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瞅谁啊
文学期刊,举办过新概念作文大赛,红了好多少年和青年作家,韩寒,郭敬明等。 至于是否好看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读者>和它是不同风格的杂志 个人喜好不同 选择也会不同 但是就我个人来看 <萌芽>比较好看
小小小黄鱼
我高三上学期就是在看萌芽中度过的……适合初中生 高中生 很多懵懂的爱情小小说 写的都很好 很真实 不是像花火 男生女生 那种搞笑 幼稚的爱情都是看完然人感觉无奈 哀伤 让人思考人性的吧 很犀利的文笔 不乏幽默语句是一种类似韩寒的那种幽默……看完还真提高写作水平 毕竟杂志创立初刊登上海作文大赛新概念文章 现在也刊登……也不全爱情 哥们义气 小男女生友情 都有 还有一些这个年龄孩子的郁闷心事
布川依夫
“萌芽”,是名词,是动词,更是一个中国知名青春文学文化品牌。“萌芽”,一个全方位的青春文学文化平台,“萌芽”,一本具有50年辉煌历史、仍为中国权威畅销的原创青春文学杂志,“萌芽”,一个历时8年,被誉为“中国语文奥林匹克”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萌芽”,一个销售已逾百万册的国内畅销青春文学书系品牌,“萌芽”,一个近60万会员,每天百万流量的超人气青春文学文化网站。
小崔崔shining
《萌芽》杂志创刊于1956年7月,是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 《萌芽》:《萌芽》杂志创刊于1956年7月,是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至今已走过了50多年的辉煌历程。目前《萌芽》发行量已达50万份,是对中国青年深具影响力的一本原创文学杂志。1999年,萌芽联合13所著名高校合办中国权威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大赛发掘出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文化偶像,《萌芽》因而被誉为“80后偶像摇篮”。 《萌芽》官微称,经研究决定,自2015年7月起《萌芽》(下半月刊)休刊。《萌芽》由半月刊调整为月刊。 杂志目录:小说家族,青春心事,代沟之桥,新歌谣,校园清泉,别有一想,第一类接触,心灵链接,小说连载,非常道,幽默小站,小磨咖啡,校园扫描,萌友网事,大赛专栏,虚构之刀,成长记录,异域传真,零视点,人物素描,奇想录,都市冥想,我说我在,诗星空,休闲小站,萌芽记事簿,社员之团。
小肥羊洋阳
萌芽作者为青年群体,文章主要是充分的想像力与优美的文字想结合产生的一种意境,给人很宽与很深的遐思空间。文章的思维方式往往与其它文学期刊上的别具一格,很有创新意识。是开拓人想像空间的比较好的期刊读物。
王子麻麻
《萌芽》杂志1956年在上海创办,是一本历史悠久、影响面较广、深受读者喜爱的杂志。它贴近生活、以及校园桕青年学生,既是一本青年文学刊物又是一种青年文学修养性读物。多次登陆杂志屋订阅排行榜!是一本很值得青少年阅读的文学读物之一。中文名称:萌芽(杂志订阅)语言:中文类别:文学文摘主管单位:萌芽杂志社主办单位:萌芽杂志社编辑单位:萌芽杂志社创刊时间:1956出版周期:月刊国内刊号:CN31-1078/I定价:¥单期开本:16开杂志屋价:¥单期参看:百度百科
小吃客C
《萌芽》主要涉及青春文学文化平台,主要读者为青少年。
《萌芽》杂志创刊于1956年7月,是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至今已走过了62年的辉煌历程。目前《萌芽》发行量已达50万份,是对中国青年深具影响力的一本原创文学杂志。
1999年,萌芽联合13所著名高校合办中国权威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大赛发掘出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文化偶像,《萌芽》因而被誉为“80后偶像摇篮”。
2016年1月起萌芽改版,定价9元,《萌芽》页数也将从80页增加至120页 。
扩展资料:
早在杂志建立初期,《萌芽》编辑部就不定期地与全国各地出版社合作,为决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搭建作品推广的平台,推出“萌芽丛书”。
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后,《萌芽》也时有图书策划编撰的成果。在2003年“萌芽书系”品牌确立前,《萌芽》推出的图书已经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消费群和可靠公信力;这个品牌的确立,已经使《萌芽》的图书编辑走向更专业更成熟更规范的运作模式。
至今萌芽书系已与全国各大出版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依托萌芽杂志社自身的社会效应及经济实力,本着大力扶持青年作者的宗旨,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利于青年作者成长的图书出版条件。
已出版的图书囊括长篇纪实文学、长篇小说、个人中短篇小说集、萌芽作品合集、萌芽作品年选等各个种类,诞生了畅销书作家蔡骏、那多、李海洋、马中才、王皓舒、朱婧、田瑞辉等实力作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萌芽
高中生杂志订阅排行榜如下: 《看天下》、《环球时报》、 《意林》、《文摘》、《青年文摘》、《读者》、《新东方英语杂志TEEN版》、《疯狂英语杂志》、《英语广撤。
青春文学杂志
萌芽 应该算属于青春文学类吧,我每期都买,里面的文章,知识面蛮广,大多是文章的情感都很丰富,我的很多同学都很喜欢的。
中学生读物 反正我大学后就不喜欢了 中学很喜欢
很不错的,青春型,又有哲理的这种,应该比读者,青年文摘之类更适合学生阅读