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小燕儿
进入奴隶社会的希腊半岛,建立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每一城邦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城郊农村组成大小不等国家,各自为政。其中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由于国穷民贫,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城邦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弱肉强食,为了保存自己,掠夺财富,城邦国家实行强国强兵政策,在城邦内部实行民主政治,自由民直接参与城邦治理,十分重视民族体格素质的锻炼,所以管理国家、锻炼身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希腊本土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温度适中,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户外裸体锻炼比赛。由于裸体运动,改变人们的观念,不以露体为耻,反以健美身体为光荣,这引起美学家们的关注和艺术家的表现,美学家们发现人体美,艺术家们创造美的人体。大政治家伯里克利斯说:“我们是爱美的人。”希腊民族是爱美、创造美的民族。 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人把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本原,而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的精神本源,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所以希腊艺术主要成就表现在神与人合一的雕刻和神庙建筑。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它主要标志是人体美,希腊人为人类贡献了高不可及的艺术典范之作。古希腊美术的发展历程1.爱琴文化时期(公元前31世纪~前13世纪)这是希腊美术的前源。爱琴文化的发现,得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和英国学者伊文思。由于他们深信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英雄神话真有其事,便随史诗所描述的线索进行考古工作,从而使过去一直被认为仅仅是荷马艺术幻想的情景,突然以确凿的实物给予证实。爱琴文化的发现,使人们了解到,早在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人就从石器时代转到青铜时代,此后1000多年间,克里特、迈锡尼,还有季克拉基斯群岛曾有过十分发达的经济与文化。2.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这是古希腊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传说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吟唱过两部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部史诗成为今天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的主要文献资料,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荷马时期”。 荷马时期在文学、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神话和史诗,美术上的成就可谓黯淡无光。自从北方来的部落统治希腊以后,希腊美术既见不到克里特那种快乐的风格,又失去了迈锡尼艺术的写实性,在几个世纪里,作品相当粗糙和简陋与原始。从目前遗留下的艺术作品上看,大部分都是僵硬的几何形,没有对细节的描绘和刻画。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是用于敬神和陪葬的陶瓶。这些陶瓶造型简朴,大胆地描绘的对称图案形成一种匀称的表面结构。因此,荷马时期在美术史上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3.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此时的古希腊,不仅正式确立了奴隶制的城邦国家,而且完成了它在地中海及黑海沿岸的移民过程。这在社会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在艺术创造上也是再生的开端。在频繁的东西贸易交往中,东方文化不断传入,并希腊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希腊艺术生长的土壤毕竟与东方先进国家不一样,它不能完全照抄东方文化,而是吸收东方文化的长处,另一方面尽量摆脱东方文化的影响,发展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艺术风格的变化也十分迅速,这集中反映在瓶画、建筑和雕刻方面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成就上。4.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公元前5世纪前期的希波战争,拉开了希腊古典时期的帷幕。这场战争由于希腊各城邦之间非凡的合作,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希腊人的民族优越感。可是,战争带来的和平和安宁并不持久,它很快的被曾在反波斯战争中扮演领导角色的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争夺所取代。此后,希腊城邦之间的不和带来了不少的骚乱。就在这一时期,希腊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进一步成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特别是在文学艺术上,迎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高峰。可以说,古典时期的美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雕刻和建筑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5.希腊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公元前334年,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大帝继承父亲的遗志,率领军队发动战争,侵略东方,进攻波斯。他的霸业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是把东方文化带到了希腊,同时又把希腊文化传到了东方。因此,在历史上一般把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到公元前1世纪希腊历史结束,称为“希腊化时期”或“泛希腊时期”。古罗马艺术的起源:1、古代罗马艺术的根源罗马文化有二个重要的源头:伊特鲁里亚文明和希腊文明。伊特鲁里亚艺术西元前700年左右,伊特鲁里亚(Etruria)人已定居在义大利北部,靠贸易和农耕迅速繁荣起来,西元前7-5世纪是其强盛时期,但没形成统一的国家。因贸易的关系,艺术受到外来影响很大,尤其是希腊艺术。伊特鲁里亚的墓葬石棺雕像(BC6世纪),表现一对夫妇亲密地依偎在一起,脸上都挂著古风式的微笑,显得个性开朗、乐观,丝毫无悲哀气氛。青铜雕塑《母狼》(BC500),是罗马城的象徵,因传说罗马城创始者罗慕洛斯是由母狼哺育长大的。母狼神态凶残、四肢健壮,洋溢著野性的生命力,显的相当真实。塔尔奎尼亚(Tarquinia)的渔猎之墓的壁画(BC520),再现人们捕鱼、射鸟的场景,生动自然。伊特鲁里亚的城门(BC515-490),是建筑对拱卷形式的成熟应用,罗马人的兴起与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西元前八世纪时罗马规模很小,在西元前五世纪以前还处於氏族部落时期,以后经历了共和时期(BC509~BC30)和帝国时期(BC27~AD476),西元265年灭伊特鲁里亚,帝国时期的罗马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西元前27年以前为共和国,以后为帝国。一、二世纪间多贤能皇帝,建筑上有辉煌的发展。三、四世纪帝国缺乏忧患意识、重享乐,因而政局不稳,经常政变换皇帝,文化渐衰,直到四世纪相信基督教以后才有改变。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希腊人征服。罗马人崇拜和模仿希腊艺术,由於民族性重实用,因此大量引用希腊艺术形式,而甚少独创的风格。2、古罗马艺术的特性罗马人不同於希腊人,罗马人较现实,讲究实际,喜欢具体的、实在的东西;希腊人重理想,艺术中喜欢抽象、概括的理念。希腊艺术主要用於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的色彩。罗马艺术大多是给予帝王歌功颂德和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希腊雕刻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罗马人要求的是个性特徵鲜明的肖像,艺术家不仅要求外形要逼真,更重视人物个性的刻画。罗马人最有成就的是建筑。在技术上首先运用三合土,大量使用拱卷结构,使建筑类型比希腊丰富。因为疆域广大,所以罗马艺术气魄上,超过希腊,可以说是规模宏大。罗马盛世相当於中国汉朝时代(西元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西元一到四世纪是基督教与希腊罗马文化的搏斗期。重视实用性类似中国文化,大半能和生活有关。3、艺术表现建筑西元前二世纪罗马人已累积建筑拱门与拱顶的经验,并开始使用水泥制作混凝土,因此能建造出各种形状与体积的建筑物,所以建筑是罗马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庙宇∶西元前二世纪,山墙和柱子与希腊相同,只是地基变高了,常用来当战利品的仓库(实用价值)。圆形建筑变大,是因材料用「混凝土」之故,外表贴上大理石,最具代表性的庙宇是《万神庙》(西元118-125)。其他建筑有市场、广场、澡堂(公共交际场所)、运动场、竞技场(约80,罗马)、斗兽场等。另建有碑林,将罗马法记其上。水利工程、以水道、喷泉作得最好。巴西利卡(法庭),后来变成基督教堂。公寓房子、一般澡堂内有嵌画居室内,地上也有嵌画,壁上则画建筑图,以增加空间感。雕刻 特性是:写实,不喜欢美化人体,只表现现实,也不掩饰缺点,文艺复兴是从此作风出发。实用,如纪念用,表现凡人的形象,真实感较强。罗马人本来就有崇拜祖先的习俗,他们忙於为死者作雕像,收藏在家中,遇新葬礼时把列祖列宗的雕像都拿出来参加仪式。早期的肖像雕塑是根据死者面部翻下来的面模制作的,不加任何美化,表情死板,缺少活力,只有感到逼真而已。希腊雕刻技术传进来后,开始美化雕像,但还是以逼真和表现个性为主。著名作品:《凯旋门》(14-37,罗马),独创,门上雕征伐纪录。《天柱》(114,罗马)雕打仗的功绩,好像是电影记录片,西元二世纪最好,是欧洲史上最大的浮雕。雕工是近东俘虏,共雕人物千人以上,描述战争前后整个过程,后来英法均有仿造,特点是∶雕工精细,场面浩大。《和平石碑》(庙形),雕的形象和日常生活有关。人像雕刻特性∶很像真人,帝国的盛衰,可由人像的表情看出。《奥理略骑马像》(2世纪,罗马),是欧洲第一座骑马立体像,(西元二世纪)。文艺复兴作品仍无法超越其成就,以后的骑马像均以此雕像为样本。三世纪人像有心理的描写,是因政治混乱,社会腐化,表情有不安的恐惧感。四世纪有稳定的变化,但技巧退化,没有肌肉感,《君士坦丁大帝》(4世纪,罗马市政博物馆)如朴克牌般,精神上表现宗教理想,两眼望天(上帝),无表情。绘画壁画的特性是:墙上有许多建筑图形,好像「开窗」的效果。建筑物图像有透视学的表现,但却无焦点,不合逻辑。人物光影矛盾,光源不统一,笔触也没统一感。技巧上,光影的感觉影响文艺复兴,故文艺复兴的技巧,实源於罗马艺术。代表作品∶《建筑图》(前1世纪,庞贝附近壁画,现存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庞贝壁画《执面纱的妇女》(约70)。嵌画精细写实,用矿石做的。肖像画用斜线笔触表现光影,到达文西、塞尚都延用此法,可谓之「地中海素描」风格,如《男孩肖像》(约2世纪,木板腊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有些用蜡画像,是油画的前身。西元四世纪曾流行钮扣肖像画。
凡人帽子11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荣曾说:“在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由于村社制还未解体,农业劳动的主承担者是村社成员,奴隶恐怕只起次作用。到战国时期,村社走向瓦解,社会上贫富分化加剧,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法贵族没落了,出现了新兴的富商和手工业者,还有数量很多的独立小农。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富者大量地利用奴隶去从事物资生产,贫者则因破产而沦落为奴。从这时起,奴隶制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不但官府使用奴婢进行手工业生产,商人和作坊主也大量使用僮仆、佣工从事开矿、冶金、煮盐、制陶、丝织等等手工业生产。当时劳动力的买卖已相当频繁,出现了固定的或常设的劳务市场,即所谓“佣肆”。至于奴仆的买卖,则往往“售于闾巷”(《战国策.秦策》)。秦国的祖先非子,因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便由奴隶升迁为带有封土的子爵,封邑于秦。他们的命运被决定于王的喜怒爱憎之间,任免升贬以至封爵杀头,均凭王及其亲信贵族的意志决定,秦国的宰相百里奚就是五张羊皮买来的奴隶。公元前五世纪后期,魏国李悝变法,其《法经》规定:“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籍其家”就是将其家人全部沦为奴隶。此类法律为当时各国普遍采用,如云梦《秦律》中有关各式罪犯之家人籍为奴隶的条文不少。前361年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将从事工商业或贫穷的民众都沦为奴隶,而官僚集团则按军功爵秩分配“臣妾”(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书.垦令篇》),说明官府是何等蛮横地侵犯着民众的人身权。《商君书.错法篇》载:“同列而相臣妾者,贫富之谓也。”《战国策.秦策四》谓当时各国“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满海内矣”。裘锡圭详尽论证了当时奴隶数量很大,且在生产上普遍使用,应定性为奴隶制社会(裘锡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总之,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奴隶数量大增,使用更普遍,乃至秦汉两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奴隶数量最多的时期。一直到清代,统治者也根本没有保护本国民众基本人身权的概念,民众因犯罪与债务沦为奴隶者触目皆是,人们始终不懂什么是“人格权”!尉缭在秦国就直言不讳地说:如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统一后,秦始皇自己也说得很明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秦始皇在秦军攻下他少年时曾居住过的邯郸后,就下令将曾经欺侮过他的人全部“坑杀”。秦嬴政两次坑儒,活埋了1千多儒生。嫪毐家童(奴隶)数千、舍人千余;嫪毐党一案,嫪本人被车裂,灭族,20几个党羽被枭首,4000余人被流放;政的母亲因此案被囚禁,政的2个异母弟被屠杀,27个劝谏释放太后的大臣被处死,吕不韦被赐自尽。始皇36年,有一颗流星落下,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死土地分”。秦始皇就把陨石周围居住的人,全部杀了。秦朝最高人口数是2000万,全国设置“县政”约1000个,平均每县2万人。秦始皇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在全国广修宫殿,宫殿数号称“关外三百,关内四百”,尤其是阿房宫,占地几里,能容万人!《史记.秦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70余万人”。这就是说:他在统一之前就开始了骊山秦始皇墓的工程,征用民工70万人!始皇26年,“徒天下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始皇28年南巡至湘山祠,遇大风,“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始皇32年,“乃使蒙恬发兵30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修长城役50万人。始皇33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戊,”集解:徐广曰:“50万人守五岭”。就是说,秦始皇用50万奴隶军队,征服了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地区,并派兵留守驻防。始皇35年,修绵延300里“阿房宫隐宫徒刑者70余万人”。“隐宫”即宫刑。另外,修驰道民夫30余万人。还有那工程浩大的驰道网、规模惊人的徐福船队……这不是“国家权力只达到县一级”能实现的。无偿服奴隶式兵役和劳役的老百姓共270多万人,为上述军事和劳役大军运送粮草和装备的人以及在内地驻防的军人、夫役,估计还有250万人,两项相加约有多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千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壮年人(包括妇女),按1/3计算,不过6百余万,在6百余万劳力中有5百万人服奴隶式的兵役和劳役。这就是大规模实行奴隶制的证据,以至于“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汉书.严安传》)。始皇死后,太子苏、将军蒙恬等被秦二世害死;胡亥将自己的18个兄弟和堂兄弟斩首,并把10个姊妹统统车裂而死,其它连累致死者不计其数。此后,李斯又被斩,三族被诛。从云梦睡虎地秦墓的竹简中可知,秦国的赋税较之战国时的其他国家是相当重的。农民除了缴纳田租外,还有军赋等其他名目,以及动辄赀甲赀盾一类变相军赋。田租不但收取禾稼(粮食),还收取刍(牧草)、稿(禾杆
呼伦小贝尔
奴隶社会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历史的一个大进步。但同时,奴隶制度也是一个最野蛮的制度,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广大奴隶的遭遇就可以很明显地说明这一点。中国的奴隶有很多种类,成因也很不相同,中国奴隶制是从夏朝开始,历经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已逐步消亡,到秦朝、汉朝奴隶制彻底被封建制度所代替。夏、商、周、秦时代,奴隶多产生于战争,从敌方俘虏的平民成为奴隶,也有因犯罪被贬为奴隶的,有官奴和私属之分。汉朝,奴隶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土地兼并而形成的私属,另外东汉末年,人民为躲避战乱,投靠大庄园主,也成为私属。汉唐时期,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良贱之分,如部曲(奴隶的一种)殴伤良民要处死,良民打死自己的部曲,部曲有罪不论、部曲无罪只判徒刑且可以用钱赎免。犯叛逆罪的,全家乃至全族要没为官奴。宋朝以前,长期受雇于人的,其地位低于良民,也是奴隶的一种。宋朝开始,因雇佣关系形成的主仆关系不再视同于良贱关系。但实际上,私属奴隶的现象大量存在,不过在法律上禁绝了私属奴隶、也不允许将良民卖为奴隶。元代,由于蒙古族本身实行奴隶制,所以官奴盛行。清初也对汉人实行奴隶制,至雍正年间才废止奴隶制,清初经济繁荣,康熙皇帝采低税负,像明朝一样卖身为奴者实际上已大幅减少。中国古代的贱民制度不同于奴隶,乐户、匠户、仵作、牙人、娼妓、甚至宋代的军人在法律上都是贱民,但是他们并不是奴隶。中国虽然没有严格定义下的奴隶制度,但是受到类似奴隶制度而伤害的中国人不在少数。清雍正年间废除贱民制度。婿縻又作“胥靡”,是古代对一种奴隶的称呼。由于用绳索牵连着强迫劳动,故名。《墨子·天志》有“不格者则系累而归,丈夫以为仆圉婿縻。”一说。另外,汉代还用作刑徒的名称。如《汉书·楚元王传》中有“胥靡之。”颜师古注之曰:“联系使相随而服役之,故谓之胥靡,犹今役囚徒以锁联缀耳。”
哲学论文题目一:科学技术哲学 1.对科学的崇拜与批判:两种对峙的科学观 2.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未能诞生于中国——从科学自身的原因看 3.科学价值中立如何可能 4.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建国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一直是古史学者所重视的课题,且分歧甚多,陈连庆不盲从成说,认为西周和战国封建说都不能圆满地解释中国奴隶社会发生、
美国自开国到21世纪的黑人奋斗史 从奴隶到登顶白宫美国黑人(BlackAmericans)美国黑人是历史上被欧洲殖民者劫运到美国的非洲黑人奴隶的后裔,又称非洲裔
首先我觉的社会制度并不是绝对的,秦始皇时代是封建社会清朝时期也是封建社会,可各阶级在这两个时代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可是医疗,教育等等福利政府
不可能给你做作业吧,论文这东西还得自己写才行,给你一些资料,你参考一下,3000字不算多,拼拼凑凑就完了,毕业论文还要5000字呢。这些资料没有发完,有字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