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馨瑗SHELLEY
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起步(1980~1985年)、初步发展(1986~1994年)、整治发展(1995~2000年)、快速发展(2001~2003年)。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1)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国金融机构票据承兑商业汇票承兑余额由1995年的865亿元增至2003年的12776亿元,金融机构办理的票据贴现量由1412亿元增加到43388亿元,分别增长倍和倍。同期,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由695亿元增加到 万亿元;票据贴现余额由547亿元增加到8167亿元,分别增长倍和倍。票据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 之一。(2)市场活跃程度不断提高。随着票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票据市场的活跃程度也日益增加,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数量迅速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积极介入票据市场;票据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票据周转次数增加,进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票据市场;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促进了票据市场的繁荣。 近几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之所以快速发展,是因为在票据市场运行中存在着许多动因,主要表现在: 1、资金供求矛盾与严格的信贷管制为融资性票据提供了发展的舞台。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资金需求也逐步加大,在国家严格控制信贷投放的前提下,企业为获取资金,不惜虚构交易违规开出汇票。同时,与繁琐的贷款手续相比,承兑汇票明显具有门槛低和成本低的优点,且办理手续相对简便。 2、价效比高是票据贴现业务冲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是票据贴现利率很低,大多接近再贴现利率,不少与再贴现利率持平,广大企业偏好使用票据贴现这一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二是再贴现利率较低,转贴现利率更低,运用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这一低成本的金融工具稳定存款效果比较明显,有效地刺激了商业银行分支行大办票据贴现业务的冲动源。
木木小YY
2、票据市场行际结构分析。2003年,全国票据市场各参的市场占比已悄然发生变化,各家银行在票据市场定位上出现新的演变。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对票据业务的高度重视与与重大投入,已逐步占据了票据转贴现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一些规模较小、资金成本偏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争取更高的利润率,主要办理票据直贴业务。这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的重新定位使票据业务专营化趋势日益明显。2003年8月23日以来,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由于经济总体形势继续向好、市场资金趋紧等因素,众多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出现了流动性困难,纷纷变现手持的票据,导致其在票据市场中的占比迅速下降。 3、票据市场与货币市场比例分析。据统计分析,到2000年末,我国票据交易量占货币市场交易量的比重不到30%,而在票据市场发达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票据交易量就占到货币市场交易量的60%。 4、票据市场与信贷市场比例分析。票据市场发展的早期,票据融资在各商业银行资产占比很低。但近年来,票据资产占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总量的比例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上升到2002年末的%,今年6月末更是达到%的水平,且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票据融资余额与期贷款余额之比由2000年的1:38上升到2002年的1:10。信贷资产票据化、证券化现象已经客观普遍存在,价格差异则是最主要的驱动力。从企业角度看,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成本核算的精细化,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资金营运,注重资金成本。贷款价格与票据贴现价格之间的巨大落差,使企业重新选择融资方式,导致票据融资逐步取代短期资金贷款。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用低收益的票据资产取代高收益的信贷资产乃不得已而为之,两者的相互替代要取决于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市场竞争态势。实际上,金融产品属于无差异产品,低价产品替代高价产品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票据市场与信贷市场的相互替代程度反映了金融市场中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票据市场将继续快速膨胀,并逐步替代一部分短期信贷市场。长远来看,票据融资的发展,将促使银行信贷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调整,加速形成市场直接融资的新格局。 (三)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中凸现的若干问题 1、商业票据市场缺乏正确定位。国外实践表明,商业票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地成为发票人融资的债务凭证,这正是商业票据功能的创新所在。与这种功能创新相应的商业票据市场应定位于短期资金融通场所,而我国在1995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对本票的界定只规定了银行本票,对更为重要的商业本票并未作出规定,并强调票据的真实交易、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狭窄的定位显然有失偏颇,致使商业票据功能仅局限于信用结算功能,商业票据的融资功能未能得到发挥。 2、企业信用状况低下。发行商业票据的企业作为商业票据市场的筹资主体,其信用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制约着商业票据融资的可能性和效率,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制约市场主体及理性投资者的介入。由于部分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信用差,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怀疑,即使是信用好的企业签发的票据也难以被接受。“劣质信用驱逐优质信用”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极大地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 3、信用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从票据交易品种上看,目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在票据场中不容易被接受,企业仍主要是利用银行信用进行融资。这种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格局,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引导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从商业票据交易主体上看,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该市场的程度十分有限,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由于票据业务的发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使商业银行成为票据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既不利于金融体系分散和降低风险,也不利于推动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和扩大票据融资。 4、我国票据业务经营模式相对落后。票据业务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风险集中、资金周转快等特点。因此,票据业务特别适合进行专业经营。票据业务已较其他业务明显表现出了集中化的特点和趋势,但整体来看仍属于分散基础上的集中,涉及票源的承兑和贴现业务目前还是分散在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网点。从国外票据市场发展多年的经验看,中介机构的存在便于市场交易和管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活跃市场、提高效率、保证价格的相对稳定。而中国票据市场至今,中介机构非常缺乏,专业化票据中介机构更是片空白。汇票的鉴别、查询、审查、放款和到期收款等操作也多由经营网点的营销、计划、风险控制和会计等多个部门分别经办。 5、缺乏全
SevenLikeSmile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实名举报,称湖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董岚的硕士学位论文《票据市场的发展及其主要法律对策》一文涉嫌抄袭他人论文,复制比率为。在博士学位论文被曝涉嫌抄袭之后,在湖南大学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董岚又被指硕士论文也涉嫌抄袭。
从中国知网上下载了董岚2004年4月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票据市场的发展及其主要法律对策》,以及董岚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篇幅较大的2篇文章,分别为冯嗣全发表于《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上的《大力发展货币市场之我见》,以及记者刘彩娜2001年10月29日发表于《中华工商时报》上的《揭秘:通往黑洞之路》。
经过完整比对,董岚硕士学位论文大面积复制粘贴了《揭秘 :通往黑洞之路》与《大力发展货币市场之我见》2篇文章。
如刘彩娜在文章《揭秘:通往黑洞之路》中“对企业的诱惑”一节第一段中写道,票据之所以得到“黑手”的青睐, 首先在于用票据从银行套钱的成本很低。相对于贷款来说, 票据具有融资成本低、周转快、风险小等特点。在现在银行普遍惜贷的情况下, 票据无疑成了企业融资的上佳之选。特别是对一些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来说, 在了解票据的奥妙之后, 票据融资几乎成了他们的首选。在我国, 票据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 这种票据的特点是银行承担首要付款责任, 因此更易于流通, 资金也更有保障。
董岚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的小节“发展票据市场与企业融资的需要分不开”中写道:票据发行融资对企业的诱惑,首先在于用票据从银行套钱的成本很低。相对于贷款来说,票据具有融资成本低、周转快、风险小等特点……在现在银行普遍惜贷的情况下,票据无疑成了企业融资的上佳之选。特别是对一些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来说,在了解票据的奥妙之后,票据融资几乎成了他们的首选。在我国,票据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这种票据的特点是银行承担首要付款责任,因此更易于流通,资金也更有保障。
可以看出,上述两段文字几乎完全一样。《揭秘:通往黑洞之路》全文约4300余字,董岚硕士学位论文中有近1500字完整复制粘贴了《揭秘:通往黑洞之路》一文中的内容。
董岚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几乎完整复制了冯嗣全文章中的四大段内容,却只在小节的第四段段末处标注了引用文献为冯嗣全撰写的《大力发展货币市场之我见》。
而就在不久前,湖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董岚2007年10月发表的博士学位论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法问题研究》涉嫌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查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法问题研究》《票据市场的发展及其主要法律对策》两篇论文,两篇论文的指导教师均为刘定华教授。
董岚现为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多次拨打董岚电话均提示“正在通话中”,发送短信也未有回复。对此,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尚未作出回应。
中国股票时常很好啊,哪里来的问题,最多就是人工操纵股票,要不就是虚假清白,又或者是干吗要弄一个什么破涨停,限制了股票时常的自由发展,使得很多中国公司都不想在自己
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是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社区从开始就被定义为“小社会”,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个实体的社区里进行,一个社区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既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中国,由于长时间的计划
股票市场财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
金融专业的,这个我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