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之笑0
《西安晚报》以其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劝慰准确的观点,新颖独特的视角,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以个性的方式传播新闻,为明确的受众提供资讯,靠新锐的态度引导消费,从经济的角度服务生活,凭专业的高度指导创业”是《西安晚报》的五大办报方针。“及时生动地反映城市生活,具体周到地服务城市生活,科学有效地指导城市生活”是《西安晚报》的办报宗旨。55载的辉煌历程,《西安晚报》真实地记录了西安半个多世纪的沿革和变迁;真切地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安的巨大发展。以它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新颖独到的视角,权威准确的观点,拥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西安晚报》日发行量超过40万份,是西安市家庭覆盖率最高的报纸。拥有着一个庞大而稳定的读者群。《西安晚报》是西部地区唯一一家主打高端读者群的高品位城市主流大报。2008年元月1日,《西安晚报》全新改版,以创新的理念做强特色、提升品位。版式设计更加时尚大气,稿件内容更加厚实丰富。信息量大、知识含量高,突出了西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更加贴近市民生活。“第一新闻”反映重大新闻, “深度报道”热点新闻的深入追踪,“中国新闻”、“世界新闻”开拓视野,“体育新闻”关注奥运让精彩赛事完美呈现,“文化新闻”、“娱乐新闻”追踪文化娱乐最新热点,“副刊/市井”一篇篇美文赏心悦目。“文化纵横”“西安地理”“艺术视窗”“收藏天下”等版面深具文化内涵。 《西安晚报》努力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方面求突破。通过改扩版,使其在典雅大方风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简约和时尚,给读者以疏朗整洁的视觉享受,透射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其内容在权威公正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实用。每天的要闻、西安新闻、三秦纵横、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特别报道和专刊副刊十大板块联手出击,每击近150个版面天天为市民献上道道精神大餐。现开办的16个新闻版日日汇总天下大事,更关注西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各个领域的新闻和民生、民意、民情、民计;13个副刊雅俗兼备,新潮文化、网络语言、市井聊斋、艺术鉴赏,更多了一份闲情、时尚和前卫;20个专刊突出汇集百业资讯,为市民衣食住行提供指南。
穿跑鞋的公主
新中国成立前后《西安晚报》的前身,是原西安城内的一份民营报纸,原名叫《经济快报》。西安解放前,随着胡宗南部队的撤离,西安大部分报纸纷纷迁离,唯有《经济快报》留了下来。1949年5月20日,解放军部队入驻西安后,《经济快报》由中共西北局下属的新闻局接管,并且对该报进行了投资、补充器材等各方面物资。于是,原报社的人员基本都留了下来和这份报纸一起,成了《西安日报》的前身。 此时的《经济快报》主要报道解放军的西北战事,以及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该报纸就成为了西安市委的机关报,一直到1953年7月正式定名为《西安日报》。原《经济快报》的采编人员就成为了日报的工作人员。建国初期,作为党的宣传工具,《西安日报》的报道范畴主要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主要对象是苏联援建中国的重工业、轻工业、军事工业等方面。 这是一个一大二公的年代,任何的一种市场想法,都会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报社只有编辑部、印刷厂、财务部、发行部等。此时报纸的主要任务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报社的开支全部由政府拨款,没有广告也不需要广告。此阶段报纸的气氛主要围绕在马列主义周围,而看报纸的则主要是机关干部,鲜有普通老百姓能看上报纸的。此时,看报纸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整风运动至文革1957年5月1日,整风运动开始,那时的《西安日报》知识分子们响应党的号召,提出了一些合理意见,凸显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之情结,后来此等提问者皆被打成了右派,到处都能见到批判右派的大字报,丑恶嘴脸、反党言论、态度不老实等人身攻击的言论随处可见。 此时的报纸,在大批记者编辑流失的情况下,尚能保证每日的报纸正常出版已属不易。报纸在此刻的功能则主要是传达中央关于各项运动的思想指示,但是在部分记者编辑的心中萌生了一些新思想、新意识,在此后的文革中开始凸显。 1962年2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大城市提倡办晚报的精神,西安日报易名为西安晚报,成为国内创办最早、屈指可数的城市晚报之一。 文革初期,《西安日报》一编辑以匿名的形式,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与姚文元进行辩论,此举在报社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被认为是《西安日报》的抗争之举。只是事后年代久远,当年执笔之人,已难寻觅。文革十年浩劫,中国文化界思想停滞,文化凝固。其延续了一个相互打倒,左右有别的年代! 1966年《西安晚报》因文革停刊后,于1969年以《西安日报》的形式重新出刊,复刊初期的《西安日报》版面和栏目都很单调,报纸上真正的新闻很少,多为大块大批判文章、汇报式工作报道,没有专栏。此时的《西安日报》被一批造反派所占领,十年中,报纸亦如同文人一般噤声,成为了文革中派别之争的宣传工具。文革后复刊至今如果说文革复刊到改革开放期间的一段历史,对于《西安晚报》是黯然的灰色调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则为这张报纸开始调色、渲染。 四人帮粉碎后,被下放的记者编辑陆续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报纸方才逐渐恢复常态。大乱之后的人心尚不安定,全国十年不曾生产,各类生活物品皆较为匮乏。当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常态的时候,民心方始安宁。此刻报社知识分子们的感觉是,灾难总算过去了,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的思想逐步解放,新闻舆论环境也逐渐宽松,全国各地在文革中停刊的晚报相继复刊。此种形势下,1981年,《西安日报》再次改为《西安晚报》。 此阶段的报道方向开始由高层思想、高层指示转向到了民间的恢复情况,记者重拾旧业,开始深入到基层民众中,就社会秩序、商业情况、学生上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报道。此时开始的报道方向主要围绕在了城市面貌的恢复以及城市建设方面。报纸开始回归为一份报纸。 整个国家逐步恢复正常,社会生活也开始常态化。刚开始,人们还心有余悸,很少谈及文革。从消息、通讯各个方面都是以经济报道为主,少见文革方面的反思。而这些反思性的东西在《西安晚报》的副刊上已经出现,有人开始写一些散文、杂文,以回忆文革中的事和人。 90年以后,这种状态更为明显,报纸上开始经常出现一些人民群众的呼声、想法。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开始在中国试水之后,萌发出了巨大的活力。报纸报道内容也开始日趋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政府政策、方针路线等方面。 进入21世纪,《西安晚报》、《西安日报》更以高品位、精内容、强特色关注和影响着这座城市。新闻资源占有率、舆论评论话语权、版面视觉冲击力、版式栏目特色化的不断强化和提升,两报的品牌影响力、文化渗透力日益高涨。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有着50多年历史的报社和报纸,盛载着城市的希望与梦想,思想与荣光开始了新的征程。
人民网。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最新的文章在人民网进行发布,用户可以到人民网进行观看。人民网创办于1997年1月1日,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
如何巧用Word编辑排版报刊杂志笔者在单位负责一个内部杂志的编辑工作,由于仅供内部参考的刊物印刷数量比较少,就没有再去专门安装一个排版软件了,而是直接采用了大家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
文章的主题可以体现公司员工激情,活力,传达正能量。或者发表些对提升工作能力有所帮助的文章。 希望能帮到你。 0 3
不知道 检测会不会把自己以前发表的屏蔽掉,估计各个学校要求不一样按理讲 绝不算抄袭,只要那篇文章第一作者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