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8

jonathan7704
首页 > 职称论文 > 加强学校体育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做美梦的鱼

已采纳

高等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与实施论文

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在高校范围内,以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 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参与正规的或者简化的自定规则的个人或者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品质的比赛,是集形式多样、健身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活动。 课余体育竞赛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一方面可以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体育环境中从事各种体育活动, 既健身又悦心;另一方面参加这种比赛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达到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心理、生理以及各种社会适应能力处于完美状态, 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1].

1 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现状

高校课余体育开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自 1995 年 6 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以后,我国高校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全体参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学校群众体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中最活跃的成分, 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运动技术、自觉锻炼、参与比赛并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基本上仍停留在运动会和以传统的球类项目为主的模式之中。 竞赛项目大多也都是传统的田径和球类, 集体项目大多是作为表演不计入比赛总分。 竞赛规则也一直沿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各竞赛项目规则》。 这种竞赛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挖掘和培养体育竞技人才,使运动成绩走向更高更强。 但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等思想的深入,新大纲的贯彻实施,仅以少部分人参与的以摘金夺银, 努力提高竞技成绩为最终追求目标的体育竞赛,逐渐显出不足之处。 目前的竞赛模式,使大部分同学对体育竞赛望尘莫及, 降低了学生对课余体育竞赛的关注程度, 久而久之也就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体育活动的兴趣[2].

高校课余体育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 高校的课余体育工作一直由体育教师大包大揽,大到宏观的规划、计划的制订,小到具体比赛和活动的组织乃至裁判工作。 在特定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依靠学校的体育拨款,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从而产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严重制约了高校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面对新时期面广、量大、要求高的高校群众体育工作,这种工作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的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转变。 张恳、李龙在《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中指出,出台课余体育竞赛管理相关文件的学校较少,组织与管理的方式、方法相对陈旧;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竞赛组织机构, 高校对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竞赛有硬性规定的不多, 对学生必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与竞赛的硬性规定也不多,从而在无组织、无技术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地点、时间的随意性很大,会降低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参与竞赛的动力[3].

2 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对策

制定针对本校特点的学校课余竞赛管理文件

课余体育竞赛管理文件是高校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它把课余体育活动竞赛的内容范围、组织规模、场地设施标准、 每学年体育教师对课余体育竞赛的工作安排等加以规范化,是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竞赛管理监督的重要工具[3]. 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将课余竞赛管理形成既定的文件,此文件也是体育教师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依据,因此,要从学校大局出发,共同商议,根据社会、学校相关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成立专门的竞赛组织机构

课余体育竞赛组织机构对课余体育竞赛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起关键性的作用, 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能使课余体育活动竞赛更具有条理性, 特别是当代高校的课余体育活动竞赛打破了以前的'传统项目,内容开始向娱乐性、趣味性发展,呈现出竞赛项目多样化的趋势, 这就要求各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组织机构要更加完善,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余体育竞赛活动。此机构可由 1 到 2 名体育教师和若干名学生组成。具体任务是对学校每年既定的课余体育竞赛分工协作, 对各个院系所计划的开展的体育竞赛统筹规划,以免时间、场地、裁判等发生冲突,竞赛结束后收取总结报告、比赛成绩单等为以后的竞赛积分和年终总评做准备。 同时,对参与指导、担任裁判的老师记下课余工作量。

重视解决人力,物力与财力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不应是体育老师的单打独斗, 应该有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协同参与,比如学工部、校团委、各院系所的学生体育部等。 要转变高校的体育竞赛工作一直由体育教师包揽的局面,将体育教师解放到参与、管理、指导与服务上来,充分发挥学生自创自练、自律自管的积极性,大胆让学生们组织、指导和管理课余体育竞赛。

场馆及场地是学校开展课余竞赛的有力保障。 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学校将现有的场地设施进一步规划,把学生感兴趣、锻炼效果好的项目场地尽可能封闭起来、改建起来,既利于教学,又利于课外活动。 从经营管理上,先采取集体直接管理的办法,也可将那些责任性强、技术指导性强、开放难度大的项目,在会上公开招标协议,责任到个人或组合小集体,场地首先要满足学生, 同时逐渐转变学生观念使其适当的参与体育消费。

经费是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体育竞赛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竞赛策划、宣传、组织到结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保障,经费有限只会导致竞赛活动开展不顺利或中断, 同时竞赛的规模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压缩比赛日程或精简比赛项目。 除开取得学校领导重视,加大学校课余竞赛经费的投入,扩大课余体育竞赛经费的投入比例外,还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宣传及广告魅力,取得社会的支持例如企业公司的赞助, 另外要转变现代人的健身消费观,让学生在自己消费能力内来适当的消费课余体育,比如花钱办健身卡。

3 量化的考核方法

量化的考核方法是给积极自主开展各类课余体育竞赛单位奖励时提供依据。 学校可以形成定型的相关考核文件,对参加与组织各级各类课余体育竞赛的单位或个人利用加减分数的方法来量化考核。 例如以学院为单位加分,学生参加校外比赛、校内比赛如何加分,加多少分,对报名无故缺赛的又如何扣分,形成既定的量化方案后,每次比赛结束,将总结报告至竞赛管理部统计分数。 现以一积分方案为例,如表 1.

以上例子仅供参考。 建议对组织比赛和担任裁判的学生的所在单位也给予奖励分,以提高学生组织比赛的积极性。 年终学校召开体育表彰大会(取得学校的支持),同时将成绩、名次公布到学校的网页上。

4 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资源

体育教师承担着一定的教学、竞赛及科研任务,若增加过多的工作量,会影响教师的个人生活以及工作积极性。 因此学校体育部门应向管理群众体育转变, 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作用, 使体育教师从繁忙的赛事中摆脱出来, 充分发挥其领导、监督、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 体育老师可以借鉴个别高校"三个一"的模式,即一名体育老师负责帮带一个院系所的课余体育竞赛工作, 指导一个体育社团 (或体育协会或俱乐部)和带一个运动队。 帮带院系所的体育竞赛工作主要是与该单位的辅导员、体育部学生联系,包括赛事的组织、平时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技术上的指导,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课余体育活动竞赛的需求, 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基层组织者的作用, 从学生的学年课余竞赛计划及最后的竞赛总结都应参与指导、监督。 指导体育社团或者俱乐部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体育俱乐部以及体育协会的管理制度, 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优化运行模式,体现健身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建立有特色的体育俱乐部和协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一般来说, 老师指导的社团或者俱乐部的项目与其带的运动队的项目一致, 这样社团或者俱乐部的优化运行对运动队参加相应项目的比赛起着推动作用, 比如羽毛球协会的训练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参加各类羽毛球比赛。

5 小结

课余体育竞赛是体育课堂的延伸与补充, 它有效地拓展了学校体育的功能, 普通高校开展体育竞赛不仅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现代化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并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具有一定得意义。 因此,抓好课余体育竞赛工作非常重要,良好的体育管理为开展课余体育竞赛的良性循环开展提供保障, 各学校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 波。论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改革 [D].重 庆:西 南师范大学,2005.

[2] 李悦悦。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发展研究 [D].武 汉:华 中师范大学,2009.

[3] 张 恳, 李 龙。 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354 评论

誓吥錵訫

体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酒泉地区高中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崔小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3]谭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4]王霞元.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李春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实效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09)

[6]王婷,姜华.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7]丁根清.如何培养体育系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J].才智.20xx(21)

[8]王延芳.甘肃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9]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余永生.四川省独立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xx

[11]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2]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xx

[13]王楠.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大众健美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14]杜秀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5]魏复活.宁夏城镇回民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6]祝欢.兰州市与郑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7]李冰,张璐.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与阅读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5)

[18]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07)

[19]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xx(03)

[20]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01)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xx,(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xx(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xx.(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xx: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xx.(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7):29-32

348 评论

相关问答

  • 加强政府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报告用字母R来代表。 例如:[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

    我爱吃酸甜苦辣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加强医院药事管理论文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零售额的绝大部分是由医疗机构来实现的,所以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近几年来,国家也对这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

    大眼睛鱼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加强师德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应该源自于每个人内心中的那份自愿遵守的规则,它不具有强制性。孟子认为道德即良心,古人修身的方法则是致良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希望大家

    惠跳舞的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体育管理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161]王立国. 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2]王晓毅.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april841002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学校体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161]王立国. 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2]王晓毅.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猫1982072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