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7

潘潘大小J
首页 > 职称论文 > 小乘黑杨树造林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维基先生Wiki

已采纳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的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另一种说法是,全国只有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生态系统全面退化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万公顷。水土流失急剧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濒危物种增加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1988~2000期间,黑龙江省嫩江县天然林斑块数由240上升为343,平均斑块面积由80公顷下降为68公顷。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湿地消失天然湿地大量消失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池”(池塘)。生态危机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过度开发黑河水,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数百处湖泊消失。湿地被誉“地球之肾”,“肾”萎缩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涝灾害。人工林树种单一几十年来,大量发展人工纯林的传统不但未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以杨树为例,原来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杨家将”,现已发展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如今,杨树已经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岭。整个大西北、华北平原,甚至江南一些地区,也以杨树为主。高密度、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对国土生态贻害无穷,单一树种形成的种群实质上是一种生物多样性极端下降的“绿色荒漠”。第六,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危及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基础。现代农业过分强调技术,用地而忽视养地。“化学化”尽管带来了产量的快速提高,但土地出现退化,食品安全受到冲击。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激素、添加剂、农膜,甚至反季节种植、转基因技术滥用,使得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病虫害加剧、产量下降。以前要一年才能长大的猪,现在四个多月就能催肥。两只翅膀的鸡,在激素的作用下可长出3~6只翅膀。这样的食品进入食物链的生态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中国生态危机现状还包括生物入侵、全球变暖、海洋生产力下降等等。政府要像重视环境污染控制那样高度警惕生态危机带来的隐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这个难题,还中国一个真正的蓝天。只有生态退化遏制了,环境才能够从根本上得以改善。编辑本段保护措施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巨资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生态环境总体上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还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1、进一步加强恢复生态系统工程。停止砍伐森林、全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木还草、恢复湿地、禁捕禁猎、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实现全处理,这些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系统工程,国家、企业和全民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力量,当作头等大事,可以毫不过分的说,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是同等重要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是生态保护工作的必备群众基础。应大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公众了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国情、省情,使“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念深入人心,使绿色环保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3、加强生态监测。在中国单纯的水环境、气环境和工业污染监测已趋于成熟,并已经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生态环境还在起步阶段,还没有系统的监测技术和形成完整的监测网络,生态环境方面的有关数据还是采取从各部门东拼西凑的方法获得,其准确性和时效性均较差,已经制约了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必须建立和开展有效和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编辑本段相关数据生态危机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是毁灭性的,包括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历史的经验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我们现在只要翻开一下世界地图就可以看到,现在世界上那些最荒凉、最贫苦、最穷困的地方,在古代都曾经是最繁荣、最昌盛的地方;现在世界上那些生活最穷苦、最艰难的人民,在古代,他们的祖先在某一段时期曾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由兴而衰、由富而贫哩?我们再看一看世界文明发展史:从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希腊文化;从古印度文化;从中美洲的玛雅文化;到中国的楼兰,我们研究一下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事实,就是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和它们所在地区的森林数量、质量和植被的分布有关系再请看下面的事实吧!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府首脑们怎么会坐到一起(1992年在巴西和2000年在约翰内斯堡)共同研究世界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呢?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府又怎么会乐意参加、制定并执行那么多与环境有关的国际公约呢?世界上的事情已经够联合国头疼的了,如果不是事态严重,联合国为什么要在1973年成立环境规划署这样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和协调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呢?下面我们改用一些数字来叙述,因为数字的表达能使概念量化,往往比文字的表达更为具体而清晰。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说明地球上有20亿的人没有适当的安全饮用水供应。在第三世界由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万人死亡。受污水危害的儿童,每天有6000名,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死亡的人数。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有的国家已经靠买水过日子。德国从瑞士买水,美国从加拿大买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1984年起,每年从日本进口雨水,日本只要花100吨水就可换1吨石油。在我们中国的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由于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2003年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我国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574亿!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在内。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年仅气象、海洋、地震等7大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折合成1990年价格),就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约480亿元;20世纪60年代570亿元;20世纪70年代590亿元;20世纪80年代690亿元;20世纪90年代前5年约1190亿元;1996年仅因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200亿元;1998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3007亿元。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一项统计报告分析,中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8%。这个数字既不包括其它环境破坏和生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包括1997年以后我国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所造成的损失。意思就是说:到2002年实际损失的数字会更大。而2002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8%左右,这一年增长8%的实际数字是10万个亿,10万个亿呀!坦率地说,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如果我国的环境损失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那就意味着全国人民一年的血汗所创造的财富全被生态环境的破坏抵消了,白干了!如此下去,我们怎样才能富国强民、怎样才能全面进入小康!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人们,能够认识、理解、需要、并接受生态化了。因为,20世纪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环境灾难,人类再也无法承受起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以及由此给人类带来的人地之间、人际之间、和代际之间的种种极度紧张关系。在我国,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理解生态化的深刻含义,说不定有些人还在利用生态化的号召力达到赢利的目的。但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却在忧心忡忡。2002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生态环境问题时,语气沉重:“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认为:“局部环境的破坏可能引发全局的环境问题,甚至会使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杨朝飞司长答记者问时说:“我国面临的生态压力仍然很大,在生态方面,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全面地提出了树立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大多数有识之士确信:生态化转换是关系到生存、发展、健康、幸福的根本,是各行各业以及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它将成为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唯一选择,并在行动上付诸实施。“生态化”不仅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创新性、战略性、方向性的词汇、还是一股不容回避的洪流、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编辑本段黄河流域的生态危机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据统计,黄河拥有水资源只有580亿立方米.而且,黄河水因泥沙太多,每年16亿吨泥沙至少需200亿立方米的水来冲刷,其可利用之水还必须减去200亿立方米.这样黄河实际拥有的可利用水量是每年300亿立方米.3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供沿河9个省区及河北.天津两省市使用,本来已经供不应求,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水资源,使得水资源浪费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缺水,成为黄河面临的一大难题.1979年,黄河领域有154个城市缺水,1988年,缺水城市增加到300个,总缺水量高达54亿立方米.进入90年代以后,缺水城市每年都在增加.城市膨胀,流动人口剧增之后,城市用水不得不挤占农业用水,或在城市完全不顾后果地大量超采地下水,出现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等.因为缺水,华北粮仓河北省一方面年年旱灾,另一方面农田保积年年降低.全省1986年的水田浇灌面积较1980年减少了900万亩,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不前.宁夏,甘肃,因为严重缺水,大量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以下,无法摆脱贫苦困.黄河流域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特别是近20年以来下游断流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据《黄河志》记载,1761年黄河花园口最大流量为万立方米,1958年7月17日为每秒200立方米。据水文资料记载,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60亿立方米,黄河入海水量占径流总量的比率,50年代为79%,60年代为60%,70年代为,80年代为。1972年黄河首次出现断流现象,当年断流17天,1991—1995年间平均每天断流620公里;1997年断流13次共226天,断流河段长683公里。黄河可能成为季节性的内陆河。在断流的地方,昔日黄河帆影已成无水之舟。断流使下游沿黄城市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东营,滨州,濮阳等城市对居民实行定时供水,家家户户蓄水备荒,摆满了坛坛罐罐。沿黄两岸禾苗枯焦,断流时间一长,便颗粒无收。断流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例如:年产30万吨尿素合成氨的”中原化肥厂”,因黄河断流影响,不得不停产。总之,因断流给沿黄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都非常严重。仅以山东省滨州为例:滨州地处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濒渤海,是黄河入海的必经之地。这一地区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地下均为咸水,很难食用,因而这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主要依靠黄河水,黄河水是其经济命脉

187 评论

kimiko范范

小乘黑又叫小城黑、常绿杨、四季杨。 学 名: P. Canadensis ,乔木树种。

117 评论

南京1942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林业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林业推广技术应用

【摘 要】为了促进森林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生态增量、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做好林技推广工作至关重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全面开展,林业以及生态建设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林业局目前为止已经先后落实了六大重点林区工程,以工程带动发展,从而实现林业的跨越发展。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林业推广技术的应用是林业科技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主要就林业推广技术应用做出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林业;推广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为了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森林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生态增量、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建立切合林农需要、科学有效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林业科技推广的方针政策,并加强组织协调和支持工作。本文就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要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技术推广

(一)林木良种选育体系逐渐完善,良种推广工作加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建立树木良种基地以及各类苗圃,各级林业厅为加强良种化进程,提高管理水平,更是先后开展了中心示范苗圃工程的建设。在各地重点林区先后建立起多处中心示范苗圃,从根本落实形成了树木良种基地,中心示范苗圃以及国有苗圃,乡镇苗圃,专业户育苗的一套良种选育格局,树木良种选育体系在实际生产中不断的推广与应用。

目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的树木良种有:工业原料,防护林等,黑杨以及白杨为重点推广;园林绿化主要以夏橡,法国梧桐,樟子松等彩叶,引种栽培树种为主。西部地区生态林主要以白榆,胡杨等乡土树种为重点推广;林果业主要根据地方特殊地理情况,如新疆主要推广红枣,香梨,核桃,杏,石榴,巴旦木等十二个树木良种。

(二)运行机制不灵活

当前市级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的机构有林业局造林绿化科、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镇(处)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的有林业管理站,村级由于机构改革只设分管林业的副主任。虽然有推广服务机构,但体系不全,人员老化,科技推广服务支离破碎,功能不全。推广机构拥有很少或没有自己的科技成果,缺乏推广示范基地等。科技人员福利待遇差,人心思迁,部分不安心本职工作。农村外出打工现象普遍,接受林业技术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等,推广运用效果受到限制。科技推广的手段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年初制定计划、方案,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咨询等。但针对性不强,与服务对象面对面指导和交流不够,林农对种什么树、怎么种、怎样管才算效益不清楚,心中无底,同时缺乏推广服务场地,推广体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林木有害生物控防技术全面应用

林木有害生物控防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大规模应用,既巩固了林业建设成果,同时又有效的缓解了有害生物对林木生长造成的危害。如云杉育苗小蠢虫防止技术,林木鼠兔害防控技术,杨树十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植物无公害灭鼠技术等。目前这些技术在我国林业中累计总运用推广高达五百万亩以上,有效的遏制了虫害蔓延,深受群众喜爱。

(四)林果业综合配套技术在林业生产的广泛应用,为林果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有研究调查表示,至2008年底,我国新疆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达到伍佰元以上,南疆林果面积高达1193万亩,年产值高达一百三十亿元。全新疆拥有1450万亩以上的林果面积,形成了极具地理优势以及技术优势的林果主敢去以及特殊林果产业带。

(五)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开发技术,合理的应用在林业生产中,可以为林业全面系统的发展提供支持

以新疆为例进行的研究调查表明,其野生动植物共存有644中,重点保护动物116种,自治区保护动物44种,自治区保护植物13中,各类湿地动植物高达651种,宝贵湿地资源总面积高达一百五十万公顷。保护野生动植物,其实质是为林业生态建设的后续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坚实基础,做到真正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六)3S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林业生产管理水平

此类技术应用在造林实绩核实,调查,林业规划以及林业资源普查中,可以使得其工作准确率以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治自然灾害,及时的定制出灾害发生时将不良后果降至最低的有效措施。

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一)大力开展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科技示范

西部地区的洛浦县一级和田县,积极采用集成技术建立起的“葡萄长廊”示范区,推动了全国造林绿化,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和静县采用立体开发,林草结合的防护林建造方法,更是成为了我国符合林业发展模式的代表。喀什地区的农林业混合建设,在改善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被国家誉为绿洲林业发展的主模式。

(二)开展速生丰产林的极地建设示范,推动我国木材生产新格局

我国与1987年正式启动了速生丰产林的建设工程,各地区的国营林场率先进行了速生丰产林的示范栽培,促进了我国全面开展速生丰产林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各类树木育苗示范基地

以各个地区各级国营苗圃为基本平台,以各树育苗技术以及育苗方式进行广泛技术示范,扦插育苗,全光喷雾育苗,播种育苗以及工厂化育苗技术模式,被各地结合实情广泛应用,为林业推广技术的培训提供了良好基础。

三、技术培训

将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技术培训 大力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培训,将各类林业推广技术以培训的方式运用在林业实际生产中去。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再教育逐步正规化

以林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为实施起点,人员的培训做出了培训时间保证,培训效果考核以及培训内容明确,使得人员的林业技术培训知识不断更新以及专业技能提高有了切实保证。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的各级林业厅业务主管部门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大力对各类型的林业推广技术进行培训。种苗,造林,资源林政,以及林果,森林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基本做到了定期定时的对基层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的培训班,既可以使得人员自身的管理知识以及林业推广技术得到及时更新,又满足了人员的自我价值实现。

(二)强化林农的培训工作

林农普遍存在有掌握的信息技术不及时,信息沟通渠道匮乏以及技术素质不高的情况。自从2000年,林果业确定了其在农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林果业的培训工作逐渐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开端。以林果的素质教育入手,各地有力的促进了林果业的飞速发展。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采用请进来以及送出去的方法,对林果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干部加大培训强队,针对林果业中果树的修剪整形,嫁接栽培以及水肥管理等经常出现技术问题的环节,通过培训班,现场指导以及观摩会等方式进行技术传授,使得林农可以更好的掌握林业技术以及技能。同时需要时刻指导林农对于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冬夏季修剪整形以及施肥等重要技术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请国内外专家开展集中培训或是现场观摩培训,在不同的季节结合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现场操作。在林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生产中大量的科技成果应用,使得林业的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加强,林农逐渐将传统的只种不管的错误理念,为林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科技支撑以及引导作用。

四.当前我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解决好技术项目试验示范过程的管理问题

一些好的技术项目都是通过试验示范后才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因此,在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过程中做好管理尤为必要。一是试验地的管理,主要是育苗造林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管理。技术推广部门和林业场圃要分别选好示范基地、试验地,做好试验地的规划设计、试验地的记录,防止时间久了由于管理人员的更换到山上连试验地都找不到的情况发生。同时要配备专人进行管护,防止人畜破坏。一些地方曾经因为管理不善致使本来很好技术项目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以至无法推广。二是试验过程的调查观测管理,主要是对试验地要定期进行观测、调查统计,掌握第一手资料。有些试验单位虽然将新技术新成果在选定的地域上进行试验了,但是对试验的效果却不进行观测和统计,因此在推广时也就没有说服力,大规模大范围的推广也就很难进行。三是新技术新成果的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的过程要建立档案,既要规范技术档案,又要做好试验过程的总结,以便今后查阅。建立科技推广经费投入的有效机制,除了林业部门按规定正常投入外,还要广辟投入渠道,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从而保证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林农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就目前来说,我国教育事业虽然经过大力的改革逐步趋于完善,但是相对于林区的教育情况而言,形势不容乐观,教育处于落后阶段,林农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对于新科技、新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发展。除此之外,林区的经济水平也普遍较差,条件较好的林农为数不多,由于收入的低下,导致多数林农缺乏林业科技的投资资本。在运用对林农教育、培训、引入新技术示范等手段下来指导和帮助林农接受新科技从而使林农具备现代化个人素质,增加经济生产效益,这是一项具有着长期性、系统性的艰难任务。

解决好应用单位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掌握问题

林业新技术新成果本身的科技含量都很高,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应用单位不掌握好这些技术要求就很难在应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科技威力。林业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单位不仅要掌握其技术的理论原理,而且要掌握其应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推广实践中有些单位不是按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认为林业工作是粗线条的,差一不二就行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本来很严格的要求变得粗放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林业推广技术的应用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才能充分发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从根本做到林业推广技术应用在林业实际工作中,从而达到个人与组织双赢的局面,并且同时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建福,《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第08期.

[2]秘希刚,《浅谈如何做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3年 .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林业技术论文

140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红树林杂志2000年

    学校推荐的书籍应该订。现在从教育部到学校,都开始重视学生的阅读。阅读非常重要,语文学习靠课内的几篇文章根本就是开玩笑,课堂学习只是老师做个示范,应该怎么读书,读

    evenmaosir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胡杨树毕业论文

    【老人】 (1)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2)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3)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

    阳光的玖零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杨树花药理研究论文

    杨树花不仅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含粗蛋白质30%左右),而且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养胃、止泻止痢等功能,在畜牧业生产上有诸多妙用。 作饲料添加剂用杨树花代替36%的

    shiyeyouyou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红树林儿童杂志一旦小说

    不适合,儿童的话,冰心,巴金,都可以,莫言的书是写给成人看的。。

    wwddllhhppqq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红树林》杂志

    不错。《红树林都市少儿》适合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飞扬童年,快乐阅读,有现代、动感、幽默、获奖名家童话、时尚漫画、开心笑话等内容。《红树林都市少儿》杂志订阅连续2

    百合海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