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凡09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把读者带入现场,设立编辑规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标题、小标题、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识融于话题中,提出了“由头+知识”、“事件+知识”、“人物+知识”的模式和“记者+学者+诗人+哲学家”的文体。突出图片和地图独立语言的作用,图片与文字并重,版面达到1︰1。要求精心选取图片并大量选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写好每张图片说明,充分表达图片信息,保证有足够的文字量和空间。地图是杂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图和晕渲图外,大量采用三维地形图、卫星影像图和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以及手绘图等。2000年第8期首次在专辑中赠送大幅单张地图区域综合性原则:以自然为核心的选题必须揭示其对人类的影响,而人文类选题的命脉则是梳理其兴衰传承的自然背景;差异演替性原则:所有自然的更替、人文的盛衰都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无论是“以今证古”还是“以古喻今”的地理思维,都需要展示大尺度的时空变化;原创首发原则:研究性的选题制度以及专家型的制作队伍,确保杂志内容的原创性;而互联网检查制度,又保证了发表内容的独家性。一是要求杂志整体视觉设计风格的完整一致,保证杂志视觉形象的协调统一。二是强调信息传达的直接、有效。要求版面设计要有信息的切入点,要第一时间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自改版以来,逐步引入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网格设计理念,遵循视觉规律,通过理性的设计将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梳理,从而使编辑意图表现更加充分,读者阅读过程更加流畅。三是版面设计追求简约、灵性,有意味的设计形式,强调设计形式对内容的依附性,注重信息传达与阅读趣味之间的平衡,通过设计阅读的延展,拓展想象的空间,丰富阅读的体验。2005年10月号选美中国特辑:“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厚达550页,专辑累积发行突破300万册,国家外文局将该期翻译成英、法、德、俄、日、韩、意、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发售。2006年10月号“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410页,中文简体字发行突破100万册;英文版版权由境外公司取得,并以上下卷的形式在全球发行超过20万册;2007年10月号“塞北西域珍藏版”专辑366页;2008年10月号“东北专辑”386页;2009年10月“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400页。“中国最美的地方”专刊2008年7月成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能否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是决定传媒存亡兴衰的关键,而这又要以获得关注为前提。《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以来期平均发行量稳定在100万册以上。根据该刊总编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释,这是因为他们始终践行了“内容为王”的原则,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销售。所谓重构常识也就是用新的观念来替代既有观念的常识地位。由于常识在公众知识的体系架构中具有这样的独特地位,使得对它的重构尝试必然会同时遇到双重境遇: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会遭来质疑。重构必然意味着要有所颠覆,而公开地试图对既有常识加以颠覆,本身就足以引来公众的关注。对于《中国国家地理》而言,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是它的常规战术。例如在它隆重举荐的“中国十大最美名山”中,不仅五岳有四座落选,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头并不是特别响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专号明确表示峨嵋青城并非是典型的蜀山,它们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当期销量明显上升。“编辑部和经营部门是完全独立的,还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我们很少就一个内容去进行营销,而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销售。”社长李栓科说。“景观大道”专辑带来的成功,印证了李栓科的话。而用编辑们的话来说,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发行量,整个9月,他们就跟上了发条一样。说及“景观大道”的策划,李栓科介绍:“我们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而寻找的结果是,发现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延伸的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这个发现,杂志社不但派出了专门的考察队,还邀请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头探访。“对于一本杂志来讲,最重要的是编辑部,包括背后的专家支持。如果没有打不烂、揉不碎的编辑部,市场运营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伴随着内容的提升,是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增长。这一路走来,不能不提及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持续一年之久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与报道。“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想。”回顾那段经历,李栓科仍然很感慨。据介绍,杂志社首先组织了一个专家协会组、一个媒体组。专家协会组负责制定详尽的评选标准,跟媒体的合作则是希望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评选,“比如广东的一些媒体,组织当地的专家合作,并调动读者参与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会员俱乐部组织了首次“青藏线龙脊行”会员户外科学考察活动,从此,参与会员户外科考的人数每年成倍递增。10月,《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及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发行,成为大陆地区惟一原创并由出版人购买版权发行他种文本的杂志。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建新的发行团队。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上市发行,这是中国第一家在发达国家完整落地的媒体。1月,第一届发行年会召开,发行渠道由原来的40多家增长到70多家,发行市场数量比01年翻了两番。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网站功能为每期杂志的内容介绍;地理论坛同时开放,简单的留言板功能。年底,《中国国家地理》首次广告客户答谢会在北京京城大厦举。6月,推出“典藏三峡”专辑,9月推出“四川专辑”,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仅是CNG“认识中国”的高潮,也为以后10月特辑的推出奠定了基础。8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联合举“回望阿尔金山20年”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开启CNG联合国内著名主流媒体共同关注原生态保护区的媒体联盟报道。杂志每月拥有固定会员人数达到1万。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创刊,她的宗旨是: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2月,《中国国家地理》发行量经bpa国际媒体公司认证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专辑,开始了CNG圈点中国的里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川藏线培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青藏线培训。2-9月,联合全国31个省份的主流媒体开始“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3月,读者见面会南京站。4月,读者见面会西安站。5月,读者见面会广州站。6月,读者见面会上海站。7月,读者见面会北京站。10月,出版的纪念特刊“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选美中国”特辑创造了传媒界的奇迹,现已被翻译十种外文版本全球发行。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庆典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宾共飨盛典。每月固定会员人数激增到2万6。《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南疆培训。3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杂志广东移动全线推出。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打造了一条属于国人的景观之路。此专辑也创造了高档杂志单期发行100万册的传媒界奇迹。10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单期发行100万册庆典在北京华联印刷厂举行。启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校园基金”项目,支持高校环保社团的公益活动。11月,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开讲。《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北疆培训。1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作为中国移动惟一人文类手机报全国重点推出。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圈点大西北”专辑,用干旱半干旱区的地理概念带领国人重新认识西北。10月,圈点大西北图片展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广场巡回展出。3月,与中华书局合作发行《中华遗产》杂志。5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平台上线。6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内蒙徒步培训。6月,开启“触摸中国”之旅,对中国的八大极限进行全方位考察。推出《地震专辑》7月,港澳繁体字版创刊号上市。7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李栓科先生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美中国》作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8月,中国国家地理网全新改版,域名正式变更。9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创刊号上市。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东北专辑”特刊。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庆典活动。12月,《中国国家地理》与《辽沈晚报》、《生活报》发起了征集最佳旅游线路的活动1月非著名山峰颁奖典礼在贵州举行,并得到了贵州日报社的大力支持,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出席了颁奖典礼。3月,中国国家地理与致远协创达成合作共同推行“绿色工作”4个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LAMER海蓝之谜共同主了“珍爱海洋”摄影展。4月举第二届“飞羽瞬间”摄影大赛。6月杂志社与Jeep共同完成“极致之旅”之“2010重返冰河时代”,对中国的冰川现状做了一次大规模的系统考察。7月《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周年庆系列活动启动:收藏创刊号寻找传读世家重温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征集改变最大的地方首届“校园行知客”挑战赛10月推出杂志社耗时1年制作的“海洋中国”专辑聚焦海洋。该期也是杂志总第600期。12月,中国国家地理IPAD全新客户端上线,用户可看到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博物杂志、行天下、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地理周报)等产品,《行天下》还增加了中国国家地理影视公司提供的视频延展内容。1月9日举《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周年庆典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国家地理六十周年庆典典礼”。与来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院及京城各大媒体的领导、院士专家、摄影师作者以及常年支持这本刊物的读者、广告商、发行商等近400位嘉宾共度60华诞。马艳丽和胡海泉出现在盛典现场。他们不仅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忠实粉丝,也是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保、提倡绿色出行的积极倡导者。此次他们接受邀请成为“中国国家地理荣誉会员”,将以的实际行动影响公众,共同珍爱我们的家园。2月,该刊刊发的关于千岛湖水下古城的报道引起各方关注。3月,社长李栓科获第一届优秀出版人物;杂志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3-4月,该刊推出上下两辑《盐专辑》,用精美的大图片展示了“盐是一种景观”和“盐与健康”的主题,其间恰逢日本地震海啸引发抢购盐的风潮,该专辑选题被网友赞誉为“未卜先知,想不火都不行。”6月,联手Jeep,完成“非凡故事路”的年度品牌活动。9月16日,举最美山河水60年经典摄影作品展。12月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称号。4月,中国国家地理“百年追寻”图片展在伦敦举行5月,在香港举“四川最美的地方”大型图片展11月,“中国国家地理号”首航南极1月8日举“我们的2012”嘉年华6月6日“中国国家地理号”首航北极
崽崽龙08
艾伦·旁派 (Ellen Pompeo )…………… 梅雷迪斯·格雷出生地点: 美国马萨诸塞州 出生日期: 1969年11月10日 身高: 170cm(5' 7") 别称: The Pencil (即铅笔)参演电影Life of the Party - 2005 - Plays Phoebe Art Heist - 2004 - Plays Sandra Walker Nobody's Perfect - 2004 - Plays Veronica Undermind - 2003 - Plays Flynn Old School - 2003 - Plays Nicole Daredevil - 2003 - Plays Karen Page Catch Me If You Can - 2002 - Plays Marci Moonlight Mile - 2002 - Plays Bertie Knox In the Weeds - 2000 - Plays Martha Eventual Wife - 2000 - Plays Beth Coming Soon - 1999 - Plays Upset Girl 8 1/2 x 11 - 2005 - Stars as Human Resources Woman桑德拉·欧(Sandra Oh )……………………...........................克里斯丁娜·杨出生日期:1971年7月20日 出生地:加拿大渥太华 星座:巨蟹座个人简介1971年7月20日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的一个韩裔移民家庭,父亲是商人,她的父母在韩国结婚后,双双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学院。她很早就开始学习跳舞和表演,10岁时就在班上排演的话剧里表演坏巫婆的角色。中学时就读罗伯特·鲍登爵士学校,成立环保俱乐部,还是学生会主席。高中时学习表演长笛,继续芭蕾舞训练和表演技巧学习。高中毕业时她放弃奖学金,去蒙特利尔自费学习话剧。毕业后她开始在一些剧集里出演角色。 2000年,她与亚历山大·佩恩相识相恋,并于2003年1月,两人举行了婚礼。2005年3月中旬,两人通过发言人宣布正式分居,尽管“两人依然是朋友”。2006年正式宣布离婚,两人的理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帕特里克·德姆西(Patrick Dempsey )…............................德里克·谢菲尔德(Derek Shepherd) 帕特里克·德姆西在美国缅因州出生和长大,有部分爱尔兰血统,是家中三个孩子的老小,他的父亲是保险代理人,母亲是其就读高中里的一位秘书,然而他并没能完成高中学业,部分是由于患有诵读困难症。11岁时帕特里克曾在当地剧团进行杂耍歌舞表演,并参加专业比赛,这培养起了他对于剧场的兴趣。17岁他便离开家乡来到洛杉矶,通过面试得到了出演舞台剧《火炬三步曲》(Torch Song Trilogy)的机会。在1987年,帕特里克·德姆西与他的经纪人Rocky Parker结婚,后者比他年长27岁,还是其一位好友的妈妈,两人最终在七年后分手。1999年,距离上段婚姻五年之后,帕特里克·德姆西娶了自己的发型师、化妆师Jillian Fink,2004年他与希拉里·斯万克、安杰丽卡·休斯顿一起主演了HBO的电视电影《女权天使》,收获评论界赞美。2005年《实习医生格蕾》横空出世成为当年美剧翘楚,扮演性感医师的帕特里克·德姆西人气猛增,陆续现身各大美丽人物榜单并被誉为当今好莱坞当今最性感的男人,已过不惑的他戏里戏外都展现了极具底蕴的成熟魅力。另一方面在金球奖的竞争中,《格雷》虽然加冕最佳电视剧,但德姆西两次提名杰出男演员但两次都败给了《豪斯医生》的休·劳瑞。其实在《格雷》前他还曾参加过《豪斯》中一个配角的试镜。凯瑟琳·海格尔(Katherine Heigl) …………..........................伊莎贝尔·斯蒂文凯瑟琳·海格尔首次进入公众的视线是作为一名儿童模特,当时她还只有9岁,就已签约了公司,此后作为国际模特,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1992年她在电影处女作《艳夏春夜》中出演角色,从此开始转向银幕。1995年她出演了史蒂芬席格主演的动作影片《暴走潜龙》,被认为是她第一次有自己风格的作品。1998年她出演了《虫虫克星》与《鬼娃新娘》,这是她最出色的两部作品。2001年出演了惊悚影片《情人节凶杀案》。2005年参演《实习医生格蕾》,使她的人气直线上升。凯瑟琳·海格尔正一步步在自己钟爱的表演事业缓缓上升。贾斯汀·钱伯斯(Justin Chambers )………...........................亚里克斯·卡莱(Alex Karev) 早年一直从事模特工作,后来凭借着俊朗的外形和高大的身材,贾斯汀·钱伯斯实现了从T型台向表演界的成功转型。主要作品有《三剑客》《实习医生格蕾》。2006年,获得“美国演员工会奖”。.耐特(. Knight)…………………………….................乔治·欧麦立(George O'Malley)钱德拉·威尔森(Chandra Wilson )……………....................米兰达·贝利(Miranda Bailey) 休斯敦人钱德拉-威尔森五岁时就开始在音乐剧中扮演角色。她进入休斯敦高中后继续学习表演和视觉艺术。钱德拉第一次在电视剧亮相时在ABC的《鲍波-佩特森》中扮演克劳迪亚-哈伯。她其后在数不胜数的电视剧中客串或者扮演一些配角,甚至还在汉堡大王,美国黑人大学基金会等一些电视广告上出现。 除了电影和电视,她还在纽约演出过舞台剧,可谓多才多能。2007年因GA获得艾美奖剧情类电视剧最佳女配角奖提名。 后面发生了很多演员变更,还来了好多新人~在百度百科里搜实习医生格蕾就能看到大部分演员信息。传说下一季即将会完结。
木叶星海
作者杜振兴,成安人,我的一位老朋友。我认识杜振兴的时候,他在邯郸地委老干部局工作,爱学习、很勤快,写材料很认真。由于工作关系,他写的文章、新闻稿,不断送给我看看。过了一些时间,我感觉他的写作进步很快,不少新闻稿写得很好。这正像他说的那样,新闻函授学习帮了他大忙。后来,市委组织部调他编辑《邯郸党建》刊物,这一时期,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更大的提升,多篇文章、图片上了《人民日报》。我曾写过文章,说到写作锻炼人,“爬格”出人才,振兴虽然没有做过专职新闻工作,但他对新闻的专注,对写作的热爱,使他在政治上进步很快,由市委组织部的一位处长,提拔担任了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新闻函授班圆了我的记者梦 我的家乡河北省邯郸市是人民日报的诞生地。七十年前,人民日报就诞生在邯郸市西部太行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里。也许是这个“同乡”的缘故吧,使我和人民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2年春季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翻看人民日报,忽然间在第四版的位置有一个带花边的通知映入眼帘,那是人民日报社新闻函授部在面向全国招收第四期新闻函授班学员。当时我欣喜若狂,立即按照通知的要求报了名。 我出生在农村。当时,初中、高中共是四年学制。由于家庭困难,我初中和高中各上了一年后,就在县城的一家工厂当了临时工。由于基础差,全国恢复高考后,我连续两年报名参加高考,虽然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努力复习功课,但仍然名落孙山。大学梦的破灭,使我一度对以后的前途和人生感到很悲观。但是,我始终也没有放弃对上大学这一理想的追求。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自学,我考上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获得了首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文凭。此后我又考上了中央党校政治专业的本科,又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在具备了一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党建政治知识后,又使我萌发了当记者的愿望。 我很快就收到了人民日报新闻函授部的录取通知书。经过一年的新函授学习,在全国六千多名学员的结业考试中我的成绩名列前四十名,函授部又在这四十名学员中经过对所学新闻专业知识的考试后,录取了二十名,推荐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免费进修。这个新闻系就设在人民日报社9号楼。我有幸成为了这2O名学员中的一员,得以同当年招录的新闻系的研究生一同学习,并聆听了邵华泽、裴达、王黎江丶艾丰和段存章等新闻界名师的教诲。当时新闻系为了便于对这二十名“编外”研究生学员的管理,从中推荐出了班长和副班长各1名。我又被选为副班长。经过半年的紧张学习,我获得了新闻系颁发的进修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还被推荐到人民日报社国内政治部实习。实习期间,我又得到了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培养,曾多次派我到人民大会堂和国家有关部委参加采访活动,先后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我采写的数十篇稿件。其中,有头版头条两篇。还有一次,在同一天的人民日报的不同版面刊发了我采访的两篇新闻报道稿件,我的勤奋和敬业,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在国内政治部实习期间,我被聘为当时由国内部主办的《时代潮》杂志记者,后来又继续兼任改刊后的《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自1992年至今,我与人民日报结缘己有27个年头。先后在人民日报和《时代潮》、《环球人物》杂志上采访报道了100余篇新闻稿件,有国内也有国际的知名人士。其中,因事迹突出,有两人被评为全国劳模,一人被评为全国十佳检察长,还有的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得到了提拔重用(其中1人现已升任国家正部长)。 回顾往事,我深刻地感受到,是人民日报和新闻函授班成就了我的记者梦,也成就了我的人生。20余年来,我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受到嘉奖,数次参加了中组部的全国党建研讨会并获得奖励.
wangyuting3573
是Critstina yang 吗?她的演员是吴珊卓(Sandra Oh )吴珊卓,加拿大演员。10岁时开始登台表演。她获过的奖包括1994年法国戛纳国际视听展最佳女主角奖,并曾以《双喜》、《昨夜》两度夺得有“加拿大奥斯卡”之称的吉尼奖最佳女主角奖;2000年凭借《钢管舞娘》荣获米兰国际观光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在2005年《人物》杂志全球美人榜上位居第43名。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她的父母在韩国结婚后,双双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学院。吴珊卓从小学跳芭蕾舞,10岁时开始登台表演。她获过的奖包括1994年法国戛纳国际视听展最佳女主角奖,并曾以《双喜》、《昨夜》两度夺得有“加拿大奥斯卡”之称的吉尼奖最佳女主角奖;2000年凭借《钢管舞娘》荣获米兰国际观光影展最佳女主角奖。2000年,她与亚历山大·佩恩相识相恋,并于2003年1月,两人举行了婚礼。在《杯酒人生》中,两人首次合作,吴珊卓饰演活泼好动的斯蒂芬妮,演技受到好评。《杯酒人生》在奥斯卡拿下最佳改编剧本后的一个月,两人宣布离婚。不过吴珊卓似乎并没有受到婚姻失败的影响,她在热门剧集《实习医生格蕾》和许多影片继续发挥着自己的表演才能。在2005年《人物》杂志全球美人榜上位居第43名。
你说的是“最美xxx”这个榜单上几乎没有几个亚洲人欧美的实在不能一一列举,太多了,自己查吧华人方面 杨紫琼因为演007电影中的邦德女郎,上过1997年的名单.
中国时尚杂志里没有一个精准的排名,各个杂志都号称自己是第一
怎么才能进入时尚杂志工作?对平面模特的要求,不仅是肖像上镜或形体线条优美,而且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平面模特需要具备在镜头前的瞬间表现力,神、情、形的协调统一和
1980年。 《人物》是一本中国以权威、专业、人文与历史积淀著称的人物杂志,创刊于1980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人民出版社主办,和《博客天下》和《财经
《南方人物周刊》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南方周末出品的综合类人物周刊。它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办刊宗旨,以“平等、宽容、人道”为理念,关注那些“对中国的进步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