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7

VIP111rena
首页 > 职称论文 > 小学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prileatapple

已采纳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该学科教材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思考”方面提出了“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和“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的教学目标。可见,在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谈自己的教学经验。《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课程目标是:突出“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的融合,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为了达成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及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笔者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一、观察感知——激活思维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往往遵循由表及里、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思维过程。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缺乏,难以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从外观上识别图形提供教学条件。大家皆知,眼睛观察和手掌触摸物体便是知觉最好的“帮手”。因此在“空间图形”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想象、猜测,形成表象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时,本人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给每一组的学生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如:蓝球、乒乓球、各种盒子、茶叶罐、魔方等实物,然后分小组,让学生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物体的特征,初步形成表象,学生的直观思维在此也得到了很好培养。教师这时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概念,直接说出这几种图形在数学上的名称,再让学生说,这时学生就会把正方体形容是“方方正正的”,长方体形容是“长长方方的”,球体则会说是“圆圆的”。学生能用这样简单通俗的语言描述就可以了。二、操作体验——发展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教学中“空间图形”向来是教师认为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较差,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的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才能让学生深刻的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多积累感性的资源,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表象和直观的体验,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面积单位摆一摆,从而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在教学了让学生用面积单位去摆一个面积是12厘米的长方形后,教师问:如果要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还能用摆的方法吗?从而让学生产生得出面积公式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面积单位任意摆长方形,记录出长宽面积等数据,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中不但突出了本节课的亮点,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面积计算形成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三、巧设练习——拓展思维练习的设计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形成技能技巧。另一方面是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设计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可以把练习题的分为三个层次设计。第一层次基础练习,使学生初步形成技能;第二层次是巩固练习,是使学生巩固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层次是拓展训练,是促进技能发展,提升思维,发展智力,练习的难度较大,较灵活的开放的题。这样的练习既能体现习题的层次,又能满足不同思维层次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在学生得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首先可以安排学生计算标有数据的长方形面积,使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公式计算面积,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长方形的有关数据,再计算面积,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最后让学生解决不规则图形或阴影部分的面积,比如,已知一个长方形,其中一部分被剪掉,计算剩余图形的面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差异会造成解决这个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比如有的是用总面积把剪掉的部分减掉,有的是把图形进行分割,但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时。这样巧设练习不但在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迪和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探讨,踊跃发言,不仅对该教学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学会了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的可贵品质。总之,在小学数学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后,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观察、操作、练习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预设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进行充分体验探究,在感知中对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归纳,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顺利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了预期效果。

87 评论

hailanlan75

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核心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一、联系生活,培养空间观念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这些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首先是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实际事物。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搜集了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课开始,我一边拿出一些物体一边让学生说出物体名称并引导说出几何名称:如,牙膏盒——长方体,魔方——正方体,茶叶罐——圆柱体,乒乓球——球体等等。学生学习《三角形》一课中,我拿着他们平时玩过的三角形纸片,问:“这是什么形状?”“你还见过哪些三角形?”这时学生马上会说他们自己用的三角板,脖子上戴的红领巾,住房的屋顶架等等。再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上课伊始进行谈话:“同学们,每周星一,我校都要举行升仪式,五星红旗随着国歌冉冉升起,你知道红旗是什么形状的吗?再看小朋友常用的手帕是什么形状?”(生回答师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接着提问:“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通过谈话,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揭示课题,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直接而有效。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皮亚杰说: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借助操作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从而抽象出事物本质,获得对概念、法则及关系的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多种感官协同的活动,是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空间与图形”知识,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通过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把知识内容与空间形成统一起来,建立几何概念,促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例如:教师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可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接着,引导学生自由操作,通过比一比、滚一滚、搭一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然后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找各种形状的物体。最后,组织学生用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区别。可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把想、看、做、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思维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初步认识这些形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三、大胆想象,发展空间观念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要概括世界的一切。”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往往和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结合起来。例如,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形状。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熊猫玩偶,先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猜一猜某幅画是谁画的,他坐在哪个位置。这样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绘制和比较在不同位置上的物体或实物模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发明、创造。四、实际应用,深化空间观念几何体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几何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形体特征、形成正确概念,而且要在理解相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几何形体的空间形象,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计算做一个油箱用多少铁皮就要求出六个面的面积,计算粉刷教室四周和顶部的面积则要用五个面的面积再扣除门窗的面积,学校行政楼前的柱子是什么形状?包在它身上的铝质材料需多少?等等。这些都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又如,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明确不管长方体的位置如何,所占空间的大小都是长、宽、高的积,因此求油箱里油的体积也是长、宽、高的积。通过这一系列联系实际的活动,来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总之,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不但是发展小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也可以为其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其更好地认识世界。但是,空间观念的养成,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际观察、实践操作、大胆想象等途径,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14 评论

Charles2Lillian

(一)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也能深化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者就是用数量关系转化图形,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虽然有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把公式死记硬背下来,这样就很难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正方形由于长和宽的长度是一致的,所以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时候,有四种方式:即①长+长+宽+宽;②宽×2+长×2;③长/宽×4;④(长+宽)×2。在介绍这些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来讲解,这样,就在加快学生理解的同时,加大了思维深度,增加了对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二)创设教学情境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感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掌握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时候,由于学生还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就会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积木等玩具,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况下,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实际化。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三)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样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妈妈有2个苹果,爸爸有3个苹果,那么爸爸妈妈一共有几个苹果呢?这样一来,就能将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和生活。

153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简单点来说就是指学生们不会局限于教师的教学之中,而是敢于质疑敢于发问,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提升,同时也起到了创新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

    雨兰共舞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lichao798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研究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

    北冰洋的海豚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小学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

    haohao开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论文

    要么也是想,差不多很多纸箱的都是一样道理,你给我找个角落一

    忘心敛意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