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12333
水资源管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进行调节的各种行为。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1 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 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是一种非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机制,由此造成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尴尬局面。众所周知,我国的农业水资源严重短缺,但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水资源浪费极其惊人。我国主要灌区的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 4~0. 6 ,即约有一半的水被浪费。例如,我国北方旱区水资源极其紧张,浪费却相当严重,海河流域渠系利用系数约为0. 45 ,引黄灌区下游输水损失达30 %~50 % ,河西走廊一些渠道,水量损失竟高达60 %~80 %。 1. 2 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 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导致管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如灌区没有法律地位,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灌区处于两难境地,具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说法,实际上,作为事业单位,没有人事部门下达的行政编制,财政部门不安排事业经费;同时又要求它实行企业办法管理,它既没有法律地位,又受多种限制,不能像企业那样追求利润。现行的政策不利于节水。目前的灌区收入主要依靠水费,在固定的价格条件下,水费的多寡取决于供水量的多少。一些灌区为了获得较多的收益,甚至鼓励多用水,有些灌区虽然节约了水,但被无偿地调给其它部门,无利可图,严重地影响了节水积极性,不利于节水机制的形成。 1. 3 过度超采,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甚至恶化。如在井罐区出现大面积地下漏斗区,全国出现56 个漏斗区,总面积达8. 2 ×104km2 ,漏斗的出现,引起地面沉降或裂缝,甚至导致海水入侵。例如,全国已发现地面塌陷700 点多处,秦皇岛市已经形成32. 4km2 的海水入侵区;黄河流域由于过量不合理使用,多年来不断断流,已经对相关地区产生重大生态环境影响。 1. 4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收不抵支,举步维艰 由于水价太低,全国平均水费为运行成本的50 %左右,导致经营单位亏损严重,生存处于困境,甚至难以维持生存。 1. 5 水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 “农转非”是指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的途径改作它用。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现象更加普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势更加明显,制约农业的发展。1949 年我国农业用水量约为1001 ×108m3 ,占全国总用水量1031 ×108m3的97. 1 % ,到1998 年,该比例下降到74. 65 % ,与此同时,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由2. 9 %上升到24. 6 %。 2 我国水资源管理未来将出现的趋势 2. 1 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可以统称为供水管理,其主要的特征是根据工农业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它为缓解甚至彻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某些地区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水利工程不断兴建,工程难度愈来愈大,成本也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径流开发加大,带来了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断加剧,完全依靠增加工程解决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能,运用综合手段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一种必然。供水管理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用水者节水的可能性,它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寄托在水源供给上,其结果是水资源浪费的增加和低效。必须改变供水管理为需水管理。所谓的水资源需水管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类行为,从而实现对有限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它强调把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对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应着眼于现存的水资源供给,而不是自发的向新的供水能力投资以满足未来的水的需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水资源供给量不可能增加,我们必须依靠现在的4000 ×108m3左右水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水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2. 2 由单项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水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方面,如农业、水利、科技、气象、城建、环保、宣传、计划和行政部门等等。在以往的水资源管理中,各个部门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缺乏系统地考虑问题,其最终的结果是有利则争,无利则推,使水资源开发利用短期化,持续发展思想很难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未来的水资源管理,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管理水资源,是将水资源放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大环境中去开发利用,所以,其管理是综合管理,如地上、地下、降水、污水、中水综合管理等,并且与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农业而言,为了实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首先设立综合协调机构,从组织上为部门的联合创造条件,如国务院成立全国节水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宏观指导全国节水农业工作开展;其次,制订多部门参与的可行的节水农业规划,节水农业发展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并且将此规划作为有关部门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首先应该下大力气完善规划基础工作,明确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制定科学的节水农业规划,为多部门联合提供实现的基础。第三,充分重视发挥地方部门的联合效益,地方是节水的真正主力,只有充分发挥地方各部门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如山东桓台县是老井灌区,县委组织水利、农业、气象、财务和宣传部门参与,目前成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吨粮县。 2. 3 由行政区划管理向流域管理转变 按流域(地区、灌区) 统一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一个方向,其最大的特点是打破单纯的行政区划管理,走向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统一管理轨道。水资源按流域形成自然体系,只有按流域统一管理方可做到保护与合理配置相结合,使上下游依赖水资源的各经济部门得到均衡发展。对于农业水资源而言,具体内容是以流域为单元,对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优化调度,合理利用。灌区应以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为基础,以地表水作补充,以浅层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以调控地下水埋深达到适宜动态为指标,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综合治理旱涝盐碱,获取最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 4 由计划模式向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由于我们认识上的偏差和制度的制约,水资源管理一直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设计和运行,其结果是政府管得太多,市场作用没有得到发挥。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水资源管理机制必然向市场机制转变,由于水资源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解水资源,所以,未来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必然向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最近水利部部长在中国水利年会上作了“水权与水市场-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经济手段”的报告,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2. 5 用户参与水资源管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在未来水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用水效率,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一切技术和措施最终通过用户的实践来实现,用户是节水提高效率的主体,其行为和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节水效率的提高,所以用户参与水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现了用户参与水资源管理模式,如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和河北部分地区建立了农户参与管理的一种新型的经济自立灌排区。试区成立了由各级地方行政、水行政、节水专管单位负责人和用户组成节水管理委员会,一切重大决策通过该委员会决定,或者成立用户自己选举具有法人地位的自我管理组织用水者协会,有关节水工作由灌区和协会共同协商解决,其效果比较明显。
伊斯坦布尔之夜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摘要: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等,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能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当地环境。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前言
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经相当匮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倡导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必须应用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田的增产增收。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有效控制输水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浪费
在长时间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农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输送的水量会有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长时所需水量为4,000亿m3[1],但是在所有输送水量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对输水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有效方案进行节水,例如对水泵、管道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水、渗流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灌溉的效率。
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进行水资源的输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渠道的防渗材料,现浇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面、干砌块石是常用的防渗材料,通过统计得知可以解决80%~90%的渗漏损失,如果使用浆砌石,防渗损失的水量可以减少到60%~70%[2]。另一方面,在水渠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输送水量的损失可以减少到90%,但是这一处理成本非常高,因此在使用中不能广泛推广,只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使用。在施工中如果设计的渠道比较小,还要求使用混凝土护面,技术人员可以选择U型混凝土渠道,可以很好的改善输水流量。
输水中可以选用管道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如果在农田灌溉中应用喷灌、滴灌等技术,可以选用高压的输水管进行地面灌溉,有效减少5%~10%的水量浪费,这种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在95%以上,由于造价成本较低,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方式的分析
分析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喷灌技术而言,主要利用了水泵、管道和自动喷头,在水泵的作用下产生压力,推动管道中的水箱喷头流动,在喷头处产生高压进而将水喷洒到田地中,这一喷洒过程非常均匀,提高灌溉的有效性,达到很好的节水目的。通过对实际喷淋技术的调查统计,喷灌的均匀度可以达到90%以上,对水资源的使用率可以提高60%~85%,如果将喷灌和传统地面灌溉进行对比分析,大约能够节省30%~50%的用水量。
分析步行式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步行式灌溉方式而言,灌溉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电力和相关的农用机械,再配备相应的灌溉设备,提高这种步行灌溉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这种灌溉方式充分结合了农业机械技术和节水技术,而且整个操作流程并不复杂,通过对不同设备的简单组装,就直接可以到田地中进行灌溉,流动方便、适应性强,因此在农田灌溉中应用范围较广。另一方面,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后,在当地还无需建设大型的水利工程,极大的节约了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费用,节能了人力物力,因此在技术不断发展中这种灌溉模式不会被淘汰。
分析微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滴灌技术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需求和该技术的缺点,合理的进行改进,从而研发出了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在节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应用方式有四种,分别是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渗灌[3],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用具体微灌方式,这种微灌技术主要由灌水器、灌区首部、输配水管网、水资源构成。微灌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灌溉过程中的灌水流量非常小,一次微灌会延续很长的时间,除此之外,这种灌溉方式的灌水周期短,能够很好的控制灌溉水量,除此之外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将养分和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土壤中,这种灌溉方式更直接,作用效果更强,作用时间更短,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经济作物中都选用微灌技术。结合实践灌溉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该灌溉技术可以节约大约50%~80%的用水量,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土壤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分析,发现节水灌溉技术很多,目前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在实践中都有很好的应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的作用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参考文献:
[1]盛亚南.简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72.
[2]张斌.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96.
[3]居尔艾提,图尔荪尼亚孜.浅谈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农业灌溉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索论文 1概况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1968km2。区域内地形构造复杂,山大沟深、土地破碎、地高水低、年降雨时空分布极
现在都是把文章电子稿投到期刊编辑部的邮箱,网上都能搜到。写的是哪个专业的文章,就把相关的期刊都搜出来,找几个版面费能接受的,海投过去,通过学术不端系统的重复率检
S综合性农业科学1.中国农业科学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3.华北农学报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7.福建农林大学学
问候朋友。1.农业工程学报 2.农业机械学报 3 .灌溉排水(改:灌溉排水学报) 4.水利学报 5.节水灌溉 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7.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8.粮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