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zy520520
无名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抛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难以理解我们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创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普遍性的原理,是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所依据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主要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1)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共同富裕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4)坚持无产阶级专政;(5)坚持共产党的领导;(6)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但这些基本原则的运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忽视各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机械地照搬这些原则,那就会扼杀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史表明:坚持社会主义,决不等于固守某种单一的模式;改革某种社会主义模式,决不能抛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中,多样发展模式日益显现。这既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反映了社会主义所应当具有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同于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构想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更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本国实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在经济上表现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政治上体现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建设上,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如下方面: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点。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正是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充分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篇章,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显著的标志。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致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规律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途径,它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实质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体现中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党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和文化追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包含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长期艰辛探索而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它体现了现阶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LIZHIPINGZHAOBOWEI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中国的社会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十分有限,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化基础十分薄弱的时期。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历史性难题。这就有了一个在现实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正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和特殊的国情基础上,才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但不能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现成方案。在中国现实的社会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人只能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依据时代要求,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来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19 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到19世纪 90 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也就是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后危机时代我国贸易摩擦的特征及应对策略论文摘要: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贸易摩擦层出不穷,我国已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虽然在各国的努力下,金融危机正在逐渐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践特色;二是民族特色;三是时代特色。这三个方面的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与中国
《浅析空想社会主义必然走向科学社会主义》 摘要: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愿望。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
社会实践报告系部名称:专业: ______年级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 学号:____ 实践单位:实践时间: 2012年
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 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论文估计是每个大学生的噩梦了,写论文的过程中总是十分枯燥的,但是写好一篇文论也是有相关的技巧的。以下是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