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7

易叉叉叨叨
首页 > 职称论文 > 以美团外卖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pplealing

已采纳

首先,外卖可以吃在学校享受不到的美食,对大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兼职机会,可以让大学生赚取自己的生活费,跟朋友出去聚餐,可以享受折扣优惠,更加的实惠,可以从中找起附近的适合自己的口味的方案,选择适合自己的店铺,也更加便利的享受到美食服务,集体持续团购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大的优惠,享受更大的便利,可以享受到不出门服务,有时候懒得去餐厅,或者是懒得出门,可以直接美团送货上门。

还有美团优选,上面的水果更加实惠,便宜,可以减少更多的支出,同时享受到水果和零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高的生活质量,在相同价钱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广受大学生的喜欢。

218 评论

蛋爹是石头

比外卖速度,恐怕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中国抗衡。

在过去的十年中,资本为了抢占外卖市场份额,他们不断发出“抢滩行动”“冬季战役”等补贴大战。当硝烟散去,美团、饿了么踩着一堆“尸骨”爬了出来,几乎瓜分整个外卖市场。

美团、饿了么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算法,对超过700万的外卖骑手进行细致考核。他们希望不断削减外卖所需要的时间,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从而提升用户的粘性和使用频次。

现在中国的外卖速度和体验,比过去任何阶段都更好了。

论商业模式,用算法提升效率无可厚非。但算法的阴暗面也不断显露,外卖骑手为了更快配送、躲避平台惩罚,交通事故、猝死事件频发,成为算法中最大的受害者。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要求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

这一文件出台,意味着美团饿了么的算法霸权的时代结束了。在今后的商业竞争中,外卖平台除了用算法提升效率,还应该承担起更多 科技 向善的责任。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宿舍里,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张旭豪情绪激动,他说自己要做一家150亿美金的公司,这是汪渊第一次见到张旭豪,他后来回忆时说,“我觉得他(张旭豪)是神经病。”

但没过多久,一个叫“饿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线,汪渊成了张旭豪的创业伙伴。在这五年前,大众点评网成立。

这是外卖这门生意蛮荒时代的缩影。到今天,外卖服务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4亿,超700万外卖骑手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度,奔向无数等待着用餐的用户。

外卖这门生意,从出生起就注定会成为一块大蛋糕—— 如果说刚需且高频是这一商业模式得以成立的前提,那么包括家庭户数小型化、单身化、工作时间长等用户画像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巨头没理由不染指。

2013年11月,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美团正式进军外卖业务;一个月后,淘宝紧随其后,推出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次年5月,李彦宏携百度外卖再度跟进。

接下来的2014年被称为国内外外卖行业的真正元年,这年底,饿了么占据的市场份额、美团、淘点点与百度外卖各为、。

但巨头也好,已占据先发优势的饿了么也罢,在这个格局未定、方兴未艾的战场里,没人想做第二,于是一场围绕用户、骑手、商家、资本的竞速战拉开帷幕,再后来,这被称为互联网史上最惨烈的补贴大战。

饿了么前员工李立勋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美团比我们补贴凶,最开始的时候一元两元的补贴就顶天了。美团上来就是20元减10元,最狠的城市还有20元减19元。“他回忆, 2014年竞争最为激烈 的 时候,城市经理甚至要拎着现金直接去给到餐厅发补贴。

一组数据更能体现这场战争的惨烈。公开财报数据显示,美团在2015年到2018年近4年内,都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亏损总额合计1508亿元,调整会计准则后,这一数字仍高达227亿元。

即便在外卖大战后期,巨头也垂涎这块蛋糕。

2018年4月,滴滴外卖在江苏无锡正式上线,与美团、饿了么开启“外卖大战”。无锡一度聚集了近万名滴滴骑手,有人坐20多个小时火车来“参战”,还有便当店店长亲自上阵送滴滴外卖。

为了应对对手,饿了么甚至打出“干死美团、碾压滴滴”的条幅。一时之间无锡人民成为全国羡慕的对象,有网友晒出外卖单,原价,各种补贴打折之后,只要元。

这也只是外卖大战中的小阵仗,要知道,在外卖这个赛道上,百度糯米这种重量级选手都被干死了。

滴滴短暂的出现,并没有扭转市场格局。

留在牌桌上的基本剩下美团与饿了么两个玩家。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主要外卖平台市场格局中,美团外卖占比,饿了么占比为,两家合计占据着行业近九成份额,双寡头格局稳固。

双寡头格局已定,饿了么和美团的对手成了自己——迈过规模化增长的阶段,围绕用户体验与效率,连接着商家与用户两端的外卖骑手,成为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调动着无数骑手的系统,在美团叫“超脑”,在饿了么叫“方舟”,他们被称为实时智能配送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骑手接单是被系统最近选择的、时间是被严格控制的、路线是被精心优化的,骑手们在这套系统里机器般运转,无数个他们穿梭在城市里每一条街道,维持着平台赖以留住用户的“效率”。

速度,几乎是效率唯一的衡量标准。

《人物》此前的报道中,有外卖员回忆称,2016年到2019年,他曾三次收到美团平台“加速”的通知,3公里的送餐距离,从2016年1小时的最长时限,缩短到了2018年的38分钟。

将时间拉回到2016年11月,美团王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的口号是美团外卖,送啥都快”,他表示,美团的外卖平均28分钟内会被送达,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体现。

无论美团还是饿了么,留住用户最核心也最直接的方式,无疑就是持续完善用户体验,外卖这一场景下,用户拥有在商家端的选择权,这层用户体验由他们自己决定。

骑手便成了唯一的变量,于是在算法的支配下,他们跟着平台、系统不断加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曾表示, 外卖行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逐底竞争”,即不断试探送达时间的底线指标。 把所有的竞争参数穷尽了后,压力就被推到骑手那里,导致骑手处于极限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在这些躲不掉的算法霸权面前,他们手机屏幕上的每一次倒计时,都成了“deadline”。与时间赛跑,成了他们的常态。否则,他们面临的将是差评、罚款乃至被辞退。

于是外卖骑手在像机器一样加速的过程中, 闯红灯、超速、逆行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

这个时候,他们赛跑的对象就不只是时间了。

上海交警曾统计,2017年上半年外卖配送行业发生交通事故76起,平均每天有1名外卖员伤亡。

而今年1月,一位北京的饿了么外卖骑手,在他配送当天第34单外卖时猝死。当时,他的摩托车后座上,还放着4份没送出去的外卖。

不幸的是,这样的悲剧,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上演。

在算法霸权下,除了用户,外卖平台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众所周知,当生产效率无法提升的时候,压榨表现为尽可能地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

外卖平台的压榨,更多表现为提升效率。 让机器提升效率,企业至少需要投入研发,让人提升效率,只需要罚钱机制。

一切都是为了多接订单,为了GMV和收入。

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为了更高的GMV和收入,外卖平台的算法越来越聪明,它们能把配送效率放在了第一的位置,通过数据来评价配送效率,如果骑手有能力提前送达,算法就会认定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

时间就这么挤出来了,更多的订单也这么挤出来了。

在外卖平台尚未盈利的时期,GMV和收入都是估值的核心。即使尚在亏损当中,饿了么还是卖出了95亿美元的高价,美团也以483亿美元的估值成功上市。

直到现在, 外卖业务仍然是美团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超过一半,其他的业务更是基于用户高频使用外卖平台,具有较高的粘性才做起来的。

对骑手的极限压榨也是为了更好的利润。

一家制造企业的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比如造鞋的皮革、蒸包子的面)会随着产出产品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变。

这就意味着,生产出越多的产品,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越少,单个成本越低,毛利润越高。

这就是边际成本递减形成的规模效应。

外卖行业里,企业付给劳务外包公司的钱或者给骑手的基本工资可以近似为固定成本,骑手每接一单挣到的钱对企业来说就是可变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人等同于机器。

以美团外卖为例, 从2017年到2020年,美团的每笔外卖收入从元上涨至元,增幅为,同时期的外卖交易成本,只上涨了,而如果把外卖交易成本中的骑手开支单独拿出来,会发现骑手收入涨幅更低。

困在算法中的骑手疲于奔命,为外卖平台搭建了一座座财富金山。而他们自己,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

由于大量外卖骑手往往不跟外卖平台直接签约,而是通过一些App跟第三方劳务公司签约,从合同上看,骑手和劳务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但实际上劳务公司与骑手的关系十分松散。

平台用接单量、客户投诉情况考核骑手,充当了“雇主”的角色。而一旦交通事故发生,平台却躲在劳务公司背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在现行法律法规下,一旦骑手出了交通事故,承担责任的往往是骑手个人,而不是外卖平台。

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一家公司的成功,固然在于追求高市场份额、高利润、高估值,但也在于对 社会 责任的承担。往小了说,是创造就业机会、保障员工的福利,往大了说,是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推动行业进步。

曾经,我们崇拜的是福布斯上排行榜上的每一个人,现在我们更应推崇不只考虑效益,而是想着怎么把路修到偏远地区、把网络带到山区的公司。

人,不能等同于生产要素; 科技 ,不能只为提高效率存在;而算法,不应只成为企业赚钱的冰冷工具。

参考文献:

298 评论

yoyoyoyoyo224

美团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研究目的主要是想了解当代年轻人对外卖软件的使用情况,和生活习惯的健康程度,以此来增强大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提高注重饮食安全的宣传力度。

149 评论

烧卖吃饱了

> 点击查看原图 上图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整展示了美团外卖 App 的功能菜单,按照主菜单可划分为四类。 首页: 以分类、优惠等多种形式展示商家,用户可进行搜索、挑选。 闪购: 单独展示生鲜超市类商品,区别于首页的餐饮,主推基于周边生活圈的闪购业务。 订单: 查看所有已被创建的订单,用户可进行评价、售后、再来一单等操作。 我的: 集中管理用户资料及资产,包括地址、收藏、钱包、优惠券等,以及客服中心等入口。> 点此查看原图 上图使用泳道图的方式,分别从消费者、商家、骑手三者的用户角度,模拟展示了美团外卖产品的业务流程。 从中可看出,消费者与商家、骑手之间的流程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消费者是触发整个流程的主导者,而商家与骑手则作为服务消费者的角色,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闭环过程。从流程图可看出,美团外卖的登录、注册方式,基本以手机号码为主。即使使用第三方社交账号登录,也必须先绑定手机。 主要原因在于,美团外卖的用户是以手机号码为基准,一个号码对应一个用户,这样既能保证用户的真实性,也可减少刷单、刷评论等现象。而且,同一个账号是允许在多台终端同时登录的,用户资料及购物车等是支持实时同步的。 因为手机号码是点单取餐的必备条件,所以无论从用户或产品角度,使用手机号码都是十分合理且自然的选择。美团外卖 App 界面以橘黄色为主色调,并贯穿整个产品设计。除了底色、图标、文字,还配合可爱的袋鼠形象、骑手服饰等,整套色系已深入人心,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VI 设计案例。 作为一款外卖产品,设计核心围绕在如何更优的展示商家,并引导用户进行点餐下单。页面中部位置用于显示商家与餐品,搜索、设置、消息中心等功能置于顶部,而底部则为固定的菜单导航栏。操作方式以上下划动、单点选择为主,偶尔配合左右滑动作为辅助展示。> 点此查看原图 上图使用 Axure 软件,以倒推的方式,绘制了美团外卖 App 的中保真原型图,以便展示产品界面的设计细节。 原型图以灰度为主,并以彩色线条表示不同页面之间的流程关系,以蓝色注释讲解其中的交互设计关键点。前文已经提到,美团外卖的登录与注册方式,均以手机号码为主,从界面设计也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账号的退出方式,则放在二级入口「我的-我的账号」中,因为一般用户不需要频繁切换账号,较少用到。在美团外卖 App 中,新用户在未登录的游客状态下,仍然可以使用大部分操作,比如浏览商家、点选商品等,地址默认使用系统匹配的附近地址。直到超过限定范围,触发了必须登录才能使用的功能,那么界面则会提醒用户登录或注册。 上图展示了美团外卖中会触发登录提醒的操作,比如消息中心、购物车、个人信息、地址管理、订单结算等功能。这样的设计,对新用户更加友好,便于初次使用时的探索了解,直到产生下单需求时再引导注册登录。作为一款在线外卖产品,功能核心自然是点餐下单,所以对于商家的展示、点餐过程的引导,则至关重要。 从上图可看出,美团外卖对于如何引导用户做了非常多的功课,几乎所有操作都成为了商家页的入口。 内容上不乏带有诱导作用的优惠信息,用来增强用户下单的欲望。同时,还提供了很多便于用户搜索、筛选的工具,以便提高下单的效率。用户进入商家页后,可进行挑选、下单、付款等操作,示意图完整演示了用户从进入商家到完成支付的全过程。从中可发现,美团外面界面的设计逻辑非常清晰直观,即使是新用户的学习成本也相对较低。 用户在商家页挑选商品时,可以随意加减数量,并实时看到经过计算的实际总金额。而且,会贴心的提醒用户是否满足当前商家的满减优惠,还提供了「满减神器」帮助用户快速下单。挑选完商品,可以通过下方购物车进行二次确认,直观的展示已选商品及总价,确认无误后再结算。提交订单后,会再次具体的显示商品的价格公式,包括包装费、配送费、优惠红包等加减细节,详尽而不显罗嗦。在订单页,用户可以进行选择红包代金券、填写备注、选择餐具、开具发票等操作。最后完成付款,并跳转至订单详情页。本小节中提及的便捷功能,是美团外卖产品设计中的亮点。在贴合产品核心功能的同时,既提高了用户的点餐效率,满意度提升,又促进了消费。在商家页的左下角,有一个「满减神器」的功能,供用户快速选择符合满减要求的餐品,与「凑单提醒」相辅相成,相较更加直接有效。 满减神器会自动列出,当前商家中符合满减优惠的最优餐品组合。实现逻辑也非常简单,主要是通过商家历史订单,排列出被购买次数较多的组合。 由于满减优惠在外卖平台中已成常规活动,几乎所有商家都有力度不同的优惠,点餐时相当考验用户的数学能力。而美团外卖推出该功能,正是想用户之所想,为用户省去了凑单的时间,极大的提升了点餐效率。订单页面的顶部,用户已消费过的商家按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形成最近常买的商家列表。便于让用户快速找到,减少查找时间。 从用户角度来看,消费次数居高的商家,通常是比较喜欢、经常会关顾的商家。 在订单列表中,已完成的历史订单,可通过「相似商家」查看与该商家相似的其他商家,主要是通过位置、品类、价位等因素综合筛选。 通常是用户喜欢该商家的餐品口味,但由于某些原因希望更换其他商家,就需要用到该功能,特别是对于重度用户来说尤其重要。 在订单列表及订单详情中,均有「再来一单」按钮,其功能类似于重新购买。 用户点击后会跳转至该商家页面,并自动将历史订单中的相同餐品放入购物车。如有其中有缺失的餐品,会加以提示。当用户想要重复点选之前的餐品,或只是进行细微调整,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快速完成点餐。 除了适合用户再次重复点单,以及没有时间挑选餐品的场景。同时,当用户点错单并取消后,也可以使用「再来一单」重新添加,再到购物车中调整修改。美团外卖的商家展示,是以用户当前地址为判断基准的,必须在配送范围内才会展示,同时用户地址也是骑手送餐配送的关键信息。因此,如何引导用户填写地址信息,并确保选择正确的地址,是较为重要的核心功能之一。 如上图所示,美团外卖主要提供了三个入口供用户对地址进行选择、编辑,分布在首页、提交订单、我的地址三个页面中,分别对应了下单前、下单时、下单后三个流程。作为一款贴近民生的在线外卖产品,用户对于商家、骑手等服务的评价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上图展示了美团外卖中的多个评价入口。从示意图可看出,当前订单完成后,同时会有三个入口在提醒用户进行评价。如果在订单完成时,用户没有及时评价,之后再回到订单页仍会看到评价按钮,并且还单独设有「待评价」的分类。 评分机制可以促使商家、骑手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商家一般会根据评价内容对餐品加以改进,而骑手为了收到好评也会更加主动服务态度。同时,平台还可以利用用户评价作为产品优化的数据支撑,从而共同作用于整个产品质量及使用体验的提升。 在积极引导用户评价的同时,还需要保证用户评价的真实有效性。除了前文提到的,以手机号码注册的方式加强用户的真实性,还限制仅能在订单完成的 7 天内评价,且评价后超过 7 天也无法再追评。因为间隔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对于外卖口感及服务体验可能产生偏差,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最直接的评价应该在一周内。而这些评价内容,也会统一归入「我的评价」中,方便用户再次查看管理。如图所示,用户可以在大多数页面的右上角找到「消息中心」的入口。里面集合了所有的通知类及沟通类内容,包括商家代金券、系统通知、客服消息、好友消息等。 根据实际场景可发现,用户在沟通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返回进行其他操作,而「消息中心」的多入口设计,正是方便了用户的来回切换。当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碰到问题,首要选择自然是在线客服,上图展示了美团外卖 App 中多个客服入口及界面设计,主要入口位于「订单」及「我的」页面。 由于外卖产品的异常问题大多与订单相关,所以「订单详情」的页面入口更为常用。对此,根据订单或状态的不同,用户进入在线客服的页面内容是有所差异的。结合示意图举例,同一个订单在「配送中」与「已完成」两个状态下显示的内容是不同的。 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是为了简化用户的操作,利用大数据预测当前需求;二是将用户引导至正确的解决渠道,比如直接联系商家或骑手,从而减轻人工客服的成本压力。美团外卖 App 中,只要在用户已登录的情况下,已勾选的商品都会一直保留在「购物车」中,可以随时轻松找回,我将其称之为「购物车保留原则」。 用户点选过的商品必然是经过各种因素考虑的,即使当下不会立即下单,但随时能找回来是很关键的,给予用户一种「永远呆在购物车等着」的安心感。对于一款在线外卖产品来说,这是用户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用户在任何商家挑选过的商品,都会在「购物车」内集中展示,并非常直观的将价格、配送费、满减优惠写明。如果出现商家休息、商品缺货等异常情况,还会加以提醒(如图中)。用户可随时在购物车内二次挑选、比较,再进行下单结算。结算后的商品自然会清除,但仍可在历史订单中看到购买过的商品。 同时经过实测发现,即使在断网、闪退、没电的极端情况,购物车内的商品也不会丢失。但如果是游客状态,购物车则不会永久保留,因为用户数据是跟随账号在线存储的,并支持实时同步于多个终端。如图所示,用户若当前有订单处于进行时,在页面右下方会出现一个置顶的悬浮窗,用以显示订单的实时状态。 在「首页」、「订单」、「我的」三个主页页面中,都能看到该悬浮窗。用户点击后会直接进入该订单的详情页,方便随时了解当前的动态,比如骑手送到哪了。 结合图示可看到,根据订单状态的不同,悬浮窗的提示也会随之变化。悬浮窗会在用户提交订单后出现,而一旦订单完成(配送完成)即消失。如上图所示的交互动作,当用户选择「待评价(或退款)」时,页面会在切换的同时全屏展开并置顶菜单。这是比较符合用户直觉的交互设计,实际操作令人感觉一气呵成。 在这个状态下,用户的「点击」行为代表了「切换并查看内容」的意图,所以全屏展开更利于用户的浏览,避免其他无关内容扰乱视觉。同样的交互设计,还出现在了首页的筛选功能、活动页面的分类菜单等。美团外卖 App 中最常见的悬浮控件,主要是首页(或闪购)的「购物车」,以及订单详情页中的「红包」。 两个悬浮控件虽然性质类似,但在操作上略有不同。结合上示示意图,针对两者分别作简单分析。 购物车:当打开首页(或闪购)时,「购物车」控件的初始状态是完全显示的,以突出其功能位置。当用户划动页面的时候则呈透明状并收入边栏,避免阻挡内容。而如果停止划动,则会恢复完全显示的初始状态。 红包:初始状态同样为完全显示,划动时也是呈透明状并收入边栏。与购物车的区别在于,当停止划动时控件为隐藏状态,且可自由拖动。 「红包」控件是可以自由拖动的,且在停止划动后不会再次完整显示。如此设计可以尝试理解为,假设用户在订单完成后初始没有分享红包的意图,则之后再分享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控件只需保持「乖乖呆在角落且需要时也能找到」的状态即可。控件允许自由拖动,则避免了悬浮控件容易遮挡住页面关键信息的情况,比如当订单详情页需要截屏(分享、投诉)的时候。在适时的时刻给出适当的提醒,告知用户关键的必要信息,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提醒的时机及方式也相当重要,一旦过于突兀或频繁,提醒就会变成骚扰。 以下配合示意图,讲述美团外卖 App 中数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当用户使用「再来一单」功能,但该商家中的部分商品缺失而无法加入购物车,则页面会明显提示「 XX 商品已售完,并重新选择。」。 便于用户及时了解后,检查购物车并重新选购。避免了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下单,造成下错单、订单纠纷等情况。 当用户进入商家页,但当前未在该商家的配送时间内,则页面顶部会出现「现在预定,**:** 起送」的配送时间提醒。 明确告知用户,现在如果下单属于预定,以及开始配送的时间。避免用户挑选完商品后才发现无法即时配送,甚至直接下单后商家却没有配送。 另外,如果当前未在商家的营业时间内,页面则会直接提示「本店打烊」,且用户是无法点选任何商品的。 当用户提交订单时,若系统判断收货地址所在位置有雨天、雪天等恶劣天气,则页面会在配送时间下方给出「恶劣天气下配送可能延迟,请耐心等待。」的提醒。 便于用户提前了解,该订单的配送时间可能较长,若继续下单就意味着默认接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用户等待的焦虑感,并减少投诉、催单等事件。 当用户在任意页面进行屏幕截图时,则页面右侧会出现两个便捷选项,分别为「反馈问题」与「分享页面」。 选择「反馈问题」,会先进入包含马赛克及标记功能的编辑界面,方便用户先行除去截图中的敏感信息,或者标注需要反馈的问题所在。选择「分享页面」,则是微信、QQ 等社交分享按钮。另外,如果是在商家页进行屏幕截图,还会增加「好友拼单」的选项,点击后进入微信拼单界面。当用户手机所在的网络出现异常时,则页面会出现「网络不太给力,请稍候重试」的提示。 从上图可看到,网络异常下的提示非常简单直接,页面会因为无法加载内容而完全空白,并提醒用户重新加载(如左图)。在网络恢复正常后,重新加载即可显示正常页面。 如果是在使用过程中间歇性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则当前页面已加载的内容仍可继续浏览,但继续点击就会因为无法加载而弹出提示(如右图)。作为对于社会舆论的回应,美团外卖经常会推出一些加分的选项。同时配合公关宣传,对于品牌形象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 美团外卖于 2017 年 9 月份推出「青山计划」,正式将环保工作提上议程。同时鼓励商家与用户一同参与,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用户可在提交订单时自行选择餐具数量,或者不需要餐具。同时,页面会有明显标识「一起为环保助力」鼓励用户参与,而商家参与活动后则可以点亮环保标识。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界关于外卖污染的负面舆论,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美团外卖的绿色环保形象。 美团外卖于 2017 年 8 月份推出号码保护功能,提高对用户的隐私保护。 用户可在提交订单时勾选「号码保护」,开启后商家及骑手只能看到隐藏四位数的手机号码,联络用户时需要通过第三方号码平台进行中转,并在订单完成一定时间后失效。 号码保护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再也不用担心外卖单随意丢弃会泄露地址、手机,或者与商家、骑手出现纠纷时可以避免被通过手机号码骚扰。 美团外卖免费向所有用户提供号码保护服务,让用户使用产品时更加放心,有助于提升对该品牌的信任感。美团外卖于 2014 年左右上线初期就已支持匿名评价功能,主要是为了让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评分、内容。 用户对已完成的订单进行评价时,骑手评价是始终匿名的,而商家评价则可以选择是否匿名。而更加贴心的是,如果用户对商家给出两星以下的差评,则匿名评价会自动勾选。 该功能与号码保护相似,主要在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评价的真实性。美团外卖于2018年6月份推出骑手拉黑功能,用户可将服务体验较差的骑手拉黑,之后该骑手将不会接到该用户的订单。 此举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重复碰到态度恶劣、道路不熟的骑手。同时也可反推骑手提高服务质量,避免被多人拉黑而少接单。

228 评论

锦和1105

现今社会发展迅速,外卖行业确实如日中天,现在的外卖巨头美团确实对我们的生活做出了相对应的改观。对比大学生而已,能让大学生在充足的学习之后能更好的放松能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时间,而不是每天去为吃什么而发愁。的确这是好的方向,那反之呢,是不是大学生连宿舍门口都不愿意出呢,每天足不出户身体日渐油腻,一点大学生阳光积极向上的样子都失去了。不过在外卖行业也是有很多方向是需要去考虑的,比如在疫情这个第三方插足的情况下呢,是不是又是另一番说辞,这个还有待考究。

328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背景美团外卖论文

    到家:餐饮外卖为核心业务 餐饮外卖是到家的核心部分,市场交易规模持续上升,增长速度放缓趋稳。随着我国一二线城市外卖市场饱和、三四线城市业务发展边际成本提高

    新艺能门窗公司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疫情对美团外卖的影响研究论文

    现象:许多大学生为了方便舒适,选择了点外卖 研究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使用美团外卖软件的消费习惯;比较不同使用者的行为差异;美团外卖对大学生在校生活

    勿忘归途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美团外卖营销战略论文文献

    做生意没有绝对赚钱的项目,收益与风险同在, 做得好就赚钱,做的不好可能就会血本无归。 其实就是省去了商家的推广费用,节省了广告费,美团挣的推广费用,带卖费,一般

    yiyi1169681829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美团外卖的营销模式毕业论文

    美团外卖与1000余家Apple授权店合作,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合作首先就是美团正在加强自身的战略布局来提升长期的发展动力,其次就是苹果手机的线下专营店在经济市

    洋葱没有心7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以美团外卖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首先,外卖可以吃在学校享受不到的美食,对大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兼职机会,可以让大学生赚取自己的生活费,跟朋友出去聚餐,可以享受折扣优惠,更加的实惠,可以从中找起附近

    易叉叉叨叨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