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9

三万英尺001
首页 > 职称论文 > 与天目山看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新月之垣

已采纳

《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风景园林设计》 王晓俊 《园冶》 计成 《说园》 陈丛周 不晓得可以

311 评论

lukylukycat

中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竹、最善用竹的国家。

竹子与中国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新华字典》中“竹”作部首的字就有187 个。

用竹子制成的生活实用品、工艺美术品数不胜数;颂扬竹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

人们崇拜竹子,赞美竹子。

竹子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又与兰、梅、菊并称“花中四君子”。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备受国人赞赏,奉为做人的准则。

苏轼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中国历史上有“竹祖龙孙道崇拜”,民间有“爆竹声声祈平安”的习俗。

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称赞竹子是“东方美的象征”,誉中国为“竹文化的国家”。

竹文化及其特色所具有的广泛吸引力,正是竹文化旅游市场的潜力所在。

发掘利用竹文化,发展竹文化旅游,对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文化品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和发展旅游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发掘利用竹文化旅游资源方略 1.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我国现有400 多竹种和约360 万公顷竹林,赏竹胜地有浙江安吉竹乡、江西吉安竹城、九华闵园竹海、四川长宁竹海等。

江西新奉特大毛竹、广西花坪方竹林、湖南沅陵湘妃竹、四川重庆慈竹、安徽池州罗汉竹、四川江安人面竹,这些奇特的竹种引人入胜。

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竹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

我国已完成了竹资源普查,不少地区除通过国家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对竹种质资源保护外,还专门建设竹子引种园、竹子公园来保护和利用竹子种质资源和竹子物种多样性。

2.竹人文景观建设 (1)竹与中国园林中国园林一直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竹子在园林中运用相当广泛,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如竹类植物成景的各种方法、园林植物分类的各种方法、竹子园林建筑方法等等。

用竹子造园的最早记载见于《拾遗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

唐宋时期,文化艺术达到空前繁荣,诗、书、画发展,特别是竹诗、画盛行。

竹子用以象征文人的气节,文人墨客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歌咏竹子,写出了竹子婵娟挺秀、飘逸萧洒的风姿;虚心高洁、傲雪凌霜的神韵。

这时期中国园林在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唐朝文人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中就有“斤竹林”、“竹里馆”等竹景。

宋徽宗赵佶亲自规划的“寿山艮岳”是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园的典型。

从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及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中可了解到竹子造园在唐宋两代已相当广泛,达到“园园有竹”的鼎盛时期。

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形成了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

竹子与山石、水体、建筑等结合及其组成的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

竹子园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计成的《园冶》、文震亭的《长物志》等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

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技艺相当精湛,成为典范。

盆景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重要分支,以竹子为材料制作的盆景在宋代的诸多名人画卷上都可以看到,到明清时期,“岁寒三友”类盆景广为流传,《考盘余录》、《群芳谱》等都对竹子盆景制作和欣赏进行了介绍。

竹子盆景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多精品。

如周瘦鹃先生的《竹林七贤》、《竹趣图》等,还有扬州的《滞湘流水》、《翠野图》、《竹林逸隐》、《东坡遗风》等一大批竹子盆景珍宝。

中国园林中的竹园、竹景、竹盆景在今天的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竹园林有成都望江公园、九江翠竹园、上海浦东的竹园新村、都江堰青山竹院、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等,还有重庆竹子公园、吉安竹子公园、宁波竹子引种园正在建设。

(2)竹与建筑景观。

竹子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有重量轻,加工方便的特性。

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利用竹子建造房屋,北宋《营造法式》“竹作”篇详细论述竹子在建筑上的作用、范围、施工技术规范,我国滇南傣、景颇等少数民族的竹楼,是当地民居的特色。

由于竹子竿形有别于其它建材,具有特殊韵味,竹子用于园林建筑极为普遍,上海安东公园的翠竹楼,重庆缙云山楠木寨、凤凰度假村等竹栏竹靠、吊顶天花、护壁挂落、桌椅板凳,无不为竹。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杭州刘庄、花港公园等均有造型精妙的竹制长廊。

随着近年来竹材防腐防蛀难题的解决,漂白、着色等技术的革新,新型竹质复合板的研制,竹子建筑越来越丰富多彩,更有许多仿竹制品、琉璃瓦,为园林建筑的艺术化、多样化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1984 年由云南建筑部门设计建造的全竹大型竹楼在瑞士苏黎世“世界自然奇观”展览会上展出,引起轰动。

(3)竹文化展览馆。

竹文化展览馆可以从竹子种质资源、竹业技术、竹子建筑、竹食品、竹工艺美术、竹诗画、竹子乐器等方面分别设计展览项目。

可以说,竹文化发展史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面镜子。

因而竹文化展览馆的建设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吸引力。

《中国竹类植物图志》已由林业出版社出版。

《竹业丛书》也正在陆续问世。

我国地大物博,竹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为竹文化展览馆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各地则可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创出特色。

这样,既有利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区域文化建设。

3、竹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 竹工艺美术品有竹雕、竹编、竹枝竹节造型等。

(1)竹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竹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在竹器上雕刻图纹和文字的竹雕工艺也因运而生。

竹雕工艺主要有竹根雕、竹筒雕、竹片雕等形式。

在历史上,明代中后期是我国竹雕艺术兴盛期,在江南形成了金陵竹雕(刻)和嘉定竹雕(刻)两大流派。

著名的代表作有潘西风《竹菊石笔筒》,朱缨《竹林七贤》、《根雕佛手》和《刘阮入天台》,尚勋《八骏笔筒》,吴鲁珍《王君涌》竹筒笔。

上海嘉定、浙江黄岩、湖南邵阳、四川江安是我国著名的竹雕产地,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雕刻十分精细的竹雕工艺品。

上海市“滕王阁序”竹微雕精品就是其中的一件艺术佳作。

(2)竹编。

中国竹编艺术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竹篾漂白脱脂获得成功,用漂白蔑丝编织的动物产品,美观逼真,素静雅致,目前已发展到八大类、上千个品种。

其中《白尾海鸟》、《白孔雀》、《仙鹤》、《熊猫》、《展翅山鹰》亨有盛誉,被称为“东方珍宝”。

(3)竹枝、竹节、竹根造型。

巧手的艺人用竹枝、竹节、竹根,通过自己的巧思和精作,别出心裁地创制出生动的艺术品,著名的有蜀南《群鹿》、黄山《红衣少女》、峨眉山《普贤骑象》、《琴娃》、《猴子》。

浙江的千姿百态的竹制动物以及各地旅游点的《漓江小竹筏》等,让人感到惊喜、振奋和亲切。

此外,还有许多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很高观赏价值的竹工艺美术品,如杭州天目山翠竹产区制成的工艺竹衣,古朴典雅,颇受世人喜爱。

4、竹旅游食品的开发 上古初民“巫术思想”认为竹是一种神物,食竹便具有“竹的灵性”。

这种巫术观同样在文明社会中也存在。

竹材不含任何毒素,李时珍《本草纲目》、孙思邈《千金方》、忽思慧《饮膳正要》对竹子的药用、食用价值多有记载。

在医药方面,竹叶、竹茹、竹沥为化痰去热、止烦的重要中药,嫩竹叶可有效治疗心情烦躁。

中国饮食素有“南庖丰笋菜”之说,以竹材、竹笋和其它竹产品为原料可以生产多种多样的天然食品。

我国目前着重开发的竹食品有竹笋和竹笋制品、竹子食用菌(竹菌)、竹木糖醇和竹汁饮料。

一大批名特优竹食品陆续涌现。

1992 年浙江林学院和浙江临安於潜酒厂联合研制的竹汁神酒也已间世。

优质竹食品的开发对方便居家旅游,丰富人民生活,促进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拓竹文化旅游市场 1.竹文化旅游市场定位 我国竹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分布广泛。

这为我国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资源条件,有利于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但各地竞相开发和发展竹文化旅游,如果不注重科学研究和统一规划,盲目发展,则势必事与愿违,不仅不利于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反而会造成竹文化资源的极大破坏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这种情况在前几年的“溶洞热”及近几年的“人造景观”中已有表现,决不可重蹈覆辙。

运用现代市场营销学理论,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竹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研究,可以为旅游部门(企业)提供可行性、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损失。

竹文化旅游市场定位研究是有效开发竹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竹文化旅游业的前提。

竹文化旅游市场定位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目标市场的选择。

要求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状况、市场结构、进入市场的相关企业的情况以及自身资源、技术、资金、服务等情况,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避开激烈竞争,选定目标市场,进而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确定自己的开拓市场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

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企业的产品规格、产品特色以及产品开发方向。

将旅游者的需要列为产品(旅游项目)设计的中心内容。

这样的产品和旅游项目由于适销对路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一定会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欢迎。

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教圣地九华山来说,佛教是其特色。

“观光朝圣”是其主要旅游市场,发展九华山竹文化旅游可以考虑着重在竹文化与佛文化的关系上下功夫,进行竹景开发、竹工艺品生产销售、竹诗画文学作品展览、竹文化旅游活动设计等,围绕地藏王菩萨作文章。

这样选择的目标市场,便于发挥九华山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便于竹文化旅游产品的适时推出和进入市场,也便于九华山旅游业特色的形成和发展,使九华山竹文化与佛文化相得而益彰。

2.竹文化旅游宣传促销 宣传促销是企业选择一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场合,通过感染力强、吸引力大的宣传媒体,引导、启发、 *** 目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和劳务的促销活动。

宣传促销是开拓竹文化旅游市场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如何设计费用低廉、可信度高、效果好的宣传促销方式是旅游企业值得研究的课题。

宣传促销需要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必须有训练有素的专人负责和可靠的组织保证。

竹文化旅游宣传促销,不应小打小敲。

应从大处着手,弘扬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竹文化。

对于某一个地区来说,也应将其竹文化放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来宣传其特色。

这样的宣传促销可以使旅游者(包括潜在的旅游者)在中国文明的背景下来认识目的地的文化特色,更好地产生旅游动机,获得更好的效果。

搞好宣传促销工作,除了组织保证和不失时机外,还需要旅游活动内容生动、新颖、有趣,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只有这样,旅游企业的形象才能优化,信誉才能提高。

3、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产品是旅游者消费的终极对象,也是旅游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旅游产品属于服务产品。

它具有综合性、无形性、不可转移性、时间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

如何解释和衡量旅游产品的质量是旅游业经营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旅游产品既然是服务产品,礼仪、态度、速度和效率则是旅游者感受到的重要方面。

要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就必须提高技术,改善设施,培训人员和加强管理。

要全面提高旅游产品质量还必须在旅游内容、旅游项目、旅游线路等设计上做文章。

这是使旅游者到目的地旅游(购买旅游产品)的关键。

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全国一盘棋、整体开发的思想为指导,首先做好竹文化旅游资源的普查、发掘与整理工作,再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制定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明确开发利用程序、发展重点。

这样,各地就可以按照统一规划,实施有效开发,确保竹文化旅游业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既需要有较高的服务质量,更需要有引人入胜的旅游内容、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

各地按照统一规划在完成竹文化旅游市场定位研究的基础上,即可进行适销对路的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笔者初步研究提出以下几种竹文化旅游产品供参考:1、竹景(园林)观赏游览线;2、竹民俗风情游览线;3、竹诗画、工艺美术游览线;4、竹产业技术游览线;5、竹美食游览线;6、竹文化节。

120 评论

追梦的风筝123

到了杭州,感觉山脉比我们️无锡多了不知道多少。用手机一搜,天目山离杭州98公里,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天目山早上已经听说过,可我一直无缘与之亲近。我理解的天目,大概就是老天的眼睛,这与网络的有关天目山的由来,相差无几,天目山有东西之分,都是在高高的山峰顶上有一天池,像眼眸似的,直盯苍穹。 临安的山更比杭州多。女婿提议去天目山,我也就不再反对,我就做一个顺从的老人,其余一切听从安排就可。 我们去的是东天目山,从杭州上高速去临安,我心中回忆着我所知道的临安,大概就是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郭靖大概就是临安府牛家村人士。 可惜我不是文科生,历史知识相当贫乏,我只知道南宋第一个建都于临安的是宋高宗赵构,风碑不是很好的一位皇帝。 就这么胡乱的想着,就到了天目山风景区。门口有巨石写着: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九九六年颁布。 我们是乘景区的公交车直达大树王风景区龙凤尖停车场,那里海拔1100米,听说,最高峰是1506米。 从山脚盘旋而上,大概十八公里,一路上要经过280多个转弯角,行程半个小时左右。山路崎岖又险峻,公交车师傅估计单单凭技术娴熟还不行,得有一定的胆量。盘山公路始建于1990年,在此之前,上山一律只能双腿步行的。 一路上司机师傅还是把车开得飞起,引得同车的胆子大的男士也纷纷跃跃欲试,说,这才是开车的感觉,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能体会到够刺激。我听了,也就笑笑了。 一路上,穿林海,过竹园,据说浙江就有两个著名的竹海景区,一个是著名的安吉,一个就是天目山,但安吉竹子品种单一,就是出产笋的,而天目山的竹子品种繁多,利用价值也广泛。 远处崇山峻岭,绿意盎然,特别的养眼,盘山公路沿途,各色各样的农家乐,数不胜数,诉说着临安农家,亦农亦商,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灵活头脑。 一路上,遇到的农家乐的名字,有翡冷翠的,大概是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最后一家离山顶最近的农家乐的名字叫做“澄境”,是我们澄江镇的澄。听说此地海拨700多米的地方是最宜居住的,大概再往上,不适养生了。 澄境大概建在一个临界点。看到这个澄字,让我不免一阵亲切,如果有机会,不知道是否能来澄境住上一阵,居说,每年的七,八月间,有不少城市人来此居住,避暑的。 不知道汽车转了多少个弯,就见到了天目山龙谭水库,水深47米,如一粒碧的翡翠,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水质清澈甘美天然。据说这个地区的居民用水之所。我听了,又是不知道真假。 在一个山峰间,有一奇石,叫剑峰石。据说是秦始皇经过此地,休息时随手把剑插在地上,不料等他修整结束,那把剑却再也拔不出来了,由此,成为了一块剑峰石。 天目境区奇石很多,有个景点叫做倒挂莲花,也是奇石,更有神奇的传说,吸引中外游客前来观赏。 我们去的地方叫做大树王景区,面积有公倾,古树名木参天,奇花异草覆地,有很大树王,直径至少五、六米,而且不少树王都长满青苔,可见其树龄的悠久。 我喜欢的金钱松,树杆表面,一块块的凸起,俨然是一个个圆圆的铜钱,我们又是一阵猛拍,希望沾上些财气。 大树王景区主要景点大树王、开山老殿、五世同堂、倒挂莲花、四面锋等景点,我在一线天景点,一只美丽的蝴蝶,围绕在我的身上,衣服上,转来转去,不知道是何寓意,让我一时呆住了。 看到很多游客双手环抱大树王,与它合影,其实,我从心底里是不敢的,看到简介上写着大树王死而不僵,我更加心存敬畏。 今天,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33度,可我们在景区却是凉风习习,特别是手捧冰凉的山泉水,更觉得凉爽舒适。冷冷的泉水,漠漠的烟云,古老的树木,不愧是天然氧巴。如入仙境,一点不为过。 一路上拾阶而上,走得我两股战战,小腿打颤,但是,一路上奇花名木,鸟语花香,奇石嶙峋,泉水叮咚,一棵生长在乱石的小小松树,就有五百来年的历史。更有那桔黄色的小柿子,毛绒绒的野牛栗子,还有金色的银叶果,不是地啪啪啪的掉下来,热情地与游人打招呼。远处群山连绵起伏跌宕,雾气弥漫,让我怎么也猜不透山里边到底是什么,有神仙住在此间吗? 一路上,路旁有介绍各种野生动物,可惜我们没有奇遇,也许它们正躲在某棵树的背后观察着我们,也不可知呢。 此地也有最佳观日出日落的景点,在仙人顶和四面峰,可惜,我们没办法观看日出日落的美了。留待以后算好时间,待续了。 美丽的天目山,神奇的大自然,配上传奇的一个个故事,让人留恋往返,但是,时间关系,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348 评论

我不是小痴

沧浪亭 : 位于人民路沧浪亭街3号,沧浪亭旧址原为五代中吴军节度使孙承右的池馆,后渐废。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被贬,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孙氏园址,在北部土山傍水处筑亭名“沧浪”,取《孟子》和《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之后,屡易其主,先是章庄敏(一说章申公)、龚熙仲各得其半。章氏扩大花园,营建大阁,“园亭之胜,甲于东南”。南宋绍兴初,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名“韩园”。韩氏在两山之间筑桥,取名“飞虹”,山上有连理木、寒光堂、冷风亭、运堂,水边筑濯缨亭,又有梅亭“瑶华境界”、竹亭"翠玲珑"、桂亭"清香馆"诸胜,庆元年间犹存。元代,沧浪亭废为僧舍。僧宗敬在沧浪亭旧址建妙隐庵,至正年间,僧善庆在其东侧建大云庵,又名结草庵,为南禅集云寺别院。明洪武24年(1391年),宝昙和尚居南禅集云寺,将妙隐、大云两庵并入。嘉靖十三年(1534年)知府胡缵宗将妙隐庵改为韩蕲王祠。二十五年,结草庵僧文瑛复建沧浪亭。清康熙中,巡抚王新命于此建苏公祠,34年(1695年)巡抚宋荦再建沧浪亭。乾隆南巡曾驻跸于此,亭南曾筑有拱门和御道。道光八年(1828年),巡抚陶澍于亭西南建“五百名贤祠”。太平天国战争时,亭遭毁。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抚张树声、布政使应宝时重修沧浪亭,并在亭南增建“明道堂”。堂后折西为五百名贤祠,祠南为翠玲珑。亭北为面水轩、静吟亭、藕花水榭。还有闻妙香室、见心书屋、印心石屋、看山楼、仰止亭等。光绪初,园中犹有僧居。光绪末,被洋务局等借用。民国初,一度借设修志局。1927年,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校长颜文梁受聘为沧浪亭保管员。重修后,美校迁入。苏州沦陷时,日军占据此园,毁坏严重。1954年由市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1955年正式开放。沧浪亭经历代更迭兴废,现占地万平方米,门前水面4862平方米。虽非宋时初貌,但园外清流萦回,园中古亭翼然,丘山古木,仍不失旧时风韵。沧浪亭阜高水广,境界清旷,历代文人名士题咏酬唱颇多。集欧阳修、苏舜钦诗句之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五百名贤祠集周代至清代2400年间吴郡名贤594人,勒石造像,垂范后人。季礼、伍子婿、白居易、范仲淹、文天祥、韩世忠、唐伯虎、文徵明、况钟、林则徐等皆列其中,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留园: 位于阊门外留园路79号。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里后,筑东园和西园。西园后舍作佛寺,即今戒幢律寺,东园即今留园前身。当时东园杂莳花竹,垒有假山,其中"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高三丈余,妍巧甲于江南",相传为朱勉采凿,乃北宋“花石纲”遗物。乾隆四十四年,瑞云峰被移入织造府行宫。徐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五十九年,园归刘恕,经五年修复和扩建,于嘉庆三年告竣。园名“寒碧庄”,又名“花步小筑”,俗称“刘园”。园中有奇石十二峰,名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猕猴、鸡冠、拂袖、仙掌、干霄,名重一时。其后,经咸丰更申战乱,园渐荒芜。同治十二年,盛康购得此园,大加修治,并改“刘园”为“留园”,谐其音而取“长留天地间”之意,留园之名始于此。盛氏留园泉石之胜,草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盛誉一时;山石之奇,以冠云峰为最。辛亥革命后,盛康之子盛宣怀流亡日本,园遂衰败。1927年,北伐军二十一师司令部曾驻此园。40年代,侵华日军和国命党军队先后在此饲养军马,门窗挂落破坏殆尽,残垣断壁,几成废墟。1953年,人民政府拨款对留园进行抢修,1954年元旦开放,供人游览。留园现有面积万平方米,建筑占全园面积1/3,以建筑空间处理精湛著称。厅堂在苏州诸园中最为宏敞华丽,大而能精,工不伤雕。园大致可分为中、东、北、西四部分,园南有祠堂与住宅两路三进,前厅后楼,颇高敞。园中部系原"寒碧庄"基础,虽有局部改观,仍不失为全园精华,西为山池,环以楼阁,贵以长廊,峰峦回抱,明洁清幽;东为厅堂,参以轩斋,间列峰石,重门叠户,曲折多变。东、北、西三部分是光绪年间扩建。东部主要是一组以突出冠云峰为主的建筑群。北部旧构多毁,现辟有盆景园。西部以土石假山为主,漫山枫林,平阜曲水。总揽全园,嘉树奇卉,怪石清流,凉台馆,风亭月榭,高矮迤俪,宛转相续。整个园景以长廊为脉络,通幽度壑,随形而变,循廊而观,处处有景。园中精物甚多,有古木交柯、绿荫、明瑟楼、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远翠阁、汲古得绠处、清风池馆、西楼、曲溪楼、濠濮亭、五峰仙馆、环我读书处、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冠云峰、伫云庵、冠云亭、冠云楼、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等。清代学者俞樾撰有《留园记》,现刻于门厅木屏上。留园著名景点包括:董刻二王法贴、古木交柯、冠云峰、涵碧山房、濠濮亭、花步小筑、林泉耆硕之馆、绿荫小轩、明代牡丹花台遗物、明瑟楼、石林小院(揖峰轩)、舒啸亭、闻木樨香轩、五峰仙馆、又一村。狮子林: 位于园林路23号狮子林原址,宋时为贵家别业。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在吴中“买地结屋,以居其师”,遂成园林。中多奇石,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霄诸峰,最高者为狮子峰,因维则之师中峰禅师倡道于天目山狮子岩,又取佛经中佛陀说法称“狮子吼”,其座称“狮子座”之义,名为“狮子林”,亦名“狮子寺”。至正十二年曾易名“菩提正宗寺”。明洪武年间,释如海居此。洪武六年(1373年)名画家倪云林过狮子林,应如海之邀作《狮子林图》,此图现存台湾。次年,如海又邀蜀山徐贲绘《狮林十二景图》。狮子林名声日噪,一时成为吴中文人赋诗作画胜地。嘉靖时,寺僧散去,园被豪家所占,后渐荒芜。万历年间,知县江盈科访求故地,重修该园,高僧明性又持钵化缘,重建佛殿、经阁、山门,复为“圣恩寺”。后再度废为民居。清顺治五年(1648年)重修。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玄烨南巡,游狮子林,题赐“狮子寺”额。乾隆初,寺园分隔,园属黄氏,名“涉园”,因园中有合抱古松五株,又名“五松园”。乾隆帝弘历屡游狮子林,并在倪云林《狮子林图》上题有“一树一峰入画意,几湾几曲远尘心”的诗句,又下旨按园中景物和图中画意仿造于北京圆明园之长春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咸丰以后,园渐衰落。1917年,富商贝润生以9900银元购得此园,大举修缮,建筑几近重建。因增置颇多,又参以西洋手法,贝氏之园比之倪图旧貌已相异甚巨。然楼台之宏丽,陈设之精美,被誉为民国时苏州各园之冠。日伪时期,曾为“贵宾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曾驻此。1952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驻狮子林东侧贝氏祠堂办公。同年,贝氏后人将该园献给国家。经整修,于1954年2月正式开放。1985年,原文管会使用的位于园东北部的祠堂及部分住宅辟为苏州民俗博物馆。狮子林现存面积平方米,四周高墙峻宇,长廊环绕;中部水池回环,动静有序;林间楼阁参差,若隐若现;丘壑宛转,流泉飞瀑;奇峰怪石,千姿百态,状如狮舞,既有山林之趣,又有禅化之意。建筑有燕誉堂、小方厅、指柏轩、古五松园、见山楼、荷花厅、真趣亭、石舫、暗香疏影楼、飞瀑亭、问梅阁、双香仙馆、扇亭、文天祥碑亭、御碑亭、立雪堂、修竹阁、卧云室、湖心亭等。拙政园: 位于娄门内东北街178号,建于明代,据记载,此前园址一带曾有不少名士第宅——三国时有吴郁林太守陆绩宅第,东晋时有高士戴颙园居,晚唐有诗人陆龟蒙宅,北宋时有山阴县主薄胡稷言五柳堂,元代建有大弘寺,张士诚据苏时,其婿潘元绍在此建驸马府。明御史王献臣解官隐苏州,于正德四年,以原大弘寺址为基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王献臣死后,园宅屡易其主,或属私家宅第,或为官府衙署,几经分合兴衰。先是其子一夜巨赌,将园输给徐氏。徐氏居此园五世,后家道衰而其园废 。崇祯四年,侍郎王心一购得园东部荒地十余亩,别营归田园居。清初,钱谦益曾构曲房于园西部安置爱妻柳如是。顺治十年,大学士海宁陈之遴购得此园,重加修葺,备极侈丽。内有宝珠山茶三四株,花妍色鲜,江南仅见,最为时人称道,吴梅村题有《咏拙政园山茶花》长歌。康熙元年,园没入官府,先后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后为吴三桂女婿王永宁居所,构筑斑竹厅、娘娘厅、楠木厅等,雕龙刻凤。康熙十八年,改为苏松常道署。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曾游此园。乾隆初年,园中部归太守蒋欹,葺旧成新,名“复园”;西部归太守叶书宽,名“书园”。后又属程、赵、汪等姓。嘉庆二十五年,又归平湖吴敬,时称吴园 。咸丰十年,太平军入苏,忠王李秀成以西部潘宅、西部汪宅为忠王府,拙政园全部归属王府范围。同治二年,清军攻占苏州,园中部作价入官,为巡抚行辕。同治十年冬,江苏巡抚张之万入居吴园,同治十一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园仍名“拙政园”。光绪三年,园西部归富商张覆谦,改名“补园”。辛亥革命时,曾在拙政园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1938年,日伪江苏省政府在此办公。日本投降后,一度作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校舍。解放后,曾由苏南行署苏州专员公署使用。1951年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当时,园中小飞虹及西部曲廊等处已坍毁,见山楼腐朽倾斜,亭阁残破。苏南文馆会筹措资金,按原样工修复,并连通中西两部,1952年10月竣工,11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1954年1月,园划归市园林管理处。1955年重建东部,1960年9月完工。至此,拙政园东、中、西三部重归统一。拙政园历时400余年,变迁繁多,或增或废,或兴或衰,历经沧桑。现存建筑大多为太平天国及其后修建的,然而明清旧制大体尚在。该园规模之宏大,为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之首,占地万平方米,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南有住宅一区。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水分血脉。水是拙政园的灵魂,水面占全园面积的1/3,有聚有分,或静或动。聚处浩淼旷荡,如"远香堂"北面,池中列岛两座,贯一短堤小桥,遥望山林苍莽,湖水渊波;分则迂回曲折,如“小沧浪”水院,曲岸湾头,水流曲折,来去无尽,若隐若现,有深壑藏幽之感以上为四大名园,求采

12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山麻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药搭配使用越来越普遍了,但是两者搭配也有一些禁忌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1:《中西

    碧落的海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灵山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易顺鼎山水诗论略 近代诗人易顺鼎的山水诗创作成绩斐然,称盛当时。其山水诗内容丰富,既多方面展示自然山水的客观之美,又寄寓诗人的主观情志;风格、体制、语言等呈现出

    单曲567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天目山看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风景园林设计》 王晓俊 《园冶》 计成 《说园》 陈丛周 不晓得可以

    三万英尺00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天才儿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天才,是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例如: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上是天才,牛顿在经典物理上是天才。智商是评判天才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天

    datang1201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与鹧鸪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梧桐秋雨通常用作凄凉伤感的意境出现,例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摹写世事的沧桑之感,又如晏殊的“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叶上萧萧雨”描写心中的苦闷,“春风桃李花

    吴晗晓美眉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