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食24
被七仙女引领着,李文走进黄梅戏的世界;8年的跑龙套生活,让她汲取养分,厚积薄发,出演《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一炮打响;不满足现状,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成为学历最高的黄梅戏演员,整整2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出团一级演员李文在舞台上大放光彩,被业界内外公认为是继严凤英、陈小芳之后的第三代七仙女。李文很小的时候,被妈妈带到剧院看黄梅戏《天仙配》。大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小姑娘根本闲不住,在台下手舞足蹈,并跟着音乐“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小李文深深地被善良多情的七仙女迷住了。1985年,李文带着对七仙女的憧憬,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经过3年的系统学习,她被分配至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李文戏称是七仙女将她引入了黄梅戏艺术的大门。恰逢黄梅戏剧院“五朵金花”绽放,作为小字辈的李文只能跑龙套,演演一些小角色。但李文没有怨言,细心揣摩马兰、吴亚玲、吴琼等“五朵金花”的表演,认真模仿练习,唱念做舞的基本功越来越扎实。虽然上台的机会不多,但她长进很快。一次偶然配唱的经历使她“一唱惊人”,很快便脱颖而出。1994年剧院复排《天仙配》,她被选中出演心仪已久的七仙女。第一次在舞台上演七仙女,李文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可她冷静下来,却发现严凤英前辈塑造的七仙女形象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要想突破难上加难。李文结合自身条件,继承了严凤英演唱艺术的精华,凸显甜润淳朴的韵味,又借鉴流行音乐的表现方法,运用气声,适当加快节奏,使演唱更为悠扬清丽,饱含激情。她最终栩栩如生地演绎出“李文版”七仙女--一位从天上叛逆到人间,一心追求人间幸福的仙女形象。复排的《天仙配》在国内外演出上百场,轰动一时,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赞誉。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作为年轻演员,李文学习非常刻苦,她曾拜我国著名声乐教授金铁霖为师,尝试着将科学的民族发声和演唱方法注入到黄梅戏的演唱中。金铁霖不收分文,倾力指导,并鼓励她说:“你只要将我教给你的科学演唱方法运用到黄梅戏的表演艺术中,就是我最大的骄傲。”李文感动于金教授的激励,通过刻苦训练,使嗓音更加甜美圆润,增加了演唱的爆发力和感染力。2002年,李文在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习时,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师学,向其他剧种同行学。随着文化和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李文陷入深深的思考,她发现严凤英的演唱以其超凡脱俗的魅力,已成为黄梅戏演唱艺术的一座丰碑,很多人竞相效仿,但严凤英的唱法也有不足,缺乏爆发力,尤其是高音区不堪负担。于是,李文在其题为《黄梅戏演唱的美学原则》的研究生班毕业论文里,对黄梅戏的唱法作了独到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黄梅戏具有的通俗、自由、风格、美感四种原则。认为黄梅戏要发展应重视唱法,改进唱法,将科学的民族声乐训练当成黄梅戏声腔艺术发展的重要课程,让新时期黄梅戏唱腔在保持通俗性特征的前提下与时俱进。李文深感3年的学习让她终生受益,许多以前懵懂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豁然开朗了。她说:“进入黄梅戏剧院时年龄小,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艺术,在舞台上演出更多是基于对职业的热爱,也是基于对生活的一种本能感应,但是现在我对戏剧的价值和演员的使命有了明晰的认识。”剧院排演大型黄梅戏历史剧《长恨歌》时,李文饰演杨玉环。她尝试着将学到的理论运用于舞台实践,她在理解这一具有西方音乐剧味道的剧本时,并未按照传统的戏曲表演方式来演,而是立足杨贵妃戏曲身段的神韵,大胆借用“舞蹈语言”,活用戏曲程式。在“马嵬坡”一场中,她满怀浓浓爱意,运用民族声乐演唱技巧,融合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地唱出了杨玉环心中的感受。观众每每看到这段都颇受感动。艰苦努力终有收获。李文主演了《啼笑因缘》、《木瓜上市》、《回民湾》、《长恨歌》、《霸王别姬》、《女驸马》、《双玉蝉》、《戏牡丹》、《喜荣归》、《扫花堂》等剧目,先后获得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曲电视剧展播优秀演员奖等多个奖项。她还为《天仙配》、《团圆之后》、《柯老二入党》、《彩云坪》、《桃花扇》、《玉堂春》、《孟丽君》等30余部电视剧演唱主题歌,被誉为黄梅戏电视剧主题歌专业户。获奖多了,荣誉得了,和许多黄梅戏演员相比,李文很幸运,但她似乎还不满足,她说:“在我心中有一个真实的想法,那就是能为自己钟爱的黄梅戏事业多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MIA喜欢喵
作者 发表刊物 级别 成果名称 卷(期) 郑琪 中国音乐教育 国家级 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 高艳 安师院学报 省级 音乐欣赏中的“移情”现象构成原因浅探 高艳 淮北煤师院学报 省级 浅谈歌唱技巧与声乐艺术表现的关系 刘蕊 中国教育导刊 省级 拓宽声乐教学模式,突出“师范教育特点” 赵元 电影评介 省级 浅谈影视作品中的影视音乐 赵元 中国成人教育 国家级 简论高师院校钢琴共同课教学 梁晓宁 黑龙江教育学院 省级 谈钢琴独奏会上的精神集中 梁晓宁 华夏星火 省级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记忆 2006年第3期 林薇薇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 钢琴教学多媒体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2005年第8期 林薇薇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省级 音乐欣赏课应贯彻的五个原则 2005年第1期 刘蕊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 对扩大高师音乐招生规模所带来一些问题的思考 2004年第11期 彭传山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 高师艺术专业应对就业市场变革方略 2005年第4期 赵元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 高师钢琴必修课教学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2005年第5期 杨瑾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省级 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2004年第3期 杨瑾 安庆师院学报 省级 艺术教育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 2004年第5期 刘蕊 安师院学报 省级 声乐教学中四种思维方式的运用 甘琴 合肥学院学报 省级 《改进音乐教育,构建和谐文化》 甘琴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省级 《钢琴即兴伴奏特征初探》 姚龙婷 科技与企业 省级 《从<春之祭>看斯特拉文斯基的艺术特点》 刘一朋 科技与企业 省级 《谈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两个积累》 徐冉 科学时代 省级 《高师音乐教学要注意研究心理因素的作用》 李艳 科学时代 省级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基础问题探究》 李艳 新戏剧 省级 《艺术心理与声乐学习》 李艳 北方经济 省级 《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技能训练方法探究》 高艳 高教学术论坛 省级 《浅议原生态唱法》 张震 科学时代 省级 《旋律形态分析<秦桑曲>》 刘蕊 中国音乐 国家级 《传统民歌歌名类说》 2007年4月 赵元 黄梅戏艺术 省级 《岳西高腔与黄梅戏之比较》 2007年4月 唐建军 中国科技教育 省级 《浅析先学电子琴等键盘乐器对于钢琴学习的 影响》 2007年11月 赵元 中国科技教育 省级 《浅析先学电子琴等键盘乐器对于钢琴学习的 影响》 2007-11-1 刘蕊 中国音乐 国家级 《传统民歌歌名类说》 2007年4月 刘蕊 科学时代 省级 由单一的评价模式向多种评价模式组合转化——试论声乐课考试的评价方式 2008年第9期 刘蕊 中国音乐教育 国家级 “示范-模仿”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008第6期 陈继华 科技信息 省级 浅谈黄梅戏的剧化 2008年第25期 袁帆 科技信息 省级 对当代中国条件的态度与分析 2008年第29期 李艳 科学教育家 省级 高师声乐教学探析 2008年第4期 袁帆 今日南国 省级 角抵舞蹈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2008年第8期 宋玲 歌海 省级 江苏江淮方言区民歌旋律音调特征初探 2008年第5期 刘洋 文献资料 省级 欣赏音乐的心理过程 2008年第13期 刘一朋 管理科学 省级 声乐学习中如何唱高音 2008年第5期 马良 第二届国际教师教育研讨会 2008年10月 宋玲 安徽省社科界第三届学术年会 黄梅戏唱腔音乐的地域性色彩研究 2008年11月 高艳 安徽省社科界第三届学术年会 音乐对脑特定区域刺激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 2008年11月 唐建军 第二届国际教师教育研讨会 2008年10月 高艳 第二届国际教师教育研讨会 2008年10月 徐冉 科技信息 省级 声乐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008年第18期 唐建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 省级 铎声悠扬桃李香—品原《重庆师专(1977-1997)校庆组歌》 2008年第5期 高艳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音乐欣赏 2007年8月 宋玲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中国民族音乐 2008年8月 荀安华 安徽文艺出版社 声乐 2008年8月
皮影的意义可以用8个字概括一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被国家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发源于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
大黄鱼的成鱼养殖,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养殖模式,均取得明显效果与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里介绍大黄鱼的网箱成鱼养殖。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
同学你好,毕业了就需要面临写论文,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专科方面的论文不知道你是否确定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起源于湖北黄梅人,是中国五大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安庆师范学院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汉语言文学专业设有文艺理论、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