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57

Khloekloklo
首页 > 职称论文 > 歼20飞机模型研究报告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莉莉安c

已采纳

歼-20的后续机型将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关心国防建设的朋友都会提出的疑问。对于这个问题,近期,歼-20总师杨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被问及“下一步,歼-20还会有怎样的创新和发展”时,杨伟表示,随着歼-20列装部队,我们一方面会大力支持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也会进行系列化发展,不断提升飞机作战能力。歼-20总师杨伟在接受《中国国防报》采访时做出上述表态的从中国战斗机的历史脉络,以及杨伟的相关表述来看,歼-20未来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对歼-20基本型进行改进和改进型的研发上。对于歼-20目前真正的状态,外界只能从零星的报道中国获取一二。从逻辑上分析,作为空军拥有的第一款五代机,即便歼-20各方面性能已经稳定可用,部队的飞行员对其操作的熟练程度都也需一系列熟悉和训练。所以正如杨伟所言,他们现在的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大力支持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不过与此同时,成都所等相关部门还需要收集部队反馈的相关经验,以在新一批次的歼-20生产过程中修复“bug”。虽然一些在网友的“厚爱”下,歼-20已经非常“完美”,但是从科研角度来看,一款新机存在着不少bug是十分正常的。而且,歼-20在未来的岁月中肯定还会进行一系列升级,世界各国三代都会通过换装新型航电、换装大推力发动机、换装新型雷达等方式进行升级,歼-20这种价格不会便宜的四代机也一定会进行一系列的升级,使得其效费比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从部队的需要出发,结合杨伟总师“歼-20将系列发展”的说法,歼-20未来势必会发展各种改进型。从各种公开的信息来看,歼-20未来可能会发展出双座版、电子战型、动力升级版、去鸭翼版等版本,从而进一步满足部队对先进战机的需求。歼-20未来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对歼-20基本型进行改进和改进型的研发上除此之外,在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发六代机的情况下,歼-20后续机型的发展肯定也包括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六代机”。杨伟总师对于中国六代机的研发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杨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指出,中国更会积极探索跨越式发展途径,着眼未来战争需要,进行再思考、再研究和再探索,确定中国下一步的方向与路径。换而言之,中国六代机与歼-20相比,性能的领先一定是跨代的,而其具体标准是由中国人来确定的,可能与美国的“六代机”的研发侧重点有很大不同。杨伟总师认为,美国以前提出的四代机“4S”特性,即“隐身、超声速巡航、过失速机动、综合化信息系统”并不是一个很规范的说法。事实也正如他所言,目前美、俄、中都有五代机,但是对于各个特征的权重把握并不一致,这也说明各家的发展思路不尽相同。六代可能更会如此,或许未来有的国家的六代机是隐身性能达到极致,而有的国家的六代其巡航速度可能有了质的飞跃。经过了歼-20的研制,结合解放军航空兵对先进航空器的需求,中国六代的性能特质也必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183 评论

shh小辣椒

替你更正一下,“歼”系列是我国歼击战斗机系列不是战车。据说,“歼 9”和“歼13”项目研发失败。一般是这样说越后面越好的,但是也不一定,有时候也是一种忽悠

106 评论

樱桃香香

以下暂为估算数据: 空重:16吨 与国外机型对比(7张) 战斗全重:25吨 燃油:10吨 最大起飞重量:40吨 武器装载能力:10吨 机身长:米(不含空速管) 机身宽:米 机高:米 翼展:米 鸭翼展:米 最大飞行速度:马赫 巡航速度:马赫【采用涡扇15/WS-15以后】 最大飞行高度:18,500米 航程:4500公里(带两个副油箱) 作战半径:2000千米 主要武器:霹雳21组合动力远距空空导弹,霹雳12B(SD-10B)主/被动双模式制导中距空空导弹,霹雳10雷达制导导弹,霹雳8红外制导空空格斗导弹,雷石6精确制导滑翔炸弹等各种多用途精确制导武器,反舰导弹,自由落体炸弹等 飞行员:1人 限制过载:+10G 雷达反射面积:平方米 红外信号强度:预计和F-35相当 发动机推力:吨x2【目前无法实现超巡,只能实现“高机动”,依然需要等待涡扇15以实现“4S”中的“超巡”和“超机动”】

355 评论

龙舌兰日出shine

歼-20(英文:J-20,代号威龙)是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的第四代(根据苏联传统分类和美国2009年后分类方式两者已统一)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第三代空中优势战机

歼-20采用了单座、双发、全动双垂尾、DSI鼓包式进气道、上反鸭翼带尖拱边条的鸭式气动布局。机头、机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倾斜,起落架舱门为锯齿边设计,机身以深黑色涂装,而歼20(2012)采用类似于F22的高亮银灰色涂装。侧弹舱采用创新结构,可将导弹发射挂架预先封闭于外侧,同时配备中国国内最先进的新型空空导弹。

首架工程验证机于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实现首飞,2014年12月10日下午编号2015的歼-20进行飞行,该机有明显的改正,在机尾尾撑处做了削尖处理。

歼-20作为中国第五代重型隐身战斗机,融合全球多种优秀战机的设计于一体。这些技术包括:

(1)美国F-22的菱形机头和整体式黄金镀膜舱盖,从2011号机开始,改用F-35那种内置加强筋的一体化舱盖,据此推测舱盖变薄,以更及时的穿盖弹射方式跳伞,节省了抛盖的秒;

(2)美国F-35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也被技术人员整合到歼-20战斗机上。歼-20是世界上第二架应用EODAS的战斗机。[8]

(3)美国F-35的DSI进气道改进型(歼-20为可调DSI的次世代进气道)

2011号-歼20

(4)美国F22的弹舱布局:机腹下部为主弹舱,机腹两侧为格斗弹舱。不仅如此,为了加强隐身能力,歼-20还在弹舱上使用了先进的锯齿型舱门。

(5)中国歼10的鸭翼的改型(中国五代采用了上反鸭翼,与下反主翼等翼面配合,共生涡升效应);

(6)多种四代机(如美国F/A-18)采用的大边条及翼身一体设计的改型;

(7)俄罗斯T-50的全动垂尾(歼-20为全动差动垂尾)、推力矢量(实为殊途同归);

159 评论

小年糕lc

歼-9战斗机 国产歼击8 型歼击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著名歼击机了。但是在歼8 提出研制的 1964 年,还提出了另一种方案与之竞争,并经过了多次方案论证,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投入量产,但是现在看来,仍有许多是值得借鉴的,我们可以称其为歼9,并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歼击9 型截击机是一种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击机,主要以苏“逆火”和美 B-1B 超音速轰炸机为主要作战对象。设计技术指标达双 26(升限 26 公里,时速 马赫),可以说是中国歼击机性能之最了。研制的提出是在 1964 年,那时因为 1963 年冬季以来,歼7 飞机参加了几次高空作战,暴露出它升限留空时间短,高空高速性能差,没有雷达,高空机动性差等缺陷。另外,在作战火力和起飞着陆性能上也有待加强和改善。因此,自 1964 年初开始,六零一所就开始考虑改进歼7,以满足高空作战要求。1964 年 10 月 25 日,六院在沈阳六零一所召开了“米格-21 和伊尔-28 改进改型预备会”。会上,六零一所提出了米格-21 的两种改型方案,一种为双发型,另一种为单发型。前者计划装用两台涡喷 7 发动机的改进型,飞机气动外形则参照米格-21 飞机,不做大的改变,这一方案发展成了歼8;而后者拟装六零六所新设计的推力为 8,500 公斤的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910),这一方案则发展成了歼9。当时,两种方案的飞行性能均与美国的 F-4B 相当,即升限 20 公里,最大马赫数 2。2,基本航程 1,600 公里,重量约 10 吨。1965 年 1 月 12-17 日,三机部在北京召开了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会,会议期间又由段子俊副部长主持召开了新机研制工作座谈会,由于担心新发动机研制周期长,所以会议一致同意以米格-21 为原准机搞双发设计方案,从而确定了歼8 的研制方向。但会后又提出“双 25”的单发方案。即一开始六零一所提出的单发方案。六零一所在摸透米格-21 的同时,对国内外有关技术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歼8 飞机的初步战术技术要求,并于 1965 年 3 月 19 日上报六院,指导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性能指标要求是使用升限 19-20 公里,最大平飞马赫数 。六零一所设想 1967年歼 8 飞机完成首飞,1970 年能小批装备部队。但是到了 1965 年 4 月 12 日,三机部又正式下达“关于开展歼9 飞机方案设计”的通知,要求在两个方面进行方案论证和比较:1.突出歼击性能,兼顾截击作战和对付低空高速目标,最大马赫数 左右,升限 20 公里左右,航程要大,作战半径大于 450 公里。2.突出截击性能,兼顾歼击作战,最大马赫数 ,升限 21-22 公里,作战半径 350 公里。飞机总重量控制在 14 吨左右。在随后的时间里,歼8 飞机很快得到了批准,并定下了试制的具体时间表。歼9 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六零一所先是进行了歼9 气动布局参数的选择,选出了 4 种机翼平面形状,即前缘后掠 50 度的后掠翼,前缘后掠 57 度的三角翼,前缘后掠 55 度的后掠翼,以及双前缘后掠角的双三角翼,并设计了风洞模型。1966 年 4 月 1 日,三机部向国防工办,国防科工委呈报了“歼9 飞机设计方案”。国防科工委开会审查了歼9 飞机的设计方案,并向军委呈报了“歼9 飞机战术技术论证报告”。报告提出歼9 最大马赫数 ,升限 20-21 公里,最大航程 3,000 公里,作战半径 600 公里,最大续航时间 3 小时,最大爬升率 180-200 米每秒。六零一所对四种机翼平面形状方案均做出了模型,进行了风洞实验。其中主要是考虑采用后掠翼还是三角翼,后掠翼和三角翼都是采用前缘后掠的方法来增加机翼的临界马赫数。但是如果超音速飞行增加到马赫数为 时,要采用亚音速后掠翼方案就必须使前缘后掠角大于 60 度,但前缘后掠角过大,翼根结构受力就会恶化,将增加结构重量;另外,低速时空气动力特性也将恶化,升力下降,阻力增加。故采用大后掠翼很不利,而三角翼则比较适用,不但具有后掠翼所具有的优点,而且比较长的翼根弦长保证了根部结构受力状况,减轻结构重量,而且还有助于保证飞机的纵向飞行稳定性。所以六零一所淘汰了前三个方案,又把三角翼的前缘后掠角改为 55 度,称为歼9IV 方案。这是一种正常布局形式的三角翼方案,起动外形上除机头改为两侧进气外,其余均与歼7,歼8 相同,类似于超7 的早期型,也就是歼7CP 的气动外形,只是尺寸上要大得多。由于这种方案对米格-21 的改动并不算很大,所以成功的把握性挺大。但从 1966 年第四季度到 1967 年初,经过风洞实验发现,歼9IV 方案的机动性不够理想,于是又提出无尾三角翼方案,称 V 方案。V 方案是两侧进气的无尾三角翼飞机,前缘后掠角 60 度,翼面积达 62 平方米。由于降低了翼载荷,V 方案的机动性较好,但升降副翼的刚度和操纵功率问题以及零升力矩带来的操纵困难却难以解决。然而在此期间,歼8 则发展的较为顺利。1966 年底,六零一所完成了全部图纸设计工作。8 月由一一二厂开始试制两架原型机,1968 年 6 月,01 号原型机总装完成。12 月 19 日完成首次地面滑行,虽然滑行中前轮摆振严重,紧急刹车时左侧主轮轮胎爆破。但是歼8 仍于 1969 年 7 月 5 日,由试飞员尹玉焕驾驶,在一一二厂完成了首次航线起落试飞,历时 30 分钟,试飞中飞行高度 3,000 米,速度 500 公里每小时。但是随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两机的研制工作也就处于了停顿状态。1968 年 3 月,六院召开了“动员落实歼9 飞机研制任务”会议,决定采用 V 方案,并提出力争 1969 年“十一”前把歼9 送上天,向国庆 20 周年献礼。由于 V 方案一些技术问题难于解决,加上国内生产不正常,V 方案一直搞不下去,于是六院指示停止了 V 方案的试制。1969 年 2 月 3 日,六零一所决定抽出部分力量继续进行歼9 飞机的研制。1969 年 10 月 10 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决定研制歼9,并决定先试制两侧进气的正常布局三角翼方案,即歼9IV 方案。把试制工作安排在了一一二厂,要求 1971 年底上天。1969 年 10 月 30 日,三机部和六院军管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把歼9 试制任务定点在一三二厂(成都飞机公司)。1970 年 5 月 4 日,六零一所抽出 300 多人到成都空军十三航校(后组建成六一一所),从事歼9 飞机的试制工作。1970 年 6月 9 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在北京开会审查歼9 方案,要求“歼9 的机动性要好,活动半径 900-1,000 公里,重量 13 吨,使用过载8g,升限 25 公里,飞行马赫数 。1970 年 11 月,六院在西安召开厂,所领导干部会议。空军领导对正在研制中的歼9 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双 25 太小,双 28 太高,应该是双 26,即最大使用马赫数 ,静升限 26 公里,最大使用表速 1,300 公里每小时”。根据这一新要求,歼9 原有布局均不能满足,最后选择了鸭式布局,腹部或两侧进气的方案。可是工作一段后发现,升限指标太高,发动机性能达不到,歼9 飞机的研制工作又可能搁浅。1975 年 1 月 10 日,三机部以(75)三院字 8 号文“关于请求继续研制歼9 飞机的报告”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文件希望对歼 9 的指标作些调整,即最大马赫数 ,升限 23 公里,最大爬升率 220 米每秒,基本航程 2,000 公里,作战半径大于 600 公里。1975 年 2 月 18 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国发(1975)34 号文,同意按调整后的指标继续研制歼9 飞机。1975 年 12 月 23 日。国家计委,国务院国防工办以(75)工办字 395 号文批准三机部上报的歼9 飞机研制实施计划。同意零批试制 5 架,1980 年首架上天,1983 年设计定型。并原则上同意到 1983 年拨给研制费 4 亿元。1976 年初。六一一所进一步调整了歼9 总体气动力布局和设计参数,形成歼9VI-II 方案,其特点是:鸭式布局,60 度三角翼。面积 50 平方米,鸭翼为 55 度三角翼,面积 平方米,固定安装角 3 度,机身长 18 米,两侧进气。进气道为二元可调节多波系混合压缩式。装一台 910 涡扇发动机,地面全加力静推力 12,400 公斤。装 205 雷达,探测距离 60-70 公里,跟踪距离 45-52 公里。带两枚 PL-4 拦射导弹,最大有效射程 8 公里,导引头截获距离 18 公里。1978 年,由于六一一所承担的歼7 大改(即歼7III)的设计发图工作要求紧迫,歼9 的研制工作开始收缩。1980 年,为贯彻国家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歼9 的研制工作即全部中止。机体研制费约 2,122 万元。但歼8 的研制工作并没有停下来。根据最初的战术技木要求,歼8 飞机本来就是全天候的。但歼8 拟装用的交流供电系统和新雷达的研制工作动手较晚,赶不上歼8 的研制进度,于是上级决定歼8 飞机分两步设计定型。第一步按直流供电装测距器的“白天型飞机”定型,第二步再按交流供电装新雷达的“全天候型飞机”定型。1979 年 12 月 31 日,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同意歼8 设计定型,1980 年 3 月 2 日,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以(80)军定字第 40 号文批准。1986 年 2 月 20 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 白天型飞机生产定型。中国在下一代主力歼击机选择上,本着务实,求稳的态度,最终选择了歼8 路线。虽然一开始时该方案仅仅是米格-21 的简单放大,性能也并不出众,但经过后来的不断改进,在技术指标上具备了三代机的水平,并最终成为了一种成功的歼击机。而歼9 设计思想前卫,在设计性能上无疑是大大超越了歼8 方案,但是在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可逾越的困难屡屡不断,研制工作很难进行。所以在这个事关祖国命运的重大抉择上,选择了歼8 这个渐改方案显然是正确的,而歼9的研制过程中也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技术,并在后来成功地运用于歼8 的研制开发中。在此之后,歼8II 又经过不断的改进,形成了今天闻名遐迩的歼8 系列重型歼击机。并作为我国的主力歼击机,承担起构架我伟大国土防空圈的重任。一、实战的需要1960年末至1961年春,为了缓解与美国对峙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赫鲁晓夫向中国表达了缓和两国关系的意愿,自1959年来一度剑拔弩张的中苏关系稍见好转,虽然两国在1961年秋苏共召开22大时便因中国反对批判斯大林而再度闹翻并彻底决裂。但对中国空军而言,这段为时不到一年的“二次蜜月”却给他们送来了一个极为珍贵的礼物――米格21战斗机。1962年,直接从苏联引进的12架米格21战斗机开始以“歼击7型”战斗机的编号加入中国空军服役。而当时它最主要的作战对象便是凭借着自己过人的高空性能时常游弋于中国上空的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应该说,在60年代初期,不要说在中国空军中,就是以当时的国际标准来衡量,歼7也堪称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战斗机。但是,从1963年冬季至1964年初,歼7飞机在其参加的一系列高空作战中陆续暴露出其升限留空时间短、高空高速性能差、没有雷达和高空机动性差等缺陷。另外,在作战火力和起飞着陆性能上也有待加强和改善。实际的作战需要压倒一切!刚刚开始尝试完全独立自主的中国航空工业立即以米格21为基础开始着手进行新一代战机的开发工作。二、一波三折的选型过程自1964年初开始,三机部601所就开始考虑改进歼7,以满足高空作战要求。1964年10月25日,六院在沈阳601所召开了“米格一21和伊尔-28改进改型预备会”。会上,601所提出了米格-21的两种改型方案:第一种方案为米格21渐改型:飞机气动外形则参照米格一21飞机,不做大的改变,同样采用机头进气模式,发动机则由单变双,装用两台涡喷7发动机的改进型。简单的说,该机就是将米格21的放大版本。第一种方案则为米格21大改型:飞机的气动布局做了较大的修改――采用机身两侧进气模式取代了米格21的机头进气模式,以留出机头空间安排新型机载雷达,发动机则继续采用单发布局,但是从新选用了606所新设计的推力为8500千克的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即我们前文提到过的涡扇6型发动机,取代了米格21原有的涡喷7型发动机,以满足该机飞行性能提高所带来的动力需要。从最初的设计指标上看,两种方案的飞行性能均与美国的F-4B相当,即升限20000米,最大马赫数2.2,基本航程l 600千米,重量约10吨。1965年1月12―17日,三机部在北京召开了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会,会议期间又专门由段子俊副部长主持召开了新机研制工作座谈会。考虑到当时国际航空业上对于涡扇发动机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而我国航空业也仅仅具有仿制和改进苏式涡喷发动机的经验,出于新发动机的研制周期可能会因此而延误的担心,所以会议一致同意以米格-21为原型机搞双发设计方案,从而确定了歼8的研制方向。虽然单纯的从技术指标来看,第二种方案无疑具备更大的吸引力。但考虑到我国航空工业直到1967年才基本掌握米格21生产技术的现实,选择第一套方案无疑更为务实稳妥。根据最初的决定,601所按照原本提出的第一方案,在摸透米格-21的同时,对国内外有关技术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歼8飞机的初步战术技术要求,并于1965年3月19日上报六院。作为米格21的直接改进型,该方案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根据米格21在实战中暴露出来的不足进行多种极富针对性的改进――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是:1、使用升限19000~20000米2、最大平飞马赫数2.1~2.2。601所设想1967年歼8飞机完成首飞,1970年能小批装备部队。在随后的时间里,歼8飞机很快得到了批准,并定下了试制的具体时间表。虽然已经选定了歼8方案,但考虑技术储备的需要,同时也是顾及到为部队提供另外一种可能的选择。三机部决定在进行歼8战机研制的同时,在小范围内开展对于新型单发战斗机、涡扇发动机和中程空空导弹的技术论证工作。1965年4月12日,三机部正式向601所下达了《关于开展歼9飞机方案设计》的通知,要求在两个方面进行方案论证和比较,从中选一作为歼9的最终定稿:1、突出歼击性能,兼顾截击作战和对付低空高速目标,最大马赫数2.3左右,升限20000米左右,航程要大,作战半径大于450千米。2、突出截击性能,兼顾歼击作战,最大马赫数2.4~2.5,升限21~22千米,作战半径350千米。飞机总重量则要求控制在14吨左右。1966年4月1日,三机部向国防工办,国防科工委呈报了《歼9飞机设计方案》。国防科工委开会审查了歼9飞机的设计方案,并向军委呈报了《歼9飞机战术技术论证报告》。中央军委在审查了两个方案后,最终决定按第一方案研制歼9飞机,并在设计指标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动:最大马赫数2.4,升限21000米,最大爬升率200米/秒,最大航程3000千米,作战半径600千米,续航时间3小时。三、艰难跋涉如前文所述,歼9在设计之初便被设定为米格21的大改型,在技术继承性上明显要低于采用“渐改”方案的歼8,这在提升飞机性能的同时也大大的增加了该机的研制难度,更为不利的是,在歼9的研制过程中,军方的性能要求一改再改,迫使研发部门不得不一再的修改设计方案,对歼9的正常研发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根据歼9的最初研制要求,1965年起,601开始进行歼9气动布局参数的选择,选出了4种机翼平面形状,即:1、前缘后掠50度的后掠翼2、后掠57度的三角翼3、前缘后掠55度的后掠翼4、以及双前缘后掠角的双三角翼601所对四种机翼平面形状方案均做出了模型,进行了风洞实验。其中主要是考虑采用后掠翼还是三角翼,后掠翼和三角翼都是采用前缘后掠的方法来增加机翼的临界马赫数。但是如果超音速飞行增加到马赫数为2.0时,要采用亚音速后掠翼方案就必须使前缘后掠角大于60。,但前缘后掠角过大,翼根结构受力就会恶化,将增加结构重量;另外,低速时空气动力特性也将恶化,升力下降,阻力增加,将直接影响到战机的机动能力,故采用大后掠翼很不利。而三角翼则比较适用,不但具有后掠翼所具有的优点,而且比较长的翼根弦长保证了根部结构受力状况,减轻结构重量,还有助于保证飞机的纵向飞行稳定性。所以601所淘汰了前三个方案,又把三角翼的前缘后掠角改为55度,称为歼9 IV方案。歼9 IV方案是一种正常布局形式的三角翼方案,外形上除机头改为两侧进气外,其余均与歼7、歼8相同,类似于FC―1的早期型――歼7CP的气动外形,只是尺寸上要大得多。可以看作是米格21的两侧进气放大型,由于这种方案对米格―21的改动并不算很大,所以成功的把握性挺大。但从1966年第四季度到1967年初,经过风洞实验发现,歼9 IV方案的机动性不够理想,于是又提出无尾三角翼方案,称V方案。V方案是两侧进气的无尾三角翼飞机,外形上和闻名遐迩的法国“幻影”系列战机颇有几分相似,该机采用前缘后掠角60度的三角翼,翼面积达62平方米。由于机翼面积极大,翼载荷相应降低,V方案的机动性较IV方案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升降副翼的刚度和操纵功率问题以及零升力矩带来的操纵困难却难以解决。在此期间,作为歼9直接竞争对手的歼8则发展的较为顺利。1966年底,601所完成了全部图纸设计工作。8月由112厂开始试制两架原型机,1968年6月,歼8战斗机的01号原型机总装完成。12月19日完成首次地面滑行,虽然滑行中前轮摆振严重,紧急刹车时左侧主轮轮胎爆破。但是歼8仍于1969年7月5日由试飞员尹玉焕驾驶,在112厂完成了首次航线起落试飞,历时30分钟,试飞中飞行高度3000米,速度500千米/小时。随着“文化大革命”干扰,两机的研制工作相继陷入了停顿状态。1968年3月,六院召开了“动员落实歼9飞机研制任务”会议,决定采用V方案,并提出力争1969年“十一”国庆20周年前把歼9送上天,向国庆20周年献礼。由于V方案一些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加上国内生产受运动冲击不能正常进行,V方案一直搞不下去,于是六院指示停止了V方案的试制。1969年2月3日,601所决定抽出部分力量继续进行歼9飞机的研制。1969年10月10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决定继续研制歼9,并决定先试制两侧进气的正常布局三角翼方案,即歼9 IV方案,并把试制工作安排在了112厂(沈飞),要求1971年底上天。由于当时112厂正全力恢复进行歼8的研制工作,1969年10月30日,三机部和六院军管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把歼9试制任务定点在132厂(成都飞机公司)。1970年5月4日,601所抽出300多人到成都空军13航校(后组建成611所),从事歼9飞机的试制工作。1970年6月9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在北京专门开会审查歼9方案,对歼9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动半径900~1000千米,重量13吨,使用过载8g,升限25000米,飞行马赫数2.5。即通常所说的“双二五”方案。1970年11月,六院在西安召开厂、所领导干部会议。空军领导对正在研制中的歼9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双25太小,双28太高,应该是双26,即最大使用马赫数2.6,静升限26千米”。歼9原有布局均不能满足这一新要求,不得不再次对气动布局进行重新设计。经过反复的设计―选择―评定―淘汰过程后,我国设计人员最终为歼9选择了鸭式布局,腹部或两侧进气的方案,称之为歼9VI方案。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要知道,世界上第一种采用鸭式布局的实用型战斗机――瑞典的Saab―37雷式战斗机,是在1971年才真正服役的。也就是说,在我国选定歼9VI方案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战斗机是采用了鸭式布局的。歼9VI方案充分体现了我国航空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但同时,设计方案的一改再改也折射出了我国航空工业在早期探索过程中的盲目与燥动!虽然解决了气动布局的问题,但是,在歼9VI方案运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双二六”标准确定的升限指标仍然太高,选用的涡扇6发动机性能无法达到要求,歼9飞机的研制工作因此再一次面临搁浅的境地。1975年1月10日,三机部以(75)三院字8号文《关于请求继续研制歼9飞机的报告》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文件希望对歼9的指标作适当的下调,即最大马赫数保持2.5~2.6,升限降为23000米,最大爬升率220米/秒,基本航程2000千米,作战半径大于600千米。2月18日,在当时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干预下,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国发(1975)34号文,同意按调整后的指标继续研制歼9飞机。1975年12月23日,国家计委、国务院国防工办以(75)工办字395号文批准三机部上报的歼9飞机研制实施计划。同意零批试制5架,1980年首架上天,1983年设计定型,并原则上同意到1983年拨给研制费4亿元。1976年初,611所在歼9VI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歼9总体气动力布局和设计参数,形成歼9VI―Ⅱ方案。该方案的主要特点是:1、气动布局:该机保持了歼9VI的鸭式布局设计,主翼为60度三角翼,机翼面积50平方米,鸭翼为55度三角翼,固定安装角3度面积2.58平方米。2、进气方式:采用两侧进气,进气道为二元可调节多波系混合压缩式。3、发动机:装一台涡扇6发动机,地面全加力静推力12400千克。4、雷达系统:该机装一部205雷达,探测距离60~70千米,跟踪距离45~52千米。5、主要武器:4枚PL-4拦射导弹,该导弹按导引头不同分为两种型号――半主动雷达型PL-4A,最大射程18千米,被动红外型PL-4B,最大有效射程8千米。从这些最终设计指标来看,歼9已经具备了和F―14等早期第三代战机正面抗衡的能力。某种意义上,歼9VI―Ⅱ可以称之为我国自主开发的第一种达到了国际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标准的国产战机。四、力有未逮虽然歼9VI―Ⅱ方案的提出解决了长期困扰该机的气动布局问题,但从当时我国喷气式战机的实际开发能力来看,歼9的一系列方案,尤其是歼9VI―Ⅱ方案的设计思想实在是太过前卫,虽然歼9VI―Ⅱ在各种性能指标上无疑是大大超越了和它“同父异母”歼8方案,但是在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可逾越的困难层出不穷,研制工作进展缓慢,举步维艰。1978年,由于611所承担的歼7大改(即歼7Ⅲ)的设计发图工作要求紧迫,歼9的研制工作开始收缩。1980年,为贯彻国家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歼9的研制工作即全部中止,前后投入的研制费约2122万元。歼9,如同后来的强6一样,最终在中国的航空发展史上划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

168 评论

藏青妹妹

1、研发多功能四代机/偏重追求歼轰机的长航距、大载弹。偏重对境外中国运输生命线的有效保护。隐身性达到一定标准,较之于成飞四代以及F22略逊,但是强于或者持平T50以及F35。同F22交战有一定的交换比。同T50以及F35交战有一定的胜率和战损比。 2、作为J15的后继、以及作为多功能四代机的延伸,发展海军四代隐身舰载机。 上述两款型号,共同点为重型机、大航程、大载弹,笔者叶剑结合中国的生命线考虑,研判该机作战目的是:作战半径向东有效打破第一岛链,有效威胁台湾东部海域并且拥有台东海面的有效滞空时间;向南直达南沙群岛南端、经过加油可以防卫马六甲海峡;向西南,由云南起飞经缅甸上空加油抵达印度洋东北部,护卫中国在印度洋东北部的战略油气通道和运输通道;向西,由西藏或者新疆最西端机场起飞、经巴基斯坦上空加油,可抵达巴基斯坦沿海与阿拉伯海,一起捍卫中国在巴基斯坦沿海、阿拉伯海、印度洋西北部的战略油气通道和运输通道。中国势力,迟早重新影响到波斯湾。 至于该机的技术特点,可能带有较多的类似俄T50/SU27 的元素,因此也有人称为SU27/J11B的大改多功能隐形型号,或称“寂静侧卫”。下图为台湾网友绘制的示意图技术特点有:发动机之间布局的T50式的大型、超长主弹仓,主翼下进气道侧的“F15寂静鹰”式的侧弹仓, 载弹量大(大到隐形机中比较变态),机头菱形化处理,带有边条,都采用升力体机型、全动垂尾,升级使用大量复合材料、整体气泡式座舱盖及未来使用十五到十八吨级推力的WS15发动机,发展并提升了SU27的大航程和优良飞行性能。其隐形性虽然略不如成飞四代和F22,但是机动性敏捷性、超大迎角性能则胜过成飞四代,可有效对抗在印度洋的印度四代机,及美国航母舰载的F35。至于沈飞方案在矢推到位之后是否还设鸭翼、使其成为沈飞竞标空军四代机的三翼面方案、以及是不是同成飞四代一样采用减重的“可调DSI进气道”,有待进一步曝光。该机的技术来源,可能是沈飞的“空军四代机”竞标中落榜的方案和SU27的精华及其进一步结合、发展和优化。 【备注:沈飞在上述空军四代机竞标中的方案是三翼面或者多翼面。见下图中的第三第四个方案。下图中的第二方案就是大家现在已经在网上见到的成飞四代 三、中国超高速、超机动的隐形、智能化无人战机,据称已经完成试飞 有人称未来空战的两大革命性因素一是束能武力上机、例如激光武器,美国已经在做此类试验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二是欧洲直接跳过四代隐形机去研发的无人机。隐形无人机有着远远超过有人机的超级机动性(“超大过载”机动性)、高速性,在智能化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可以战胜有人机。其发展的关键则在于人工智能化。这是除了美国以外、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领域,美国、英国等领先而已。中国人可以追赶和超越。中国的无人战机的模型之一,暗箭,相信大家都在航展上看过。隐形无人战机,以及无人机有人机混合作战模式,也是中国海空军未来不可避免的发展重点之一。笔者叶剑认为其“技术革命性”高于成飞四代。据称我国隐形无人机已完成试飞。但无人能见真面目。具体性能、外型不详。据称沈飞成飞都在做。见附图,部分在研机型汇总图。下图为航展中的隐形高速高机动性的无人战斗机暗剑。 四、未来十年隐形、单发、出口版四代战机,预测2017~2020年成型、试飞,外销友好国家和地区 四代机出口型肯定会有,不过肯定是猴版、缩小版、是2015或之后我们自己的四代机量产之后再考虑的事。回忆02年左右猛龙定型、03年底猛龙量产,枭龙01架可是05年前后就试飞了,06年蚌式进气道的改型枭龙也试飞。大致参照这个进度,如果我们在2015~2017定型自用的四代机,那就是2017~2020左右的时段,开始试飞出口型四代。投资可以是外方用资金投资、中方用技术投资,也就是“枭龙合作研发模式”。不排除他们还是同老伙伴成飞合作中型隐形空优机。具体技术特征是:大推力单发WS15,推力15~18吨级,为机重11吨左右的隐形中型机,作战起飞重量17吨左右,载弹较小、2~3吨,主要是空空弹和SDB小直径炸弹,载油3~4吨或以上,配备相控阵共形雷达增长搜索距离。航程相对较短,主要用于小国的国内作战、防空作战,用于抵御外来四代隐形机的入侵。同时具备加油能力和有限的境外作战能力。销售对象主要是需要隐形机,但是又买不起昂贵的F35或者T50的国家。以上这是笔者根据巴基斯坦的防务需要、根据战机的发展规律、网上已有的巴基斯坦考虑同中国合研四代机的报道,而展开的推测。用类似的推测法子,我2007年预测成飞四代2010首飞给预测对了。希望这一次也预测正确。 综合上述未来首先航空业界,继“成飞四代”之后,还有沈飞多功能四代、海四代、西飞隐形战略远轰,沈飞成飞的隐形无人机,成飞四代外贸机,在未来十年可能陆续曝光,加上“成飞四代”共为六种。加上大型运输机的曝光和问世,还会继续引发军迷尤其是空军迷的欢呼,还会带来中国军事力量的壮大和跃升。六个项目,按照一架J10三代机2亿元人民币目前批产价格来放大一定倍数、按照每个型号原型机四架计算,每个隐形机项目、至少投入四十亿元人民币以上。六个项目可能是240亿元或者以上的大数。在此,深深感谢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带来了雄厚的经济和财力基础,感谢“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政策提供了科研人员专心研发的持续安定的社会环境,感谢科技兴国的战略的落实和科研投入的增长,感谢1996年台海危机后大力增加军事科研投入的军委领导班子,感谢国家中兴力量、中坚力量的科技工作者们。未来十年,天上有天宫、嫦娥和北斗,亚轨道上有“次轨飞行器(次轨道空天飞机)”,大气层内有六种隐形机,海面有航母和大驱编队,海下有093、094、095、096型核潜,

164 评论

kasumi0330

2月25日,印度斯坦航空董事长、航空飞行器专家马达哈文表示:“印度的第五代战斗机AMCA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目前已经完成了气动布局定型,所需要进口的配套设备也已经基本确定,第一架原型机会在2025年前首飞。”马达哈文声称印度的AMCA将是亚洲最先进的战斗机,性能要比东亚KF-X、歼-20更先进,因为AMCA拥有更大的升级潜力与后发优势。目前所有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只有歼-20放弃了常规气动布局,马达哈文认为:常规气动布局更加完善,各方面性能更加均衡,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气动布局,歼-20采用了独特的鸭式气动布局,虽然获得了不错的高速性能,但是已经失去了进一步升级的潜力,AMCA采用常规气动布局,配合先进的航电设备与发动机,发展前景要好于歼-20。虽然歼-20未来可能换装涡扇15发动机,但是马达哈文认为,歼-20就算获得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飞行速度也很难进一步加快,歼-20此前公开的最大飞行速度是52千米/分钟,相当于3000多公里/小时,最大时速接近马赫,想要获得更高的飞行速度,需要机体材料能承受更高的空气摩擦温度,隐身涂层也很难承受高温的侵蚀,如果像米格-25那样使用高强度不锈钢来增强机体的耐高温属性,反而会导致歼-20的重量增加,严重影响机动性。马达哈文指出歼-20的另一个弱点的大仰角性能,鸭式气动布局的飞机,由于俯仰操控舵面在主翼前方,在进行大仰角机动时,鸭翼会进入时速状态,让战机失去俯仰操控能力,目前世界上所有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的战斗机都存在可控仰角低(不超过30度)的问题,这是物理法则决定的,任何先进的飞控技术都无法改变这个规则。唯一例外的是歼-10B TVC技术验证机,由于配备了矢量推力发动机,这款鸭翼战斗机能够轻松做出眼镜蛇机动,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无法进行持续的大仰角机动。马达哈文坚信:印度的AMCA战斗机,会装备自己研发的航空电子设备、空对空导弹,还会使用美国的F-414涡扇发动机、欧洲的“流星”远程空对空导弹,拥有更好的探测能力和过失速机动能力,还会根据情况选择目前最新的科技成果,装备6G通讯技术、激光武器、隐形巡航导弹,歼-20就算装备了涡扇-15发动机,综合性能依然不如AMCA战斗机。不过斯坦航空公司正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印度执意购买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引起了美国的不满,如果印度继续尝试进口S-400防空系统

156 评论

ly的天空

坦白的说,我个人对战机的性能、规格等等一窍不够。之所以购入这个家伙,纯粹是受到所看过的几部战机题材电影的影响,特别是最近上映的《空天猎》,让我更加觉得飞机真帅呀!于是才心心念想:如何可以有一架模型飞机也是不错的!恰逢大妈推出的#全民分享季#活动(玩模游戏环节延持一周!开心!),所以晒给大家看看!因为是伪军迷,所以不作专业描述了,万一有什么描述不准确的还请指正!另外,该模型购买于首富家,所以不附链接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其中1:60比例的价格在200-300之间!二、外包装及开箱包装盒很大,大约是70公分长50公分宽,厚度在20公分以上包装盒很大,大约是70公分长50公分宽,厚度在20公分以上包装并不精美,尤其是印刷方面,有点掉价,仅仅属于能看的水平包装并不精美,尤其是印刷方面,有点掉价,仅仅属于能看的水平包装顶部,特别注明是精密模型,要小心开启,能有多精密?吊人胃口啊!包装顶部,特别注明是精密模型,要小心开启,能有多精密?吊人胃口啊!侧面是J20战机各角度的图片侧面是J20战机各角度的图片打开后会发现这种塑料卡子,既可以固定上下两块泡沫包装,也注明方向,说实话还第一次见这种东东,不明觉厉打开后会发现这种塑料卡子,既可以固定上下两块泡沫包装,也注明方向,说实话还第一次见这种东东,不明觉厉细节图!细节图!打开喽!打开喽!原来四周都有的,必须一一去除原来四周都有的,必须一一去除泡沫箱提出来,上面注明了型号,特别是看到“隐形”二字,我真怕里面什么都没有……玩笑了泡沫箱提出来,上面注明了型号,特别是看到“隐形”二字,我真怕里面什么都没有……玩笑了打开后是飞机模型,第一眼的感觉是很精致啊!很仿真!配色很漂亮,八一标志也很逼真!打开后是飞机模型,第一眼的感觉是很精致啊!很仿真!配色很漂亮,八一标志也很逼真!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小袋子,别丢了,螺丝是固定底座用的,铁丝不知道干嘛用,因为没有说明书……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小袋子,别丢了,螺丝是固定底座用的,铁丝不知道干嘛用,因为没有说明书……附赠的收藏证书,看看罢了,没人用来收藏,摆设还是不错的附赠的收藏证书,看看罢了,没人用来收藏,摆设还是不错的还有编号的!反正我不信!看看罢了还有编号的!反正我不信!看看罢了里面大部分内容是战机的介绍,而没有对模型的介绍里面大部分内容是战机的介绍,而没有对模型的介绍三、安装及细节底座,应该是铝合金材质,这也是整个模型唯一需要安装的部位!底座,应该是铝合金材质,这也是整个模型唯一需要安装的部位!一颗螺丝搞定!一颗螺丝搞定!安装好后的样子!安装好后的样子!看飞机喽!尺寸大约是37*23*270(包含底座,单位毫米),看着真的还不错,特别是机身的那些“接缝”非常逼真看飞机喽!尺寸大约是37*23*270(包含底座,单位毫米),看着真的还不错,特别是机身的那些“接缝”非常逼真座舱图,这假人有点草率了,说是假人都很勉强座舱图,这假人有点草率了,说是假人都很勉强机身许多部位都是可以动的,比如鸭翼机身许多部位都是可以动的,比如鸭翼这里也可以动,仿真液压杆很到位这里也可以动,仿真液压杆很到位发动机上方的指示灯,可惜不能亮发动机上方的指示灯,可惜不能亮双尾翼也是可以转动的双尾翼也是可以转动的翅膀四周也可以动!翅膀四周也可以动!这是底部全景这是底部全景各种机关都被贴住了各种机关都被贴住了打开后,可见后轮!非常之劣质,感觉完全不足以支撑机身……打开后,可见后轮!非常之劣质,感觉完全不足以支撑机身……拉起后轮后的样子,并不美观,根本不直啊!难道是残疾?还是收起来吧……拉起后轮后的样子,并不美观,根本不直啊!难道是残疾?还是收起来吧……后轮细节图后轮细节图底部弹仓,这些导弹是拿不下来的底部弹仓,这些导弹是拿不下来的前轮开关前轮开关机头也可以打开机头也可以打开里面并没有惊喜里面并没有惊喜座舱也可以发来,想不想坐进去?座舱也可以发来,想不想坐进去?“八一”标识“八一”标识这两个孔位是插底座用的这两个孔位是插底座用的四、成品展示合体效果!还是很帅的!合体效果!还是很帅的!起飞!起飞!侧方视角细节图!侧方视角细节图!坦白的说,我个人对战机的性能、规格等等一窍不够。之所以购入这个家伙,纯粹是受到所看过的几部战机题材电影的影响,特别是最近上映的《空天猎》,让我更加觉得飞机真帅呀!于是才心心念想:如何可以有一架模型飞机也是不错的!恰逢大妈推出的#全民分享季#活动(玩模游戏环节延持一周!开心!),所以晒给大家看看!因为是伪军迷,所以不作专业描述了,万一有什么描述不准确的还请指正!另外,该模型购买于首富家,所以不附链接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其中1:60比例的价格在200-300之间!二、外包装及开箱包装盒很大,大约是70公分长50公分宽,厚度在20公分以上包装盒很大,大约是70公分长50公分宽,厚度在20公分以上包装并不精美,尤其是印刷方面,有点掉价,仅仅属于能看的水平包装并不精美,尤其是印刷方面,有点掉价,仅仅属于能看的水平包装顶部,特别注明是精密模型,要小心开启,能有多精密?吊人胃口啊!包装顶部,特别注明是精密模型,要小心开启,能有多精密?吊人胃口啊!侧面是J20战机各角度的图片侧面是J20战机各角度的图片打开后会发现这种塑料卡子,既可以固定上下两块泡沫包装,也注明方向,说实话还第一次见这种东东,不明觉厉打开后会发现这种塑料卡子,既可以固定上下两块泡沫包装,也注明方向,说实话还第一次见这种东东,不明觉厉细节图!细节图!打开喽!打开喽!原来四周都有的,必须一一去除原来四周都有的,必须一一去除泡沫箱提出来,上面注明了型号,特别是看到“隐形”二字,我真怕里面什么都没有……玩笑了泡沫箱提出来,上面注明了型号,特别是看到“隐形”二字,我真怕里面什么都没有……玩笑了打开后是飞机模型,第一眼的感觉是很精致啊!很仿真!配色很漂亮,八一标志也很逼真!打开后是飞机模型,第一眼的感觉是很精致啊!很仿真!配色很漂亮,八一标志也很逼真!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小袋子,别丢了,螺丝是固定底座用的,铁丝不知道干嘛用,因为没有说明书……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小袋子,别丢了,螺丝是固定底座用的,铁丝不知道干嘛用,因为没有说明书……附赠的收藏证书,看看罢了,没人用来收藏,摆设还是不错的附赠的收藏证书,看看罢了,没人用来收藏,摆设还是不错的还有编号的!反正我不信!看看罢了还有编号的!反正我不信!看看罢了里面大部分内容是战机的介绍,而没有对模型的介绍里面大部分内容是战机的介绍,而没有对模型的介绍三、安装及细节底座,应该是铝合金材质,这也是整个模型唯一需要安装的部位!底座,应该是铝合金材质,这也是整个模型唯一需要安装的部位!一颗螺丝搞定!一颗螺丝搞定!安装好后的样子!安装好后的样子!看飞机喽!尺寸大约是37*23*270(包含底座,单位毫米),看着真的还不错,特别是机身的那些“接缝”非常逼真看飞机喽!尺寸大约是37*23*270(包含底座,单位毫米),看着真的还不错,特别是机身的那些“接缝”非常逼真座舱图,这假人有点草率了,说是假人都很勉强座舱图,这假人有点草率了,说是假人都很勉强机身许多部位都是可以动的,比如鸭翼机身许多部位都是可以动的,比如鸭翼这里也可以动,仿真液压杆很到位这里也可以动,仿真液压杆很到位发动机上方的指示灯,可惜不能亮发动机上方的指示灯,可惜不能亮双尾翼也是可以转动的双尾翼也是可以转动的翅膀四周也可以动!翅膀四周也可以动!这是底部全景这是底部全景各种机关都被贴住了各种机关都被贴住了打开后,可见后轮!非常之劣质,感觉完全不足以支撑机身……打开后,可见后轮!非常之劣质,感觉完全不足以支撑机身……拉起后轮后的样子,并不美观,根本不直啊!难道是残疾?还是收起来吧……拉起后轮后的样子,并不美观,根本不直啊!难道是残疾?还是收起来吧……后轮细节图后轮细节图底部弹仓,这些导弹是拿不下来的底部弹仓,这些导弹是拿不下来的前轮开关前轮开关机头也可以打开机头也可以打开里面并没有惊喜里面并没有惊喜座舱也可以发来,想不想坐进去?座舱也可以发来,想不想坐进去?“八一”标识“八一”标识这两个孔位是插底座用的这两个孔位是插底座用的四、成品展示合体效果!还是很帅的!合体效果!还是很帅的!起飞!起飞!侧方视角细节图!侧方视角细节图!坦白的说,我个人对战机的性能、规格等等一窍不够。之所以购入这个家伙,纯粹是受到所看过的几部战机题材电影的影响,特别是最近上映的《空天猎》,让我更加觉得飞机真帅呀!于是才心心念想:如何可以有一架模型飞机也是不错的!恰逢大妈推出的#全民分享季#活动(玩模游戏环节延持一周!开心!),所以晒给大家看看!因为是伪军迷,所以不作专业描述了,万一有什么描述不准确的还请指正!另外,该模型购买于首富家,所以不附链接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其中1:60比例的价格在200-300之间!二、外包装及开箱包装盒很大,大约是70公分长50公分宽,厚度在20公分以上包装盒很大,大约是70公分长50公分宽,厚度在20公分以上包装并不精美,尤其是印刷方面,有点掉价,仅仅属于能看的水平包装并不精美,尤其是印刷方面,有点掉价,仅仅属于能看的水平包装顶部,特别注明是精密模型,要小心开启,能有多精密?吊人胃口啊!包装顶部,特别注明是精密模型,要小心开启,能有多精密?吊人胃口啊!侧面是J20战机各角度的图片侧面是J20战机各角度的图片打开后会发现这种塑料卡子,既可以固定上下两块泡沫包装,也注明方向,说实话还第一次见这种东东,不明觉厉打开后会发现这种塑料卡子,既可以固定上下两块泡沫包装,也注明方向,说实话还第一次见这种东东,不明觉厉细节图!细节图!打开喽!打开喽!原来四周都有的,必须一一去除原来四周都有的,必须一一去除泡沫箱提出来,上面注明了型号,特别是看到“隐形”二字,我真怕里面什么都没有……玩笑了泡沫箱提出来,上面注明了型号,特别是看到“隐形”二字,我真怕里面什么都没有……玩笑了打开后是飞机模型,第一眼的感觉是很精致啊!很仿真!配色很漂亮,八一标志也很逼真!打开后是飞机模型,第一眼的感觉是很精致啊!很仿真!配色很漂亮,八一标志也很逼真!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小袋子,别丢了,螺丝是固定底座用的,铁丝不知道干嘛用,因为没有说明书……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小袋子,别丢了,螺丝是固定底座用的,铁丝不知道干嘛用,因为没有说明书……附赠的收藏证书,看看罢了,没人用来收藏,摆设还是不错的附赠的收藏证书,看看罢了,没人用来收藏,摆设还是不错的还有编号的!反正我不信!看看罢了还有编号的!反正我不信!看看罢了里面大部分内容是战机的介绍,而没有对模型的介绍里面大部分内容是战机的介绍,而没有对模型的介绍三、安装及细节底座,应该是铝合金材质,这也是整个模型唯一需要安装的部位!底座,应该是铝合金材质,这也是整个模型唯一需要安装的部位!一颗螺丝搞定!一颗螺丝搞定!安装好后的样子!安装好后的样子!看飞机喽!尺寸大约是37*23*270(包含底座,单位毫米),看着真的还不错,特别是机身的那些“接缝”非常逼真看飞机喽!尺寸大约是37*23*270(包含底座,单位毫米),看着真的还不错,特别是机身的那些“接缝”非常逼真座舱图,这假人有点草率了,说是假人都很勉强座舱图,这假人有点草率了,说是假人都很勉强机身许多部位都是可以动的,比如鸭翼机身许多部位都是可以动的,比如鸭翼这里也可以动,仿真液压杆很到位这里也可以动,仿真液压杆很到位发动机上方的指示灯,可惜不能亮发动机上方的指示灯,可惜不能亮双尾翼也是可以转动的双尾翼也是可以转动的翅膀四周也可以动!翅膀四周也可以动!这是底部全景这是底部全景各种机关都被贴住了各种机关都被贴住了打开后,可见后轮!非常之劣质,感觉完全不足以支撑机身……打开后,可见后轮!非常之劣质,感觉完全不足以支撑机身……拉起后轮后的样子,并不美观,根本不直啊!难道是残疾?还是收起来吧……拉起后轮后的样子,并不美观,根本不直啊!难道是残疾?还是收起来吧……后轮细节图后轮细节图底部弹仓,这些导弹是拿不下来的底部弹仓,这些导弹是拿不下来的前轮开关前轮开关机头也可以打开机头也可以打开里面并没有惊喜里面并没有惊喜座舱也可以发来,想不想坐进去?座舱也可以发来,想不想坐进去?“八一”标识“八一”标识这两个孔位是插底座用的这两个孔位是插底座用的四、成品展示合体效果!还是很帅的!合体效果!还是很帅的!起飞!起飞!侧方视角细节图!侧方视角细节图!

206 评论

相关问答

  • 歼20飞机模型研究报告论文

    歼-20的后续机型将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关心国防建设的朋友都会提出的疑问。对于这个问题,近期,歼-20总师杨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被问及“下一步,歼-

    Khloekloklo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研究报告型论文指的是

    研究报告是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内容和假设、研究的步骤及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 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

    蛋的故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飞机平飞原理及研究进展论文

    1.飞机是如何起飞的? 飞机是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当飞机飞行在空中,就会产生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飞机就是靠空气动力升空飞行的。在了解飞机升力和阻力的产生之前,我

    蓝精灵helen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飞机燃油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选题的目的:平面广告设计对于平面广告传播及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特点在于围绕视觉形式动力进行设计,强调平面广告设计吸引受众注意,是遵循受

    下一个路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飞机维修论文模板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阻尼特性好、疲劳寿命长、结构可设计性强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及一些特殊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复合材料的各向

    密果儿小雨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