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6

linsisty-Q
首页 > 职称论文 > 长治日报编辑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肥仔美金

已采纳

有。

本姓起源

1、源于鞑靼族

出自元朝时期鞑靼族木氏氏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今蒙古族本氏,原为鞑靼民族中的木氏家族,在元朝中期曾为朝廷上都大臣,至元朝末期犯满门抄斩之罪,为免杀身之祸,其家被迫迁逃入中原,并取不忘本之意,在“木”字中添“一”为“本”。

2、源于姬姓

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今四川省绵阳市的本氏,原本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后。传说,明末清初,在朱明王朝覆灭之后,各等级的皇族贵胄皆受满清政府抄斩之祸,皇室中有兄妹两人被侍卫们死命救出,其中的妹妹后来嫁予一周姓人家。

3、源于祁姓

出自东汉灵帝后裔,属于汉姓夷化为氏。东汉末期,中国大陆的战乱,导致大量民众迁移向倭奴国,在彼地生息繁衍,成为现今的日本民族之一。现今日本国中的本氏一族已经基本上夷化为本砥氏、山本氏、瀬本氏、本间氏等,复入华则简称本氏、原田氏。

4、源于蒙古族

蒙古族布楞都尔本氏,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ldurben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布楞都尔本氏中即有冠汉姓为本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5、源于鄂温克族

出自清朝时期鄂温克阿尔本昌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鄂温克族、满族阿尔本昌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与蒙古族、达斡尔族、汉族、鄂伦春族杂居,但社会往来较少。由于阿尔本昌氏族人擅长山林狩猎、饲养和使用训鹿,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多冠汉姓为本氏、山氏、鹿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本姓

251 评论

茱莉亚罗伯杨

有 初姓来源有四:1、出自于楚国国君熊氏。楚国国君为芈姓,以熊为氏,根据《世本八种1》,“熊乃初氏”。南北朝时期何承天的<姓苑>,记载:初氏,望出南郡.初姓早已有之.初姓碑文也提到"上先荆出楚". 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第十》:“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据初慧安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立茔于烟台芝罘西陀碑文和《史记》、先秦时期的《世本》等文献考证,碑文中提到的“老祖初公”既是楚国第七代国君熊严的儿子“叔堪”。烟台芝罘西陀矶岛,碑文有“羽音世考 初姓传宗 上先荆楚 袭受国封 四至八世 老祖初公 清净为质 富贵若空 奇获保寿 安隐南衡 由周时楚武王之位始 历秦汉代三十之系承”。公元前822年,八代楚国国君熊霜卒,弟仲雪、叔堪、季徇争立,仲雪死,叔堪奔濮百蛮,季徇立,为熊徇。(《史记。楚世家第十》),与碑文中"八代隐居南衡,的记载一致.因此,初慧安一脉的老祖是叔堪。 2、《魏书》、《二十五史。北史》记载,初古拔,本名薛洪祚,被太武帝世祖赐名,以军功赐为永康侯,赐田在陕西韩城。 3、出自祁姓.北宋1010年左右,皇上喊负责管理钱粮的度支员外郎祁暐,将祁卿家错喊为初卿家,因没人敢指出皇上的口误,于是从祁暐和他的爷爷开始,改为初姓。 4、出自满族老姓:绰克秦氏。绰克秦氏(COKI HALA)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以地为氏,世居绰克秦,后改汉姓初。未见到后人资料。求采纳

323 评论

脂肪君绝缘体

《长治日报》是中共长治市委机关的机关报。她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4月,是晋冀鲁豫解放区最早的地市党报。在五十多年的漫长历程中,报纸虽经几停几复,几易其名,但她仍是随着社会前进的脉搏而跳动,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而腾飞。《长治日报》前身叫《长市导报》,创刊初期为四开旬刊;1958年改为《长治市报》,周三刊,1965年更名为《长治报》,周三刊;1983年改为《长治日报》,周七刊,四开四版;1993年10月旧《长治日报》扩为对开四版,从1999年年7月1日起扩为对开八版,发行范围覆盖全市十三个市、区、县的城乡。 为市级刊物

346 评论

睿智杭州

王明见编辑整理

炎炎盛夏,蝉鸣如诗如歌。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进炎炎夏日婆娑的叶隙,便有一只只小小的黑色精灵饮着晨露鼓噪而歌了。它们伏在树干上拥占一方舞台,纵情地吟唱,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婉转,时而悲吟单身,时而呼朋引伴。似交响乐,似奏鸣曲,那美妙的旋律,迷人的韵脚,在林丛中缠绵悱恻,在簇叶间萦绕回旋,宛如盛唐诗人,用自信的演奏演绎着对盛夏的热情,诠释着对生命的热爱。

嘹亮的蝉鸣,以极大的热情与魔力占据了整个夏日,是盛夏不可或缺的音符,是大自然天籁对人们的一种恩赐。蝉虽娇小,却懂得用声音的能量延长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厚重,使空洞燥热的夏日有了诗意般的内容。如果没有了蝉鸣,夏天将会是单调乏味,不称其为完美的夏天。宋人朱熹在《南安道中》说“高蝉多远韵,茂林有余音。”在朱熹的耳中,响彻于炎炎夏日的蝉鸣不是令人生厌的杂乱的噪音,而是轻快婉转,相映成韵,美妙于心,有着音乐般节奏的天籁之音。的确,一树蝉鸣,生动着一个盛夏,成为夏日里一张婉转悦耳的名片。

伫立窗前,眼前那一棵棵挺拔的杨树上,绿叶在刺眼的阳光下依然鲜活透亮。而那隐身其中的鸣蝉却倩影难寻,偶尔看见了,它也是在那高高的树杆上,旁若无人地继续高歌。声声蝉鸣,在生命的血液里不知不觉生就一种沸腾,生成与声声蝉鸣一起呐喊嘶鸣的冲动。 儿时,在夏日中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蝉鸣了。在老家的房前屋后,沟沟坎坎,无论是挺拨的杨树,葳蕤的梧桐,还是婆娑的柳树,透过密密的树叶,总能听到它们在和弦而鸣。从早到晚,不知疲倦。那时的我,常常惊诧于它们小小的身体里竟蓄积着那么惊人的能量。

蝉作为一种充斥了童年时代的动物,真的是太熟悉不过了。这些小小的精灵用别的物种无法企及的天赋之音,从芸芸昆虫中脱颖而出,让历代文人墨客垂青有加,费尽了笔墨,写出了不知多少脍炙人口咏蝉的诗篇。初唐虞世南的咏蝉诗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代诗人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宋代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更别说柳三变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了。古人借鸣蝉而喻景喻情,抒发内心的情怀,时光荏苒却蝉鸣依旧,以此为引,牵钓出了多少流传千古的名章佳句。

蝉是儿时的尤物,小时候没什么玩具,在那样的山村,在那样的夏日,最叫人愉快的事情莫过于和小伙伴们顶着烈日,听着满耳的蝉鸣,带着捕蝉工具到树林里去捉蝉。其实所谓的捕蝉工具,就是在一根长长的杆竹上拴着一个塑料袋或小小的线绳网而已。轻轻的蹑手蹑脚走到鸣蝉栖落的树旁,趁着蝉儿得意忘形地引吭高歌时捕捉。蝉儿们哪知这般凶险,自认倒霉地哀鸣着。凡是锁定的目标,大都逃脱不了被网住的命运。那些被捕的蝉儿,我们先是放在玻璃瓶里精心喂养,甚至折了嫩枝让它们饱吸树汁,又或将细线拴住鸣蝉的双翼,看着蝉儿扑腾挣扎,以此为乐。儿时,不懂得欣赏蝉在林中自由鸣唱的妙处,而无端地折磨一条鲜活的生命,现在想来多少有些残忍。不过,那时那地,蝉儿们确实丰富了童年的生活,着实地让人怀念,以至于只要听到蝉鸣,都会想起儿时捕蝉的趣事。

时光易逝,岁月无情。别离了捕蝉为乐的年代,渐渐懂得感悟蝉鸣的内涵。而今又是盛夏之季,所居小城那清丽的蝉鸣声,从那低矮的山上泼洒而来,从夹道的街道上逶迤而来,从故乡飞越莽莽的群山翩翩而来,韵律和谐,平仄有致。白天,蝉鸣与车水马龙的繁华争宠;夜晚,却把一方宁静还给睡梦中的人们。让我这个年过半百之人再一次处于这样一种悠然境界,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味。此时此刻,栖在诗意里的蝉鸣里,我的心随蝉鸣荡漾开去。一丝丝夏风掠过立在两旁的梧桐树,满树的蝉鸣啊,婉丽动人,我静静地欣赏着,不愿破坏这般美好的意境,辜负蝉儿们的心意。

蝉的一生,实则命运多舛而奋斗不息。生命少则三五年,长的要达十七年之久。但在这看似漫长的生涯里,它仅有一个月见到光明的时间,自由飞翔与歌唱,感受生命的美好。蝉的卵产在树枝的孔眼里,要躲过蚋的偷食才有机会孵化,若蛹虫刚刚见光,就要赶在降温之前钻入地穴“修行”。在漫长的与污泥相伴的日子里,它要将身体四次蜕变,其间经历酷暑严冬,吸食树根的汁液维系生命。夏季来临时,蝉蛹方从洞中钻出,结束漫长的地下生活,在树枝上金蝉脱壳,完成生命中最后蜕变。漫长的黑暗,只为以阳光为弦,与绿荫起舞;漫长的等待,只为在盛夏绽放。一季高歌,这种对生命的执着、敬重和热情,着实让人动容。作家郑振铎对之惊叹不已,盛赞蝉鸣是“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

身为人类的我们,尽管有智慧的大脑,阳光下蝉存在的全部意义,谁能明了?它们的成长之路是何其漫长修远,它们的生命和快乐来的是如此不易。为此,它们才争分夺秒的鼓翼而歌,不知疲倦地用歌声给人们展示生命的存在,为大自然增添生机,最大限度地释放生命的华彩。悟蝉的一生,无非是想要一双振翅高飞的羽翼,想要一副金嗓子放声歌唱。而蝉作为一只只生活在泥土中的昆虫,原本可以像蚯蚓那样黙黙无闻的爬行一生,平淡一生。可是为了在夏日里放歌,为了短暂的爱情,坚定信念,让生命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蜕变,让灵魂一次又一次的超越……

蝉鸣,时光给季节定的闹钟,上天赐予人世间的梵音。怜听蝉鸣,感悟蝉鸣的梵语,就能感染蝉的执着,明了生命从一个沉闷多年的黑暗抵达光明的苦旅与欣喜,明了一季便逝,不能沉黙,不敢放任,坚定完成在生命结束之前唱完最后一首歌的深切愿望,哪怕烈日当空,哪怕昼夜更迭,哪怕破锣似的嗓子已经嘶哑……当然,唯有澄明的心境,方能领悟蝉鸣的内涵之幽远。

此时的我,心中隐隐作痛,生命短而又短的蝉,尚且如此珍惜这阳光下的时光,人又怎能将有限的生命之光虚掷在流逝的岁月之河?我静立于葳蕤的梧桐树下,聆听不肯休停的蝉鸣。这蝉鸣是一种惊叹,是对这个世界的讴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珍惜;这蝉鸣是一种怒吼,是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人生在世应该有所作为,绝不能碌碌无为;这蝉鸣是一种态度,是面对挫折、失败,甚至死亡的无所畏惧的勇敢,微笑地面对生活。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罗大佑歌声,陪伴着一代代童年,一代代岁月,一代代生命走过,歌声里飘拂过一季季的蝉鸣。一季炎夏,有一季蝉鸣,人生之事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有多少坚持,有多少忍受,有多少不懈努力,就会有多少成长,多少收获,多少阳光与欢乐。当身披一翼蝉纱,以七彩阳光为弦,还有什么样的诗歌“能媲美夏婵那来之不易刹那间的鸣叫呢?”佛经有云:刹那即永恒。在短暂的一生中,如何追求对自我超越,如何追寻生活之真谛,如何回答生命意义之所在,这才是人安身立命之本,才会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

蝉鸣就是夏日清丽的绝句。

炽热的夏,点燃了蝉的激情。掠过夏日嘹亮的蝉鸣,撩起了我内心美丽的涟漪。蝉鸣声声,诠释着夏日的酷热,倾诉着心中的情结。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蝉鸣中,我看见那小小蝉躯,绽放成了一朵朵灿烂的生命之花,我情不自禁为蝉而歌……

作者简介:

陈宝璐, 笔名亮剑,山西晋城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退役军人,国企副总。现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晋城市诗词学会理事,山西晋城市建筑行业企业管理专家。2018年开始散文及散文诗创作,同年发表处女作。先后在《山西日报》《西部散文选刋》《太行日报》《长治日报》《晋城建筑业》等报刋发表散文、散文诗。其中有作品入选《鸿烈精品散文集》,有散文《春雨飘窗唯美如诗》获第七届中华中外诗歌散文联赛一等奖。也有散文《渐远的秋唯美着生命的等待》获第八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280 评论

北极豆豆鱼

有姓“一”的。

据史籍《魏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有乙弗氏。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乙弗氏,多改为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汉字谐音改为一氏、乙氏。

一姓全国人数1424人,主要分布山西、四川、安徽,起源商王朝的缔造者汤,字“天乙”,后代将“乙”改为“一”作姓。

当代名人

一君豪(公元1928~ ),原名一夫蔡察,艺名蔡察草堂,别号兰亭;上海人。著名当代书画家、诗人。

一鸣(公元1932~ ),字苦军,号墨痴;河南南阳人。著名当代书法家。中国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铁流美术书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一丁(公元1935~ ),山西沁水人。著名当代作家。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地方县政府专家医院、文艺刊物、新闻单位任干事、科员、秘书、副主任、编辑、记者。

一胜民(公元1944~ ),1944年1月出生,山西榆次人。著名当代教育家。

一壶(公元1947~ ),江苏昆山人。著名当代书法家。

137 评论

相关问答

  • 贵州日报编辑

    池必卿,1917年生于山西平定。高中时即参加“12.9运动”,1937年加入中共。“7.7事变”后回到平定县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1949年后曾任中共中央

    jewelleryz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美行业协会组联盟敦促国会限制总统关税权力,美总统可以说有很大的关税权利?。

    小泥格格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人民日报社长和总编辑级别

    人民日报四川分社社长正厅级。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人民日报社是正部级单位,其社长、总编辑、总经理都是正部级,分社社长相当于报社中层干部正职,是正厅级。

    蘁嘬天唑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长江日报副总编辑级别

    《长江日报》于1949年5月23日创刊,报头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由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办。

    腊肉炒豆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长治日报编辑

    有。 本姓起源 1、源于鞑靼族 出自元朝时期鞑靼族木氏氏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今蒙古族本氏,原为鞑靼民族中的木氏家族,在元朝中期曾为朝廷上都大臣,至元朝末期犯满

    linsisty-Q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