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38

落落晓婷
首页 > 职称论文 > 浙江大学教授研究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枫中落叶

已采纳

浙大一教授手写129页毕业论文,他之所以不用电脑写,是因为相比于打印出来的论文,自己手写的论文更有温度。

214 评论

水之语城

浙大一教授手写129页的毕业论文在网上大火,很多人质疑他为什么不用电脑写?这位浙大教授,也是现在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张秉坚教授的毕业论文。你以为现在的博士生导师就是直接上来又成为导师吗?当然不是这样,导师也是从研究生毕业开始做起的!想要研究生顺利毕业,肯定要准备论文,而这篇129页的论文就是张教授曾经的研究生论文。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来评论区下方留言!

一.论文字体端正,态度认真。

我们可以看到,整篇论文总共有129页,可以看出,这个论文准备的是非常充分的,因为里面涉及大量的文献和资料。129页的论文材料,不要说让我们手写了,就是让我们在电脑上码字,可能很多人也做不到。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写论文这个事情都非常头疼,技师页的论文都写不出来,如果让他们写100多页的论文,可能都无法顺利毕业。虽然写了129页,但是其中没有一个潦草的字体,可以看出,张教授的态度有多么的端正认真。

二.不用电脑写论文,是因为没有电脑!

现在,张教授已经不再是那个刚毕业的研究生,而是成为了博士生导师,这篇论文也是当时1981年,张教授为了准备毕业写的论文,那个年代电脑还不普遍,所以不用电脑写论文是正常的事情,因为那个年代很多人都用手写来完成论文!

三.向书写论文致敬!

看完张秉坚教授的论文之后,我们实在是感觉非常的羞愧,以后再面对论文以及毕业答辩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甚至也可以向他们学习手写论文,感受老一辈的认真态度!

269 评论

正在复制843111

网友们热论的焦点是,他为何能写得这么快?所以我觉得他的实力是很强的。

352 评论

happppylee

我觉得这个论文是非常专业的,字体也非常的好,比打印机打出来的都要工整,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认真的人。

306 评论

南南南南者

作为一种“尊贵”的象征,黄金在 历史 长河中一直以其化学惰性示人。但纳米尺寸的金颗粒与二氧化钛相结合后却性情大变,成了促进多种催化反应的高级主攻手。科学界普遍认为金与二氧化钛的界面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活性中心,但一直以来,研究人员未曾看到过真实催化过程中其活性界面原子级别的动态演变,因而无法进一步对其界面的活性进行精准调控。

打开这个催化反应“黑匣子”,看清楚催化过程如何发生是科学界长久以来的梦想。经过近五年的研究,浙江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张泽院士团队的王勇教授联合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高嶷研究员、丹麦 科技 大学Wagner教授和Hansen博士等团队,在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中,首次在原子尺度下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过程中观察到催化剂界面活性位点的可逆变化,并据此实现了界面活性位点的原子级别原位调控。这项成果对今后设计更好的环境催化剂、高效稳定地处理污染气体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北京时间2021年1月29日,被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在线刊登,这是该团队继2020年1月24日之后第二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原位催化方向的学术论文。

电镜底下现原形,

打开催化“机关”

负载在二氧化钛表面的金颗粒是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重要催化剂,也是工业催化研究中的常见组合。

浙大团队依托其擅长的原位环境电子显微学技术开展催化反应研究,在原子层面清楚地看到了整个催化过程。这个纳米催化剂长什么样呢?王勇介绍,金颗粒像一个磁体,牢固地贴在由二氧化钛制成的底座上。

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两大现象:一是看到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时二氧化钛表面的金颗粒发生面内(外延)转动(约 ),首次通过可视化实验直观证实了界面是活性中心。二是从催化反应环境回到氧气环境时,金颗粒又神奇的转回到原来的位置。

侧视视角观察金在二氧化钛表面的转动

这个过程就像武侠剧中,通过旋转机关打开隐避门一般,金属颗粒通过转动合适角度后可增加界面活性位点数量,从而提高催化效率。

看清“黑匣子”的难度在哪里?袁文涛介绍,高质量样品的制备、观察角度的选择、电子束的干扰都会影响实验的顺利开展。正如审稿人所说:“目前已有一系列工作报道纳米颗粒在不同气氛环境下发生可逆的结构变化,但在原子层次获取他们的结构演变细节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要完成这个实验,需要制备原子级别平整的金-氧化钛界面。”王勇说,这样才能实现金颗粒的可控转动。此外,找准观察角度非常重要,一方面是能够看清晶格的排布,另一方是能够更好地描述现象。“一开始我们从侧面去观察,(对非本专业人来说)旋转不是很明显,开始审稿人不太相信,后来我们重新设计实验从顶上往下俯视,角度稍有一点变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审稿人肯定说:“所有这些都是利用原位电镜完成,他们把侧视图和俯视图观察到的信息关联起来,这真了不起。”

俯视视角观察金在二氧化钛表面的转动

还原事实真相,四两拨千斤

浙大科研团队这次看到的催化剂转动,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正如其中一个审稿人曾提到“整个颗粒的转动是难以置信的”。

这是因为金颗粒和二氧化钛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化学键,“焊接”非常牢固(有外延关系),即便是被高能量的电子束轰击也都岿然不动。

张泽解释,一样东西的存在要保持能量的最低状态,不同的环境中,物体所需最低能量也是不同的。这就好比,在低海拔地区需要100摄氏度才会沸腾的水,到了高海拔地区可能90摄氏度就沸腾了。

如何打破化合键的“定力”,让它动起来从而实现对界面的操控?

王勇说,用“蛮力”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用巧劲。氧气通入后喜欢吸附在金-二氧化钛界面处,可以把金颗粒‘托起来’。”王勇说,我们和高嶷理论团队密切合作,结合一系列理论计算发现当实验中把一氧化碳通入与氧气发生催化反应,本质上是消耗了部分界面氧,“桩托”就不稳定了,这样四两拨千斤地把原来需要很大力气才能推动的金颗粒转动了;当我们停止通一氧化碳时,界面氧得到补充,金颗粒又转回原位了。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发现,催化剂颗粒在反应前和反应后都处于同一位置,但在反应的过程中转动了一定的角度,如果没有原子尺度的原位实验观察是不可能发现这个现象的。”张泽院士说。

前沿与应用,科研两条腿走路

对科学家而言发现一个现象,理解其中的规律后,更重要的是利用得到的规律改造现实世界。

在实验中,浙大研究者发现当实验温度达到500摄氏度时,不同气氛环境下金颗粒可在两个角度间可逆转动而形成两种界面结构,如果在催化性能好的那个结构时把温度降下来,比如说降到室温,就可以“锁定”这个界面结构,在低温催化反应时展现优异的催化效率。王勇说:“这一发现为未来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的视野。而且,别的材料、别的反应的调控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利用温度和气氛调控金-二氧化钛界面结构

与此同时,金颗粒二氧化钛催化剂对于消除一氧化碳、防止中毒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作用,这将为研发更廉价高效、安全稳定的催化剂打开一扇新窗户。

张泽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科学研究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走到世界前沿,发现新现象,找到新规律;另一条应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期望我们的科学发现能助力高效稳定催化剂的研发,这样才能为国解忧,为民造福。”

论文的第一单位为浙江大学,浙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袁文涛博士为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朱倍恩博士、浙大材料学院博士生方珂为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大电镜中心王勇教授为通讯作者,高嶷研究员、Wagner教授、Hansen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浙大团队学术带头人张泽院士对此工作给予了重要指导和支持。此外,杨杭生教授、博士生李小艳和欧阳参与了该工作。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科院青促会、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上海超算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共同资助和支持。

323 评论

我们的2016

个人觉得,这位教授的论文非常的详细,而且这位教授非常的敬业,论文都是用手写的,看出了他的工作态度。

147 评论

徐珊珊11

这位教授的论文写的非常的出色,非常有条理性,非常有逻辑性,字也写得非常的漂亮,真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授。

260 评论

彩色珊瑚

浙江在大学博导张秉坚教授早前手写的毕业论文在浙大师生里刷屏,网友看了129页毕业论文纷纷表示被绘画和手写的功力,整体干净整洁、手绘表格非常精致都震惊了。张秉坚教授对于大家的称赞表示当时毕业的时候没有电脑,所有人的毕业论文是手写,要知道一笔一划将129页论文写出来,表格和图都要亲自手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体现出张秉坚教授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浙江大学博导张秉坚教授在1981年的手写硕士毕业论文令学校师生们的朋友圈爆红,所有人看到这篇长达129页的硕士毕业论文之后,瞬间都被震惊了。大家吃惊的不是129页这么长,而是整篇论文都是手写,一点涂改的痕迹都没有,字迹十分的工整,论文里的图表非常漂亮,所有数据记录清楚,全篇具有文献引证,体现出张秉坚对于毕业论文斟字酌句的认真。

张秉坚教授本科、硕士、博士都毕业于浙江大学,对于大家对于自己手写体毕业论文的赞赏,张秉坚教授非常谦虚的认为当时没有这个条件,所有论文必须手写,是没有办法的事,也是正常的事情。其实就算当时手写这么一篇论文并非简单的事情,129页的论文里面每个字,每幅画都是亲手画出来的,每一次修改都要重新的抄写,所有文献到图书馆一本本翻阅。张秉坚教授在写论文的时候,每天都在图书馆看书,查阅了许多资料才有了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如此认真的态度真得让所有人为之惊叹不已。

张秉坚教授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从一位化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最后成为了文物保护者,为了抢救和修复文物而努力。当时杭州白塔需要进行清洗工作,于是文物局联系了浙江大学,正好张秉坚教授非常熟悉白塔材料,最后学校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张秉坚教授。正因为这次的兴趣使然,让张秉坚教授逐渐的走上了文物保护的“跨界道路”。

不得不说张秉坚教授以待学习的态度非常认真,无论是手写论文可以与打印资料媲美,还是之后开始做文物的保护工作,一做就是二十多年,正是这种认真的做事方法,让张秉坚教授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张秉坚教授研究出来的糯米灰浆在文物修复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个“古代水泥”的发现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如今的张秉坚教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为中国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29 评论

相关问答

  • 浙江工商大学函授本科论文查重

    算的。 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以总文字复制比为指标,进行学位论文全文的文献数据库(全国)联机检测。提交检测的学位论文文本在内容、格式与排版上与申请学位的论文文本完

    葉落罒無痕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浙江师范大学论文研究方向

    个人觉得以一个具体的法律纠纷案件类分析,从而引发什么思考挺好写的,这类的范文也多,看看专业的(法学)书,先把论文框架解决再慢慢细化论文。

    小梅子zh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浙江师范大学函授毕业论文

    这里有片文章我把网址也给你,你可以进去再搜搜。教育技术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探讨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张勇 徐斌教育技术学实验室担负着巩固、发展课

    杨杨d妈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这学期进实验室跟老师做课题,还没开题老师就给了300篇专业文献,除了几篇德语的,其他全是英语的。格式嘛,大部分是pdf,少量word。要我两周内翻好给她。我本来

    海洋嗨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浙江财经大学研究论文

    初学这些议论文的操作方法,可以从模仿开始。以一篇文章为例。最典型的是吴晗的《谈骨气》 :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

    室内设计--阿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