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1968
悲剧是人类在充满苦难的向理想王国跋涉、迈进的旅程中,对自身存在状况的深切关照、感悟和感知,悲剧,是每一个民族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蕴含并折射着各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以及社会文化。其中作为西方悲剧的起源,《俄狄浦斯王》这部古希腊悲剧占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就是这样一部《俄狄浦斯王》,就是索福克勒斯笔下这个人物的命运,引起了人们经久不衰的兴趣,几乎所有的西方著名批评家、美学家和哲学家都就其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结果,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不仅成为了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持久的神话,甚至成为了整个西方思想史上一个永远的神话。亚里士多德曾经在《诗学》里这样说道: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兴味的模仿,其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并使这种情感得以陶冶和净化。也就是说人,认识你自己!古往今来,在众多批评家对于《俄狄浦斯王》的探讨中形成了基本的共识,那就是这部伟大的悲剧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试图摆脱命运枷锁,敢于正视自己的生存困境,并对城邦负责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悲剧英雄,这深刻的体现着人类在抗争不可知的命运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自由精神和坚强意志。再仔细研读了《俄狄浦斯王》以及参考了阿尔教授的著作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之后,我也来表达一下自己不同的观点。 斯芬克斯在希腊神话中希腊神话中是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索福克勒斯曾说:斯芬克斯之谜使我们顺从自然,当迷雾逝去之后,我们会更加注意目前的需要。虽然说俄狄浦斯的悲剧色彩在之前已经铺垫,但是他的命运是在遇到斯芬克斯之后开始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矛盾开始突显,悲剧所表达的主题开始浮现。俄狄浦斯运用智慧和理性答出了斯芬克斯的答案,却没有想到这正预示着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斯芬克斯之谜在更深层次表现为恐惧和诱惑,及现实生活。解开了谜底的俄狄浦斯最终并没有逃离冷酷无情的现实,而作为谜底的人,其个人价值和尊严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汪汪无可挽回地失落了。也许“人,认识你自己”只是一个一个伪命题。而对于过度崇拜理性、盲目自己地俄狄浦斯而言更是无解的。 虽然说故事地主题才是探索的起点,但是对于情节地把握能够让人更好的意会作者所要表达思想。在《俄狄浦斯王》中,其情节存在着众多的疑点,这些疑点让我对主流观点所认同的表达主题产生了一些质疑。 首先,克瑞翁是否有撒谎,对王位是否有企图?在戏剧中,克瑞翁被塑造成一个正直、不贪恋权力的形象,他称自己满足于做二把手而并不愿意成为国王,但是在剧情的最后,克瑞翁确确实实是成为了新的国王。而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一剧中,克瑞翁卑鄙狡诈,能言善辩,对俄狄浦斯粗暴无礼,出言威胁,进而使用暴力,还威胁俄狄浦斯,要对雅典宣战。他的卑鄙恶劣,反衬出俄狄浦斯的伟大。所以说,不排除克瑞翁对俄狄浦斯的王位有所觊觎。除此之外,克瑞翁是独自一人到神庙去求问神旨的,而他回来之时,神的话也是通过他传达出来的,所以说克瑞翁有着撒谎的可能性。另外,俄狄浦斯所发的毒誓很大程度上是克瑞翁诱导的结果。 第二,作为忒拜城先知的忒瑞西阿斯也有着很大的嫌疑。他作为先知,却有着两个很大的失误。首先他未能解开斯芬克斯之谜,这是不符合他先知的身份的。另外,作为先知,他是能够预料到未来事态的发展的,但是在俄狄浦斯王登上王位,他却没有进行阻止。在俄狄浦斯王召见忒瑞西阿斯时,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这位先知迟迟不肯把杀人凶人说出来,而是在俄狄浦斯对其进行辱骂时说出的,这说明他很有可能并不知道杀人凶手是谁,只是在一气之下说出。 第三,俄狄浦斯是否有谋杀他的父亲?是否在潜意识里要杀父娶母?在之前的剧情中,克瑞翁以及王后和逃回来的证人都说国王是由一伙强盗杀死的,而俄狄浦斯当时是一个人,所以说很有可能是俄狄浦斯曾经在一个三岔路口杀了五个人,但只是巧合,国王并非俄狄浦斯所杀。但是俄狄浦斯在潜意识上是有杀父娶母的倾向的。在他得知收养自己的父亲病死而非被人所杀时,他最大的反应时松了一口气,这严重不符合正常人的心态,虽然说俄狄浦斯在一定程度上因为父亲不是自己所杀而松了一口气,但是父亲的死没有引起他的一丝悲痛明显是很反常的。另外,俄狄浦斯因为不想实现杀父娶母的预言而背井离乡,按正常理论来讲,他会为了防止预言的实现而避免杀死任何一个人,但是在路上他却屠杀了五个人。而为了避免娶到自己的母亲,他完全可以和比自己年龄小的女性结婚,而俄狄浦斯偏偏却娶了一个和自己母亲年龄差不多大的女人,所以说,看似是宿命的安排其实是可逆转的,只是他潜意识里是有杀父娶母的倾向的,也就是之后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 第四,据俄狄浦斯妻子及母亲所言,她和老国王的孩子是被钉住双脚扔到山林里去的,而俄狄浦斯和她的母亲生活了这么多年,王后不可能不知道俄狄浦斯的脚和当年她孩子的脚的状况是一致的,而俄狄浦斯要下决心揭露真相的时候,伊俄卡斯忒极力劝阻,她说:看在天神的面上,如果你关心自己的性命,就不要再追问了,我自己的苦闷以及够了,而俄狄浦斯却理解成了王后怕俄狄浦斯出生卑贱所以阻止其调查下去。由此可见,俄狄浦斯的母亲很有可能在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事实,只是出于某些原因没有告诉俄狄浦斯,这也有可能和俄狄浦斯情结有关。也许索福克勒斯想探讨的主题是社会禁忌同人性的冲突,借此表达禁忌作为社会秩序的底线,如果违背则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第四,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43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雅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雅典市民生活在噩梦之中,至少三分之一的雅典人被这场瘟疫夺取了生命,包括雅典杰出的政治家伯里克利,这部伟大的悲剧是否在隐喻当时的政治,表达对当时执政者和政治环境的不满,如今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猜测有这种可能。 在近代,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法,同时他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让我们对这部悲剧有了更深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男人对自己的母亲都有欲望,想杀掉自己的父亲,并取而代之。他还认为一般人也许认为这部剧作者是借这个神话故事,以表达其对命运和神庙的怨恨,但对虔诚笃信的索福克勒斯而言,则绝不怀有此意。他以为神明纵使预定我们应犯某罪,我们也必须顺从它们的意志才算是最高尚的道德,这种宗教信念使他解决了人身之间的冲突困境,但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本剧的优点之一。在他看来索福克勒斯的意思好像是说:纵然你否认你曾经有此念,或称曾如何地努力挣扎反抗这些恶念,结果都不免徒劳无功。因而你绝无法消除这些恶念,它们将一生留存在你的潜意识之内。弗洛伊德还认为娶母杀父是俄狄浦斯的两种罪恶,在他的《图腾与禁忌》一书中,他指出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宗教制度,是图腾制度,而图腾制度便深以二罪为戒。所以说早在精神分析诞生以前,俄狄浦斯的两种罪恶,早已为人们认为是无法制止的本鞥的真正表现。弗洛伊德的说法证实了俄狄浦斯在潜意识里是有杀父娶母的倾向的,他一生的悲剧完全由他自己一手造成,而他最后选择刺瞎双眼,在某种程度上是阉割的象征。 但是弗洛伊德的观点遭到了很多人的猛烈抨击,在一些女性批评家看来,弗洛伊德反映着的是男性的欲望和要求,是在试图维护父权的秩序和统治,而且将人类的一切行为和感情归结为性欲是不科学和无法证实的。在我看来,也许弗洛伊德的观点有这许多的缺陷,但是他的观念的提出却为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即对于人本性和人是否足够理性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思考。 总体来说,对于索福克勒斯多表达主题的争论是一直存在的,谁也不能说谁的见解是更高明的,只能说所想即所感,文学艺术是开放的、包容的,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是无可厚非的,但经典即经典,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都总会有新的意义等待我们去挖掘。
唐小七7
是这个故事吗?《俄狄浦斯王》Edipo re (1967/I)俄狄浦斯 主演:佛朗哥齐蒂 他既是他母亲的儿子,又是他母亲的丈夫。他娶的女人曾经嫁给他的父亲,他是杀害他父亲的唯一凶手。 温柔美丽的母亲,婴儿在母亲的怀里,望着另一个男人:那是他的父亲。父亲望着儿子,长久地凝视,如此严峻,此时此刻,他在聆听他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个响亮而庄严的声音,像是悲剧的独自――“他在这里,这个孩子将取代你在世界上的位置。是的,他将赶走你,他将取代你的合法地位。他将杀死你。他不是为着别的原因到这里来的。他知道这一点。他将从这儿抢走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你的妻子” 俄狄浦斯就这样被父亲抛弃了。 科任托斯的牧羊人听到了孩子的哭声。他们飞跑着绕过岩石,抱起赤裸着突啼的俄狄浦斯,他的脚都肿起来了。善良的牧羊人回到他们那城墙坍塌的小城,将孩子献给国王。国王波吕玻斯和王后墨洛璃一直为不能生育而苦恼,而今得到这个孩子,真是如获至宝,立即封他为科任托斯世袭亲王。 俄狄浦斯这样成了别人的孩子。 光阴似箭。眨眼之间,俄狄浦斯长成了一个小伙子。父母告诉了他事实的真相,他觉得恐惧。他想远行到得尔福圣殿朝拜,去祈求得尔福的神渝。父母同意了他的决定。 阿波罗神庙里挤满了香客,庙里回响着说话声、祈祷声、哀哭声和歌唱声。女祭司以仇恨的声音说话了,她以神的名义宣布对这个年轻人的可怕的判决:“你小心!神渝说,你将来会杀死你的父亲,井娶你的母亲为妻。这是神的意旨,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 俄狄浦斯惊呆了。 可怜的俄狄浦斯离开家,他害怕预言的实现,他漫无边际的走着。形单影孤,风餐露宿。他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穿过一堆又一堆人群,面前的路伸向远方的地平线,仿佛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俄狄浦斯义无反顾,决不回首。在路上,他碰见了一个盛气凌人的老头,年轻的俄狄浦斯杀死了他。 好多天过去了。他经过一个难民营,满目凄凉,死气沉沉。然而有笛声传来,笛声飘过空中,那是另一种声音。一个少年领着俄狄浦斯来到灌木丛中,见到了那吹笛的盲人。那是一个面如婴儿的老者。俄狄浦斯盯着他的眼,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像这个老人这样深刻而神秘地触动他。少年用敬畏的声音轻声说:“这是狄列西亚斯,他是预言家。” 少年领着俄狄浦斯走向更荒凉的地方。在这里,他杀死了狮身人面怪,成为了小国的国王。 在瘟疫流行的时候,大家奔走相告。这是神的诅咒。武拜城受到了神的诅咒。到处都是垂死的人群,到处都是死亡的哀号和送葬的歌声。俄狄浦斯王对众人说:“必须扑灭使贰拜人痛苦的瘟疫。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放逐一个病人膏盲的人。这就是我听到的神渝。而他是杀害前任国王的凶手!” 追查就这样开始了。俄狄浦斯决心找出真正的凶手。克瑞翁说,先王拉伊俄斯是在去阿波罗神庙的路上被人杀害的,杀害国王的是一个旅人。俄狄浦斯有些惊惮,有些莫名的兴奋。他要搞个水落石出,要为这片国土复仇,他发誓决不放过任何线索。 狄列西亚斯的笛声传来了,如此神秘而又神圣的音乐。这音乐飘过火红的天空,冉冉而来。这是狄列西亚斯,他的洞察力像神一样,预言者狄列西亚斯,他知道一切。 “你有眼睛,但是你看不见自己在什么地方,看不见自己同谁生活在一起。你知道自己的生身母亲是谁吗?你知不知道你的那些已经去世和那些仍然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祖先正在诅咒你?有朝一日,绝顶的恐怖将把你从这个地方赶走,黑夜将成为你唯一的领路人。命运的儿子,等到你终于知道你怎么结的婚和娶了谁的时候,你将会嚎陶痛哭!” “滚!”俄狄浦斯暴跳如雷。 “我会走的,当人们将会发现,有一个人,他既是他母亲的儿子,又是他母亲的丈夫。他娶的女人曾经嫁给他的父亲,他是杀害他父亲的唯一凶手时,我就走” 俄狄浦斯古怪地微笑了。他并没有在听。他听到的是内心深处的另一种声音。他内心深处,真相已经使他迷醉。 王宫后院,泉水叮略。王后伊俄卡斯成和侍女们在纺线。一个姑娘在唱歌。一支纯朴的歌。俄狄浦斯站在阴影里,默默地凝望着他的妻子,那个拥静的美妇人,她的整个神态都显示出十足的母性:她的手势、她的雪白然而不再娇嫩的皮肤,还有她那没有扣上的衬衣,只有做了母亲的女人才会大意地忘记扣上……俄狄浦斯的眼睛看到她那裸露的乳房时,再也不能克制自己...... 王后终于开口说话了:“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扮演不了先知的角色,谁也不行!一度有人向我的丈夫拉伊俄斯预言,说他将被我和他生的儿子杀死……但是,他并没有被他的儿子杀死,而是被一个经过这儿的旅人杀死,地点是河谷边的一条小道……我还应当告诉你,拉伊俄斯曾经下令把我的儿子扔掉,捆着孩子的脚,扔进了荒山野岭,死在那里。由此你就可以判断,预言向来是多么靠不住!相信我吧,用不着担心―….” 但王后的话把俄狄浦斯摧垮了。他的脸上出现了恐怖的神情。 他疯狂的拥抱着她,用爱的眼神爱抚她,亲吻着她,忧郁地想起他的父亲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玻斯,母亲墨洛蹈,说起童年时被人们骂作“野种”的愤怒,想起去阿波罗神庙的经历,想起那杀父娶母的可怕的神渝,想起他在路上杀的人…… 俄狄浦斯仍然心存一线生机,因为他的母亲还活着。然而老信使说:“波吕玻斯不是你的生身父亲。”“那么,他为什么把我叫做他的儿子?”俄狄浦斯绝望地叫喊着。这弯腰驼背的老人,正是当年那个救起俄狄浦斯的牧羊人。正是他在喀泰戎山上发现了奄奄一息的俄狄浦斯,那时候,他的小脚都被绳子捆烂了。正是这牧羊人将俄狄浦斯献给波吕玻斯王的。 现在,是弄个水落石出的时候了。 俄狄浦斯沉浸在一种病态的激情中。他下令派人去寻找当年那个将他抛弃在荒山上的奴隶,他要弄清自己是谁。可怜的王后,她的阻挡是无用的。她紧闭着嘴唇走开了…… 市民们再次聚会在广场上。 广场中央是那个老奴隶。他就是把婴儿时代的俄狄浦斯背上喀泰戎山的人,也是先王拉伊俄斯遇害时那个死里逃生的人。他是最后的证人。俄狄浦斯咆哮着逼问,老奴隶终于说出了真相。 “为什么这么残忍?为什么自己的父亲要杀害我?” “他害怕不祥的预言。” 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 俄狄浦斯哺哺自语:“现在一切都对上了……” 知道真相的王后吊死在屋顶的横梁上。 俄狄浦斯又遇到了找到他的少年,在寂静的深夜里,他们穿过荒凉的原野,穿过陌生的城市,这永远的流浪者,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苦难的世纪,终于来到20世纪的广场上:这里有教堂、鸽子和警察。他们来到烟囱林立的工业区,来到一片广漠的田野,这是俄狄浦斯童年的田野……古老的微风,使这片田野有了生命,同一种音乐,同一个主题,这是永恒的悲剧。 “在《俄狄浦斯》中,我叙述了我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故事……”导演帕索里尼曾经这样说。“俄狄浦斯情结”,按弗洛伊德的定义,就是“恋母情结”。俄狄浦斯,命运的儿子,他以巨大的热情追查杀害父王的凶手,最终却发现凶手正是他自己。这是所有故事中最有想像力的故事。我们无法知道帕索里尼有过怎样的预感。1975年11月的一个星期日,他在距罗马24公里的一片荒野里遇害,我们无法知道他的真正的死因,仿佛冥冥之中具有某种东西存在着。这也是命运吗?这是论文,请查收======================================================================================================================论《俄狄浦斯王》的结构艺术刘咏梅(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学部 湖南 长沙 410131)摘要:本文主要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来论述《俄狄浦斯王》的结构艺术,把这部历史上有名的悲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读,以期真正挖掘出俄狄浦斯特有的悲剧意蕴。。关键词:闪光的“点”;精巧的“线”;缺失的“面”。《俄狄浦斯王》是戏剧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一部悲剧:庄严的忒拜王宫前,俄狄浦斯怀着拯救城邦和人民的决心,一步步地揭开并陷入了自己命运的悲剧深渊……几千年来,这部悲剧一直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无论是看过剧本或是看过演出,我们不能不为这部两千多年前的作品到今天还有这么强大的感染力而感到惊讶。但不难发现,许多年来学者们对《俄狄浦斯王》这部剧的研究多在它的内容情节特别是“恋母情结”这方面做文章,上网搜索时关于“恋母”的话题是铺天盖地,甚至渗入医学、心理学、哲学各方面,而为其结构上的贡献发言的却鲜有人在。可见人们对戏剧内容的关注要远大于对结构的关注。然而,对于读者和观众来说,剧中人物的性格、情节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把它与全剧割裂开来进行分析的做法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可取的。弄清戏剧的结构,不仅能够很好地领会作者给时代照镜子、评善恶的最高目的,也能看清全剧的来龙去脉,从而准确的把握主人公的性格及艺术形象。戏剧不同于散文、小说和电影,有它特殊的、专门的、许多世纪以来形成和磨练过的结构规律。索福克勒斯擅长于结构布局,他利用了戏剧结构的倒叙手法,使剧情发展自然、合理,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作者以高度的艺术技巧让故事发生在王宫前,集中写了俄狄浦斯追查凶手这一件事。通过五个人的陆续上场,以倒叙形式将错综复杂的矛盾一一揭开,将戏剧冲突引导到惊心动魄的结局,悲剧气氛达到高潮,使观众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其悲剧结构复杂,波澜起伏,却不给人以杂乱之感,布局巧妙,针线细密,而不露斧凿之痕。我们可以把戏剧结构看成支撑内容的一副骨架,所谓骨架就必然有构成它的点、线、面。剧中设置了种种悬念,如果我把这一个个悬念看作剧中的“点”,那么就可以把联系这些“点”的追溯看成是一条“线”。悬念是结构的关节点,追溯是结构的骨架线,点、线纵横交错构成结构的板块面。下面我就想谈谈索福克勒斯是如何设置“点”和“线”及在“面”设计上的不足。 一、闪光的“点” 所谓“悬念”,指的是人们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变化的心情。善于造成正确的悬念,善于让观众由始至终处于有所期待的心情之中,这是剧作家应浚掌握的一种基本技巧。因此悬念可看成是戏剧结构的基础。索福克勒斯在这方面就展示了他不寻常的才华。作者在开幕不久,就借先知忒瑞西阿斯和俄狄浦斯争辩这一场面,把一个总的悬念留给了观众:俄狄浦斯是怎样成为杀父娶母的凶手的?当先知预言出凶手就是俄狄浦斯本人时,悬念就形成了。这部剧首先把谜底告诉了观众,却没让观众失去任何的兴趣,而是让观众在“怎么样才成为凶手” 这种过程中满足自己的猜测和期待,并且还要进一步等着看俄狄浦斯怎样惩罚自己,这种悬念就具有了相当大的吸引力。但要保持这种悬念,还要不断加强它。索福克勒斯不是将单单一个悬念进行到底,而是环环相扣,即一个悬念中又包含着另一个悬念,另一个悬念中又包含着第三个悬念。这在剧本中的表现就是几乎每一场的开头都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即在观众的心里留下了一个问题,在下面又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似乎揭开了读者心中的疑问,但实际上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设置了另一个悬念,这个悬念又只能等待观众和读者们在下一场剧情中去发现。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层层相套,直到虽后一场揭开全部的悬念。其悬念的模式也颇为独特,它不是简简单单的“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产生了什么后果?”或“有人被杀害了”,“是谁杀的人?”,而是蕴含着能引起巨大风暴的“突变”和“发现”。一场灾难降临了,人们却并不在意“突变”的结果,而是随着主人公的“发现”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希望寻得事情的真相,没想到在“发现”中又遭遇了另一场“突变”。
wuli小拧
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国王,是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受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国王因此向神只请示,想要知道为何会降下灾祸。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儿子,终究应验了他之前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
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源于他的父亲忒拜的国王拉伊奥斯诱奸了国王佩洛普斯的孩子克莱西普斯这桩罪孽,遭到神的诅咒。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索福克勒斯生活在公元前496年至406年之间,当时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据记载,索福克勒斯不仅在戏剧方面卓有建树,还在政治宗教事务中大放异彩。
一方面索福克勒斯本人拥护雅典民主制,要求以城邦利益为重,强调个体独立自主的精神;另一方面他宗教观念较为保守,主张维护现有的先知体系和神谕体系。这两点在《俄狄浦斯王》该戏剧中得到表现。
作品思想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对宇宙、自然知之甚少,坚信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主宰命运,于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以及神或英雄,他们往往与不可改变的命运进行着积极地抗争,最终大都以失败告终,但人和命运抗争所放出的光芒,是伟大和耀眼的。
悲剧《俄狄浦斯王》就是一部典型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代表作,也是命运悲剧的最高诠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狄浦斯王
什么c语言?这个问题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粗浅的c语言一般可以在中国中学生联盟网技术论坛上拷贝一份,里面有一些可以作参考。
写作背景,本文章著于1984年文化大革命,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述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夫妇在这个荒唐动漫的特殊年代
以《创造教育的智慧启迪》为题,讲述了创办者王广亚先生的办学事例,引出一个顺应时代、把握时代的启示,并结合她作为辅导员是本班学生的成功事例。为了积极贯彻教育部全国
论文题目即文章的题名,题目犹如“文眼”,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一)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的理想都会有所不同,你的理想是什么呢? 说说 你的理想吧。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中理想的 议论文 作文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