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229815572
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以在知网、维普、万方、龙源等四个平台中的任一平台上都是可以查到的。
1、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 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2、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有需要的读者请到图书馆咨询部查询。
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首先打开web of science官网,出现熟悉的画面,如下:
点击右上角Products---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在搜索框中输入你感兴趣的期刊名称,例如:genomics
点击要查询的期刊,弹出页面中描述了该期刊相关信息,例如2020年IF=,五年平均IF=,该期刊2019年IF急剧上升,2020年略降。
Jasmine2001
IEEE论文是没有影响因子这一说法的。所谓影响因子是由论文所在的期刊决定的,SCI会定期对其目录中的期刊进行影响因子计算,主要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力和期刊中论文被它因的数量等决定。
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从计算公式看,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
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则相当一部分的引文因为文献老化(超过2年)而没有被统计,即没有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刊载论文如果是热门课题,且篇幅较短,发表较快,则被引率将很快达到高峰,进而使期刊的影响因子上升很快,然后又迅速下降。
刊载完整研究性论文的期刊,持续被引用时间长,影响因子升高较持久。也有资料表明,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与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呈显著的正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2.0,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
不是 肯定的
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计算公式为IF(k)=(nk-1+nk-2)/(Nk-1+Nk-2),其中k为某年,Nk-1+Nk-2为该刊在前一两年发表的论文
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以在知网、维普、万方、龙源等四个平台中的任一平台上都是可以查到的。 1、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
计算方法:出版当年之前两年该期刊在当年被引用次数总和÷前两年该期刊出版文献之总篇数。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