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8

青帝织锦
首页 > 职称论文 > 顾维钧博士论文答辩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饭团爱上飞

已采纳

睦南道,长公里,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着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漫步其间,使人感到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睦南道20号为孙殿英旧宅。建于1930年,为三层带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馆,颇为豪华气派。24号为中国近代外交家颜惠庆旧居,建筑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28号的罗马柱廊意式公馆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后代李叔福旧居,李曾任天津殖业银行经理。50号为张学良二弟张学酩旧居,红砖清水墙,坡瓦顶,具有英国庭院别墅风格。 五大道上还有两座中西合璧的公馆。一是大理道3号、5号的蔡成勋旧居。3号是主楼,外观法国罗曼式,内装修使用中式木雕。5号为中式四合院家庙,垂花门及门窗隔扇,砖、木、石雕,无一不精。另一是重庆道55号庆王府。为清朝庆亲王载振的公馆,主楼平面由二层楼的四合院构成,西式外檐,中式天井和装修,顶层为祖先堂。庭院东部为中式花园,有假山、石洞和六角凉亭。 五大道上的军政要人公馆还有曹锟、徐世昌、顾维钧的旧居。还有文化医学界名人严修、方先之、范权的宅邸等。这些建筑现在仍保存完好。 天津“五大道”驰名海内外,但具体指哪五条道,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指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另一种说法,指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成都道。五大道地区,作为天津租界市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使五大道成为近代名人荟萃之地。

280 评论

龙井12345

顾维钧(1888~1988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少有的外交奇才。1888年1月29日(亦说2月12日)出生在上海嘉定一个富裕的家庭。嘉定人杰地灵,“古贤近秀,代不乏人”。据载,仅明清时嘉定就出了3个状元,134个进士,979名举人。到了近现代,嘉定之域更是人才辈出,除顾维钧外,另外还出了两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他们是吴学谦和钱其琛。

顾维钧从小聪颖过人,4岁时入私塾读书。

1904年,16岁的顾维钧剪辫易服,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选择了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顾维钧的老师约翰穆尔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他以一个外交官的标准来要求、培养顾维钧。

顾维钧赴美国留学, 先在纽约州库克学院学英语,第二年便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攻政治和文学,4年间获文学学士和政治学硕士两个学位,继而获法学博士学位。在留美期间,先后担任了《哥伦比亚月刊》经理和纽约中国留学生会会长。

顾维钧在美留学期间,有一次,后来成为他岳父的唐绍仪作为清朝政府的特使访问美国,在大使馆里接见了40位中国留学生,顾维钧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唐绍仪马上就非常欣赏这个年轻的留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当袁世凯执政,他出任袁世凯的内阁总理时,他立刻向袁世凯举荐了顾维钧。那时,顾维钧正在准备博士学位的答辩,他的论文还只写了一个序章,邀请他回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的信件就寄到了纽约。

学业尚未完成,令顾维钧感到为难,他准备拒绝来自北京的邀请。当他把这一情况告诉导师约翰穆尔,约翰穆尔却不同意他的选择。约翰穆尔对顾维钧说:你学习外交就是为了为国报效,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你应该抓住。于是他让顾维钧把《序章》拿给他看。看过之后,他告诉顾维钧:单独的《序章》写得就很好,就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来答辩。在导师的理解和支持下,顾维钧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于1912年启程回国赴任。多年后,顾维钧回忆起导师时说:约翰穆尔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8年前,顾维钧赴美留学时,还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而8年后他回到中国时,已是一位风度翩翩的英俊青年。

顾维钧回国后,先是担任袁世凯的英文秘书,后来进入外交部任职,1914年晋升为外交部参事。他的才华在工作中日渐显现。由于顾维钧有着留学美国的背景,了解美国历史、政治和文化,又在这次外交中表现出了不凡的勇气和才能,其后不久,袁世凯任命顾维钧为驻美公使。那一年,顾维钧才27岁,那时的他还有着京城三大美男子之一的美称。这位年轻英俊的外交官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驻外使节,也是华盛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外国使节。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当人们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顾维钧却正在为爱妻的去世深深悲痛。顾维钧的妻子唐梅是唐绍仪之女,二人感情甚笃。然而,在1918年有一场疫病席卷全球,今天被称作西班牙流感。唐梅不幸染病去世,留下了一儿一女。此时,顾维钧接到了担任全权代表之一的任命。北京政府任命的代表共5人,分别是外交总长陆征祥、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驻美公使顾维钧。顾维钧因为家事,一度想谢绝任命,但最终,他还是决定为国出使。起程前,顾维钧专程拜访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威尔逊许诺愿意支持和帮助中国,这让顾维钧对即将开幕的和会多了一份信心和期望。1918年深冬,顾维钧抵达巴黎。这一年,他31岁。

刚到巴黎,代表团就遭遇到了第一个打击——和会席位问题。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他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只能有两个席位,列强仍然把中国看得很低。虽只有两个席位,但五位代表可轮流出席。在代表团排名问题上,波澜又起。按陆征祥报送北京的名单,顺序依次为:陆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顾维钧、魏宸组。然而北京政府的正式命令下达时排名却被换成了: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这就引起了王正廷和施肇基的强烈不满,在代表团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随着和会的进行,代表团内部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中国准备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权利问题,但还没来得及,日本先发制人,率先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大会通知中国代表到下午的会上作陈述。代表团接到通知时已是中午。这对于中国代表团又是一个晴天霹雳。

经过一番周折,确定由顾维钧与王正廷出席。下午的会议作出决定,有关山东问题,由中国代表次日进行陈述,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受命于危难,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在他的雄辩面前,日本代表完全处于劣势。各国首脑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顾维钧在国内外一举成名。这次雄辩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非凡,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

形势对中国本来十分有利,然而,到了4月,变化陡生。因分赃不均,意大利在争吵中退出了和会。日本借机要挟:如果山东问题得不到满足,就将效法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几个大国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这一事件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种。

面对如此现实,代表团心灰意冷,名存实亡,有的代表离开了巴黎,团长陆征祥住进了医院。和会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独自担当起了为中国作最后努力的职责,一直坚持到和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然而,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中国的正当要求一再被拒绝。保留签字不允,附在约后不允,约外声明又不允,只能无条件接受。如此情况下,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的立场。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陆征祥,陆征祥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签约仪式的同时,顾维钧乘坐着汽车经过巴黎的街头。他在回忆录中说:“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同时,我案子想象着和会闭幕典礼的盛况,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地惊异、激动。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即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中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巴黎和会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最终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经过36次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无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强占的山东权益。在这次会议上负责山东问题并最终虎口夺食的,是33岁的顾维钧。

1944年秋天,是顾维钧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在美国敦巴顿橡树园举行的联合国筹建会议,第二年顾维钧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首届联合国大会,并代表中国政府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后又努力使中国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已进入最后期限,而顾维钧也面临着他外交生涯中最为尴尬困窘的一页。

他请求美国政府指示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留驻广州,又请求美国拨款以帮助国民政府稳定军心应付财政,都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1956年初,叶公超传达了蒋介石要他去台湾议事的指令,顾维钧以一个外交官的敏感意识到自己已到辞职的时候了。回到台湾,顾两次拜谒蒋介石,他开诚布公地说:“我已像一匹老马,体衰力竭了。”而蒋介石也并不表示挽留。后来,通过张群之口委任他为“总统府”资政,住在美国。就这样,顾维钧告别了外交舞台。这一年,他已是68岁的老人了,在纽约郊外的佩勒姆庄园租了一所住房,过上了隐士般的生活。

1972年9月,出席第二十七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成员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曾拜见过顾维钧,故人之女的来访使他异常高兴,他询问了大陆很多的情况。而对来自祖国的热情邀请,他既兴奋又遗憾,因为当时条件不成熟,他未能回国一访。在身居美国的几十年间,顾维钧始终未加入美国国籍,他的心一直牵记着那太平洋的彼岸,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常心怀中国,我知道,中国将会统一的。”

1985年11月14日,顾维钧在纽约的寓所去世。他一生最后一天的日记只有一句话:“这是平静的一天。”当98岁高龄的他离别这个世界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不再是弱国外交。

206 评论

好猫墙纸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在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当中,一共只有两个半外交家, 一个是李鸿章,还有一个是周恩来,剩下半个是顾维钧。"这种说法显然有些主观,有些片面,但是这种说法的存在至少证明了一个问题,在中国的外交历史当中,顾维钧先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他的一些头衔: √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的缔造者之一 √中国驻法、英、美等国大使 √海牙国际法庭大法官和副院长 √世界著名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家 这都是我们的历史书本对他头衔的一些界定。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头衔,一个非书面化的头衔,他是民国三大绝世美男之一。在中华民国时期有三大绝世美男,分别叫顾维钧、梅兰芳、汪精卫。此三人颜值爆表。 顾维钧的祖上顾氏家族,曾经是江南一带的名门望族,在江南一带特别有实力,声名显赫。但是在晚清时期,随着太平天国战争的爆发,江南一带饱经了几年的兵火战乱之苦。在此期间,顾氏家族又因经历了好几次重大变故而家道中落。 直到顾维钧的父亲这一代甚至可以用家境贫寒还形容。顾维钧的父亲叫顾溶,在顾溶十三四岁的时候,因为家贫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进入社会靠打工谋生。不过顾溶生性聪敏机警,并且踏实肯干,最早在一家小公司里面做学徒, 期间得到老板的赏识,提拔他做了总账房,大概就相当于今天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收入上也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家境相对改善,之后就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婚后顾溶夫妻先后生育了两子一女,一共三个孩子,于1888年,顾溶妻子怀上了第四个孩子,就是顾维钧。这次怀孕并没有让两夫妻觉得特别兴奋,因为收入不足以养活全家老小,生活压力巨大。所以两夫妻商量后打算不要这第四个孩子。他们尝试两三次拿掉这个孩子,但是均告失败。最终这第四个孩子还是生了下来,取名字就叫顾维钧。 顾维钧几乎从自己一出生,就彰显了他自己生命力的强大。而且还特别旺他的父亲,他的年出生几乎成为了他父亲一生事业的重大转折点,顾溶从此开始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就在顾维钧出生的那一年,顾溶离开了原来供职的小公司,进入了当时著名的洋务企业“上海轮船招商总局”,进入之后,顾溶负责海运业务,并做出了很好地业绩,得到了当时大名鼎鼎的盛宣怀的赏识。盛宣怀,李鸿章的左膀右臂之一,中国著名的官商,红顶商人,洋务派的实际领袖之一,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并且是上海轮船招商局当时的实际负责人,直接提拔顾溶为招商局的高层管理人员。 顾溶的独特的具有天赋的理财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工作做得特别出色。他又进一步得到了当时上海道台袁树勋的赏识。“上海道台”相当于是上海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将顾溶从上海轮船招商总局调出来掌管上海钱庄,并且一路提拔,最终坐到了当时上海交通银行第三任总经办,说通俗一点,就是交通银行总行第三任行长。算是他人生的事业巅峰,从此进入上流社会。 家庭条件的优渥,使得顾维钧从小就能接受到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1904年,十六岁的顾维钧自费去了美国留学,在美国完成预科班学习后,顺利的进入了当时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大学阶段的学业。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他独特的超乎常人的一些天赋,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彰显和发挥。首先是他卓越的社交能力,那个年代美国人对留辫子的中国人总是存在一些看法和排挤,当时他们对顾维钧却不是这样,他似乎特别能融入那些美国同学的圈子,特别受同学们喜欢,搞什么活动都喜欢邀请他一起来参加。比如说,他是大学赛艇会的舵手,是辩论赛的辩手。并且在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学生会的选举当中,他以高票当选了当时哥大九人学生会的成员。可见他当时是多么受他同学们的欢迎。相比他的社交能力,更耀眼的应该是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彼时的哥大,可以说是名师云集,像宪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几乎每一科都有一些国际顶尖的大学教授在这里讲学。顾维钧又特别感兴趣,特别好学,所以一口气把这所有的专业学科全给报了,并且每一科的成绩都考得非常的不错,特别受这些教授的喜欢。 这些大教授们经常喜欢把顾维钧邀请到自己家里来,一起搞学术研究,开party,搞茶会,对这个学生特别的认可。 外人眼中的学霸人设,人生巅峰。当时顾维钧却有着自己的忧虑。他一直忧虑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自己该往哪里去的问题;到底应该深入的学习哪个专业的问题,或者说是毕生追求方向的问题。不过幸运的是,就在他人生最纠结、最犹豫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对他人生影响非常大的老师,就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法学家、外交家穆尔教授。 穆尔教授不仅仅是个大学者,还是个实干派,曾经担任过美国的代理国务卿,在政治上政绩斐然,在学术上著作等身,在当时美国政治界和法学界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 穆尔教授特别赏识顾维钧,有一次跟顾维钧的对话过程中,听出了顾维钧心中的忧虑,他于是说了一段话开导启发这个学生,大致意思是:我们在进行专业选择和职业方向选择的时候,比较低层次的选择是根据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但是对于一些特别有天赋、特别有才干的人来讲,如果也按照兴趣爱好去选择,可能经其一生会荒废埋没他的很多天赋和才干,所以应该做出一种更高层次的选择,那就是根据这个社会、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需要去进行选择。比如说,你所处国家医学不够昌明,你就可以选择去学医,在医学领域有所突破,改善民生。比如说你的国家军事武器比较落后,你就可以去研究国防、军事,甚至去研究物理、核导弹,以增强国家军事能力。比如说,你的国家国际社会没有地位,不能很好融入国际社会,缺一些出色的外交官和国际法学家,你就应该去研究国际法、外交学,然后更好的帮助你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活动,去融入世界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 听了这段话,顾维钧深受启发,他认为当时中国缺的就是精通国际法的外交家。所以他拜入到穆尔教授的门下,来学习国际法学和外交学。他的这段求学生涯,为他整个后面人生的外交实践奠下了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 顾维钧刚来美国时,当时的中国还是晚清时期,清朝朝廷还在。读了几年书之后,大清亡了,中国已经是中华民国时期了。1912年12月,当时顾维钧正在准备自己的博士论文,按照他的计划,他打算将自己博士论文分上下两卷共十九章来研究外国人在中国的法律地位。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一封来自中华民国驻华盛顿使领馆来信。为何民国会给自己寄信,阅信之后,他才知道,原来是中华民国政府想邀请他回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这是天大的好事,是一个很高的从政起点,也正是顾维钧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他又陷入了极度纠结的状态,一边是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另一边近在眼前的博士学位。选一边就要放弃另一边,于是他决定去找穆尔导师去商量,把自己的纠结阐述一遍,穆尔教授听完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你怎么能放弃这样的机会呢?难道你在美国学习这么长时间,攻读博士学位,不就是在等这一天吗?-----穆尔 当顾维钧收拾好行囊准备启程回国的时候,穆尔教授送给了他一份厚礼,穆尔张罗了美国几个法学界的专家,组成了一个答辩委员会,准备给顾维钧做提前答辩。而且此次答辩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答辩会上提出问题分别是: √穆尔:承认一个新政府的标准? √古德诺:美国宪法哪些特点适合中国? √彼尔德:既然赞成共和制,理由何在?在中国,接受程度如何? 这些问题都是顾维钧回国以后亟待去思考,亟待去解决的问题。两小时的答辩会,导师们给予了顾维钧满满的认可和期待。因此顾维钧提前获得了博士学位。为他的留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巨句号,收拾行囊,启程回国,从此掀开了他波澜壮阔的后半生。未完待续

277 评论

大美美美女

有很多了.我奶奶家就在马场道上,想了解的话来看看,一时说不上来.好象康有为就在这住过,还有很多,大多是抗战时期的军阀.基本上都是名人故居.

162 评论

相关问答

  • 王博士论文答辩

    在当知青的几年中,王博士积极参加生产队劳动,工余一直认真自学英语。同时,他还在农村开展科技活动。一次王博士回上海带回一支农作物增长素“九二0”试管,他们知青组就

    小仙姓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刘国钧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

    永远的怀念! 1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博士论文答辩论述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要进行答辩,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目的,衡量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高低。学生口述总结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并

    墨亦成诗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张钧甯法学硕士论文

    张钧甯太过于聪明,事业心很强,不会为了爱情放弃事业,高圆圆在大火的时候为他放弃了事业,选择跟他结婚。

    无敌小雷神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博士论文答辩费

    学校出。很少的 ,几百块一千块吧

    夜月叶耶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