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6

大筷子93
首页 > 职称论文 > 医学与哲学编辑电话能打通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oyo爱生活2012

已采纳

《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半月为人文社会医学版;下半月为中国临床决策版说明:1、目录是每期杂志的的刊内容的索引,单一的把期刊目录做为词条内容是否有一定的参照意义?同时也不排除一些造假者以正规期刊之名行发布虚假信息之实,望用户能自行甄别其直实性。2、相关说明所列内容与投稿须知内容所述事实为类同,且在多个词条以断章取义的形式全部重复或部分重复出现,望用户能仔细甄别其真实性。3、参考资料和扩展阅读为词条内容的信息来源和内容的延伸阅读,而一些专职的编辑百科词条的机构和个人大量的在词条正文中增加不相关和重复的内容以增加虚假参考资料和扩展阅读的目的,请用户能识别词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向期刊举报不实信息的信息来源,以便于期刊能更健康的发展。

273 评论

LD中国王海如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相比,后者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而哲学则是通过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而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可见,哲学对包括医学在内的许多自然科学具有指导意义。多年来,许多学者将中医学看作了一门哲学,笔者认为有值得商榷之处。 1 医学不等于哲学 一般认为,医学(medi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有关“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促进机体有效功能的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西方的营养学以及心理、社会、行为干预等相关理论和实践。从这个角度讲,医学首先是一门技术,是一门治病救人和防病保健的技术,应该说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哲学是人的意识经过客观的逻辑思维后规划出的多种意识形态。当代人学家张荣寰在2003年5月将哲学定义为:“哲学是人理性的工具,哲学从起源就肩负着解决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有关各门类知识总结的问题的使命”。 在古代没有明确的学科划分,许多著作往往是综合性的。我国早期的医疗活动及医学知识的记载多散见于许多不同的著作中,如医事制度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礼·天官》,书中记载了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的四种不同医官的职责。又如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500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对50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著有《解剖学》、《生理学》等与医学密切相关的著作。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古代将医学的知识记录于哲学著作中,或者是哲学家同时掌握了医学知识,从事了医学研究和实践,就据此认为医学与哲学是同一概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的分类越来越明确,学科分类是根据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而进行分类的。从这5个方面看,医学与哲学应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关联,并不等于两者是同一学科领域。 有学者提出了“医学哲学”的概念,认为医学哲学范畴是医学哲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概念,是人们把握生命和健康问题的认识纲领,是对医学问题进行逻辑归类的思维形式。医学哲学范畴是哲学与医学之间多重学术关系的统一,是抽象性与具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结合,体现了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等多重价值。这是医学哲学的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医学等于哲学。中医学是一种特殊的“医学-哲学”模式,表现为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其理论的构建与中国古代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医就是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尽管中国古代有医、易共论的传统,但医、易学著作中,主要以“易”释“医”,“易”是“医”的说理工具,而并非医学本身,因而把哲学中的思辨作为医学理论值得深析。 以上正说明,哲学不等于医学,医学离不开哲学,医学哲学和中医理论中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正是哲学使命的一个缩影。 2 医学中蕴含哲学思想 虽然医学并不等于哲学,但是并非说两者毫无关联,哲学对医学的发展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医学理论和实践中,尤其中医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如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在先秦两汉时期基本形成,《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代表之作。在中医理论的构建过程中,深受同时期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中的许多学说,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被中医学所采用,将其结合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分析之中,成为中医理论框架构建过程中重要的思维模式工具。如阴阳学说为《黄帝内经》各个篇章所采用,成为中医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灵枢·论疾诊尺》说:“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等等,可见阴阳学说涉及到中医的基础理论、诊断、治疗原则、养生防病等多个领域。 再如,先秦两汉之后,在哲学与中医学结合的第二次高峰的宋、金、元时期,大量的医学著作,借鉴哲学的观点,以阐释医学之理。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宋理学以儒为基,援引道释之说,不论是其治学之风,或者是某些具体哲学思想和方法,对同时期或其后的医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简单而看,从《儒门事亲》、《格致余论》等医著之定名,便可见其一斑。此时期,西方医学也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转变,这种模式的转变,使得原有医学模式之中加入了许多的非自然科学成分。然而,这种转变,恰恰是从整体上认识问题,也正是哲学思想的体现。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突破,都闪耀着哲学智慧的光芒。我们虽然不能说,医学等于医学,但医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其指导着医学的形成、成长与发展。 3 中医学人尤当重视哲学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①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③医、巫的合与分。④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表现为诸子百家争鸣,在西方出现了费底亚斯、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等。《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分别代表着中、西个医学体系的奠基之作,也诞生于这个时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两种医学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医学在解剖、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注重实验,与自然科学一样,成为和哲学并列的独立的学科。而中医学一刻也没有丢弃古代哲学,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不断的将这些哲学思想运用与医疗实践当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时至今日,西方医学开始倡导“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说明经历了千年的发展,他们又将回到哲学的源头寻找智慧。而中医学如同一个丰富的宝藏,蕴藏了数千年来先人们的智慧,而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无论是《黄帝内经》、《伤寒论》,还是后世的历代医家,他们运用哲学思想作为工具,传承着一代代的学术精华。如““取像比类”方法,在《素问·五脏生成论》提出“五脏之象,可以类推”,《尚书·洪范》认为:“五行……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以五行学说对事物进行分类。又如张元素提出了“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的药物分类方法,同样是五行学说“取像比类”的具体运用。可见,在中医学理论框架的构和临床实践中,蕴含着哲学的智慧。 因此,作为中医学人,要学习、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医学典籍,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真正做到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哲学这门工具。

82 评论

HazimiYoYo

新世纪新形势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医学人文学的建设。

弗洛姆曾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类死了”。的确,在打碎了神学桎梏之后的20世纪,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之前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还要多;科技进步的速度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快。这是人类历史的奇迹,但也正是这个奇迹造成了人类自身的悲剧——物质淹没了人性,科技代替了人文。

回顾20世纪的得失,我们明确了21世纪的责任:回归人文,找回人性。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屏弃科学技术,拒绝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财富,而是要求在科学技术中注入人文精神,在物质追求时注重人性修养,实现科技与人文、物质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加强医学人文学的建设是实施完整医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即在教学计划中除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外,还包括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交叉学科和其它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把不同学科(课程)对人才素质的不同方面的培养作用整合起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医学人才。

扩展资料

在世纪之交,中国在医学人文学建设方面确实做了许多工作,相继成立了一些医学人文学研究机构,如:大连国际人文社会医学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人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医学人文学研究中心等。

也有一些医学人文学方面的杂志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如《医学与社会》、《医学哲学》、《中国医学伦理学》、《中华医史杂志》等。然而,对一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来说,其医学人文学的发展与其地位和应承担的责任极不相称。

因此,在世界追求人文回归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加强医学人文学建设是适应世界科学发展趋势的需要。

260 评论

相关问答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电话打不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59年10月,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学术刊物。

    小巴布201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光学与光电技术编辑部电话

    兆强精密光电有限公司好。根据兆强精密光电有限公司官网信息,兆强精密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精密光学及光电产品生产企业,兆强精密光电有限公司专注于光学光学元件

    云中子的小白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医学与哲学编辑电话能打通没

    《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半月为人文社会医学版;下半月为中国临床决策版说明:1、目录是每期杂志的的刊内容的索引,单一的把期刊目录做为词条内容是否有一定的参照意义?同时

    大筷子9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电影文学编辑部电话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

    生命若尘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科学通报编辑部电话

    是的,IF1.365,命中率还是比较高的,就是审稿周期有点长 暂时不是!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6 号 《中国科学》编辑部 中国科学杂志社始终以向世界报道中国最

    小胶带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