稀看见,觉得就在我面前,然而我还没有知道跨进那里去的第一步的方法。”文中类似这种明明知道有新生的路存在,却无法找见,想去追寻却无可奈何的描写有好多处。此时,联系到鲁迅在1925年的处境,可以发现涓生和鲁迅在有一点上到是一致的:他们都希望脱离原有的家庭原有的“妻子”。这与鲁迅当时的境遇和心境是极其吻合的。我们应该说,在1925年的那个时刻,鲁迅用《伤逝》表达了他的心情。

105 评论

相关问答

  • 鲁迅野草毕业论文

    《野草》读后感1000字朔方如粉如沙的雪花在纷飞之后,整片原野便被孤独的雨的精魂所覆盖。然而在这雪的掩埋之下,却依然萌动着生命向上的力量。当春天的风裹挟着希望从

    Lena睡美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毕业论文伤逝

    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标志。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

    力力力力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评伤逝和寒夜毕业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毕业 论文是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现当代文学论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

    成都安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鲁迅论文的题目

    《我的失恋》鲁迅的这首诗,不但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流行的失恋诗,而且还教育了青年,爱情应建立在共同的志趣的基础上,门第不同,生活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思想感情两样,怎

    流浪停吗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鲁迅伤逝论文答辩

    鲁迅先生的作品,我看的也不算少了,这篇《伤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里面的那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和“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玉米卧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