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5

chenmingzhu
首页 > 职称论文 > 学术界对寂静的春天的评价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ovelymandy

已采纳

最近,吕老师推荐我看一本书,叫《寂静的春天》。拿到这本书,一看书名,我就觉得很好奇。因为春天一般都是生机勃勃的,为什么会寂静呢?出于好奇心,我赶紧看了下去,想赶紧在书中找到答案。其实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很深奥的,我发现里面有很多我看不懂的东西。但是,里面的一些情节还是给我留下来很深刻的印象。美国作家卡逊在书中描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二十世纪中期,为了追求庄稼的产量,人们大量使用农药DDT,使得整个生物链被破坏。鱼儿和虫子生活在这种被污染的环境中,体内都富含了许多DDT,鸟儿吃了这种鱼或虫子,都被毒死了,所以,这个春天没有任何鸟儿的踪迹,听不到鸟的歌唱,所以,这个春天很寂静。我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可是,我的脑海中又蹦出一个新的问题,作者为什么想写这本书呢?我赶紧上网查了资料,原来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逊的一个做护林员的朋友告诉她,这个春天没有任何鸟儿的足迹,连虫子都很少出现了。而作者从小就喜爱研究生物,她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奇怪,于是,经过调查,她知道了答案,就写下了这本书。书中描绘的情景好可怕啊!我难以想象如果地球上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又该如何生存啊?地球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让她不受到污染,让每个春天都有鸟儿欢唱,永远都不要有寂静的春天!

332 评论

极夜北极光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出版时,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强烈震撼了广大读者。本书一经问世,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世之钟。它无疑是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引发了整个现代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对公众和政府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和爱护的呼吁,最终导致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建立和“世界地球日”的设立。蕾切尔•卡逊的思想很快就变成亿万人的共同意识。她揭示的真理、她唤醒的科学和研究,不仅是对限制使用杀虫剂的有力论争,也是对个体所能做出的不凡之举的有力证明。1992年,即在卡逊逝世后的第28年,《寂静的春天》被推选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的书之一。这部科普图书留给人类以振聋发聩的启示,被誉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里程碑”。

342 评论

欠我一场爱情

书中精华总结: 对自然界有效控制的主体从不是人类,而是自然界本身。 从小在农村生活的朋友们应该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从几何时起,一年中总有几个固定的时间段,大人们会背上装满农药的桶,去田地里除草除虫。小时候的我,除了知道农药很刺鼻很难闻,并不知道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自然界中众多生命的杀手。从前的河水很清;从前的天空很蓝;从前夜晚的星星很多;从前会有很多小动物在某一天的清晨或者傍晚在家里庭院里逗留。现在的河水不再清;现在的天空不再那么蓝;现在夜晚的星星只有几颗;现在的庭院里,再也见不到刺猬、萤火虫、成群的蝴蝶与蜻蜓。人类为了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做了太多残害生灵的事,其中农药的普遍使用对于生态的破坏可以说是接近毁灭性的,这种毁灭也发生在制造者(我们)身上。只有经历了痛苦,我们才更懂得如何做更好的选择,每当我们个人经历了挫折时,总会被给予这样的安慰。这个道理应用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也同样适用,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问题:如果主体是整个人类,痛苦肯定更长久更深刻更难逃脱。这种体验,我相信近几年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深有感触。我曾经在一次联合国学术活动中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写了一篇研究型报告,在联合国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挑选了Climate Action(气候行动)这个主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在想,作为外行人,我又能做点什么呢?虽然我不能在专业领域做出贡献,但是我觉得我还是可以通过文字,写作这件最简单的事情,呼吁人们爱护环境。尽管我知道改变群众的意识比建造宇宙飞船还难,更何况我只是一位普通人,我更不会期盼人们因为看到了这篇文章,从此能够理性消费、时刻保持着环保的习惯,少用农药甚至不用农药。我只是想传递一下人类通过不科学的方法控制自然从而产生的后果,至于你觉得重不重要,有没有关系,会不会去思考,会不会做出一些改变,这些是你自己的选择,但是请永远记住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我们对环境生态的破坏,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而这个恶果是人类自己种下的。 这样讲来,看似人类很蠢,可是事实不就是这样的吗?如果你想好好地健康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那么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就算你觉得无所谓,可是 请不要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剥夺其它生命生存的权利,这是作为高等动物应该承担的道义。 为了储备更多的环保知识,我就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与环保相关的书籍,搜索结果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这次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本书作者蕾切尔·卡森,是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女作家、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 她用她的一生在证明“人类征服自然”的理念是落后和不科学的,卡森小姐坚持认为“自然平衡”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力量 ,尽管在此过程中遭受了很多人的质疑与不解,但是她仍然用自己的文字与所赋有的科学知识与当时的各界人士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好的,介绍完本书作者,接下来我将该书分为三个重点进行解读,以致于大家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精华。第一个重点:拥有足够事实后再去行动。 第二个重点:自然界中没有独立的东西。   第三个重点:对自然界有效控制的主体永远是它自身。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重点: 拥有足够事实后再去行动。 人类,一种很神奇的生物,神在“创造力”;奇在“意识”。人类也常常以贬低动物性自居,当人们不高兴,想用言语攻击他人时,词句中时常有各种动物的名称。殊不知在人类这种生物出现之前,地球上就已经存在着几十万种生物,要论起辈分,好像还轮不到人类。当人类出现之后,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大多以两种状态存在着:一是人类食物的掠夺者;二是人类疾病的传播者。 通过以上两种状态,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两者均对人类的福利造成了威胁。在面对自身利益受威胁的情况下,不只人类,大部分动物都会以消灭为目的,从而保护自己以及自己的领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这时出现了能够消灭各种害虫的化学药品,同时伴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均集中于在大片土地只种植一种农作物,这样害虫问题看似解决了,可是背后却隐藏着各种危机。人类为了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盲目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农业活动,这些措施都只是经济学家;工程师;政府部门某些高官等人员所认为的完美蓝图,可是大学以及政府花那么多钱培养的农学家、生态学家、生物学家,他们存在的意义难道就只是在实验室里搞研究,然后发表论文,得出结论就这么简单?最后的现象是几乎没人关注这些建议以及效用,没有人去听取这些领域的专家的意见与想法。杀虫剂的确是最快解决害虫的办法,这也正应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众多人的利益需求,但好像从来没有人思考过它是否有其它有害的后果。人们早已习惯各种农药被摆放在超市的货架上,当作正常商品一样去购买。面对这种现象,作者在文中给出了这样的解答: “民众应该决定究竟是希望在现在的道路上继续干下去呢,还是等拥有足够的事实后再去行动。” 看到这样的解答,其实个人觉得主要问题并不在个人,而在相关部门。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直到现在,环保事业的发展相比于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差甚远。“先污染,后治理”,我们人类总习惯选择这条道路。同时环保事业发展的程度更没有发达到能够影响到每个人,并且每个人都有着清晰的环保意识以及充足的环保知识。如果说世界上真正存在这样的地方,随手捡垃圾已经成为每位公民的习惯,并且从吃穿用行各个细节中,你总能看到环保的影子,我想,大概在北欧吧。至于原因,《北欧,世界凛冽的尽头》这本书会给你解答。正当我充满质疑与疑惑时,又看到了作者在文中提到: “我们既然忍受了,就应该有知情的权利。” 好像与我上面提到的想法不谋而合。可能由于诸多原因,人类先辈无法拥有充足的数据和事实证明未来会出现杀虫剂以及各种化学农药。但很庆幸的是,科技的发展让人类逐渐找到了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办法,近几年农业部门也在实施各种举措,列出了很多被禁止销售和贸易的农药,形成清单,并入法律。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重点: 自然界中没有独立的东西。 在该书中,作者经常会提到一种循环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大概描述为:人类把农药喷洒在各种农作物上,停留在农作物上歇息的鸟儿会饮用枝叶上的露水,然后在河边戏水时又会把有害物质带到小溪中,有害物质随着小溪回流到大海,无论是小河流的生物还是大海中的生物或多或少都会吸收化学物质,然后会影响水中生物的成长与发育,有的变异,有的间接死亡,有的直接死亡。经常食用海鲜的人类,也逃脱不了,人们从大海中打捞已经变异的或者已经死亡的鱼类,然后被做成各种美味佳肴送到人类餐桌上。一开始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根本察觉不到这种潜在的危害,然而这正是可怕的地方。合成的杀虫剂具有巨大的生物效能:它们不仅具有直接的毒害作用,而且能够进入体内最要害的生理过程,并常常使这些生理过程产生致命的变化。酶是身体的卫士,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可是它们破坏的恰好就是酶,并且这种变化在一定的细胞内是缓慢和不可逆转的。这种循环现象,放在任何生物链中,都会呈现相同的状态。你可以在脑海中以任何一条生物链为例(作者给出的部分生态环境有:地表水与地下水;地球的绿色斗篷即植物;河流),均会得出同一种结论: 人类既是有害农药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受害者。 既然无人能幸免,那么人类就甘愿在这种不那么悲惨的环境中生存吗?在最后一部分,我们也许能够找到解答: 对自然界有效控制的主体永远是它自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纪录片叫做《最大的小小农场》,英文是 The Biggest Little Farm .(大概九十分钟,哔站可看)。当你看完这部纪录片时,你就能完全理解这部分的主题。主人公约翰和他的妻子在创建农场时,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 坚持非化学治理。 他们的导师也曾说过: “这农场里所有复杂性、多样性。最终都会互相支持和强化,化繁为简地织成一张生态网。” 他们每次遇到泛滥的虫害时,都会选择等待,给自然多一点时间,让自然自己去解决这些头疼的问题。最后,总能以成功告终。其实很容易理解,这个世界就是多元的,如果我们人类想要简化,这样本身就违背自然规律。我们在给农作物喷洒农药时,虽然暂时消灭了那些害虫,可是单一的农作物种植,为这些害虫的天敌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长期喷洒农药,害虫也会形成抗药性,并且喷洒越多,那些害虫的抗药性越强。显然,采取农药治理害虫这项措施并不长久。作为人类,我们对待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 少去打扰。 虽然我们善待大自然还是总免不了会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但生命就是无常的,不是吗?尽管无常,我还是愿意相信: 那些我们曾经选择种下的希望终有一天会让我们运气爆棚! 好了,以上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哪怕带给你们一点点影响,我还是很开心的。当然,虽然这本书主要在写杀虫剂,但自然界都是息息相关的,不论是天空、大地、还是海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善待。毕竟,我们生而为人。

161 评论

相关问答

  • 对论文的学术评价

    导语:学术论文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基于学术论文进行业绩考核评价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方法。老师是如何评价一篇论文的呢?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寻找答

    减肥的小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评阅人对论文的综合学术评价

    导师对论文的学术评语精选 导师对论文的学术评语 【评语一】 该论文选题合理,为xxxx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意义重大。 该论文引用文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对有关的中

    nana鬼鬼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的学术价值评价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评语吧,通过评语的导向作用,我们可以引导某项工作或教育活动朝正确方向发展。你所见过的评语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

    DoughnutTOP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研究生导师对论文的学术评价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导师对

    珍妮爱美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学术界对寂静的春天的评价论文

    最近,吕老师推荐我看一本书,叫《寂静的春天》。拿到这本书,一看书名,我就觉得很好奇。因为春天一般都是生机勃勃的,为什么会寂静呢?出于好奇心,我赶紧看了下去,想赶

    chenmingzh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