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3

闪电小白猫
首页 > 职称论文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单之啬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王嘉卿WJQ

已采纳

唐志远(英文名:Dreamman),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杂志摄影师,昆虫摄影师,生态摄影网站--“绿镜头”创办人。美国Discovery频道的纪录片《昆虫摄影师》中的主角人物。其摄影作品在国际皆有影响力。唐志远从小在北京的胡同中长大,喜欢观察虫子、饲养虫子。后来接触摄影,用镜头瞄准昆虫世界,并且慢慢小有名气。摄影作品在《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科学探险》、《文明》、《大众摄影》、《摄影之友》、《人与生物圈》等各大媒体杂志发表,同时出版了《中国昆虫记》、《虫在江湖》等摄影科普类书籍。

207 评论

a长了一半的草

单之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毕业于吉林大学,1985年任职《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部。后来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担任编辑管理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辩证法学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特聘研究员等。单之蔷先生酷爱思考,观点新颖,嗜书如命,行路万里。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执行总编,他熟悉编辑业务,善于策划和组织编辑为广大读者喜爱的专辑和报道, "上帝为什么造四川"、"选美中国"等专辑不断的刷新杂志发行的奇迹。他曾率队深入可可西里,珠峰绒布冰川,希夏邦马峰,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秦岭,长江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亲历过许多艰险,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单之蔷经历复杂,做过许多工作。大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与其他文科生不同,单之蔷对科学、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单之蔷从事的工作与"地理"有关,因为地理科学离人文科学最接近。在单之蔷任主编以来,杂志策划的"给中国最美的地方划个圈"、"上帝为什么造四川"、"走遍世界去问河"、"大香格里拉"、"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等专辑不但创造了发行的奇迹,更成为许多人的经典珍藏。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正是许多人羡慕单之蔷的地方。但他却笑称,"走"并不是他的本来目的。他曾经也是闭门造车的编辑,直至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受邀来到四川旅游。走一圈之后,发现普通人们对四川的印象,还局限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这老一套上。这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川西上,甘孜、阿坝、凉山,广大的土地,众多的雪山,特别是四川的雪山和雪峰,四姑娘山、贡嘎山、海螺沟等,庄严圣洁,与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名山大川有着不同的凛然大气之美。"看山要看极高山。"这是单之蔷在"上帝为什么造四川"专辑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理念,他说,中国人几千年来歌咏的都是东部的风景,却忽视了西部的壮丽河山,中国人的审美应在珠峰前工作的单之蔷当来一场革命,进入到欣赏冰川的时代。他的这个理论,得了很多人的热烈响应,当时四川的一帮学者文人,也为他这个外来者的观点而叹服。自此,《中国国家地理》慢慢成熟,而单之蔷也开始了更多的行走。行走越多,他越觉得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对自己祖国的山川河流有基本的了解。在川藏线上,他遇到过一群年轻人,他们都是大城市里的白领,辞了职走完了川藏线,却没有任何收获,也不知道身边就有着壮丽的景色。这让他更坚定的树立起帮助人们掌握地理知识的念头,他说这样会让人生更丰富。作为一名行者,单之蔷非常喜欢走在路上的状态。就像文艺复兴一定要回到希腊的源头,他如果想做一篇地理报道,就一定会亲自去那个地方看看,而每次都会有着出人意料的惊喜和发现。单之蔷他说,摄影师的照片永远是令人信不过的,你相信的,只有自己的眼睛。他原来以为中国已"没什么稀罕的地方"可去,但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在香格里拉地区,他看到了与现代婚姻制度并存的一妻多夫制,在一个村子里,每家都是四个兄弟共一个妻子;在常人通常认为危险重重的珠峰,他看到美丽的冰塔林,走在其中,脚下的石头仿佛用水冲洗过一般,在阳光下闪着蓝幽幽的光。经常在西部地区行走,单之蔷的考察生活并非人们所想像的轻松休闲的旅游观光,而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在敦煌附近,他们一行人为了寻找大规模的雅丹地貌,误将车开到一条废弃的国道上,路上到处是流沙,汽车很快就没会油……而近乎绝望之中看到的亮光,让他们欢欣鼓舞;在珠峰,从未有人进入过的冰塔林美丽而充满着陷阱,到处都是冰裂缝、冰湖,连当地向导也极力劝说单之蔷不要下去,但单之蔷"一意孤行",他笑说,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最险之处。走过很多路的单之蔷,叹惜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没去,很多的书还没有读。看过这多风光,他一直坚持自己来写专辑前的文章,他说,只有亲自写作才能去关注自然、研究自然。单之蔷是杂志社的总编,喜欢写字、看书、引经据典,比如为了写三峡,他会查出《唐诗三百首》里有54首关于长江的诗,有12首关于三峡的诗;他用喜欢隐匿的中国四合院建筑和好炫耀、抢占制高点的西方城堡建筑作比较,用地理知识解释关中盆地文化和雅典山地文化的区别……此外,他还有很多受到争议的"离经叛道"的论断,比如认为植树造林是个神话,质疑任何大型造林工程,为此动用了美国生态学家克罗门茨的"顶级群落"理论;青藏铁路开通,他宣称又一座长城诞生了,使他受到很多网友的抨击。他的文字风格呈现出户外人士的自然和稳重,同时又能令我们体会到读书人那种匡正天下的激烈情绪和冲动,他总是急于为那些默默无闻的山、湖、高原、湿地在城市里讨要一个恰当的"名分"。他在自然世界和文明世界两个极端之间来回奔跑。在一个极端,他和同行的难兄难弟在冰川、沙漠中跋涉迷路,为一个朋友在登上冰川后全裸自拍兴奋不已;在另一个极端,他作为一名单位人,每月必须按商业法则推动杂志社的流程,统筹每月杂志的按时出版,除了写序言,还要穿西服打领带,不定期进行读者见面会或做演讲……显然,单之蔷已经适应了在两个世界中来回穿梭的生活,每月一次,他像钟表一样摇摆一次,而且每次,他都准时摆回到自己的位置。他告诉记者,为了赶稿,自己有过在海拔5000 多米的冰山,或烈日炎炎的沙漠戈壁,刚刚喝完面汤,便压着帽子、穿着冲锋服、戴上耳机,在键盘上敲打出他的经历;可以想象,他敲出的,不是别的,是他一直在干,并想继续做下去的事--建构中国的形象。

241 评论

VivianYan~

自助游资料 最佳出行时间:夏季 交通: 取道青海,最好乘飞机,比起铁路要安全得多。铁路是途经兰州入青海的,旅途十分漫长,但也可踏着丝绸之路的线索,浏览沿途风光。 前往/离开: 骑自行车环游青海湖路线图西藏 从西宁和格尔木每天都有好几班开往拉萨的卧铺班车,经过茶卡盐湖和青海湖,你可以在西宁问清大致经过的时间。想在青海湖多呆的话,你也可以在西宁包车去青海湖,桑车要400元。也可以在西宁参加青海湖一日游,费用70-100元/人。 青藏铁路的车站与村镇之间一般较远且火车很少(单向每天3次)。 上海到西宁的直快375、377,全程约41个小时。 北京到西宁的特快75次,运行约33个小时。 成都到格尔木的1048次途经西宁,运行26个小时,17:25至第二天的19:20到达西宁。 乘火车在哈尔盖下车,可以达到青海湖的南岸,但是由于鸟岛在北岸,这样的选择也不是很好。 从西宁至青海湖雇车站职工的摩托车去湖边,尽情领略青海湖的湖光山色。 从西宁长途汽车站做长途汽车到离鸟岛约50公里的黑马河,时间要将近5小时,20元左右。然后再租当地的小面包车去鸟岛,费用大约是50元/车。 西宁到青海湖的公路距离约80公里,4小时的车程,途经日月山,在青海湖旅游区看日落,夜晚可宿青海湖。环湖一周约400公里。 每天早上7点45分,从西宁火车站南边的长途汽车站会有去青海湖西边的鸟岛的中巴,票价35元。 西宁有很多旅行社在火车站和旅店里招徕去青海湖鸟岛的生意,一般一日游的费用在100元左右,二日游的费用在180元左右。里面不包括食宿及门票费用。在5月到9月的旅游旺季,每天都会发车。 另外的办法是自己租车去青海湖,环湖的费用需要约800-1000元。 自驾车或摩托车路线:青海湖北岸的315国道条件较差。 区内交通: 去鸟岛最通常方法是从西宁乘汽车过去,长江路和西关大街路口设有售票点;另外,西宁的青海交通旅行社每天都有去鸟岛的汽车,每人收费130元(不包括伙食费和门票),早上七点出发,晚上十点回来;当然,你也可以租丰田面包车去那里(租金约在1200元左右)。途中经过日月山时,可让司机停一停车,那里有一些宗教膜拜地和塔可以看看。 青海湖食宿:青海湖附近的帐房宾馆,但住宿条件不是很好。 离黑马河镇50分钟车程的地方有鸟岛宾馆,带浴室的双人房40元/人,还算干净。从该宾馆继续往前15公里就是两个观光点:海滩和鸟岛。 到青海湖景区旅游一般都住宿在鸟岛宾馆,也可以自备帐篷在湖边过夜。鸟岛宾馆价格标准间168元/天,环境一般,周边有其它旅社,三人间15元一床。据说能在湖边管理人员住的房间里留宿,就在湖边,当然得和他们搞好关系,不用钱(比较困难,看交际手腕)。 当地的青海湖帐篷宾馆(Tel:0974-513520)是2星级宾馆。距日月山倒沿河景区30-50公里。房间类型有:蒙古包280元/间;甲等双标间240元;160元的标间没有卫生间;另外还有三人间90元、四人间80元,都是公用卫生。 在鸟岛附近还有一些当地人经营的帐篷宾馆,其实就是在帐篷里面搭几张床铺,提供简单的膳食 费用:青海湖门票30元,乘坐游船45元,日月山门票15元。海滩门票22元;鸟岛门票38元。 提示:湟鱼本是青海湖特有的鱼种,近年来,由于地质生态变化以及人们的大量捕食,湟鱼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当地政府已下令禁捕。与此同时,渔政部门还与环湖各餐馆、饭店签订了“禁止销售青海湖湟鱼及其制品”的协议书。如果在湖边有人向你兜售湟鱼,那一定是非法所得,敬请注意。 酥油茶不太适合内地人肠胃,不能多吃。 土特产: 甑糕 - 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早点食品,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其特点是:枣香浓郁、软糯粘甜。而且大枣还具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效,是一种滋补养身食品。 肋巴 - 很多旅游者会对西宁一种独有的叫“肋巴”(Kebab)的烤肉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一种先把羊排骨煮到半熟,然后再刷上酱,在炭上烧烤的风味肉串,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土耳其烤肉,甚至Kebab这个词也是源自土耳其语。青海湖,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同时,还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自然风景独特,生态地位重要,更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青海湖旅游历史已久。每年春夏,很多单位、团体组织人员或个人至青海湖游览、观湖、观鸟。1979年山鹰机械厂利用码头、船只组织起青海湖旅游业,并增加旅游内容和项目、扩展旅游路线。1988年该厂撤销,全部设施移交给青海湖旅行社帐房宾馆,主要参观项目和内容:“唐蕃古道”遗址、湖畔草原、牧区风光、湖光山色,以及访问藏族牧民家庭,品尝青稞酒、酸奶和手抓羊肉等藏族风味食品,骑马漫游草原和沙漠,泛舟青海湖,乘船登海心山寻幽访古,夜宿具有民族特色的帐篷客房等。最佳旅游时间为每年6~9月。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沿湖北岸西行。 但是,随着青海湖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来青海湖地区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自2000年,青海湖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作为青海湖四景区之一的151景区成为游青海湖的必选之地,看到无限商机的人们,纷纷“占领”周边地界,与此相关的餐饮、住宿、维修等服务项目红红火火地开张了。据统计,今年,环青海湖风景带接待游客30多万人,最多日接待量达万余人次。 而随着游客的增多,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显现,特别是部分游客、导游和司助人员环保意识不强,随意丢弃塑料制品等垃圾,加之商家们生产生活中的不自觉,造成“白色垃圾”严重影响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生产生活,甚至导致环青海湖地区牛羊误食白色垃圾致死的现象。对此,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关注,虽然有关部门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但是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从去年开始,我省高度重视环湖地区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省旅游局、省交通厅、青海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环保措施杜绝白色污染的通知》。青海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与青海湖旅游开发企业携手,争取资金,对青海湖151、鸟岛、沙岛三大景区的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生产生活垃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和完善,分别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完善了供水系统,环湖三大主体景区实现了整洁优美、干净卫生。同时,又投资30万元制作了环保警示牌,提示游人和当地居民保护环境;并对环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环保意识的强化培训,要求所有旅行社、旅游汽车公司及客运公司增强环保意识,旅游车和客运车上还设置了垃圾箱(袋),禁止游客向车外丢垃圾,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保证车辆上的生活垃圾堆放到指定地点。 省环保局也召开专题会议,对青海湖周边地区“白色污染”进行了集中清理。派出环境监管执法队伍,不定期地对青海湖“151”景区游船运营中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及时处理游船运行及停泊中产生的污染物,并对青海湖游轮有限公司码头湖面存在的浮油问题进行行政处罚并责令及时整改;省公路交通部门,投资720万元实施了环青海湖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程,对109国道两侧历年修路遗留的取土坑进行回填并恢复植被。 在青海湖畔可以看到,用中文、英文、藏文3种文字写着“您已进入旅游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和“青海湖旅游区管理暂行规定”等内容的14块不锈钢环保警示牌,被安置在青海湖151景区、二郎剑、青海湖渔场、湖东种羊场、沙岛、鸟岛和倒淌河等7个环湖旅游景点,意在提醒游客和环湖居民注意环湖地区环境保护,杜绝污染,呼吁游客呵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省湖管办臧希明说,青海湖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青海湖旅游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打“绿色”牌。同时,也需要全社会都来爱护自然环境,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006年10月25日,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为青海湖颁发了“中国最美的五大湖”证书和奖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高山、草原间,构成了一幅群山、湖水、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青海湖拥有4300平方公里的辽阔水域,天水之间水鸟翔集,蓝天白云和湖光山色相互辉映。 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青海湖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湖”之首。10月25日,青海省旅游局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在青海湖畔举行庆祝活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代表评委会颁发了证书并揭牌。当日,还举行了以“保护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为主题的百米长卷签名活动。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说,此次评选活动由全国5家专业学会、十几位院士和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保证了评选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评选中,青海湖和新疆的喀纳斯湖不相上下,最终以其雄浑壮美和独特的景色赢得评委青睐。” 青海省旅游局副局长徐浩说:“青海湖集自然美、人文美、生态和谐之美、博大精深的东方大美于一体,其独特而重要的生态地位表明青海湖不仅是青海人民的,更是全国人民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青海湖鸟岛大观 风光绮旎的青海湖中,有一个国内外闻名的鸟岛自然保护区,这里栖憩着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以及玉带金雕等猛禽,戴胜等攀禽和百灵、云雀等各种小鸣禽近二十种。根据鸟类专家的估计,这里禽鸟的总数在十万只以上;而其中的鸟岛(小西山)和三叉石(孤插山)又最为著名,因为在这聚集着保护区鸟类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您有幸去实地观光一下的话,那才叫您大开眼界哩。 在离鸟岛很远的地方,您就可以听到那音色各异的鸟语,咿哑啁啾,前呼后应,鸣声嘈杂,热闹非凡。近处再看看它们的生活画面,更是饶有趣味:有的迎风翱翔,翩翩起舞;有的在专心孵窝,雌伏雄守;有的在湖面游弋,追逐戏嬉;也有的在草地上漫步,雌鸟在前面领路,雄鸟在后顺压阵,偶有不听话的小雏,在离队伍,大鸟就追上去啄一下,以示申斥,俨然一派小家庭景象。 如果是在鸟儿的孵育季节,您又可以看到另一幅蔚为壮观的景色,您最好别走近去打扰它们,只消用望远镜在一、二百米之外观察,就可以看到如下镜头:鸟岛本来仅有零点二七平方公里,形如一只蝌蚪。就在那突出海面约十米的蝌蚪头高地上,小小弹丸之地,就布满了数以万计的鸟巢,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真难以用文字来形容。鸟儿们在水草丰茂、食物充足、向阳干燥而又天敌较少的环境中繁殖着、生活着,难怪人们把青海湖鸟岛称之为“鸟类的天堂”了。 青海湖地区鸟禽集中栖息、繁殖的鸟屿有鸟岛、海心山、孤插山(三块石)、海西山、沙岛以及鸟岛至泉湾、那尕则沿湖滩涂、沼泽地。同时,也是观赏的景点。 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为蛋遍地而得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成一片。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主要植物有白藜、冰草、镰形棘豆、西伯利亚蓼、蒿草、早熟禾等。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 鸟岛自然保护区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也是专家学者研究考察高原鸟类的一个重要地点。每年3-4月,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达青海湖,开始择地营巢;5-6月间鸟蛋遍地,继而幼鸟成群,热闹非凡,数里之外,鸟鸣声可传入耳际;7-8月间,秋高气爽,群鸟翱翔蓝天或游弋湖面;9月底开始南迁。 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三面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蒿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的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孤插山,又名三块石,位于青海湖西南部,南距湖边8公里,距西北方向的鸟岛20公里。三块石由礁石、碎石滩及沙埂组成,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150米。礁石南坡较平缓,北边为陡壁。岛上植被稀少,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灰菜、牛尾蒿等,覆盖度不到5%。这里是青海湖禽鸟聚栖最多的岛屿之一。 海西山又名海西皮,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约6公里,与蛋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两岛南北相距约2公里。岛的东北缘有新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离湖30余米,是鸬鹚的繁殖场所。岛上生长的植物主要有芨芨草、野葱、冰草、早熟禾等,覆盖度在90%以上。 沙岛,位于青海湖东北部,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现已成为半岛,表面均由沙砾覆盖,基本无植被,是鱼鸥的栖息繁殖地。 泉湾,那尕则滩涂沼泽地,位于青海湖西南边,主要生长有湿生植物苔草、扁穗草、杉叶藻等。这里有多处泉水涌流形成沼泽湿地,冬季不封冻,人、畜不易进入。近湖岸6-8公里范围内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是青海湖裸鲤幼体生活区,也是众多候鸟、旅鸟育雏区和栖息地。大天鹅及黑颈鹤等珍禽就生活在这里。 除以上鸟类主要栖息地外,还有湖南岸的一郎剑、二郎剑,湖北岸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河口一带和布哈河中、下游及其滩涂也是禽鸟栖息、觅食区域。 青海湖鸟禽有163种,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0万只以上。种群数量大的有:雁形目鸭科的斑头雁、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鸥形目鸥科的棕头鸥、鱼鸥;鹤形目鹤科的蓑羽鹤、灰鹤、黑颈鹤;鹈形目鸬鹚科的鸬鹚等,数量最多的是棕头鸥、鱼鸥、凤头潜鸭和鸬鹚,都数以万计。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后,始称青海。藏语称“库库诺尔”,意皆为蓝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1949年后才普遍称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

111 评论

annettahjj

青海湖很便宜的。

274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英文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期刊,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

    廊坊电器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pdf

    《中国国家地理》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妞我等你长大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杂志

    TOP .1《读者》《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

    嗜吃福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单之啬

    唐志远(英文名:Dreamman),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杂志摄影师,昆虫摄影师,生态摄影网站--“绿镜头”创办人。美国Discovery频道的纪录片《昆虫

    闪电小白猫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社

    《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子刊,被称为《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主要针对的人群就是学生,里面甚至还有“博物高考题”栏目,对于扩展视野丰富知识很有帮助。《中国国家

    晴天小珠71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