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蟹爪兰
1979年是一个春天是因为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这里的春天是指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
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扩展资料:
改革开始: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革开放
纯情小泰伦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出自中国改革开放代表歌曲《春天的故事》,是由蒋开儒、叶旭全作词,王佑贵谱曲的歌曲。由深圳女歌手刘绍文在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决赛上首唱 ,而于1994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的版本则由董文华演唱。这首歌的歌词是: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 中国 ,啊, 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 ,中国, 啊, 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啊
该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先后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等奖项 ,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歌曲 。2019年12月,入选“歌声唱响中国”——最美城市音乐名片十佳歌曲。
创作背景:
1992年,该曲词作者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中报道了深圳飞速发展的景象,蒋开儒因此希望能够实地看一下深圳,便只身前往了深圳。到达深圳的蒋开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从而决定留在深圳,并在深圳一个企业家艺术团谋得了一份工作,在这期间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该曲,成稿在1992年12月16日的早上。 因为蒋开儒个人身世的背景,以及他对于邓小平的亲切、尊敬和感激之情,他在歌词中将邓小平称为“一位老人”,而因为蒋开儒初到深圳时,深圳是用铁丝网圈起来的,他便将开创深圳特区描绘为“画了一个圈”。 1993年3月7日,该曲歌词在《深圳特区报》发表。蒋开儒拿着报纸找作曲家王佑贵谱曲,王佑贵以歌词的语言格式很难用音乐来表达为由拒绝,但是蒋开儒没有放弃,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给王佑贵送一次歌词。 1994年,蒋开儒得知广东省将举办青春歌曲创作大赛的消息后,再次找到王佑贵,王佑贵用湖南话反复朗诵着歌词,在这过程中得到了灵感,二人经过一个半小时后完成了《春天的故事》的初稿。 歌词创作完之后,王佑贵为歌词谱了曲,并带作品参加了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但遗憾落选,于是二人找到了广东省青联常委叶旭全,在叶旭全的帮助下,三人对该曲进行了改进,并直接交到了广东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评委会,从而正式发行。
社会影响:
该曲自发行后,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其手稿被收藏在深圳博物馆 [4] 。
1997年,《春天的故事》被选作十二集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邓小平》 的主题曲 [8] 。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在太空播放了《春天的故事》 [9] 。
该曲曲名被命名为中国建国50周年、6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方阵其中一个方阵(60周年为第七方阵)的阵名。
吃尸体的秃鹰
春天指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1992年春天小平南巡。此次,邓小平的南方之行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南方谈话”。
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28日,上海《文汇报》及北京《中华工商时报》全文转载《东方风来满眼春》。
28日晚,《光明日报》指示驻深圳记者站向陈锡添要邓小平南方视察时的照片,并决定30日全文转载《东方风来满眼春》。当陈锡添将此消息转告新华社深圳支社时,支社于29日晚迅速将通讯全文传至北京的总社。
当30日的《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全文转发了《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后,新华社也于当日正式向全世界播发了《东方风来满眼春》全文,同时,还以少有的规格配发了一条消息。
扩展资料:
南方谈话的意义:
南方谈话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思想解放。改革开放最初的第一次思想解放当然很重要,邓小平南方谈话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它对于改革进程更有着重大影响。
南方谈话坚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初,在各种声音的质疑下,不改革就没有希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所以,改革必须要试,要敢闯敢试。
南方谈话第一次明确提出市场经济改革,这是最重要的。从此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实践释放了经济活力,成就了中国的长期快速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影响深远的南方谈话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一篇文章与一首歌曲搅动春潮
金鳞平面设计
答: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参考:此题为高考复习题,相关题目如下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材料二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达,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材料三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 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上海浦东开发成为重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Gemini9524
1.国泰民安须思危,富国强兵防未然 2.居安思危固国防,富国强兵奔小康 3.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心 4.太平盛世要居安思危,和平岁月须警钟长鸣 5.开放不忘警钟长鸣,发展更须强边固防 6.兵者,国之大事 7.能战方能言和,自强才能自立
龙龙fighting
1.爱的教育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对你应该很有好处 而且看完很有感触的、```````````````````````2.额`是文革后发展 没啥好说的、现在农村红专绿瓦 城市高楼就是很好的见证、下面是深圳、算是代表作吧、 1.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蛇口炸响“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1979年) 沉默年代的那一声爆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号声,是“杀出一条血路”的呐喊。僵化的思想被它震出一个缺口,新的体制从这里破土。 2.“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被誉为“知名度最高,对国人最有影响的口号”(1982年) 这句最具特色的“深圳方言”,既是常识,更是真理。它从谈钱色变的偏见与困局中脱颖而出,理直气壮地高扬起效率与价值的大旗,让一个民族迈向市场经济的脚步势不可挡。 3.“三天一层楼”,国贸大厦成为20世纪80年代深圳城市标志,“深圳速度”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被载入史册(1984年) “三天一层楼”,不仅增长了深圳高度,更成就了“深圳速度”。而“深圳速度”冲击的是运行缓慢、死气沉沉的体制机制,唤起的是国人对现代化建设的澎湃激情和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 4.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近40年的票证制度(1982年) 放开消费品价格、取消票证,满足民众生活的选择权。这是买卖的自由、生存的解放、民众的盛宴。它标志着深圳坚定地选择了市场经济方向,成为全国打破僵化的计划价格管理体制的示范。 5.新中国股票的前身——第一张股金证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1983年) 一纸股票激起千层巨浪。深圳用“坚决地试”,证明了只有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才能保持社会主义的旺盛生命力。 6.率先放开土地市场,土地拍卖“第一槌”引发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场革命”(1987年) 站在改革热土上的深圳人,敲响了拍卖土地的“第一槌”。这一“槌”,推动了共和国宪法的修改;这一“槌”,实现了新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性转折。 7.“炒鱿鱼”、打破“铁饭碗”,深圳率先突破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实行“双向选择”,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和配套制度(1981年) 骤然间,坚冰打破,没有了“铁饭碗”,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没有了“大锅饭”,分配讲求效率优先。再回首,人们发现,竞争机制才是社会进步的“金饭碗”。 8.“三来一补”企业走出中国第一代“打工妹”,深圳成为最早聚集外来建设者的城市(1978年) 他们为摆脱贫困而来、为实现梦想而来,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无名英雄,是中国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9.创立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义工”成为深圳家喻户晓的名字。“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成为深圳最温暖的口号(1989年) 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自勉,到“我不认识你、我要谢谢你”的感恩,爱的点点滴滴在这个城市已汇成大爱的暖流。这股暖流,不仅温暖着深圳自身,更温暖着无数国人的心灵。 10.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正确方向,给中国带来了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春天。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反响(1992年) 秉持深圳人的敢闯精神,担当传媒人的时代重任,及时地向国内外传播了邓小平振聋发聩的声音,鼓舞了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东方风来满眼春”,春潮浩荡起鹏城`````````````````````````````` 3.文章仔细看、金秋九月,秋风送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接这个时刻。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中华民族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也有过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近代耻辱。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艰辛蕴寓着希望。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镪、更加豪迈。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腾飞,势不可挡。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 帝之苗裔,皇之后族。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风采,龙的精神,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厚重历史成就了我们不朽的魂的诗篇。炎黄子孙啊,今天要为中国大声喝彩! 喝彩,为我们生生不息,光彩夺目的万载文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何等的仁爱笃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这是何等的睿智高远;“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诉尽了凌云壮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道尽了修身真谛。我们那勤劳智慧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彪 炳千秋的真理,给我们留下了发展的智慧与文化。燧人为我们留下了火种,神农为我们留下了药草;老子为我们阐述了道,孔子为我们讲诵了仁,我们的文化长河中有看不完的汹涌,我们历史的天空中有道不尽灿烂。不必说四大发明的荣耀,不必说万里长城的不朽,也不必说故宫的雄伟,单单一个飞天的壁画就足以让世人为之痴迷。那是怎样的一个神话啊?美丽的让人心醉,一醉千年,美丽的让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 世人为中华艺术而迷醉,为中华艺术而倾倒,我们中华艺术光耀中外。先秦散文,汉代的赋,大唐的诗歌,宋元词曲,一朝朝,一代代如同万花之园奇葩异彩。畅游其中,你能欣赏到“举杯邀明月”的飘逸,“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你能体悟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开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李白、杜甫、苏东坡这一个个承载中华艺术的名字,如今仍是光彩夺目。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豪迈也许只有我们黄河、长江的儿女才能拥有。我们的文明,已经遍布五洲,发扬光大。这叫我如何能不为之骄傲,这叫我如何能不为之喝彩。 喝彩,为我们日新月异,龙腾虎跃的新世纪的中国。55年的艰苦奋斗 ,55年的辉煌巨变,如今,我们的中国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以凌云之势向世界宣告着我们非凡的成功。高速道路四通八达,机场港口一派繁忙,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四大工程捷报频传。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空前发展。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快速增长。体坛健儿更是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在第28届奥运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中国代表团历史性地名列金牌榜第二位。这一切不都说明了我们国运的昌盛吗?我们告别了节衣缩食的岁月,我们告别了身寒肚饥的日子,而这个过程只用了半个世纪。那些中国解决不了国民吃饭问题的谎言不攻自破了,那些准备看我们乞讨的冷眼全被惊呆了。世界用惊异的目光重新申视着中国,中国用热情的双臂欢迎着世界。 中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了,它圆了我们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杨利伟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他的身上寄托了多少中国人的希望啊! “神舟六号”飞船升空了,随着在太空飞行了115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安全返回,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喜讯传来,举国欢腾,举世瞩目。这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完成的又一伟大壮举,标志着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事业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这是广在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骄傲和自豪,更是祖国的光荣,人民的荣耀。飞船升空的那一夜我为我们的航天英雄们默默祝福,更为我的祖国默默祝福。 悠悠中华,万载文明,浩浩中华,青春永驻。今天我想为我们伟大的神州高歌,想为我们伟大的中国喝彩。更为我们亲爱的祖国送上一分赤诚的祝福。 谢谢、希望对楼主有用。
小狼雪子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读《红楼梦》有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堂吉诃德》之感悟 《堂吉诃德》的小说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坤,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动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看《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涵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最基本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时,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在人们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感。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我想: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
新版南大cssci核心,更新变化整理(详细请参考完整核心目录)1、马克思主义理论(排序放在第一位)+6,-1增加期刊:党的文献、党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马克思主
不用,这是你自己的论文成果,如果是学术期刊论文,有导师是第二作者,那他就是通讯作者,是指导合作下完成的结果
日前被同学问及什么是通讯作者。仅仅知悉跟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做科研论文署名有关,没能很好的回答。今日特查询了一番。虽仍为一头雾水,但还是有所收获。观点1第一作者当
高。测绘通报为月刊,审稿周期最多25天,初审,被刷掉的概率在30%左右,《测绘科学》创刊于197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的
南大还是非常难发。我们专做CSSCI来源, 南大核心(CSSCI来源)、双核心(南大+北大)期刊推荐: 1.社科综合图书馆档案类:《求索》《城市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