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8

PaperwizPx
首页 > 职称论文 > 人民日报精选文章2021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风吹杨柳千条线

已采纳

人民日报以下时间发表过格局文章:

2021年10月09日第1302期:

古往今来,凡成事者,必有格局。

何谓大格局?格局是关于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行为、见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天之大,能容浩瀚星海;地之大,能养万物生灵;海之大,能纳百川奔流;人有大气,则天地沧海尽在心胸之间。

2021年10月30日第1322期:

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曾说过一句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决定他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就如一个池子,只有当它的方寸够大时,不管往里倒多少水,都兜得住。

2021年12月1日第1354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去电影院看个电影,入场之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部电影,心想钱都花了,坚持看完吧,结果还多搭上一个下午;有事出门为省钱不愿打车,在公交站等了10分钟车还没到,心想等都等了,再等一会,结果在寒风中傻等了20分钟。

亚科斯曾说过:“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不甘心引起的。”其实,很多时候,比坚持更难的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踩下刹车。

“不甘心”有时候不会让你峰回路转,懂得及时踩下刹车却可能是一场自救。

2021年12月17日第1370期:

“气度变大,抱怨就变少;胸襟变宽,路就变广;格局够大,问题就消失不见。”

人生的很多问题,其实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格局小的人,容易在琐碎的小事中沉沦。格局大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自在沉静,豁达从容。

2021年12月23日第1376期:

人活一世,不需要跟任何人攀比,唯一要做的是让自己活得丰盈饱满,让生命充满质感。

2022年1月8日第1392期

351 评论

贪吃的双鱼宝宝

医护人员,警察,消防人员,维和部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伟大的守护者,他们为社会当中提供了自己的生命,提供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这样的一个举动,也是特别令我们感动。

269 评论

candy00606

(一)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回首来时路,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新冠疫情”“大流行”“隔离”“密切接触”……各国评选的年度热词,诉说着人类共同经历的艰难岁月。2020,在你生命中刻下怎样的印记?回望中,那一个个难忘的日日夜夜,依然鲜活如昨,让人百感交集。

2020有声音,那是“武汉加油”“中国必胜”的坚强呐喊,也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铿锵誓言;是“等你回家”的亲人寄语,也是“风月同天”与“同担风雨”的互助情义。2020很难,2020也很暖,真情大爱总是点燃我们心中的希望,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2020有颜色,那是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的“天使白”,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橄榄绿”,是老年患者与医生共赏的金色余晖,是洪峰中屹立不倒的鲜红党旗。无数种色彩,晕染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感人画卷,温暖着14亿人的心田。

2020有味道,那是大街小巷重燃的烟火气,是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丰收之年的稻麦飘香,是汗水里的奋斗味道。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有奋斗者笃行的足迹。各行各业按下“快进键”,脱贫攻坚收官战加紧推进,人们奋力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无数人的日夜兼程,挺立起一个国家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雄伟身姿。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巨大努力,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社会主义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诸多奋斗目标在2020年画上句号,“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我们不仅见证历史,更在创造历史。

诗人说,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2020很短,一个个困难挑战接踵而来,把时间折叠压缩。

2020很长,亿万中华儿女从困难中奋起,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事实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豪言壮语。从抗疫到抗洪,从脱贫攻坚到复工复产,一个个“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艰辛故事,如同一场场超大规模“现场情景教学”,让人们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声令下,9000多万党员冲在前,14亿人齐动员,千家万户共坚守,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这是何其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和治理能力!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宁可承受一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甚至短期“停摆”,为了救治患者不惜一切代价,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中国无比珍视生命、人民在执政党心中至高无上?

全国调集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数万名建设者仅用10天就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仅用12天就建成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这难道不是对中国速度、中国效率的生动诠释?

顶住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各国企业和机构纷纷“看好中国”。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全球团结抗疫,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推动开放合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一目了然。

有人说,疫情没有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反而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高光时刻”。

2020年的大战大考,无可辩驳地告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洪荒伟力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强大力量。

这就是读懂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密码”。

从打破封锁围堵,到战胜地震洪水,从抗击严重疫情,到应对金融危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华民族就是这么栉风沐雨走过来的,中国就是这么披荆斩棘闯过来的,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就是这么在攻坚克难中创造出来的。

“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国”。有人感慨,2020带给国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与信赖。经历了大灾大疫,我们更懂得感恩和珍惜;经历了生死考验,我们更能体会到家和国的命运与共。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一个心系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党,让人们感到安心,对明天更有信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历史坐标系中,这一年注定将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这是一道历史的分水岭。1949—1978—2020—2021—2035—2050,历史前进的脉络总是给人以深刻启示。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富起来”;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则标志着我们正处于全力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新时代。跨越重重峰峦,开拓全新境界,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民族复兴事业将揭开新篇章。

这是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新征程,重新定义了发展,也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实现由量到质、由大到强的一次大跨越。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新奇迹。14亿中国人携手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如果说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启现代化时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之后美国逐渐领跑现代化时人口是上亿级的,那么中国的现代化是“10亿级”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当今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不到10亿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惊人一跃”,将超过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人口的总和,必将深刻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中国开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扎根中国实际,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人类带来了新希望。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件震古烁今、影响深远的大事。

现代化的梦想,曾经如此遥远,现在又如此真切。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里的预言,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的畅想,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的深情呼唤,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逐渐化为现实。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曾经的历史叩问“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在新时代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中,得到了无比坚定的回答:

中国一定行,中国人一定能!

(四)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一家外国媒体感言:在中国,党的计划也是人民的计划,因为这些计划致力改善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生活。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万多字的内容,既有大国发展的雄心壮志,更有每一个人的期盼与幸福。

“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每一个目标的实现,背后凝结着多少代人的追求与奋斗。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为民生改善打牢基础;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生活更富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更有力地托举起学子们的梦想之翼;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有更多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十四五”规划建议字里行间传递着发展的温度,“人民”二字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未来。

这是一份庄严的承诺,更是一种温暖而朴素的价值追求: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更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汇入江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融入时代,人生自有无限精彩。新征程,是中国发展的新征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新征程。在中国号巨轮航行的海图中,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坐标,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让个体奋斗与时代宏图相互激荡,就一定能建设一个更强盛的国家,成就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人间值得,每一个打拼的你更值得。

(五)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站在新年的门槛上眺望前方,有阳光也有风雨,有通途也有险阻。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形势向好,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一些领域“卡脖子”问题仍然严重,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还有这样那样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之下,一些人感慨“世界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疫情带来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各种“黑天鹅”“灰犀牛”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谋求发展。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一路鲜花,少不了“拦路虎”和“回头浪”,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追梦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实现心中梦想,唯有“奋斗”成就。走过2020年,走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一个启示分外鲜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时代前行的迅猛步伐,让我们等不得;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让我们慢不得;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更让我们拖不得。

任凭乱云飞渡,哪怕惊涛骇浪,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新征程上,我们更需增强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的机遇意识,增强守住底线、安全发展的风险意识,以准确识变之智、科学应变之道、主动求变之能,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将奋斗进行到底。

我们即将迎来农历辛丑牛年。俗话说“牛马年好耕田”,这是辛勤耕耘的年份,“牛”象征着拼搏实干的精神。新征程上,我们更加呼唤这样的“中国牛”。

做“开山牛”,敢闯敢拼,一往无前,挺进“无人区”;做“拓荒牛”,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当好“排头兵”;做“孺子牛”,心系人民,苦干实干,甘当“勤务员”;做“老黄牛”,敬业奉献,踏踏实实,争做“实干家”。

“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胸中若有凌云志,不待扬鞭自奋蹄。凝聚“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负重前行的“中国牛”,定能耕耘出更加绚丽的“中国红”。

134 评论

tobyzhao520

大爱守护者就是逆行前进,保护人民的一群人,比如在此次疫情当中无私奉献的医生们,他们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吃苦耐劳,为我国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159 评论

相关问答

  • 人民日报最新报纸文章

    人民网。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最新的文章在人民网进行发布,用户可以到人民网进行观看。人民网创办于1997年1月1日,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

    datang120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人民日报精选文章2021

    人民日报以下时间发表过格局文章: 2021年10月09日第1302期: 古往今来,凡成事者,必有格局。 何谓大格局?格局是关于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行为、见识等心

    PaperwizPx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人民日报文章

    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一般都不是代表个人,尽管都有署名,其实这个署名一看就知道是某个机构的谐音。比如仲轩理,就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仲祖文就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其实

    wwj快乐柠檬头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人民日报写景文章

    诗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

    陆陆1234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文章

    2016年5月5日。2016年5月5日新京报发表社论《警惕魏则西事件背后的“反市场化”》,大力为医疗市场化改革辩护。称“青年魏则西之死与医疗市场化无关”、“民营

    闪灯背后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