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3

好奇的小米
首页 > 职称论文 > 马匹疾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咩~咩~羊

已采纳

你只知道发帖 我们坐下来 谈谈不是很好吗

336 评论

沉默的玫瑰

老舍写的 马园

347 评论

飘零雨迹

[马年说马] 2002年一月五日,在陜西省的宝鸡市举行了马年生肖邮票的首发式。今年的生肖邮票就是以宝鸡市凤翔县的民间工艺品泥塑马为图案设计的。 王虎鸣:我无意中在一个书柜裏面 发现了一匹就是这个黑白马 就是现在选中的这匹马 当时马身上是尘土很多 好长时间可能也没有人动 但是我当时看到这一匹马的时候 我就心裏一亮 我有这麼一种感觉 好象今年的生肖票 也就是非它莫属 有这麼一种感觉 那麼我想评审委员会 之所以选中这个马 一个我想就是它这个马比较有特点 这种特点一个是它的造型比较有特点 非常的可爱很憨态 另外一个就是说它的色彩是黑白的 线条简洁流畅 还有一个特点我想就是 它特点适合於我们雕刻版印刷 中国的生肖邮票发行的历史并不长,但由於符合了中国人在新年来临之际对喜庆、吉祥的追求,所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到邮票发行的时候,无论是集邮还是不集邮的人,都喜欢买一、两套生肖邮票作为纪念。 在宝鸡的马年邮票的首发式上,由这套生肖邮票的设计者签名的邮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有一位老人总是被人们团团围住,他就是这套邮票所选取的泥塑马形象的制作者,凤翔县的老艺人胡深。 胡深:我这个手艺是祖传的 老先人就搞 我今年72岁了 我画这个泥塑已经有60余年 小上的时候就跟我父母学手艺 今年73岁的胡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一踏进他的家门,就会发现,他的家科就是一个泥塑作品的小加工厂。从和泥、擀泥饼到入模、出模,一道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地在进行。胡深的老伴、两个儿子、儿媳妇和四个孙子,一家十口都会制作彩绘泥塑。 胡家的这一家人,在泥塑方面各有特长,捏摸、画线、著色分工明确。每到农闲以后,全家人坐在炕头一起做虎头挂片、泥塑动物。他们的作品充满乡土气息,形态逼真、粗犷夸张,风格多样,深受各界人士喜爱。这次被选为生肖邮票图案的马就是有关专家从中央美术学院的陈列室裏找到的。 胡深:为什麼把这个马 要选成国家的邮票呢 这个马它有好多的长处 比如我拿的这一个马 精神饱满 形象美观大方 线条流畅 民族味道浓厚 胡深所生活的宝鸡凤翔县,是中国泥塑的发翔地,从周朝开始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由於这里地处黄土高原,人们一年四季有一半的时间和泥土为伴,为了给枯燥的冬天农闲中增加一些生活的情趣,人们就以泥塑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每到节日,人们就用亲手制作的泥塑送给亲朋好友,来表达主人的一片特有的豪爽和对朋友的祝福之心。 由於凤翔的泥塑总是与民俗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些泥塑作品充满了乡土气息,大胆的造型、丰富的想像、简洁的线条、艳丽夸张的色彩使凤翔的泥塑传达出一种质朴而热烈的情趣。 在中国生肖也称为属相,或称为相属。按照汉语的解释,“生”指“出生”,“肖”义为相似、类似。也就是说,某一年出生的人和这一年所代表的动物习性有著某种联系。生肖,不仅中国有,在日本、柬埔寨、印度、法国、缅甸等国家都有生肖,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人与自然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的关系。 中国古代根据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徵,将十一种动物和龙作为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 猴、鸡、狗、猪。这些动物或多或少与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有关。 “十二生肖”在中国社会流传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但源於何时,现在已难以考证。但在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等文献中就有关於生肖的零散表述和记载。 李燕:在汉代应该说是中华国学 很多的门类都是基础 形成体系的那麼一个时代 在东汉王充的著作《论衡》 裏问有一篇叫《物事篇》 裏面首次白纸黑字 记录下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挂钩 其中就有马 在人类历史上,人与动物本来就有著一种特殊的关系。从古至今,人们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与刻画,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而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也一直是艺术家们创作的对象,这之中又因为马与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而成为艺术家们最喜欢的创作题材。 在据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内蒙古阴山岩画上就已经出现了人与马的画面。 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秦代,马的艺术形象已经十分丰富。在著名的秦始皇陵中,就出土了大量象徵秦王朝百万雄师的兵马俑。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座皇陵中还发现两具铜车马。铜车马的造型比例匀称,形态逼真,矫健肥硕的马身佩光彩闪烁的金银饰件,双眼紧盯前方,马齿紧嚼滴衔,鬃花迎风飞扬,削竹般的马耳斜耸,仿佛正聆听号令,只待长策一挥,便放开四蹄疾驰。它们与兵马俑中的马一起勾勒出秦骏马盛世的壮丽景象。 到了唐代,由於国家强盛,疆域广大,对外交往频繁,马在生活、生产与战争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所以马的形象也更加突出。这之中最著名的就是陜西礼泉县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照陵的六匹骏马浮雕,这六匹骏马曾经伴随唐太宗征战南北,立有赫赫战功,当时的艺术家以简练明晰的造型,塑造了战马立行宾士的身姿、步态,展现了战马的勇武、刚烈,突出了它们顽强的性格,同时也展现了大唐文化的恢弘气势。 在中国,对於马的喜爱并不仅仅局限与帝王,普通百姓也对马十分钟爱。在浙江省的诸暨市,有一座富商的私宅,人称“千柱屋”,气势恢宏,建筑讲究。在“千柱屋”裏,雕刻艺术品如云,尤以正屋天井照墙上的“百马图”为上乘。全图由21块方砖合成,总长704厘米。百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充分表达出主人对马的喜好之情。 李燕:中国最古的典藉《易经》裏面 乾卦谈的是天的精神 他把马列入乾卦 就是说马是一种天的精神 刚健的精神 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另外我们民族的图腾是龙 龙是天的化身 所以好多马也叫龙马 甚至地变一个词龙马精神 这就是给马这种动物形象 赋予了一个最高的 刚健形象的这样一种地位 在甘肃省出土的汉代铜雕《马踏飞燕》就是中国的古人对“天马”精神的最好诠释。这匹正撒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左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像,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也是当时所崇尚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从古至今,马与人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以至於历朝历代都涌现出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马的艺术形象,而在这些形象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唐三彩中的三彩马。 唐三彩在一千多年以前,曾作为陪葬品而风靡一时。因为它们以黄、绿、白三种釉色为基本釉色,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们为“唐三彩”。唐三彩有器物,也有塑像,各类制品包罗万象,但做得最成功的还是各种马的形象。 三彩马大都以静表现动,虽然站立却有奔跑之势,虽然不鸣却让人似乎听到啸啸之气,充分体现出了当时工艺水准的精湛与制作者的智慧和激情。 唐三彩马中的马与现实生活中的马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实际上是一种被艺术化的马的形象。 李燕:对马的塑造体现了唐朝 一个时代精神 一个欣欣向上 朝气蓬勃 勇往直前的一种精神 所以他把马的体现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他把它放在最高贵的地位上来塑造它 把它最优美 最能体现精神的部分夸大 用现实生活的马来跟三彩的马来看 它不大一样 比如它的头比较小 它的脖子特别粗 胸肌特别发达 臀部都非常圆润 这些现实生活中 根本就找不到这样的马 它主要是体现了马的一种精神 一种龙马精神 用内在的劲来发外在的形 所以它对这个形象 主要是看它象一个马就是了 但是更主要的是体现了马的精神 体现了马时代的精神 三彩马的装扮也是各式各样,从它们的装扮中,可以看出唐代各个社会阶层人们的等级、地位和身份。 李燕:因为唐朝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 一个封建社会 所以在马的使用上面 打扮上面 也是有很明显的等级 就象我们现在在路上用的汽车一样 比如说宾士 宝马 卡迪拉克 那麼唐朝就是五花马、三花马 剪鬃上面带花的马、那一般都是王侯将相 还有帝王才能用的 还有宫廷才能用的 在唐三彩中还有很多人与马相结合的作品,如狩猎俑、骑马俑、马夫俑等。在这些作品中,人物的姿态、神色与马相互辉映,表现出人与马的亲密关系。 三彩马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胡人牵马俑和骑马俑,这反映出唐代社会的开放和对外交往的频繁。 三彩马是唐王朝经济文化繁荣的象徵,是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它们生动的造型、飞扬的神采展现出一个时代的追求。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一直待续至今,而三彩马也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成为人们乐於收藏的工艺品,现在,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当然,对於喜欢马的人来,马的艺术品收藏还不仅仅局限于唐三彩。 这是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蔡猛和徐笑梅都是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由於工作的原因,他们总是有机会走南闯北,所以在这个家裏,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纪念品,而在这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们大量的有关马的收藏品。 蔡猛:我觉得每个人有不同的喜爱 除了生长经历以外 应该说你的血液裏你的骨子裏 在你的遗传裏肯定有什麼东西 当然与我的经历有关系 小的时候出生在呼和浩特 就是草原上的明珠的城市 从小看著马 赶著一群一群的走向中原 当地穿著蒙古袍的人很多 还有饭馆裏头手把肉 马拉的车运粮食 这些东西我想对我对马的爱都可能会有间接的启发或者是诱导 1982年我大学毕业以后就有了工资 有了工资以后相对来讲经济独立以后就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 看到什麼喜欢的东西可以买一买 东一件西一件 最后发现买的东西裏头号大部分是马 后来我渐渐琢磨 实际上自己喜欢的其实是马 从那个时候就有了一种收藏的意识 徐笑梅:最初的时候对这件事可以说我不太理解 并且我也不太喜欢 我喜欢家裏搞得温馨一点 简洁一点 我说你别买这些东西了这麼乱然后要花很多钱 然后我觉得这种阴挡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一个是他蔡猛爱马我感觉就是说他已经爱到了这种痴迷的程度 我从我的感觉 我应该变得聪明一点那还不如把这件事转一个弯 然后做一个正确的引导 我想了想这也是一件挺好的事 我说你要注意品位 别什麼乱七八糟的都弄到家裏来 但是我觉得我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收藏 因为收藏一般地讲收藏它是一个怎麼说呢 就是这个东西具有很高的价值 其实我的想法是什麼呢 我就觉得做为我只是一种爱 在相互理解与沟通后,他们一起爱上了马,爱上了对马的工艺品的收藏。在这个家裏,每一件艺术品都是由它的主人精心选择和摆放的,每一件艺术品后面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段值得回忆的印象。 收藏中的趣闻 蔡猛:比如我当时到英国去解说4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回来的时候我记得好象在也是在一个日本人开的商店裏头 因为钱不多了 我就想再买一点什麼东西 然后就有一个表 那个表上是一个马的图案非常漂亮 我一看见马我就立刻兴奋 那个服务员很直地说了这个表我们不卖 那为什麼不卖 他说这个表走时上机器有点问题 它就是走不准时呗 我说这不现在在走吗 他说是现在在走它可能以后就不走了 但是我说我没关系我说不走我也要 他说那你要自己负责任我们不给你承诺这种保证 后来我就把这个表买回来了 买回以后果然挂在上头没走几天不走了 但是不走了我觉得也好看 我觉得在买的时候其实心理上已经有准备了 是喜欢这个表的造型喜欢它马的图案 对马的喜爱,对马的艺术品的收藏,使这个家庭充满了和谐的气氛,每一件收藏品都是一种历史,也是一种文化,它们一方面被人所收藏,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陶冶著人们的性情,使人们沉醉於它们所展现出的世界中。 蔡猛:心底下有那麼一个想法 有朝一日的话 有条件的话 我将逐渐的转向马的讲解和解说 因为现在马术有6块奥运会金牌 而且它是唯一的一个人与动物的奥运会项目 2008年奥运会又在中国举行 所以马术肯定会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快 那麼我喜欢马 我又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20年的收藏 在收藏的过程中也了解了很多马的知识 自己又亲自去骑马又养马 我想我最终的一个目标就是用我对马的这种爱 用我掌握马的这些知识 用自己的这种热情去成为一个真正的体育马的一个解说 一个评论 让很多人通过我的解说 通过这种评论喜欢这种动物 保护动物 爱护动物 而且能够以马 能带来这种快乐的生活 马不但出现在民间工艺、雕刻艺术以及私人收藏品中,也是中国历代绘画中极力表现的形象。从那些流传至今的画卷中,我们可能看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画家对马的精神的独特见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国家,在先秦时期的漆器,特别是战国漆器上就已经出现了装饰图案,在这些图案中,就有马的形象。这些漆画构图严谨,线描交称健劲,冷暖色调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装饰趣味。 从秦朝开始,由於中国进入统一的封建社会,国势强盛,统治者开始大兴土木,从宫殿、坛庙到宅邸、墓室都绘有气势恢宏的壁画,这些壁画中也大量描绘马或者车马的形象,它们大多构图充实完整,人物与马等动物错落有致,俭朴率真,引人入胜。在著名的敦煌壁画中,马的形象也十分突出,它们有的是当时商旅行进在“丝绸之路”上的真实写照,有的则是当时人们丰富的想像力的结晶。 李燕:另外不能不提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 它所创造的战马的形象、拉车马的形象、乘马的形象 那称一代绘画造型的高峰 为什麼把这样一种浮雕算作绘画 因为它有大量的拓片形式影响于我们的画界、影响于我们的一些画家 尤其是汉画像砖上拓出来的那个奔跑的马拉车的马 有一块汉砖 四四方方的一块汉砖上四匹马的形象 形马很大的那种动态反差 所以你当看到这样一张画的时候 你的视线从四匹马中间留来留去 转来转去 无形中在你的视网膜裏形成了一种动态大反差 变成了一种良性错觉就是这马在动 四方的画面并没有拘束你这四匹马 而且觉得这四匹马可能一会儿功夫就跑出你的画面 那实在是那是将近两千年前的这麼一幅画马的绝品 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脚本,用图画的形式再现了一个很浪漫的故事,这就是在中国绘画界有著崇高地位的《洛神赋图》,画中有许多乘马而行的人物,虽然在这里马还只是人物活动后个陪衬,但已经充满含意隽永的神韵。 在绘画中真正出现了成熟的马的形像是在唐代。著名画家张萱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描绘了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及其家眷骑马郊游的情景,在一片花团锦簇中,马的形象十分突出。 在唐代,也已经出现了一批专门因画马而知名的画家。 李燕:这里有名有姓可查的、又比较有名的 唐代的韩干现在流传在世的有一幅叫《照夜白》 这是马的名称 过去这是好马 骏马都有名称 照夜白就是说他这匹马毛啊雪白雪白的 在夜裏行走都能一片白光 就这个意思这个 马是拴在马柱子上的 可一看这马就不甘心被人羁绊 仰著首 你只要把这绳套一脱开就能飞到天上去 那种感觉 宋代的一位白描大师李公麟 他画的一些白描的马 他用这样一种最简洁的绘画手段来描写 这些骏马很有意思 每匹骏马前面都有一个养马人 这养马人的形象一看就是凹眼睛高鼻子 那一定就是西北地区的兄弟民族 他们善於养马 而且从马的形象来看也是西北马、大字马、乌孙马 就是那一类的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匹叫玉花葱 白马身上有一点灰的 小的圈圈 玉花葱 到了元代,又出现了一位画马的大画家——赵孟頫。赵孟頫实际上是一位诗文书画全能的艺术家。《秋郊饮马图》和《浴马图》是赵孟頫人物鞍马画的代表作。在这些画中,牧马官驱骏马十数匹宾士于野水长堤、绿波红树之间。画面布局讲究,意境深远,尤其是马的神态各异,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低首就饮,或引颈长鸣,意态生动,是描绘马的绘画中的上品。 中国绘画的题材对马的偏爱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画的马。徐悲鸿九岁开始学画,后来又到欧洲留学八年。回国以后,他在大学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创作了大量油画等多种体裁的作品。但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他笔下的骏马。 他笔下的马四蹄腾空,鬃尾毛发耸立,向前疾奔。笔健墨酣,以中国画大写意线条与西洋的明暗技法巧妙结合,作品既有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又有强烈的立体效果。全画墨色淋漓,用笔粗放,气势磅薄,在中国画中独树一帜。 李燕:徐悲鸿先生他生活于我们中国近代 风云变幻的国难频生的这样一种时代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民主思想的徐悲鸿先生 他画的马完全是他个人的思想和与时代相关的这种时代的思想 时代的精神的那麼一种化身 那是在四十年代内战行将结束的时候他画了一匹飞奔的战马 上面题的是什麼呢?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这就说明了徐悲鸿先生通过这样一匹驰骋摘掉了鞍子的战马 来表达他希望我们的国家赶快结束内战 赶快统一建立一个光明的未来的新中国那麼一种心情 马与人类一起已经生活了很多年,它们不但推动了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进步,而且还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无数的灵感,马是人类最亲密的夥伴。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自古“宝马赠英雄”,可见宝马也风光。 有句话叫做“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到底正确与否,我们姑且不去商榷。但当年的董卓必然把这句话奉为真理。董卓手中握有重兵,欲得汉家天下,然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看上了吕布,却难以把他拉拢到帐下。那吕布虽然是见利忘义之徒,却也不是等闲之辈,普通的财色是不足以让他心动的。可是他还是到了董卓帐下,只因为那匹赤兔宝马。吕布选择了宝马,也就选择了“认贼作父”的道路。尽管后来他诛杀董贼有功,却永远摆脱不了“三姓家奴”的恶名。 休说吕布这样的小人,熟读《春秋》、深明大义的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兄长远在河北以后,上演了一出“挂印封金”的好戏,把曹操所赐的金银和美女通通舍弃,却单单骑走了丞相赐予的赤兔宝马!可见,再伟大的英雄,也难敌宝马的巨大诱惑!英雄,英雄又能如何?爱马如命啊!得一宝马,夫复何求! 也难怪云长公不愿舍弃自己的战马。俗话说“日久生情”。马虽然是动物,却也极通人性。人一旦和它相处久了,也必然会对它产生特殊的情感。西伯侯姬昌被囚禁了七年,获得自由后依然屡遭追杀。危急之时,他的第一百个儿子雷震子要背其飞越五关,此君感言:“只是难舍随我多年之白马!”天地足以为之动容!西伯侯素以仁义著称于世,对自己的白马也是情深意切!在这样一个生离死别的瞬间,马儿流下了泪水,一声长嘶,肝肠寸断!待到西伯侯飞上蓝天,蓦然回首之时,那马却早已消失在枝繁叶茂处。再说山东秦叔宝的坐骑黄骠马,不幸在一次战斗中阵亡。叔宝捶胸顿足,痛苦不已,甚至还大病了一场。此宝马跟随叔宝多年,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深得叔宝喜爱。而更重要的是这匹马的来历,当年叔宝落魄的时候,单雄信慷慨相助并送与宝马。叔宝见之,如见雄信,而今日大恩未报,斯马已去,能不伤悲吗? 马是通人性的,既然人对它有如此的厚爱,马也会报答自己的主人。关羽被孙权擒得之后,赤兔宝马也失去了自己的主人。谁能想到这样的一匹宝马竟然就此绝食,最终殉主而终!人们都说人间有真情,我要说,马间也有真情!真正的宝马也是择主而事,既然无法陪伴主人冲锋陷阵,那就落得个和主人同年同月(不敢说同日)而亡的结局。壮哉赤兔!关羽的兄长刘备在荆州得到了一匹“的卢”宝马,这匹马在刘备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跃马过檀溪”的壮举让蔡瑁徒呼奈何。有人说刘备“吉人自有天相”,实在是太有道理了。这个武艺平平,听曹操说句话都把筷子吓掉的胆小之人,若无“的卢”相助,恐怕早就被扔到檀溪里喂鱼了吧,哪还会有“苟全性命于乱世,最终闻达于诸侯”的大业呢?马亦能如此,人岂能无情? 君子爱马,但是要“取之有道”。《水浒传》中的小霸王周通,偷了呼延灼的踢雪乌骓宝马,一场战斗之后,周通自己成了梁山好汉,别人是被逼上梁山,而他是“盗”上梁山。同样是一匹宝马,曾头市把一匹“照夜玉狮子马”据为己有,却被梁山大军踏平。为什么同样是夺去别人的马,一个成了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个却引来了杀身之祸?答案很简单,周通是草寇,是“自己人”,夺的也是朝廷的马,而曾头市不是“自己人”,夺的是晁天王的马!替天行道的梁山泊怎能容忍这样的不识时务之人?看来,夺马也要遵守一定的“道”,不过这“道”是什么,很难做出一个确切的解释了。 马既然这么通人性,身上也必然带有人类的痕迹,比如等级差别,贵贱之分。官渡之战,曹操被袁绍逼得走投无路,军中粮草匮乏。管马的兵士曾经这么对一匹马说:“我等皆无粮,岂容汝等糟蹋?念汝是丞相的坐骑,姑且让汝多食!”看看,丞相的坐骑啊,待遇就是不一样!如果其他的马儿能听明白的话,爆发一次暴动也不是不可能啊!孙悟空当年为玉帝看马,似乎颇有不满。等到后来猴子下界降妖时,常常高呼道:“俺老孙乃是当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即便屡屡被人嘲笑“我当是谁,原来是弼马温啊”也心甘情愿!看马怎么了?那也是玉帝的马!侮辱这位“弼马温”的东西,最终难逃厄运。看来,打狗要看主人,这养马、看马也要看主人啊! 春秋战国的时候,人还没有学会骑在马背上打仗,那时通用的是战车,坐在车上的是贵族,是奴隶主,而在后面手持长戈玩命地跑的人则是奴隶。那么奴隶主之间如何分等级呢?就看拉车的马。谁的马多,�牡匚痪透摺U晕淞橥跬菩小昂��锷洹币院螅�沓晌�酥饕�淖髡焦ぞ摺D切┯新碜�娜耍�匀皇墙���仍诘厣吓艿牟阶涞匚桓叨嗔恕F锫淼娜艘灿泄蠹��郑�芷锉β淼娜艘欢ㄊ羌绺褐厝蔚暮诵慕�欤��渌�说龋�缓媒�拖拢�镄┝勇砼芘芰恕N伊�氲较衷诘南质担�芸�氨β怼钡娜说匚蛔圆挥盟担��捌丈!钡木陀行┑灼�蛔懔耍��潜绕鸬抛孕谐档模�故瞧挠屑阜钟旁礁小U饷炊嗄旯�チ耍��梅⒄沽耍��钏�继岣吡耍�墒撬枷朐趺锤母锒疾荒鼙浠�!耙宰�锶∪恕保�馑坪跤涝恫淮恚��拙涫摈值幕埃��贸档木鸵欢ㄊ呛萌寺穑空�绻�ィ�锉β淼木鸵欢ㄊ怯⑿勐穑课幢匕桑? 突然发现,做战马实在很累,做一匹宝马甚至比做人还累,还不如自在地在草原上奔驰,不管硝烟几何,只求衣食无忧,足矣! 半岛神话 编辑于 2005-10-01 09:33

282 评论

贪吃的pinko酱

马匹进行性瘫痪症又叫马匹跛行,对于运动马来说,“跛(bǒ)行”是一种很常见的肢蹄病。跛行,中医又泛称为“瘸拐”。跛行不是病名,而是四肢机能障碍的综合症状。

引起马匹“跛行”的原因颇为复杂,如:皮肤、皮下组织的炎症、骨韧带及关节的疾病、蹄部疾病等均可因疼痛引起跛行。另外,还有因为神经麻痹、骨软症、急性过劳、肌肉风湿症、外科损伤,传染病、寄生虫、产科病和内科病等,也都可诱发跛行。马匹出现“跛行”通常是因为马匹肢体的一些不适造成,可以分为:支柱期跛行、运动期跛行、混合跛行及特殊跛行。

马的前肢跛行约占整体的80%,而75%左右的跛行发生在腕关节下,还有50%为球节以下发病,我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介绍一下马跛行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对于运动马来说科学合理的饲养是十分必要的。运动马需要食用一些营养均衡的饲料来增强体能,饲料中矿物质不足或比例失调、维生素缺乏等,都可造成骨、关节代谢紊乱,成为引起跛行的全身性因素。不同的添加剂也会对马的关节、肌肉、筋腱、蹄质起到不同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饲养中也要注意磷和钙的比例均衡,避免马匹因缺钙所形成的“骨软症”。

俗语说“无蹄则无马”,由此可见,马的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运动马的跛行都是因为错误的钉蹄造成的。钉蹄看似是简单的工作,但是其中的细节才能体现钉蹄师的功力。首先,钉蹄之前要先观察蹄型、大小、角度、蹄铁的大小、钉眼、垫片等,需要通过若干的正确组合才会产生修蹄的最佳方案。好的钉蹄师对马蹄的掌握是非常全面的,同时也要非常仔细。另外,削蹄和装蹄是维持四肢和蹄正常机能的有力措施,若削蹄和装蹄失宜,可直接引起蹄病和诱发四肢病。这会造成钉掌后运动马跛行,从而也会损坏马的蹄部。所以认真仔细、合适的钉掌对马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跛行是突然发作的,有些则是缓慢发作,还有些会是间断性的发作。目前为止,临床上最常见的跛行是由于运动不当,引起四肢各部分的机械性损伤,因伤后发生疼痛,出现运动机能障碍。四肢外周神经的损伤,常导致所支配肌肉的弛缓,出现特定状态的跛行。跛行可发生于一肢,也可发生于两肢、三肢,甚至四肢同时发生。除此之外,不定期的运动和休息同样也会导致运动马的跛行。运动造成跛行,需要由专业马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便马匹能最大程度恢复健康。

235 评论

私人发艺工匠

呵呵,我刚花了几元钱下载好的,给你一起分享吧论 《西游记》的谐趣美[摘 要]:诙谐有趣是人们对 《西游记》众口一致的评价,也是 《西游记》诞生四百年来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小说文本的诙谐有趣,分别体现在性格塑造、内部矛盾冲突、市井生活描写和以俗为美的趣尚四个方面。[关键词]:《西游记》;谐趣;猪八戒;市井生活;以俗为美一 、性格塑造的谐趣关于 “谐趣”,朱光潜先生以为它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而且认为,“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也不能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普通的是容貌的丑拙”】,【照此标准去衡量,猪八戒形象的塑造可谓深得作者之心】。若从大局和整体考查,猪八戒则是一个毛病不少本质较好的可资教育的对象。在唐僧诸徒中,猪八戒的性格是最为丰富复杂的。他既有突出的优点,又有明显的缺陷。整个性格充满着矛盾,而由这种矛盾又每每引发出强烈的喜剧效果。首先,小说中的猪八戒吃苦实干,却又贪食贪睡。猪八戒在整个取经过程中是吃了苦、出了力的,特别是许多脏活累活都要由他去做,比如挑行李,背死尸,埋人头等。在荆棘岭开山,在稀柿衙拱路,都突出表现了他的吃苦耐劳。其实他的这种吃苦耐劳,早在高老庄就开始了。入赘高家后,“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连老丈人也不得不承认:“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但是,他贪食贪睡的毛病也着实让人吃惊。吃相贪馋,食物不论好坏软硬,一概狼吞虎咽,不嚼不品,常常是食“而不知其味”。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就是如此。人饭量特别大,老丈人就曾嫌他食肠甚大而要悔婚,说他 “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他贪食好吃,常常是闻吃而动。第六十八回写悟空让他上街去买油盐酱醋等调味品来做菜用,他推托说自己相貌丑陋 “恐惹下祸来”,偷懒不肯去。悟空就对他说街上有大烧饼、大馍馍、好汤饭、好蔬菜,有糖糕、点心、油食、蜜食等无数好吃的东西,我去买些请你,如何?猪八戒一听这话,口内流涎,喉咙咽唾,跳起来就跟悟空上街了。他贪睡成性,睡觉不择地方,青石板上、荆棘山中、乱草堆里,都可以入眠。让他去化斋,则瞌睡连天;叫他巡山去,则倒在路边呼呼睡起觉来,一睡就是大半天;夜间睡觉,连师父唐僧叫他,他也会恼火发脾气,借此对唐僧调侃打趣。猪八戒的性格实在是最富有谐趣美的一种。二、喜剧来自内部唐僧是取经队伍的最高领导,他下面有三徒。作为一个部门的行政长官,唐僧实在名不符实,他除了长着一副标致的人形和能记住一套菩萨教的紧箍咒外,其他不甚了了,悟空、八戒对唐僧的役使常有埋怨之声,师徒之间时常发出不和谐的声音。首先看猪八戒对无能领导唐僧的调侃。小说第三十七回写乌鸡国王鬼魂夜拜唐三藏,三藏惊醒后连声叫道:”徒弟!徒弟 !”八戒醒来道:”什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捂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若对唐僧这支取经队伍的队形稍加考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孙悟空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标准的马前卒形象,虽说有鞍马劳顿之苦,却也占尽了风光。沙和尚忠诚可靠,时刻与领导共进退,日子相对轻松,其位置居中。而猪八戒的营生则要烦累得多,他既要负责殿后,又要承担巡山、化斋、降妖的任务,夜间还要提瓶务脚,充当贴身丫鬟。无怪他整天牢骚满腹,当然,他也深得师父疼爱,打猴哥的小报告也时常奏效。再如小说第四十八回,写妖怪作法致使众人落水,唐僧是俗夫凡胎,不能和别人相提并论,当有淹死的危险。而八戒本是天蓬元帅临凡,他当年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大众,沙和尚是流沙河内出身,白马本是西海龙孙,故此能知水性。当八戒、沙僧在水里捞着行囊,放在白马身上驮了,分开水路,涌浪翻波,负水而出”时,孙悟空急切地询问师父的下落,猪八戒打趣道:”师父姓陈,名到底了,如今没处找寻,且上岸再作去处。”大圣在空中指引,须臾回转东崖,晒刷了马匹,僻掠了衣裳,大圣云头按落,一同到于陈家庄上。早有人报与二老说四个取经的老爷,如今只剩了三个来也。庄人询问三藏老爷的下落,八戒再次打趣道:”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陈到底也。”所谓“陈到底”,实乃 “沉到底”也。既改名,又变姓,猪八戒的玩笑动作有点过大。作为大师兄,孙悟空按理说不应该为长不尊,而应当处处为师弟作榜样,上尽忠,下尽责。但是,由于来自猴类,孙悟空天生就有多动症状,顽皮机警好名坐大,一副为老不尊的顽童姿态,比之于金庸笔下的周伯通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在受业恩师菩提祖师和不男不女的观音菩萨面前,孙悟空能暂时的正襟危坐,其余皆插科打诨,少有完全的尊重,即使唐僧亦不例外。小说第三十八回就有一段关于孙悟空不知长幼、漠视尊卑的描写:……将近有一更时分,行者心中有事,急睡不着。他一毂辘爬起来,到唐僧床前叫:”师父。”此时长老还未睡哩,他晓得行者会失惊打怪的,推睡不应。行者摸着他的光头,乱摇道:”师父怎睡着了?”唐僧怒道:”这个顽皮!这早晚还不睡,吆喝什么?”头乃六阳之首,它高高在上,是真正的尊贵之所在,孙悟空胆敢在此抚摩摇晃,与其说猴性发作的身不由己,倒不如说是作者故作戏谑的有意处理。类似猪八戒式的打趣也时常发生在身为大师兄的孙悟空的口中,如小说第四十回这样写道:三藏闻言,也似信不信的,只得攀鞍在马,顺路奔山前进。正行时,只听得叫“救人!”长老大惊道:“徒弟呀,这半山中,是那里什么人叫?”行者上前道:“师父只管走路,莫缠什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这所在,就有轿,也没个人抬你。”唐僧道:“不是扛抬之轿,乃是叫唤之叫。”行者笑道:“我晓得,莫管闲事,且走路。”(第40回)唐僧虽有佛家普度众生的心肠,无奈肉眼凡胎,失察于人妖之辨,西天路上因此而陷入妖魔之手者多多,给孙悟空降妖除魔制造许多麻烦。所以每当师父要大发善心救人的时候,孙悟空便借机转移话题,以避免不必要的节外生枝而耽误精力和时间。比起徒弟们的偶尔打趣来,唐僧则表现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官僚和严厉,他经常因为自己凡夫俗子的短视而对徒弟们进行劈头盖脸的训斥和刁难,有时更是以“紧箍咒”对忠心耿耿的孙悟空施以严惩。比如骂八戒是 “馕糟的夯货”,孙悟空则是“泼猢”,用粗言恶语去责骂徒弟几乎成了唐僧的家常便饭和生活习惯,明显地带有封建时代师徒间的严重不平等色彩。也正是这种取经队伍的不和谐,使小说处处透出一种让人捧腹的情趣。《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在孙悟空与妖魔之间展开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西行旅途中的丰富生活又不止这一方面。事实上,在八十一难的很多回合中,吴承恩并不是仅仅写孙悟空与妖魔的对抗,而常常描写在旅途生活中行者与八戒的调侃戏谑,产生一些喜剧性的冲突,这种描写有时甚至占了相当长的篇幅。众所周知,孙悟空机智、好斗,性格玩世不恭,好揶揄,善戏谑。猪八戒又最世俗,呆头呆脑,却又经常耍小心眼,口馋,偷懒,好色,好说谎,又标榜自己最老实。他们之间的打趣调笑,打破了旅途的寂寞和枯燥,使漫漫西天长路生出种种读者并不陌生的生活情趣。加以唐僧对猪八戒的有意偏袒,又增加了情节的趣味性,往往造成这样一种结果:猪八戒在外面是被作弄的对象,回到师父面前再大告师兄的罪状,借唐僧的“紧箍咒”反攻倒算。小说中第四十九回的描写即是如此。孙悟空的神奇本领自有其挥洒的特定空间,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唯独在水中就大打折扣,并非海陆空全方位驰骋横行。猪八戒恰巧抓住这少有的机会,利用自己执掌天篷元帅时练就的水中本领,对平时经常欺侮自己的孙悟空进行报复,把行者掼在水中。岂不知聪明的孙悟空早有防备,假身故意被摔出,“真身变作一个猪虱子,紧紧的贴在他耳朵里”,借助八戒的猪耳朵安然无恙地返回。原想作弄别人的人却被人家作弄了一回,最后落得跪地求饶、磕头赔礼,小说细致地写出了猪八戒从计划时的欣喜到掼跌孙悟空的惬意和阴谋落空后懊丧的心理过程。既知如此,何必当初?猪八戒的悟性就是这样不长进。三、市井生活的浓缩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市民阶层虽然晚出,但它一旦形成便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不像农民的生活那样,由于依附于土地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一般的市民往往都要从事一些贩运和买卖,有时甚至长年累月在江湖上奔波,这就不仅增加了生活的不安定性,而且也不免要承担一些风险。作为一部面向市民的白话小说,《西游记》势必融入市民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市井生活情趣,“买卖”、“生意”几乎成了孙悟空的口头禅。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孙悟空的“好名”。就题材而言,《西游记》当属神魔一类,但从其主人公孙悟空的身上则可以看出明代中期尚未发育成熟的商业社会的痕迹。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空前壮大,传统的价值观被重新审视,孔子“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丧失了它千年以来的金科玉律的地位,代之而起的是商业活动中对“利”的攫取和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功名情结”的魂牵梦萦。作为一个更多来自市民阶层的艺术形象,孙悟空身上几乎没有任何趋利的表现,而好“名”的思想追求却特别的明显而执著。第一次大闹天宫后,就是因为嫌 “弼马温”官小名卑而反下天庭。经过激烈的斗争,才获得一个有其名而无其实的“齐天大圣”名号。蟠桃会上,因排不上座次未见自己的大名而进行了第二次大闹天宫的表演。西天路上,孙悟空的“好名”追求伴随始终,直到故事的结束。由于生性高贵,孙悟空时时表现出了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他言必称 “老孙”,在妖怪面前更是大长自己的辈分,直呼“你孙外公”,或者称别人 “老儿”、“儿子”、“孙子”。即使与妖精斗法,亦从不弄虚作假,只巧取而不豪夺,时常担心“坏了老孙的名头”。孙悟空是一个性格顽强的“美猴王”,浑身充满昂扬进取的精神,绝无刘备式的懦弱流泪。即使因为斗争的需要也不甘心委曲求全,偶尔有那么一次的“坐小”就倍感痛苦万分。《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的大哭场面十分罕见,大闹天宫中仅出现过为数不多的两次。取经路上也有两次大哭的描写,一是小说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写唐僧误以为被狮驼岭的妖怪分吃后曾大哭不止,而这次痛哭流涕却不是出于对师父的牵挂,恰恰因为自己的名声受辱,即使为了形势的需要而一时采取的低姿态也感到痛苦万分。上面这段心理活动描写形象地揭示了孙悟空“好名”的思想性格,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孙悟空是一个大英雄,但算不上一个大丈夫。《西游记》中类似这种通过心理描写去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手段运用并不是太多,作者更多的方面是让人物自己现身说法,通过孙悟空多次自诩式的“自报家门”来反复加深其好“名”性格的展示。据统计,小说中写孙悟空自诩式的“自报家门”当在十次以上,现试举两例证之。在小说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中,孙悟空不仅经常自诩其上天入地的英雄本领和出生以来的辉煌战果,有时偶尔还对自己的金箍棒进行夸饰,自诩其武器的神奇,试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先从精神上打败对手。再如小说第七十五回的描写。与前文自诩其大闹三界和西天路上降妖伏魔的英雄壮举不同,本段夸饰则主要炫耀其兵器之神。孙悟空先从金箍棒的质料说起,依次介绍了金箍棒的铸造经过、神奇功能以及他运用此棒上斗天兵神勇、下除妖孽贼寇的赫赫功勋。正所谓:“邪魔汤着赴幽冥,肉化红尘骨化面。处处妖精棒下亡,论万成千无打算。上方击坏斗牛宫,下方压损森罗殿。天将曾将九曜追,地府打伤催命判。”四、以俗为美的趣尚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雅文化与俗文化既并行发展,又相互渗透、相互冲突和依存,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雅与俗这对美学范畴是随着音乐的兴起而产生的。《诗经》的时代,文史哲混沌,歌舞乐一体,艺术的发展始终与雅俗的对立和发展紧密关联。十五国风,即是当时新兴的俗乐,又是俗文学的的基本样式,它与王畿土地上的雅乐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里的所谓 “乐”,其实可以完全借指文学或文化)。由于俗乐、俗文学对宫廷雅乐和雅文学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所以它一经行世便受到正统卫道之士的竭力排斥。孔子对郑声深恶痛绝,在《论语》中,他一再呼吁:“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在孔子看来,俗乐与俗文学有悖“礼”的规范,应当加以坚决抵制和扼杀。《萄子•乐论》也认为:“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礼记•乐记》更是对当时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和文学大加贬斥:“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直到宋代的朱熹还对此耿耿于怀,认为“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尽管统治者极力标榜雅乐,贬斥俗乐,但由于扎根在民间的“郑卫之音”具有全新的品貌和旺盛的生命力,故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对宫廷雅乐和雅文学构成严重威胁。早在春秋时期,俗乐就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冲开皇宫的大门,使庄严神圣的君王陶醉其中。据《乐记•魏文侯》载,魏文侯曾对子夏坦率道出自己聆听古乐(雅乐)和新乐(俗乐)的不同感受:“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由此可见,俗乐具有多么令人迷狂的艺术魅力。从中国艺术的重要部门古典文学的发展来看,雅俗之争虽然贯穿始终,但其中颇有起伏。中唐以前,文人士大夫的“尚雅”心态明显而强烈,“雅正”这一审美范畴,在文学史上拥有广阔的领地,是封建文人普遍追求的审美趣味。“安史之乱”的爆发和连续八年的兵火,使得貌似强大的唐帝国轰然坍塌,给汲汲进取的士子带来严重的戕害,也给 “雅文学”如登峰造极的唐诗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大诗人韩愈仰望李白、杜甫两座高山,深感创作的艰难,在浪漫、写实两路之外,独创 “险怪”一派,并提出了“以俗为美”乃至“以丑为美”的主张,在创作理论上高擎起俗文学的大旗,虽然还一时无法撼动“尊诗右文”传统观念,但对其后唐传奇的出现无疑起到了警醒的作用。词本是典型的俗文学,但一入文人之手,便又“雅”了起来。宋代以后,词学家习惯于将词分成雅词与俗词两大类。雅词内容无邪,语言典雅,意趣高远,风格中正和平;而俗词多写情爱,语词尘下,风格软媚靡曼,从而失去了雅正之致,故为人所病诟。受雅正美学观的影响,正统文人多指摘《子夜歌》,诋毁《竹枝词》。尽管如此,他们也无法遏制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冲击和浸润,更对俗文学地盘的扩充和势力的壮大无可奈何。直接受到帝王卿相压制的柳永词,正是缘其“俗”,才不胫而走,家喻户晓,以至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奇特景观。其后,作为俗文学典型代表的元曲和明代小说,虽然不被卫道者所重视,但由于其本身的强大的生命力,而最终却能成为一代文艺样式的代表,取得了与诗、词、文争胜的显赫地位。仅就明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而言,它不仅在形式上代表着俗文学的新生,更在题材和内容方面体现着俗文学的价值和魅力。以俗为美的平民文化特征也是《西游记》的审美特征之一。(一)偷盗与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偷盗行几乎贯穿全部小说,可以说他从蟠桃会上兜率宫中一直偷到了朱紫国和平顶山,偷迹踏遍了天宫人间和西天佛土。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就以善偷显名,此后更是变本加厉,把与偷巧妙结合,西天路上屡试身手,结果常常大获而归。经火焰山,取了芭蕉扇;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遇金角大仙和银角大仙,又连偷带,弄走了他们的五件宝贝。孙悟空偷盗技术高明,尽人皆知,声名远播。师弟猪八戒索性就对人夸口说他师兄是个 “开锁的积年”。在别人的心目中,孙悟空则早已是一个积年的惯偷了。东方朔在帝君处与孙悟空相遇,就直以“老贼”相唤:“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让你偷吃。”这里提起小说前七回中孙悟空 “大闹天宫”时偷吃仙丹的往事,太上老君自然记忆犹新,所以他“见行者来时,即吩咐看丹的童儿:“要看仔细,偷丹的贼又来也。”’而当孙悟空求借“九转还魂丹”时,他虽心中不愿,却也无可奈何。由此可见孙悟空的偷盗手段之高,不仅远近闻名,而且令人生畏。连玉帝也要礼让三分的太上老君也不敢不送他一丸仙丹,以求息事宁人。如果说孙悟空是以“偷”闻名的话,那么天宫的神祗和西天的佛徒则更擅长哄。“大闹天宫”时,太白金星曾给玉帝出主意:“就叫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于是太白金星当面哄孙悟空:“玉帝传旨到,‘凡授官衔,皆由卑而尊,为何嫌小?’……是老汉为大王冒罪奏闻,免兴师旅,请大王授策。玉帝准奏,因此来请。”玉皇大帝也当面哄孙悟空说:“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这时候的孙悟空尚未具备火眼金睛的神通,便胡里胡涂地欣然接受了。聪明的孙悟空尚且能被人哄,蠢笨的猪八戒上当则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西天取经大功告成时,猪八戒仅仅被封了个等外之列的“净坛使者”,八戒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佛于是哄道:“因汝口壮身慵。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贪吃的八戒自然不再说什么了。(二)“尿”描写:如果说偷盗和哄属于道德审丑的话,那么把猴子和马的小便引入作品就可以视之为艺术上的审丑了。参观过动物园的人们都知道,猴儿们的领地一个“醒鼻”的标志就是熏人的腥臊气味。《西游记》的作者在仔细观察猴子生活的基础上,又借鉴了狗类到处留尿的习惯,在事关生死存亡的大闹天宫一节中,独出心裁地设计了猴子留尿“到此一游”的恶作剧式情节,和高高在上的佛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给貌似庄严的神佛投以反讽,既宣泄了作者心中的不满,又给观众带来了会心的笑意。有人说,“无赖猴头在神圣佛祖掌上撒尿,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最具有喜剧色彩最有民众性的一个细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伟大成功”,“这个评价应当说是较为正确的。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猴尿”的描写,还分别在小说第45回和69回写了 “马尿”和“猪尿”。车迟国王佞道排佛,孙悟空领着两位师弟大闹三清殿,不仅偷吃了供品,把那三清教主一起请下供台.丢进“五谷轮回之所”,还顺势撇下三缸 “圣水”,留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品尝。小说第69回写孙悟空给朱紫国王医病,以大黄、巴豆、锅灰为原料,再借用小白龙的马尿,终于制成了专治朱紫国王的特效药 “乌金丹”.彻底解决了国王的消化不良之症。这三次用 “尿”,不仅品种齐全,猴、猪、马、人四位一起上阵,而且各尽其妙。第一次写尿,是调侃佛祖。第二次是针对明世宗佞道的嘲讽,又使人联想起天宫中专门为玉皇大帝炼丹延寿的太上老君。第三次则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人间的君王。参考文献:[1]朱光替.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2]参见余世谦著.《西游记作者对我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老庵.经典丛书 •西游故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140 评论

相关问答

  • 禽呼吸道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一、马立克氏病1、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少,逐日消瘦,缩头闭眼不愿走动。歪头,嗉囊下垂,垂翅,瘫痪。有的见虹膜混浊,边缘不整齐,瞳孔缩小甚至失明。少数见皮肤长瘤

    地板中的神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呼吸疾病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医学呼吸专业毕业论文可以写呼吸实验研究,论文主要是要加入数据分析,不然都是空谈。但是我也急的不行,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很快就帮忙搞定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方法的

    刘李铭俊52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疾病预防论文范文参考

    预防疾病,春季饮食调养七方法 现在正是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而且近期气温变化较大,开始了由寒到暖的转换。在这一时期,科学的饮食调养对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很有

    豆哥豆爷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青春期心理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在新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学校要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分享的大

    CISSYZHANG7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营养与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文献毕业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在一般状况下需要笔者将论文之中的学术资料、论文研究文献、注释文献等等诸多资料进行集中展示与整合,进而集中地展现在论文形

    彡鈖赱辷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