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8

Zzzz将将将
首页 > 职称论文 > 传统蒙学对启蒙教育的论文研究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万达集团乔梦云

已采纳

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儿童教育,早在《周易·蒙卦》中记载:“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自先秦至清末,几千年蒙学教育绵延不绝,编写了大量文质兼美、适于教学的蒙学读物,如《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以儿童启蒙教育为编写出发点,充满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儿童的成长教育大有裨益。历代蒙学读物累世选出,早在周代就有了读书、识字、习字用的字书,最早的《史籀篇》据传是周宣王时的太史所作,唐宋以后,随着蒙学教育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发明,出现了分门别类的蒙学专书,至明清时期,形成了包括识字教育、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比较完整的蒙学教材体系。据最新统计,中国古代各类蒙学书目多达两千余种,其各类之多,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决定性作用,故特别注重儿童少年期的早期教育。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氏家训》也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原因是“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孩子思想还没有散滥的时候,及早进行教育,易达到预期教育的目的,能够“绝恶于萌芽,起教于微妙”。蒙学教育的根本是道德教育蒙学德教为先首先表现在明人伦,教育蒙童明白人伦秩序,懂得长幼有别,树立正确的对待尊长的态度。《三字经》开卷便说:“人之初,性本善。”接着又提出“首孝弟,次见闻”的价值标准,接着又用典故加以强化“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三字经》举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这些故事,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和敬爱兄长的品质。教育蒙童做人的基本道理。《弟子规》中也强调真诚与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奸巧语,秽污语,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儿童天真纯朴,求知欲旺,但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较少。故古人认为在启蒙教育阶段“只教之以事”。所谓的事,是指事亲敬长,是指洒扫应对进退,是指事父、事兄、处友、饮食、衣着等,归结一点是指童蒙日常生活中的规范。儿童可塑性强,“使之则为,使止则止”。传统蒙学强调从行为养成着眼、从生活细微处入手,逐渐反复强化形成习惯,朱熹讲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当所知。”在小学阶段就能“于洒扫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长大以后,才能“穷就事理,通达事务”。儿童于性好动,喜欢嬉戏玩耍,单纯的道德说教、行为规范难于为儿童所接受,故蒙学教育十分重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蒙学读本中经常用一些典型生动孕含着哲理的故事来启发、引导蒙童的学习。《三字经》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逸。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孔子博学却还谦虚地拜学有专长的项橐为师,贫穷的温舒,把书抄在蒲草上阅读……这些朗朗上口的先贤事迹,很容易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蒙童的成长。“中国人追求的人生是一个从道德修养出发,经由道德的社会教化,最终实现‘化成天下’的道德价值的过程。学习经典、修身养性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追求人格的完善(内圣),它还要指向建功立业(外功),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一人生态度也在蒙学教材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三字经》中有:“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可以激发蒙童奋发图强、立志报效国家。传统蒙学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的人文特色,在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弥久而常新,时至今日仍然对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05 评论

HELLO小不不

在我国古代,蒙学读物以其“浅俗易懂与韵律和谐”的特点深受古代儿童的喜爱,蒙学读物具有“道德启蒙性、实用工具性、内容丰富性”的意义,在古代蒙童的学习中它同时起到了优秀的教育效果.笔者尝试将传统蒙学中有益的经验同现代的语文课程理念结合起来,探讨我国传统蒙学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迪与借鉴.蒙学是指“对于那些处于幼稚、蒙昧状态的蒙童进行的教育”,通俗说法就是古代的启蒙教育,教育对象主要为8-15岁的儿童.教学内容以“读、写、算、道德启蒙”为主,语文教育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含概了“识字教育、读写训练、作文训练”.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完善,蒙学以其“齐整押韵的语句、丰富多彩的内容”达到教育孩童的目的,其思想内容则是通过要求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定养成习惯并贯彻为人的始终,最终达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功效.在今天,如何运用优秀蒙学读物丰富现代语文教育的舞台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有效运用一些公认的经典蒙学读物让学生进行辅助学习并形成体系能够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孩子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优秀的蒙学读物不仅语言朴实优美而且通俗易懂,孩子在幼儿园可以进行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共行,这样孩子就能够通过浅显的语言感受到“优美的文学形式、感人的传统美德、流传至今的名人名言”.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所以只有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并具有一定的文化文言基础才能够为下一步骤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大人那里获取生活中最质朴的道理,并以此为依据面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依旧喜欢历史故事与古代的英雄事迹,听结果编故事;依然对文字游戏乐此不疲,包括对对子写诗歌.这些内容在传统经典蒙学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学习这些能够让儿童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进而形成自身发展所必备的语文素养.程颢“古之人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小学之法,以豫为先”.所谓“豫”就是说要尽早进行准备.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在幼儿园(孩童幼时)让其学习经典蒙学教材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思考、专心读书等),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家长与教师应合理通过传统经典蒙学教材带领孩童去尊重祖国语言,学习并关心古代优秀文化,从启蒙教材开始让孩童积累词汇培养其阅读习惯,让孩童逐渐喜欢古诗文,从而陶冶孩童话形成美好的情操,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二、我国传统蒙学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迪与借鉴二——培养学生品德素质自古以来,道德都被教育家认为是人类学习和教育的最高目的.然而对于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知识较丰富且大多考试很拿手,可是却越来越缺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者所应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学习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爱惜书本,书本上被随便涂改,有时还在爱国诗人的脸上加上了几撇大胡子,伟大的圣人头上戴上奇特的帽子等等,在生活中他们是父母的小祖宗,一有不如意就大嚷大闹.我国传统的蒙学则通过各类方式对孩子进行细致的道德教育,崔学古《幼训》中的“敬书”就要求“儿童读圣贤书,不知敬重,每至墨污纸损,糜烂不堪,皆师之过也.……凡揭书,以右手大指,侧衬书左边尖角抬起,以食指捻之,毋以指爪乱撮,毋以唾粘.”以养成孩子珍惜书本的习惯.学校所开设的每门学科都兼顾着德育的任务,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更具有德育的功能,加之文学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所以更能够有效的表情达意,这些优势条件决定着语文学科在教学的同时担负着最为重要的德育任务.且道德的提升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为孩童讲解课文时,德育就会在语文中渗透,孩童也会被“润物细无声”的感染.“苏轼生十年,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在教学中教师情感的变动直接传染给孩童,当教师用“愉悦、沉痛、悲戚、低徊缠绵、慷慨激昂”的情感阅读时孩童的心情也将伴随教师的声音起伏.教师通过赞美“真、善、美”的典型,鄙视“虚伪、丑恶”的形象,孩童也随之会形成善恶美丑的概念.语文不仅仅是让孩童来学习母语,更是一扇让孩童通过学习来“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反思自我”的窗口.这就是语文在德育教育中潜移默化学生品德素质的优势.一、我国传统蒙学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迪与借鉴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在我国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要求学生“能力”向“素养”的直接转变.研究认为所谓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据其年龄的发展可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根据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需要,包括“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基本阅读知识、写作方法知识”五个方面,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才能为形成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通过“勤查工具书,专心读书,思考提问”等形成熟练的语言技能,包括“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常用的思维方式、具备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三个方面,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有效根据有关的语言材料,按照不同的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最后,学生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其具备高雅的言谈举止,进行文明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际.传统经典蒙学教材中具有大量优秀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是值得家长与教师借鉴的.传统蒙学教材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是适应古代孩童的心理发展要求的,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大部分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的需求并不大,依旧喜欢。

275 评论

笔岸四叶草

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老一代人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而社会中的人文精神也通过教育现象普及、传承。这样,人类不断繁衍,人类的文明及生存方面的各种知识也得以保留下来而不断发扬光大。当今时代,科技进步加速,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不可否认,哪一国家在人才培养上处于领先状态,那么这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必然也会处于领先的状态。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规模宏大的教育活动中,儿童的启蒙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对儿童的启蒙教育甚至可以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度。先秦时代一直到封建时代末期,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蒙学一直作为私学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而传统蒙学教材是为了实施蒙学而为儿童编写的教材,是儿童启蒙教育的最重要载体,各个时代的蒙学教材也体现出各个时代的教育特点、文化特色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因此,中国从古到今的传统蒙学教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蒙学教材的梳理是了解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传统蒙学教材之所以能流传几千年为历代的教育者和儿童所使用、学习,其中必然有其合理性的方面。笔者希望通过对传统蒙学教材的优势进行挖掘,使其能够为当代的儿童启蒙教育有所帮助、有所借鉴。西藏自治区的儿童在启蒙教育阶段就开始学习各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得儿童从小就开始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而不存在障碍,以及同时使学生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就成为启蒙教育应该予以重视并积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蒙学教材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其存在的价值的梳理研究最终得出其对西藏启蒙教育的有益启示。 本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绪论。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到文献综述,概括说明了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情况。 第二部分为传统蒙学教材的历史衍变。主要从历史衍变的纵向角度介绍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蒙学教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蒙学教材、隋唐五代时期的蒙学教材、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和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每个时期都选取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具体蒙学教材来详细介绍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的发展特点,其中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有代表性的蒙学教材为《史籀篇》、《仓颉篇》、《弟子职》、《急就篇》;魏晋南北朝则是《千字文》最具代表性;隋唐五代时期的蒙学教材中,《开蒙要训》、《太公家教》最具代表性;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中着重介绍了《三字经》、《神童诗》;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则选取了《增广贤文》和《龙文鞭影》进行重点介绍。 第三部分为传统蒙学教材的分类。在这一部分主要是从横向分类的角度介绍每一类型的蒙学教材的特点和代表性著作,使读者对传统蒙学教材有一个系统、宏观的认识。笔者把传统蒙学教材共分为四类:第一类型是学习文字语言的教材。以《百家姓》为代表,介绍了这一类型蒙学教材的主要特点。第二类型是学习社会规范与准则的教材,以《弟子规》为代表。第三类型是儿童学习读书、作文及作诗技巧方面的教材,以《声律启蒙》为代表。第四种类型是知识类读物,这种类型的蒙学教材选取了《幼学琼林》为代表。 第四部分为分析传统蒙学教材中对西藏儿童启蒙教育有借鉴意义的因素。先分析西藏基础教育的现状:通过对西藏教育历史发展的简要梳理,来说明西藏基础教育的部分问题。然后再对传统蒙学教材中合理性因素进行分析。传统蒙学教材之所以可以流传几千年,其中必然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分析得出传统蒙学教材从内容到形式的合理性因素。最后,把传统蒙学教材值得借鉴的方面与西藏基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育者的宏观把握等方面得出对西藏儿童启蒙教育具有启示意义的建议。包括:西藏在儿童启蒙教育阶段的教材编写上应短小、浅显、形式丰富、课文琅琅上口;西藏儿童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现实,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西藏儿童启蒙阶段应重视德育,并发掘丰富有效的德育教学形式;西藏儿童启蒙阶段的教学过程应难易适中,不能过分追求卷面成绩等。

277 评论

越狱兔不越狱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思想虽有很多落后的地方,但是重视道德教育确是我们应该学习提倡的,尤其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教材不但道理简明事例丰富,更重要的是简单易学琅琅上口,但是主题思想有很多需要讨论

237 评论

相关问答

  • 幼儿教育的启蒙作用论文范文

    近年来,国家对幼儿 教育 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和民族的希望,在幼儿时期对其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论文

    tongtongaiya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启蒙运动的论文的题目

    “启蒙运动”的英文是Enlightenment,以此用来描述18世纪的一场重大思想、文化运动的术语。这场运动的特征是深信人类知识能够解决现存的基本问题。“启蒙”

    木易洛洛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启蒙教育论文范文写作

    术教育启蒙和创造能力小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

    我可不是吃素的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外对蒙古史学的研究论文

    蒙古族历史在13到14世纪的时候,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在这个时候,蒙古不断的扩张,另外,还衍生出了波斯系统的文化。

    霸气Annie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启蒙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一、在幼儿记忆训练中实施创新启蒙教育 什么是记忆?记忆就是对感知过的东西,思考过的问题,做过的动作等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过程。科学实验证明:人的大脑是记忆

    密果儿小Y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