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uofang
科学合理性问题是当今科学哲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个问题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具有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主体如何获得和运用科学知识;二、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是否是可靠的,即一种陈述是否合理地表达了它所体现的知识的可靠性。概括起来就是科学知识的“发现”及对科学知识的“辩护”。在逻辑实证主义者那里,“发现”与“辩护”是分离的。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对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考察,用对科学知识的辩护来重建科学知识发现的过程。这种“辉格式”的“事后辩护”的策略受到了众多批判,但是真正引发科学合理性危机的是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他在那本划时代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以范式为中心展开其观点,将历史和概念的相对性引入了对科学的理解,从而打破了“发现”与“辩护”的分离状态。在库恩的基础上,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维度作为决定因素带入对科学的理解中来,从而在科学合理性问题上迈出了更为激进的步伐。 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的前期,即七、八十年代,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影响最大。
小宇宙晴
刘 能,1995a:“法兰克福学派”,pp. 48—74载侯均生主编《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刘 能,1995b:“社会学中的辩证方法”,pp. 75—96载侯均生主编《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刘 能,1997b:“苏联解体后图瓦共和国内的民族关系”(译文)。Pp. 454—486载马戎主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刘 能,1998:“关于研究方法:读《重读〈江村经济·序言〉》有感”,pp. 535-557载马戎、周星主编《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刘 能,2000:“乡镇行政体制的一次解剖”,pp. 72—116 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刘世定、邱泽奇、刘能,2000a:“浙江省玉环县陈屿镇调查”,—534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北京:华夏出版社。刘世定、邱泽奇、刘能,2000b:“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镇调查”,—654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北京:华夏出版社。Liu, Neng, Mary O’Hara-Devereaux, Robert Mittman, and Lydia Mutch, 2002. China’s Generatio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Daily Life. Beijing and San Francisco: 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 Neng, 2002a. “The Sandwich Generation: Knowledge-Worker Pioneers of China’s Changing Workplace.” Pp. 123-139 in Mary O’Hara-Devereaux, Robert Mittman, and Ma Rong eds. China Five-Year Forecast: 2002. Beijing and San Francisco: 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China.刘 能,2002c:“広がるジエネレーション·ギヤツプ”。《人民中国》,2002年第12期:页19—25。刘世定、刘能,2002:“户籍—身份制、贫民区与社会安全:一个理论准备”,pp. 264—283载李培林主编,《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Liu, Neng. 2003a. “Beijing Rising: The Future of Urban Movements in China”.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 XXV, No. 2.刘 能,2003b。“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多维度的解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29-37。刘 能,2003c:“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青年研究》2003年第11期:30—38;第12期:32—40。刘 能,2004a:“等级制和社会网络:中国社会空间场域的权力机制”。《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25—31。刘 能,2004c:“中国都市地区普通公众参加社会捐助活动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68—78。Liu, Neng. 2004d. “Modernization, Socio-Economic Transi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Exploring the Structural Origins and Socio-Cultural Roots of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study, April 23-24, 2004, Beijing, China.刘 能,2004e:“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开放时代》2004年第4期:56—81。刘能,2005a:“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3—67刘能,2005b:“人口学分布和社会福利水平:中国15—24岁青少年的社会发展概况”。《青年研究》2005年第4期:13—23。刘能,2005c:“实地研究的方法论策略:以农村消费实践的研究为例”。《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2—66。李卫平、刘能、阮云洲,2005a:“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治理结构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3—10。李卫平、阮云洲、刘能,2005b:“F医院治理结构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3—8。阮云洲、刘能、李卫平,2005:“关于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员工问卷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第7期:17—21。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研究总报告(第一作者:李卫平,与周海沙合作) 论文 《中国医院管理》2005年第8期一家公立医院的治理变革及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 论文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第14期第35—40页浙江邵逸夫医院公益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探索(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 论文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第13期第30—36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治理结构分析(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 论文 《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第3—10页数字技术在中国西部希望小学:朗讯四川省希望网校项目绩效评估报告 咨询报告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05年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63—67页人口学分布、社会福利水平分析:中国15—24岁青少年的社会发展概况 论文 《青年研究》2005年第4期第3—23页Socio-Economic Transition,Conflict, And Government In China 论文 Pp. 119-154 in Zhang Yunlin, ed.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in the Context of Transition. Beijing: Current Affairs Press. May, 2005.实地研究的方法论策略:以农村消费实践的研究为例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62—66页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3期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制度评估和制度创新 咨询报告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民政部救灾救济司,2004年8月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对中国乡村社区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 论文 《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第136-164页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 咨询报告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5年12月当代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5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GE教育项目绩效评估报告 研究或咨询报告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农村社区的艾滋病感染与社会歧视”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 研究或咨询报告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和社会控制:核心概念界定、外来流动人口分类和理论关注点的明确”研究或咨询报告 2007/06/18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规划课题2007中期检查报告 刘能“全球化と网民が中国を变える?” 论文 2007/06/15 日本岩波书店《世界》杂志2007年第7期 刘能“各式各样的马克思主义阶级结构概念” 译文 2007/06/15 《社会理论》第三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刘能“丰裕但可能并不幸福的一代” 论文 2007/05/15 《数字商业时代》专访 刘能“当代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 论文 2006/10/30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刘能《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 研究或咨询报告 2006/07/18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刘能
小甜甜不赖你
科学研究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思辨研究(可以是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的等等),目的是获得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结论;另一类是实证研究,目的是获得事物属性的认识。实证研究又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方式。定性研究以观察、访谈为主,通过归纳分析、从资料中发现、体验式访谈和观察得出关于事物属性的结论。定量研究通过人工控制的环境,以假设演绎的题目,代表性的统计和实验,得出关于事物属性的结论。如果选题属于实证性质,一般最好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另一种方法为辅。不论任何研究方法,没有高低之分,要根据自己的选题决定采用哪一种。哲学、史学理论、文论方面的论文,采用思辨研究方法较为适合;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民族学、国际关系方面的论文,多数是实证研究。较为宏观的数据,可以采用专业机构的调查材料。
1、哲学方法论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主义方法论;以事实为出发点,从历史中实践中总结经验;遵循比较研究方法论;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论为史
进入学校的图书馆网站,再进入"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网站,可下载相关的论文
社会研究方法四大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调查研究 方式是指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
命题为 谈谈你对华莱士《社会学中的科学逻辑》:"科学是理论与研究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的理解,并画出社会研究的"科学环"图示. 要求字数在1500字
可以。给你一份完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